之前看到一個電視劇,內容是講教育孩子的。
有一個孩子從出生到上高中,她的媽媽總是按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無論是考得好還是有了一次小小的進步,媽媽從來沒有一句鼓勵。孩子自始至終覺得沒有人愛她。
孩子覺得自己不被愛
直到這個孩子實在忍受不了,很平常地從陽臺跳了下去。家裡所有人都沒有注意到她那天有什麼不一樣。
這個孩子是多麼無奈而又平靜地選擇離開這個世界,媽媽查找原因,最後發現原來是自己害了她,心痛至極。
看看這個媽媽的背景,她是碩士畢業,為了家庭放棄了教授工作。這麼高學歷的媽媽為了面子,是不能接受孩子學習不好的,即使這個孩子的學習很好,不需要操心,也沒能多得到一份母愛。
這個媽媽除了強調學習,從未關心過孩子的內心,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也沒有表達過對孩子的愛。
孩子覺得自己沒人愛,感到很痛苦。連自己內心一點點的寄託,都要被否定,心中是多麼無助和絕望。
這個孩子喜歡把自己的想法寫成小說,這是她唯一的出口,讓她心裡還有一絲絲希望。這樣的一點寄託,竟也沒有媽媽的肯定。
她僅僅是缺少媽媽那一點點愛,多麼可憐。到最後媽媽看到孩子留下來的作品,才明白她的內心的那麼的痛苦,但悔之晚矣。
被留下來的希望
媽媽們,請多在生活中表達對孩子的愛,孩子不是學習的工具,他們是活生生的人,也是有感情的。
有多少孩子是因學習跳樓自殺的,又有多少孩子忍受不了家長的重壓。
如果孩子心理有問題,學習再好又能怎麼樣?
考上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希望孩子過得幸福?這是基於孩子有個健康心理。
孩子有個健康的內在,才有動力向外擴展。
就算此刻父母把什麼都教給孩子,先不說孩子能不能全盤接受,即使都學會了,也不知道孩子會有個什麼樣的未來。
孩子的心靈是樹根,樹根營養了,樹才有機會越長越茂盛。
樹根的力量
父母的工作區域是這個樹根,父母的愛是樹根的營養來源。
父母給孩子的愛,它是一份開心,是一份安全感,是一份強大的內動力,讓孩子有能力去面對未來的挑戰。
面對挑戰的孩子
孩子知識的學習就交給老師吧,畢竟老師是專業的。
父母需要做孩子堅強的後盾,無論孩子遇到什麼困難,父母記得給他們最好的保護。
希望所有的愛可以被傳遞,所有的善意可以被延續。
慢慢育兒,分享育兒點滴和身邊的育兒故事,希望能對您有所啟發。如果您看了文章後有什麼不同看法,歡迎留言,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