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需要本頁word列印版,請掃下面二維碼,關注公眾號後,回復「0522」獲取。蘋果用戶如回復失敗,可加微信號wxl962(複製添加)。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鬂,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全文講解
詩歌對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離別、辭官還鄉、家人團聚的內容寫得詳細。對出徵前的準備及十年的徵戰內容則寫得簡略。這樣處理詳略,不只為了求得行文的變化,使結構疏密有致,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刻畫人物。
以細膩的心理刻畫來塑造人物形象。第二段中對木蘭心理刻畫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這段描寫展示了木蘭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表現木蘭那少年纏綿的情懷。思念之情與愛國之情交織在一起,刻畫出木蘭毅然離家保國,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和剛強的性格。
用詞精當。如木蘭辭官還鄉,同親人合家歡聚一節,文中用一系列動詞:「開」「坐」「脫」「著」「理」「帖」,含蓄地展示了木蘭此時的心理——急於恢復女兒裝,表現了木蘭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歸來後喜不自禁的心情,刻畫出了木蘭天真活潑、淳樸可愛的性格。
二、重點複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機杼zhù 可kè汗hán 鞍韉jiān 轡pèi頭
濺jiān濺 啾jiū啾 柝tuò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木蘭當戶織 當:對著。
(2)惟聞女嘆息 惟:只。
(3)願為市鞍馬 市:買。
(4)賞賜百千強 強:有餘。
(5)出郭相扶將 郭:外城。
(6)著我舊時裳 著:穿。
(7)雙兔傍地走 傍:靠近,貼近。
(8)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但:只。
(9)萬裡赴戎機 戎機:戰爭。
(10)旦辭爺娘去 旦:早晨。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對鏡帖花黃 帖通貼,貼上
三、重點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2)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3)木蘭替父從軍的原因是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4)表現將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5)表明木蘭功勞之大、賞賜之多的句子是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聽不見爹娘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見燕山胡人戰馬的嘶鳴聲。
點撥:重點理解「但」「聞」「濺濺」等詞語。
(2)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不遠萬裡,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
點撥:重點理解「戎機」「度」等詞語。
(3)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雌雄兩兔一起並排著跑,怎能辨別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點撥:重點理解「傍地走」「安」等詞語。
(4)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可汗問木蘭想要什麼,木蘭回答不想做官。
點撥:重點理解「問所欲」「不用」等詞語。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木蘭詩》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
通假字:
「帖」通「貼」,「火」通「夥」
修辭手法:
頂針、互文、對偶、反覆
重點難點句子:
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解析:這一句寫木蘭停機嘆息,設置了懸念,使讀者產生疑問,自然引出下文。「不聞」「惟聞」兩句對偶。
2.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解析:反覆寫「無所思」「無所憶」,反映了木蘭從軍前複雜的心理活動及嚴肅認真的態度。「女亦」兩句是復沓句。復沓與疊句的區別是,復沓可以更換少數詞語,而疊句的詞語完全相同。「女亦」兩句,以及「旦辭爺娘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兩節八句,也是復沓。
3.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解析:一方面寫徵途的遙遠、行軍的神速和軍情的緊急,大刀闊斧地表現出出徵健兒的豪邁氣概;一方面以宿營地的空寂荒涼的夜景烘託木蘭離家愈遠思親愈切,細針密線地刻畫年輕女子的細膩情懷,從而揭示出生活的驟然變化在木蘭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這兩句寫出了兒女情深和英雄氣概。
4.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解析:這句話緊承第三自然段,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徵途情景高度、形象的概括,表明馳抵戰場。也把行文引到描寫戰場上的生活和戰鬥上來,在詩篇前後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5.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解析:此六句寫了家人的不同舉動,符合每個人的身份、性格、年齡特點,描寫出家中的歡樂氣氛,富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
重點段落:
對最後一自然段的理解:
解析:最後一自然段是個生動的比喻,以此比喻表現木蘭的機智聰慧,和夥伴們的驚訝;也是吟唱者對木蘭的讚頌之詞。此外,以雄兔雌兔比喻人之男女,恰恰是民歌語言運用的特點。
疑難解惑:
1.如何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
解析:木蘭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不朽的人物形象。她是一個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勝利歸來以後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理責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淳樸的優秀品質。
2.作者為什麼對《木蘭詩》進行這樣的繁簡處理?
解析:這首詩所要突出的正是木蘭孝敬父母、勇於擔當重任的性格,所以對殘酷的戰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容則不惜筆墨。另外,這種繁簡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祝福,對戰爭的冷淡和遠離。
《木蘭詩》(南北朝樂府北方民歌)
1.《木蘭詩》中寫木蘭從軍的原因是的詩句是: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2.《木蘭詩》中面對可汗大點兵,木蘭作出的決定是: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3.《木蘭詩》中寫木蘭出徵前緊張準備的句子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4.《木蘭詩》中寫木蘭奔赴前線思念親人的句子是: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5.《木蘭詩》中的「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這兩句詩,通過環境描寫,渲染出十年軍旅生活悲壯.嚴酷的氣氛,烘託出木蘭勇敢、堅強的性格。
6.《木蘭詩》中描寫木蘭戰功顯赫的句子是: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7.《木蘭詩》中從「歸來見天子」一段裡你揣摩一下木蘭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 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
8.《木蘭詩》中概括木蘭十年徵戰生活的句子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9.出自《木蘭詩》的成語「撲朔迷離」比喻事情錯綜複雜,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話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木蘭詩》中描寫邊塞軍營夜景,借星夜哨兵為戰場上的木蘭做了一幅剪影式勾勒的詩句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11.《木蘭詩》中描寫木蘭萬裡迢迢,奔赴戰場的詩句是: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12.《木蘭詩》中與成語「撲朔迷離」有關且用生動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詩主旨的詩句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3.《木蘭詩》中說明戰爭曠日持久,戰鬥激烈且概括了木蘭多年徵戰經歷的名句是: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14.《木蘭詩》中表現木蘭凱旋而歸後的強烈願望詩句是: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
(一棵樹的獨白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