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鎮衛生院及時送來健康扶貧政策,要不然我都看不起我這難纏的腎病了,真感謝黨的好政策呀!」提起藍田縣健康扶貧,陳西輝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我一個星期要透析兩次,2017年總共花費近十多萬元,通過各種報銷,自己只出了六七千元,給家庭減輕太多負擔了。以前沒有疊加醫療補助的時候,每個月要多花費很多錢。自從有了健康扶貧政策後,才使我的腎病能夠得到醫治。」陳西輝是藍田縣藍關街辦村民,從2013年8月開始患終末期腎病,是藍關鎮衛生院健康扶貧籤約服務的230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之一。
近年來,藍田縣最大程度地整合、利用醫療衛生資源,緊緊圍繞「讓貧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和少生病」的目標,精準實施健康扶貧,祛「病根」,拔「窮根」,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發生率,努力打好健康扶貧攻堅戰,開出了一系列健康扶貧「治病處方」,為每個貧困家庭撐起了健康「保護傘」。藍關鎮衛生院根據縣衛計局的工作部署積極行動,嚴格執行健康扶貧相關惠民政策,在轄區內深入開展健康扶貧工作,亮點突出,成效斐然,贏得了群眾的滿意和讚譽。
籤約服務惠民便民 建檔立卡全面覆蓋
「一張籤約服務協議書,讓我明白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找誰聯繫,如何聯繫。有了家庭醫生讓我們貧困戶看病太方便了。」藍關街辦大寨村五保戶王君齊籤訂了家庭醫生協議,她對此連連稱讚。藍關鎮衛生院設立6個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團隊,與轄區230戶貧困家庭籤訂以契約式服務為特點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讓每個貧困家庭都擁有自己的家庭醫生。230戶貧困家庭都存放著一份家庭醫師團隊和他們籤訂的服務協議書,協議書上清楚地記錄著團隊成員的姓名和聯繫電話,每位籤約醫生的手機24小時暢通,只要服務對象出現不舒服等情況,隨時可以打電話諮詢或求助。藍關鎮衛生院還針對轄區24個行政村94名慢性病患者,把服務責任落實到每個團隊和每個醫生,全程隨訪服務工作。據了解,截至2017年底,藍田縣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實現100%全覆蓋。
送醫上門情暖人心 體貼入微贏得口碑
藍關街辦王村溝一村民說:「藍關鎮衛生院的醫生經常來我村裡,為我們免費檢查身體,發放我們需要的藥品,幫我們治好了病。」藍關鎮衛生院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團隊定期開展巡回醫療服務,堅持開展送醫上門活動,根據籤約人健康現狀和需求,逐戶制定個性化服務協議,並為每一位因病致(返)貧的貧困戶建立一份詳實的健康檔案,量身定製健康方案,入戶紀實每月至少填寫一次,每位貧困人口都建立了電子健康檔案,為其提供基礎公共衛生、健康管理、基本醫療、預約轉診等服務。籤約醫生每月至少一次上門隨訪,對需要幫助治療的慢性病、精神病、孤寡老人以及殘疾群眾送醫上門,提供專業的用藥指導和健康檢查。該院開展精細化高質量、高標準的體檢工作,確保體檢不漏人,服務不漏項,特別是對部分貧困戶行動不便及臥床等病人,開展入戶體檢,把健康送到群眾家門口,把溫暖送到群眾心坎上。其次,為了照顧部分老年人對入戶服務穿白大褂有排斥心理,衛生院經過向主管領導匯報並定做了服務團隊紅馬甲,購置了入戶隨訪包,貼心的服務得到群眾的肯定和好評。
醫療資源有效利用 方便患者就醫診療
記者了解到,藍關鎮衛生院認真落實「一站式」結算和先診療後付費工作,設立綜合服務窗口,使貧困患者在出院時只需支付自負醫療費用,方便貧困患者就醫治療。據了解,藍田縣推行「一站式」結算。縣民政、衛計、人保籤訂三方協議,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健康扶貧補充保險、醫療救助通過同一窗口「一站式」結算,所需費用由定點醫院墊付,貧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時支付自負醫療費用。藍田縣縣級醫院、鎮衛生院之間還開通了就醫轉診「綠色通道」,為貧困人口提供優先預約、優先就診、優先住院等便捷服務。縣鎮兩級優化雙向轉診機制,完善急診急救網絡建設,保證危急重症患者得到及時救治。而救治後的重大疾病患者,幫扶醫生則會主動聯繫幫助其報銷費用。
藍關鎮衛生院為24個村衛生室購置了公共衛生服務「大喇叭」,定期播放健康知識及健康扶貧政策音頻,努力提高群眾健康知識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深入人心。 (齊微濤 記者凌雲龍 張歡) 來源 西安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