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年味」是遊子的歸心;是全家團圓的歡樂氣氛;是屋外煙花閃耀飄進屋內的一股幽香;是媽媽忙前忙後做的一頓熱騰騰的年夜飯;是逛廟會看著舞龍吃著糖葫蘆,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種享受;是不管認識不認識,見面都說「過年好」的那種友好;是家家戶戶都貼上喜慶對聯迎接新春,慶祝新的開始;是滿大街掛滿紅燈籠,充滿了祝福話語的節日氣氛……
2018年新春之際,光明網開啟春節特別眾籌,圍繞「年味」主題徵集網友優秀作品。我們將從來稿中選取部分作品予以刊載,以饗讀者。
作者:趙良武大年初一回老家,最大的感受是,今年放鞭炮的少多了。
故鄉在邢臺市區西邊一個村莊,屬於縣域管理。以往,大年初一早晨出發回老家拜年,剛靠近村莊,就能聽到噼裡啪啦的鞭炮聲,騰空而起的「二起腳」。
今年則大不相同,一直走到老家,也沒見一聲鞭炮響聲,家家戶戶的門口,也沒有了以往的一大片紅紅的炮屑,空氣格外的好。
這是咋回事?
聽堂兄介紹,今年禁放鞭炮力度大,警方查得嚴,處罰嚴厲,好多人買不到鞭炮,於是村民就不放鞭炮了。整個村莊,放鞭炮的沒有幾戶。
這個變化實在令我驚奇。
有朋友說,不放鞭炮,那就在微信群搶紅包吧,鬧個高興。
我加入故鄉的群裡發現,有200多位村民,紅包小到一元封10個包,發到群裡,供人搶。初一這天,從早晨到晚上10點,發紅包、搶紅包沒有停止,還真是熱鬧呢。 少了鞭炮 多了搶紅包。
時代在發展,文明也依然。
[責任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