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他或許從未站在聚光燈下,但他有自己的光與熱。 甘於平凡,不甘於平庸,在平凡的崗位,有著不凡的堅持。
他或許沒有彪炳的成績,但他的閃光點也能成為他人的榜樣,或許是堅持不懈的汗水,或許是與人為善的古道熱腸,又或只是單純的正能量。
他,就是我們要尋找的「優秀的普通人」!
愛國情,奮鬥者。今天起,東方網·縱相新聞將推出《優秀的普通人》專欄。記錄那些為家庭、為社會、為國家默默付出的普通人。
讓我們遇見一個最好的他。
東方網·縱相新聞 實習生 伍鍵文 樊致遠 記者 卞英豪
挺拔的黑色制服,雪白的襯衫,鋥亮的皮鞋,清爽的髮型。上海71路公交車司機方進,手握方向盤,耳聽六路,眼觀八方,同時注意著前方的路面與後方的乘客。上車、下車,一站,又一站,經歷了一個小時的緊張駕駛,送走了終點站的乘客後,他才鬆了一口氣,停車,交接班,一切都是那麼井然有序,駕輕就熟。
這是上海71路公交車的日常,幾乎每天,駕駛1號車的方進都會在這樣的流程中開始並結束忙碌的工作。「工作很辛苦」他總是笑著談起自己的工作。18年的公交生涯,他依然鮮衣怒馬勝似少年,用熱情與嚴謹面對著每一天的工作,他,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公交司機方進。
1.從部隊到公交,從售票員到司機
從小到大,方進似乎與方向盤有著不解之緣。小時候,他總是喜歡趴在杆子上看公交車司機開車。「那時公交車人特別多,有時甚至要把小孩從窗戶裡推進去。」方進的童年裡充滿了公交車的回憶。「不過,我從來沒想到會當一名公交車司機。」
2001年,20歲的方進轉業來到公交公司。「公交行業有個規矩,每個人都要從售票員開始做起。」單位裡的領導、同事建議他去學車,以後可以當個駕駛員。就這樣,方進第一次握上了方向盤,然而,這一握就再沒放下過。
不過,駕駛公交車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最初,方進駕駛的是721路公交車。這是一輛柴油車。「那時候的車沒有空調,發動機在車子前面,開起車像蒸桑拿,滿身是汗!」方進介紹,「身上捂得都是溼疹,隔三差五要去一趟醫院。醫生都說這是司機的職業病。」
2.特技表演?坐下,基本操作
如今,上海公交的硬體設施大有進步。方進也開上了上海最時髦的公交車——71路中運量公交車。71路有自己專屬的車道、車站、信號燈,車頂接著電線,讓人不由得回憶起舊上海的風情。
不過,充滿老風情的71路還是一條年輕的線路,2017年才正式開通。「老司機」方進面對這「新線路」也是相當謹慎。對他而言,這條線路可以用一個字形容——難!
71路公交有兩節車廂,三扇門,全車長達18米,又連接著電線,拐彎時比普通公交要難上許多,「我剛開始都不知道怎麼轉彎」,方進介紹,由於車身長,71路的司機需要格外謹慎,「不像一般的小車,我們必須看天看地,還要看周圍人。」方進表示,有些路段還要定時踩一下絕緣杆,否則容易「翹辮子」(註:意為電線掉了下來。)
「這個車子,最難的就是靠站」。這同樣源於71路的「高標準」。由於71路有專門的站臺,司機停車時必須準確地對準三扇門。另外,停車時車身距離站臺必須保持一拳左右的距離,以方便行人上下車。有的站臺是弧形的,方進依然會把車身凹出一個弧線,一拳距離分毫不差。整個過程全靠手動,如繡花針一般精細。
3.「三知」
「 一個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很不容易了。」從業十八年來,方進時刻銘記著父親的這句話。而在方進看來,優秀的公交車司機要有『三知』:知車、知路、知人。
所謂知車,像方進這樣的「老司機」對每一輛開過的車子都需要「知根知底」,任何一點故障,哪怕是手感上的變細微化,都得明明白白。「我對車子已經有感情了」,每天上下班,方進都要清理車子上的垃圾,再對車子保養一番。
曾有乘客反映,電車啟動時太衝,容易不舒服。「其實電車不衝,衝不衝全看司機。因為電車加速快,啟動時司機腳頭要輕,才不會有衝的感覺。」啟動時的腳頭要有多重?如何調試才能省油?這些細小的問題,方進心中一清二楚。
所謂「知路」,即對沿線的路段特別熟悉。對方進而言,需要熟悉的還不止是路況,有時他也難以回答一些罕見的問題。例如,曾有乘客問方進,「71路沿線的房價多高。」方進只能尷尬地對著那位乘客笑了笑。
雖說有些戲謔,但方進時常反思:「這提醒了我需要準備得更多、更充足,才能讓乘客有更好的體驗。」隨後,他搜尋相關資料,反覆練習,將沿線的地標和景點牢牢記住。
所謂知人,對於上海的路況而言,「路怒症」是每個駕駛員都要克服的挑戰。「當堵車情況特別嚴重時,有些乘客會變得急躁,容易影響駕駛員的心態。」這個時候,方進也會適當地調節情緒,安撫乘客。
「知人」更是懂乘客的需要。「公交行業是城市的一張名片,而服務工作則是行業的重中之重。」為了讓乘客坐得穩,坐得舒服,方進經常會自己坐上71路公交,專挑最難受的位置,體會乘客真實的乘客體驗,從中吸取經驗。
4.意想不到的小驚喜
「工作就像一面鏡子,當乘客覺得你的服務周到是,他們會回以一笑。」方進自豪地說:「這是對我的一份肯定,讓人整天精神滿滿。」方進的工作收穫眾多,不僅得許多乘客的認可,而且還獲得了不少感動、小驚喜。
例如,曾有一名浙江來的乘客,因為覺得方進的服務好,在休息室留下兩箱餈粑,其中一箱特意留給方進。還有位經常到國外出差的阿姨,專門捎來國外巧克力,悄悄塞到方進的駕駛室裡;又比如,一對夫妻覺得方進的服務到位,還將女兒結婚的喜糖和一條煙放到71路的調度室。
而最讓方進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阿姨的到訪。「當時的那一幕,我真的忘不了。」當天,方進是黨日活動的宣講員,在分享結束的時候,一位阿姨突然走到臺上,深情地握著他的手,熱淚盈眶地說謝謝。
事後,方進從阿姨口中得知,她的愛人何先生(化名)是腦癱患者,生活難以自理。所以,每一次的上下車都是對駕駛員和乘務員的挑戰和考驗。方進和他的搭檔不僅每次都會將他安置好,還貼心地照顧他。
面對來自同事、乘客,乃至陌生人的稱讚,方進擺了擺手,說:「我們做得還不夠。」 他沒有因此驕傲自滿,始終保持不亢不卑。方進深諳一個道理:一個小小的舉動,也能讓乘客銘記於心中。這個道理,已經陪伴了他十八個年頭,而未來也會繼續。
5.身後的一家人
十八年的公交生涯中,方進憑著自身過硬的實力和優秀的服務,得到各方的認可。在2018年,方進成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擁有者。他坦言,工作上的成就離不開家人的支持。「每一個公交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家庭支持。 」
清晨3點,當天空還是漆黑一團時,方進已梳洗完畢準備上班。「每天我準備上班時,我愛人總被吵醒,當我看到這時,心中的愧疚感油然而生。」十幾年來,因為方進上班的緣故,家人的睡眠總是會受到影響。「他們偶爾會抱怨一下,但還會支持我的。」
交談中,方進說最多的一個詞是「愧疚」。
作為丈夫,方進對愛人有「愧疚」。因為上班的緣故,陪伴她的時間寥寥可數,甚至在他愛人生病的晚上也沒法陪她。一天深夜,他愛人感到身體不適,但是方進因為要上早班,所以只能讓父親帶她去醫院檢查。當時,方進感到內疚無比:「別人去醫院都是老公陪著,她卻是公公陪著。」
作為父親,方進對兒子有愧疚。由於作息的原因,方進甚少輔導他兒子寫作業,也較少陪他玩樂。無論是幼兒園的家長會,還是每月兒童醫院的檢查,方進都幾乎未能出席,都由其愛人代為出席。
「我很感謝他們對我的支持,但也覺得很愧疚。」
6.公交人的品質:匠心精神與刻苦耐苦
方進說,公交對他而言,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件需要用心雕琢的藝術品,所以他總是用「匠心」來概括自己的追求。
在方進看來,匠心來源於對標準的堅持,標準的背後,則是無數個日夜的勤學苦練。
「來開71路的其實已經是優中選優的司機。」方進介紹,71路公交車司機,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駕齡,30萬公裡的安全裡程,還有年齡限制。即便如此,像方進這樣的「老司機」依然要重新學起——考電車的N駕照、練車、背交通法規,「1400個題目重新學一遍」,深夜凌晨的上海,在公交結束運營後,方進還要在線路上不載客空跑。一趟一趟,只為讓自己的技術更精進哪怕一點。
「作為一個司機,匠心還是責任心,對乘客負責,絕不馬虎,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我作為一個駕駛員,手握著方向盤,乘客就把安全交給了我。」
「我只是萬千公交司機中普通的一個。」方進表示,未來自己仍然不會忘記自己的初心,堅守這份匠心,「我想做好的那件事,就是對每一位乘客負責。」
誰是優秀的普通人?
我們為何要找「優秀的普通人」?
按照人群的正態分布,普通人才是一個社會中的「絕對主力」。普通人優秀不優秀,可能是觀察社會文不文明,衡量人民幸不幸福的重要指標。
優秀的普通人,他不為大眾所知,但知道他的人,都喜歡他,甚至以他為「身邊的榜樣」,「追趕的小目標」,「最想成為的那個人」。
70年來,新中國就是靠著千千萬萬「優秀的普通人」,才走到了今天的新時代。
誰是優秀的普通人?
他可以是奮鬥一線的人民警察,也可以是退居幕後的退休教師,他可以是為國家鞠躬盡瘁的科學家,也可以是為家庭默默付出的家庭主婦。
只要符合「愛國、自信、靠譜、平實、努力」,你就是我們尋找的「優秀的普通人」。
如果你有這樣的人選,或者你就是這樣的人,歡迎將簡單的人物介紹,以及聯繫方式,發送至:zongxiangnews@qq.com
說不定,下一個東方網·縱相新聞報導的優秀普通人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