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0%的職業將被淘汰,女兒的一個問題讓我深思

2021-02-25 少年商學院

文 | 李開復

摘自《李開復給青少年的十二封信》

學院君說:未來十年內,人工智慧的技術變革將取代人類50%的工作,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是李開復跟女兒的一次談話,而這次談話,也讓作為家長的他重新思考,我們到底要培養怎樣的孩子才能適應未來發展迅猛的世界,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女兒中學時很想以攝影作為自己的專業,但我擔心她喜歡攝影只是為了逃避功課。申請大學前,我反覆跟她討論,並提醒她:「你必須想清楚喲!專業攝影師很快就會被淘汰,現在攝影工具愈來愈方便,大家都可以輕易拍出好照片,專業攝影師的優勢會漸漸消失。」

我沒有料到,女兒很鄭重地說了下面這段話...

面對AI,學習有價值的技能

 

我的小女兒德亭曾經說過一段讓我特別尊重、特別讚許的話。德亭很早就喜歡攝影,她5歲的時候得到了人生第一臺相機,並從幫姐姐設計出來的漂亮時裝拍照開始,逐漸拓展拍攝物件,很早就成了一個小攝影愛好者。

 

她中學時很想以攝影作為自己的專業,但我擔心她喜歡攝影只是為了逃避功課。申請大學前,我反覆跟她討論,並提醒她:「你必須想清楚喲!專業攝影師很快就會被淘汰,現在攝影工具愈來愈方便,大家都可以輕易拍出好照片,專業攝影師的優勢會漸漸消失。」

我沒有料到,德亭很鄭重地說了下面這段話:

 

「我做過調查了,目前在美國,一個專業攝影師的薪水比記者還要低,而記者的薪水相比其他各行業也愈來愈低了。可是爸爸,我願意賺比較少的錢,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我非常慶幸生活在高科技時代,可以輕鬆擁有數位攝影以及低成本、大容量的存放裝置,還有無處不在的網絡,讓我像一個裝備齊全的獵人,捕捉所有的感動。未來的攝影絕對不只是按下快門,而是要用新的眼光,讓影像產生新的意義,那不是科技可以取代的。」

 

每當我思索人和機器共存的未來時,就總會想起德亭的這段話。的確,攝影技術再先進,照片畫質再好,也取代不了攝影師內心因拍攝物件而產生的感動。這種感動可以賦予風景、人物、靜物、街景新的意義。

即便以後有了人工智慧照相機,可以自動幫助人完成捕捉美景、紀錄美好瞬間的任務,人的感動、人的審美、人的藝術追求也是機器無法取代的。

這些領域,AI依然薄弱

在人機協作的時代,我們可以發揮人工智慧的特長,將我們的時間和精力解放出來,做更多感興趣的事。AI雖然在很多領域表現出色,但是它們在有些領域,依然很薄弱。我想,只有深入了解人工智慧的薄弱方面,我們才不至於因為人工智慧的高速發展而亂了陣腳。

 

1. 跨領域推理

 

和AI相比,人有一個明顯的智慧優勢,就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利用這種能力,人類可以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解決非常複雜的具體問題。

 

2. 抽象能力

 

目前AI深度學習的技術,幾乎都需要大量訓練樣本來讓計算機完成學習過程。可是人類,哪怕是小孩子要學習一個新知識時,通常只要兩、三個樣本就可以了。這其中最重要的差別,也許就是抽象能力的不同。

 

3. 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人類基於實驗和科學觀測結果,建立與發展物理學的歷程,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最好體現。按照現在機器學習的實踐方法,給計算機看一千萬次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視頻,計算機就能像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所做的一樣,建立起力學理論體系嗎?

 

4. 常識

 

即使2歲嬰兒也能理解直觀的物理過程,比如丟出的物體會下落。人類並不需要有意識地知道任何物理學,就能預測這些物理過程,但機器做不到這一點。

 

5. 自我意識

 

人類常常從哲學的角度詰問這個世界的問題,如「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顯然,今天的弱人工智慧遠未達到具備自我意識的地步。

 

6. 審美

 

雖然機器已經可以仿照人類的繪畫、詩歌、音樂等藝術風格,照貓畫虎般地創作出計算機藝術作品來,但機器並不真正懂得什麼是美。審美缺少量化的指標,比如我們很難說這首詩比另一首詩高明百分之多少,但只要具備一般的審美水平,我們就很容易將美的藝術和醜的藝術區分開來。

7. 情感

 

機器完全無法理解人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慾、信任與尊重。前段時間,有位人工智慧研究者訓練出了一套可以「理解」幽默感的系統,然後為這個系統輸入了一篇測試文章,結果,這個系統看到每句話都大笑著說:「哈哈哈!」,也就是說,在理解幽默或享受歡樂的事情上,今天的機器還不如2、3歲的小孩子。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能看到人工智慧在很多方面依舊距離人類的大腦很遠。這對我們在人工智慧時代應該學習什麼提供了一個思路:人工智慧時代,程序化、重複性、僅靠記憶與練習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將是最沒有價值的技能,幾乎一定可以由機器來完成。

 

反之,那些最能體現人的綜合素質的技能,例如,人對於複雜系統的綜合分析、決策能力,對於藝術和文化的審美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由生活經驗及文化薰陶產生的直覺、常識,基於人自身的情感(愛、恨、熱情、冷漠等)與他人互動的能力……這些是人工智慧時代最有價值,最值得培養、學習的技能。

 

而且,這些技能中,大多數都是因人而異,需要「訂製化」教育或培養,不可能從傳統的「批量」教育中獲取。比如,同樣是學習計算機科學,今天許多人滿足於學習一種程序設計語言(比如Java)並掌握一種特定程序設計技能(比如開發安卓應用),這樣的積累在未來一定會變得價值有限,因為未來大多數簡單的、邏輯類似的程序碼一定可以由機器自己來編寫。

怎樣才不會在AI時代變成無用的人

 

人類工程師只有去專注計算機、人工智慧、程序設計的思想本質,學習如何創造性地設計下一代人工智慧系統,或者指導人工智慧系統編寫更複雜、更有創造力的軟體,才可以在未來成為人機協作模式裡的「人類代表」。

 

完全可以預見,未來機器翻譯取得根本性突破後,絕大多數人類翻譯,包括筆譯、口譯、同聲傳譯等工作,還有絕大多數從事語言教學的人類老師,都會被機器全部或部分取代。

但這不意味著人類大腦在語言方面就完全無用了。如果一個翻譯專業的學生學習的知識既包括基本的語言學知識,也包括有足夠深度的文學藝術知識,那這個學生顯然可以從事文學作品的翻譯工作。

文學作品的翻譯,因為其中涉及大量人類的情感、審美、創造力、歷史文化素養等,是機器翻譯無法解決的一個難題。

 

未來的生產製造業將是機器人、智慧流水線的天下,人類再去學習基本的零件製造、產品組裝等技能,顯然不會有太大的用處。

在這個方面,人類的特長在於系統設計和質量管控,只有學習更高層次的知識,才能真正展現出人類的價值。就像建築行業,最有價值的顯然是決定建築整體風格的建築師,以及管理整體施工方案的工程總監。

他們所具備的這些能夠體現人類獨特的藝術創造力、決斷力、系統分析能力的技能,是未來最不容易「過時」的知識。對於你們在AI時代如何學習,我有以下幾個建議:

1. 找到你的興趣,找到你最愛、而且最擅長的事情

 

興趣是最能引發你們發揮個人獨特性和價值的東西,只有追隨興趣,才更有可能找到一個不容易被機器替代掉的工作。因為美、好奇心或其他原因產生的興趣都有可能達到更高層次,在這些層次裡,人類才可以創造出機器不能替代的價值。

 

2. 要珍視自己的好奇心、批判式思維和創造力

 

AI是不會創造的,需要創造力的工作是最不會被AI取代的工作之一,這讓人類的創造力顯得更加難能可貴。所以,你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鍛鍊自己的創造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過去死記硬背和條條框框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了。未來的教育更加傾向於啟發式,你們要適應這種教育方式,要去享受它。

3. 學會人機協作,但一定要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情感

 

未來的人機協作時代,人所擅長的和機器所擅長的有很大不同。人可以拜機器為師,從人工智慧的計算結果中汲取有助於改進人類思維方式的模型、思路甚至基本邏輯。未來面對面的課堂仍將存在,但交互式的在線學習將愈來愈重要,你們要充分利用在線學習的優勢,利用好那些可以分享的教育資源。

 

但是,AI無法取代的一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與人溝通,很多事情必須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才能實現。所以,你們一定要記得多花時間跟人交流,跟人學習。你們要注意鍛鍊自己的團隊精神、表達能力、社交能力,感受親情與愛的能力,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

 

4. 追隨自己的心

 

未來跟AI有關的工作會愈來愈多。如果你擅長數學、物理,不妨考慮學習計算機科學和研究人工智慧。之前的冷門行業也完全有可能熱起來,文科學生的機會也會多起來,因為文科涉及跨領域思考、審美、情感等因素,而這些都是人工智慧不太擅長的方面。如果你對文科有興趣,記住要去追尋它,即使父母勸阻你,也不要輕易放棄。你在感興趣的領域裡做深,就很難被人工智慧替代。

 

5. 主動挑戰極限

 

當未來人工智慧高度發達時,人類不斷去挑戰自己的能力顯得格外重要。如果不在挑戰中完善自我,人類也許真有可能落伍於智能型機器。同學們,你們是人類的未來,你們對人類極限的挑戰,體現了人類的尊嚴,也代表著人類的文明。

相關焦點

  • 未來有50%職業將被淘汰,這10種職位最容易失業
    未來有50%職業將被淘汰,這10種職位最容易失業馬雲大家都很熟悉,作為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早已家喻戶曉,雖然如今馬雲已經退休,但依舊活躍在我們的視線當中。也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樂於關注馬雲的消息。不過對於馬雲,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眼光很長遠的人,常常憑藉著自己長遠的眼光說出各種「預言」。但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馬雲又說中了?未來有50%的職業被淘汰,這10種職位最容易失業!
  • 馬雲曾預言,未來50%的職業或將消失?有人列出了其中10種職業
    馬雲曾預言,未來50%的職業或將消失?有人列出了其中10種職業!眾所周知,在網際網路經濟下,一些傳統的行業,還有很多的職業,都面臨淘汰,甚至已經消失,而網絡的發展速度,還在變得越來越快,如今5G網絡已經出現,AI智能也在不斷發展,所以很多有遠見的人,已經在規劃未來的發展了,馬雲作為中國首富,也曾經在一個教育論壇上,發表了一番預言表示,未來50%的職業或將消失?
  • 未來這10種職業將會被淘汰,你我能否倖免
    但是令人擔憂的是,未來也有需要職位會消失。2未來這10種職業將消失1、銀行櫃員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傳統金融和科技行業也在進行生死時速。商業周刊中文網曾經報導,未來十年,80%的現金將從中國大陸消失。網銀和行動支付將取代現金支付,銀行櫃員的職位很可能被取代!2、個體商戶此前,日本各地掀起一股「移動超市」浪潮,不但包括已經浸潤地方民生的連鎖大型超市供應商,多家百貨大亨也紛紛參與其中。
  • 未來會有50%行業被「淘汰」?這3大行業或將被取代,首富早就提醒
    不少傳統產業逐漸被「淘汰」,而電商領域的發展壯大,也對實體業造成了巨大衝擊。馬雲作為網際網路行業的「領軍者」,也曾有過不少預言,基本上他說的都在慢慢應驗。 在網際網路不斷發展壯大的背景下,首富也曾經提醒過大家,未來幾十年,將會有一半的工作崗位「消失」。這3種職業首當其衝,或將被取代,希望沒有你所在的行業。
  • 李開復博士預言:未來有幾種職業或將被淘汰,你在其中嗎?
    如今在網際網路時代下,許多新興行業正在湧現,同時年輕人也有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一些傳統的職業或正在逐步淘汰,如果沒有一定的技能,也可能面臨失業的風險。根據主流媒體發布的資訊來看,在今年公共事件的影響下,城鎮失業率增長接近1%。業內表示,未來求職者的就業壓力可能會逐步變大。
  • 馬雲:未來10年,這幾種職業或將被淘汰,有你麼?
    說起馬雲我相信不少人都知道他,除非是一些上了年紀不會網購的人才有可能不認識他,凡是用到智慧型手機的或多或少都聽說過馬雲,如果沒有聽過他,至少也會聽過淘寶等等軟體,馬雲的確算得上是一個奇才,而且他很特殊,為什麼會說他非常特殊呢?
  • 馬雲再次預言,未來50%崗位將被淘汰,包括人人嚮往的「鐵飯碗」
    作為中國知名企業家,馬雲憑藉著對未來發展潮流較為敏銳的嗅覺以及個人的膽識,開闢了中國電子商務新時代,讓網購這一新興方式成功走進千家萬戶。即便在電商發展的浪潮下對實體經濟造成一定衝擊,但不可否認的是,網購所存在的方便和快捷特徵要更符合國人的使用習慣。
  • 未來3年,農村這3種職業或將被淘汰,趁早轉行還來得及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方方面面更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農民的生活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特別是臨近城區的農村,之前傳統的土木結構房被被小洋樓逐漸代替,不僅如此,農民的收入也多元化起來,不是單單依賴種地來獲取收益,更多的是在自家門口做起了小生意,但在這突飛猛進的發展過程中,一些行業勢必要面臨淘汰
  • 未來10年,這4大職業或將面臨失業,網友:很無奈
    網際網路不斷地發展,雖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便利,但同時也使得很多傳統行業慢慢被社會所淘汰,所以先入行很多人都面臨著失業的問題!馬雲作為家喻戶曉的企業家,他曾經在教育論壇中就提到過,未來10年,將會有50%的職業會消失?
  • 未來50年這四類職業很有可能被逐漸的淘汰,你擔心自己失業嗎?
    最近一段時間求職話題啊是不斷的出現,這讓很多人想起了馬雲的預言,曾經馬雲就預測未來十年中國會有百分之五十的工作消失,那其中從事以下這四類工作人最容易失業。下面呢我就來分享一下,看看有沒有你的職業。第一;銀行職員或者出納。眾所周知,微信支付寶普遍已經取代了一些銀行的功能。
  • 在未來的淘汰浪潮下,那些「穩定工作」的人,該如何找到自己出路
    我問他為什麼。他回答:「穩定的工作容易被淘汰,沒有出路,現在不都是裁員潮嗎?」說實話,當時的我真的是有些生氣,可以幫你找工作就已經算是不錯的了,還挑三揀四的。不先腳踏實地將自己沉澱一番的人,不可能會飛得高。折騰到最後搞得遍體鱗傷最後能得到的,往往還不如安分守己的人收穫的,而唯有原始資本累積的足夠多,才可以讓自己面對世界的桎梏時有翻身之力。2想起了在之前,一個做老師的朋友專門來向我請教關於編程的問題。
  • 馬雲預言或將成真?未來這4個職業容易失業,網友:無奈
    網際網路的興起也淘汰了一大批的行業,當時,許多人都面臨了「失業危機」。馬雲的的阿里巴巴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對社會的發展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和推動力。馬雲曾預言或將成真?未來50%的職業會消失。就目前的形勢發展也不是沒有可能的。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在數字時代,數以百計的職業被淘汰
    如果你問一個23-4歲的孩子,你下一步打算怎麼做?他們已經卻沉默很久沒有答案……有的專業就頂不上了,有的工作要做就被淘汰了近一兩年來,類似的新聞報導席捲了我們的學生和家長,讓我們對未來的申請感到困惑。同時,隨著人工智慧、雲計算、工業機器人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數據分析顯示,內,新興技術將淘汰300多個就業崗位。且不說十年了,如今無人便利店、無人值守酒店、超市自掃碼結算、銀行智能業務處理、機場高鐵站自動售票機……直接淘汰了多少工作崗位。
  • BI數據分析師,一個正在被悄悄淘汰的職業
    之前我也一直認為這個職業可以在很長的時間內處於「紅利期」,不過我最近某些論壇上聽到一些朋友的吐槽後,讓我開始對這個職業的美好前景產生了一些懷疑。請容許我先再此插播一段故事論壇朋友L兄是一名BI數據分析師,原來在T公司上班。
  • 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那人說:「我有晚起的習慣,它們卻叫得太早,吵到我睡覺了。」鄰居說:「這不是它們的過錯啊,報曉是公雞的天職!」那人說:「這個我不管,我需要的是和母雞交配的公雞,而不是報曉的公雞。」鄰居說:「可公雞是不能不報曉的,你難道不能用另外一種方式來這個解決問題嗎?」那人說,「我曾想割掉它們的嗓子,後來又想紮上它們的嘴,可這樣太麻煩,而殺它們卻很省事,還可以美美吃一餐。」「你為什麼不可以改變一下睡覺的習慣、早睡早起呢?」鄰居疑惑地問。
  • 對未來的深思和展望
    海納川禮儀培訓師高級認證班生活裡每種不同形式的相逢,其中相遇的人,亦或是良師益友,亦或是在我生命中路過的人,卻都以各自的軌跡對我的人生有所指點,感恩每一種相遇,感恩每一位老師,感恩海納川對我的不單單在學習層面的指引,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深思和展望
  • ​馬雲:50%的職業將消失,我們的未來是教育決定的
    來自全球1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00位全球政商領袖、各國教育部長、政府決策者和著名學者共同參與本次論壇,就全球教育的未來展開對話。在論壇中,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受邀做了主題演講,他表示:「今天50%的職業將在未來消失,到時候我們的孩子將會面對怎樣的世界,我們將擁有怎樣的人生?
  • BBC分析了365個職業被機器淘汰的概率......結論我真的一點都不怕!!!
    最近有一篇BBC 基於劍橋大學的數據體系分析 365 種職業在未來的「被淘汰概率」的稿子火了。這其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從BBC得出的這些概率中,電話推銷員、打字員、會計、保險業務員以及銀行職員成了最容易被淘汰的職業。我們也可以得出兩個基本的結論: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類技能要求,那麼……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徵,那麼……這個BBC基於西方國家就業環境,乃至整體環境作出的推斷引發了很多人的思考,但這真的能代表人類未來的趨勢嗎?
  • 爭議 未來10年,老師真的會淘汰嗎?
    最近一段時間唱衰教師崗位的文章不少,很多人都認為未來十年教師將面臨大下崗,眾說紛紜,有人就反對,認為老師不僅不會大面積下崗,而且是未來幾十年,這個職業會越來越吃香。此種爭論如同教育部長聲稱「中國教育居世界前列」一般,難有定論。先圍觀人口結構,分析一下生源是否真的銳減了。
  • 70%的職業將受到衝擊!今天國內首份AI與未來就業報告發布
    一個似乎有「同情心」的機器人往他的杯子裡投了兩三塊齒輪和螺絲。身邊,和乞丐相依為命的小狗看著眼前一隻遛彎的機器狗,滿眼惶惑。   這幅引人驚嘆與深思的畫面,與西方影視作品反覆傳達的那種深層憂慮一脈相承:幾十萬年來,智人以「人腦智能」在這個星球上所建立的統治秩序,可能會 因「人工智慧」的勃興而遭受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