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驚夢/文
四十六歲的翁智平施施然而來,帶著一個二十三歲少女的詩詞夢想站到了《詩詞大會》舞臺之上。從亮相到闖關成功,她不過用了短短的二十分鐘時間,而為了這短短的二十分鐘,她足足走了三年的時間。
促使詩詞儲備幾乎是零基礎的翁智平做出參加《詩詞大會》的原因,是一個並不美好的故事:正在花樣年齡的女兒因為疾病喪失了視力,愛好詩詞的她只能在媽媽的陪伴下「聽」每季《詩詞大會》的盛況。
「要不是我看不見,說不定我也能去參加的。」就是女兒這樣一句充滿遺憾的感慨,讓翁智平萌生了替女參賽的念頭。但她也只是默默的把這個念頭藏在心裡,默默的開始長達了三年的準備時間——古有木蘭代父出徵,今有智平為女答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誰也不知道到底是怎樣的信念支撐,才能讓翁智平在遭遇女兒失明坎坷與磨難之後依舊能夠保持那些淡然,吟出這首蘇軾最為曠達灑脫的詞。落落大方的她平靜地答出每一道擺在面前的題目,即便是因為答題錯誤,不得不通過「絕地反擊」自救之時,她的臉上依舊掛著微笑,直至完全了所有的答題。
答完題後的翁智平並沒有圓夢後的如釋重負,這位為母則剛逐詩夢的媽媽積攢在內心的話第一句卻是對女兒的感謝:「女兒,謝謝你,是你的堅強和樂觀,才讓我們一家走到了今天。如果沒有你,媽媽永遠只是《詩詞大會》的一個觀眾,我不會成為一個參與者。」
只有說起自己的女兒,這位從事戒毒人員教育矯治工作的人民警察才會流露作為媽媽的柔軟,眼眶已然泛紅的她喃喃一句「不知道媽媽的表現你滿不滿意」已然讓多少現在和電視機前的觀眾淚崩如堤潰。而當悄然來到身後的女兒楊玉書由衷發出「媽媽真棒」的話語時,驚詫地回頭的翁智平抱住女兒再也忍不住的號啕大哭起來。
這眼淚不是為闖關答題高興或者難過,也不是為自己的表現難過或者驕傲,而是多年努力終於成真,壓在心底裡那份期待,伴隨著苦悶奪眶而出。
也謝謝你,媽媽,這或許是女兒沒說出口的話,這對有著豁達心境和自信態度的母女帶給全場的感動,是她們真正在詩詞中尋找到了無懼風雨、堅定前行的力量。
你是我的眼,帶我領略浩瀚的詩海;我是你的拐杖,帶你到達詩和遠方。帶著女兒夢想站上《詩詞大會》的翁智平圓夢了,而女兒的新願望是「等媽媽老了,我也老了,我們兩個還可以在一起背詩」,是「媽媽還是我的眼睛,我希望我可以成為她的拐杖」,也是「我希望我們與詩詞的這一場緣分,它不會結束,會一直到永遠」。
人生路漫漫,沒有什麼坎兒是邁不過去的。有道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只要堅定信念,總會有一天能夠到達理想中的詩與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