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是讓他不停玩手機

2020-12-23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作者:唐一(富書籤約作者)

近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了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

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手機接觸時長為84.87分鐘,比2017年的80.43分鐘增加了4.44分鐘。

這條新聞很快上了微博熱搜,網友們的評價都很一致:

我終於拉高一次平均數了!看不起我嗎?怎麼可能這麼少!平均工資我是潘長江,但要論平均玩手機時間,我是姚明!

不少網友紛紛表示,自己每天用手機起碼8小時以上,除了晚上睡覺不玩,連上廁所都要捧著手機。

為了玩手機,不少人熬夜到兩三點都不睡;白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機。

但在一眾評論之下,有一條特別戳心:

過去3年總是熬夜玩手機,半年前我的左耳突然聽不見,而且身體很虛,臉色蠟黃,頭髮也掉得很厲害,沒事真的不要熬夜玩手機!

所以說,手機雖然好玩,但還是命重要!

手機再好玩,還是命重要

2017年,廈門市中醫院眼科接診了一位20歲的大二女生,這個女生來的時候,右眼視力幾乎喪失,只剩下光感。

醫生檢查後發現,這位女生得了急性視神經乳頭炎,一問才知道,最近兩個月這位女生天天抱著手機聊微信,一聊就是一晚上,由於眼睛過勞,才導致眼病。

萬幸的是,經過治療,這位女生的視力恢復正常,來自湖北武漢的丁小姐就沒這麼幸運了。

2018年國慶假期,丁小姐哪都沒去,一連七天都在熬夜追劇。

好不容易休息一會,還要拿手機刷朋友圈、刷微博…

慢慢的,丁小姐發現自己的左眼視力模糊,連忙去看醫生,醫生檢查後發現,丁小姐得了「眼中風」,原本視力1.2的左眼幾乎失明。

醫生判斷,丁小姐是由於長期使用電子產品,加上氣溫降低導致血管收縮,所以才得病。

經常盯著手機玩,眼睛很容易疲勞,近視進一步加深;如果關著燈玩手機,可能會得青光眼,甚至會導致永久失明。

除了對眼睛不好,醫學專家們還發現了不少手機引發的疾病:

微信手:

由於頻繁使用手機,長時間地重複滑動、打字,手指肌腱過度摩擦,就可能發生肌腱與腱鞘的損傷性炎症,引致腫脹。

這種問題稱為狹窄性腱鞘炎,症狀包括手指、手腕、前臂酸痛和痙攣。

低頭脖:

總是低頭玩手機,會對頸部前後的肌肉過度屈伸,讓脖子很受傷。

當一個人不低頭的時候,脖子承擔頭部的壓力只有4到5公斤;如果低頭15度,脖子承重就會高達12公斤;低頭30度,脖子的承重高達18公斤!

長期低頭,會損傷頸椎的彈性,最後引發頸椎病。

手機性失眠:

很多人都說,我睡不著,玩一下手機吧。殊不知不是睡不著才玩手機,而是玩手機才睡不著!

手機所發出的藍光,和白天的太陽光類似,會讓身體誤以為:現在正是白天,睡什麼睡,趕緊起來嗨!

本應睡覺的時間,越玩手機就越清醒,不少人乾脆拋棄了睡覺的想法,熬夜到兩三點。

熬夜的危害不用多說,不少人因此精神不振、皮膚變差、變胖、脾氣暴躁…

所以說,長期熬夜玩手機,真是對自己健康的莫大傷害。

沉迷手機,意外頻發

沉迷手機,不僅會對你的生命健康造成影響,還有可能造成一系列意外。

隨手在網上一搜,因為玩手機而導致的意外數不勝數。

2016年11月,江蘇南通,一個22歲的姑娘過馬路時看手機,身後一輛由轎車駛來,她完全來不及反應,瞬間被撞飛。

26歲的小江下了夜班開車回家,邊開車邊和女友微信聊天,結果一個不小心撞上路燈,車輛失控,穿過隔離帶,停在綠化帶上,車輛損毀嚴重,安全氣囊全部彈出。

小江當場重度昏迷,送醫後搶救無效身亡,而車子失控前一分鐘,他剛剛回復了女友的微信「有你真好」。

2016年8月,無錫,一個17歲的男孩邊看手機邊騎電動車過馬路,完全沒意識到眼前的紅燈和正向他駛來的大貨車。

貨車來不及剎車,徑直撞了上去,電動車瞬間倒地,男孩飛出去很遠,當場身亡。

相關交管部門曾做過一次「危險實驗」,司機在時速60公裡時瞄了眼放在右下方的手機,然後抬起頭再看前方,這個過程差不多2秒。

根據測量,在這2秒鐘內,車子已經開出27米,車輛明顯往右側跑偏。

還有研究表明,開車打電話,會導致司機注意力下降20%,如果通話內容重要,注意力甚至下降37%;

同時,撥打手機的駕駛員行車速度比正常狀態慢9%,剎車的反應速度也要慢19%。

浙江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發布過一組統計數據;

2016年,浙江全省因交通事故死亡4187人,因機動車駕駛人違法行為造成事故的死亡人數佔交通事故死亡總數的82%。

在這其中,開車使用手機等影響安全行為導致的交通事故死亡達到1855人,佔全省交通事故死亡總數的44.3%。

所以,你還敢在開車的時候玩手機嗎?

除了交通意外,不少家長也因為低頭玩手機,疏忽了對孩子的照料,由此引發了一系列悲劇。

2018年8月,北京一對8歲的雙胞胎姐妹跟著媽媽去青島旅遊,她們在海邊玩,媽媽在離孩子幾米遠的地方玩手機。

媽媽「看一會手機,看一會孩子」,後來還看見她們和其他孩子一起挖沙子,所以有點鬆懈,等媽媽再看兩眼手機發個朋友圈之後,再抬頭看孩子,發現孩子不見了……

後來,兩個孩子在海裡被找到,找到時已經沒有生命體徵…

2016年4月, 2歲的涵涵和媽媽一起在小區裡玩耍。媽媽一邊帶著涵涵,一邊玩著手機,結果涵涵不幸被一輛黑色越野車碾壓,經搶救無效後死亡。

2017年初,肖女士帶4歲的兒子去溫泉世界玩耍,進入水池後,肖女士背對著孩子專注地玩手機,僅僅3分鐘,孩子就溺水身亡!

很多家長在陪伴孩子時,總愛拿出手機玩玩遊戲、刷刷朋友圈,打發無聊時間。

如果是室內娛樂場所還好,要是在戶外,特別是海邊和馬路邊,孩子年紀小不懂事,不看緊點都有可能遇到意外。

一次疏忽,毀掉的可能是一條寶貴的生命,一個家庭的希望。

我不是愛玩手機,我只是沒有朋友

說到這裡,或許很多人會覺得手機真是罪大惡極,事實上,我認為責任並不能全推給手機。事情的真相其實是:

我們自己和這個社會相處的方式,發生了偏差。

我很認同心理諮詢師付麗娟的一個說法:

我們不是手機成癮,而是沒有一個人在心裡。

付麗娟曾提過一個例子,她的小侄子4歲半,總被人說愛看電視,但根據付麗娟的觀察,小侄子只有在心情不好或者無聊的時候,才會看電視。

如果有另一個小朋友在的情況下,他們可以玩很簡單的遊戲連續幾個小時。

每次問小侄子,是在外面好玩還是看電視好玩,小侄子每次都說,外面好玩。

付麗娟感嘆:

「相比電子產品,他們其實更喜歡跟人玩,更喜歡跟人的連接。如果對與人連接的需要經常得不到滿足,才會轉為電子產品。成人也是如此。

只是,成人更難以意識到有與人連接的需要,或者認為自己這個需要很弱。」

很多人都覺得,和人打交道太累了,還是和手機打交道比較輕鬆:只要你需要,它就在你身邊,給你提供很多好玩的東西,不會喊累,更不會拒絕你。

然而,依賴手機的背後,其實是對親密關係的極度渴望——由於太過渴望,以至於害怕失敗,為了不失敗,只能逃避親密關係,和手機做伴。

聽起來很可笑,卻是事實:對真實關係的迴避,與對真實關係的渴望,是一樣的。

問題是,不敢承擔可能被拒絕的風險,不敢去爭取,又怎麼可能獲得一段牢固的親密關係?

如果你能從手機中擺脫出來,勇敢去面對現實生活中的不堪與瑣碎,你才能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美好。

公眾號【二更】曾做過一個實驗,自家導演親自出馬,體驗48小時斷網生活。

在這48小時裡,導演小哥只能用一部諾基亞功能機,斷絕任何網絡,甚至因為電視要有網才能看,也看不了電視。

剛開始時,小哥覺得非常不適應,上下班不能看手機,只能看著別人發呆;出去玩沒有導航,差點走錯路;不能刷微博和朋友圈,看不到段子和最新資訊,覺得非常無聊…

慢慢的,在度過了初期的不適應後,他開始發現生活中的更多樂趣:

因為沒有手機,他跑到樓下的公園玩滑板,在這之前他在這裡住了2年,從來沒在上午跑去玩過滑板,玩滑板的次數也屈指可數;

因為沒有手機,他去遛狗的時候,會陪著狗狗玩耍,訓練狗狗握手,在這之前,他就只是在樓下玩手機,讓狗狗自己到處跑;

因為沒有手機,他和朋友不再像以前那樣只在微信上聊,而是會打電話把朋友約出來當面聊天,第一時間獲得對方的反饋,包括表情、眼神和肢體動作。

48小時結束後,這位小哥感嘆:

上網、聊天、看視頻、轉發文章…這些看似在治癒我的焦慮和孤獨,但實際上,在網上我只是在表達我的情緒,它並沒有真正解決我的問題。

沉迷於手機,只是放大了他的焦慮,並沒有舒緩他的焦慮,真正能解決他的焦慮的,來自於他身邊的朋友、愛人的支持和幫助。

放下手機,回到現實世界吧

其實,我們需要手機,不一定是現實需要,更多的是心理需要。

我們害怕被邊緣化,所以需要及時了解各種信息,融入到群體中;

我們希望被看見,所以不斷地發微博、發朋友圈;

我們希望被陪伴,所以每天抱著手機,希望在裡面得到安慰…

問題是,手機再好,也只是一臺機器,他們給不了我們想要的陪伴,只會讓我們在其中迷失自我。

過於沉迷手機,還會給自己的健康帶來危害,甚至給自己的家人帶來災難。

手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但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如果一個人連使用手機的頻率都沒法控制,那他的人生也一定是失控的。

所以,請從現在開始,抱著克服毒品一樣的心情,克服對手機的依賴。

強迫自己停下來,去感受真實的生活,去傾聽朋友、家人的聲音,和他們相處。

網絡世界,終究是虛擬的,只有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關懷、愛護和陪伴。

正如豆瓣評分8.9的電影《頭號玩家》所說的那樣:

「不管你在真實生活中有多痛苦,但那才是你能真正吃上一頓好飯的地方。」

所以,放下手機,回到現實世界吧。

作者簡介:唐一,富書籤約作者,富書主創團作者,90後職場老司機,專注於個人成長和職場心得,多篇文章全網閱讀量過千萬,立志為所有向上努力者提供力量,現居廣州;每天和3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首發富書,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是讓他忙到沒時間成長
    「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閒著」。 但我今天想講另一個角度,「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是讓他忙到沒時間成長」。 而且我認為這個點更重要,因為大部分人都不閒,大家都在努力的過活。 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年輕人,尤其是網際網路從業者,不僅不閒,還每天忙得要死,甚至周末都不休息。
  • 讓一個人廢掉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他閒著
    對了,如果請假,遲到,早退,都不扣工資哦,最最主要的是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發呆,這樣的工作你喜歡嗎?這並不是開玩笑,也不是短視頻中的虛假宣傳,是今天朋友和我吐槽自己像是在混吃等死的人,每天上班,然後等著下班,沒事兒幹,更不用浪費精力去思考。正是這樣人人羨慕不來的工作,她覺得自己越來越明顯的在喪失自主學習工作的功能,甚至產生焦慮。
  • 「他就是玩遊戲廢掉的!」玩個遊戲而已,怎麼就廢掉了呢?
    一說起「廢掉」這個詞,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會往「遊戲」上聯想,因為很多「廢掉」的人都是沉迷遊戲的人。那麼問題來了,一個人玩遊戲,就真的能廢掉嗎? 一、「他就是玩遊戲廢掉的!」
  • 知名男主持人自曝尿失禁: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原來如此殘忍
    他小時候臉皮很薄,在生人面前容易害羞,最怕的就是當眾演講,一上臺就緊張。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重要他人」,指的是一個人在人格形成及融入社會的過程中,對自己具有重要影響的人。 竇文濤很幸運,在中學時期遇到了一位能理解他、賞識他、給他積極心理暗示的「重要他人」。
  • 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是讓他沒時間思考
    有一個朋友曾經對我說:「現在的生活變得很危險,因為我們忙得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了。」忙,對於大部分人來講似乎都是一個關鍵詞:工作日忙於工作;周末忙於帶娃;還有忙於學習;忙著休息……似乎總有忙不完的事。可是,各位看官有沒有曾經問過自己有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思考的?
  • 養廢一個孩子最隱蔽的方式:讓他從小「心想事成」
    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孩子從小一直「心想事成」。今天這篇文章,建議推薦老師轉給家長!天津南開區一戶家庭,爸媽為80後兒子結婚湊錢。先是給他買婚房,耗盡積蓄還外借了30萬。婚期將近時,兒子又按女方要求,找爸媽索要6萬彩禮錢。連續鬧了好幾天,媽媽心疼兒子,又自責拿不出錢,哭說:「兒啊,你這是逼媽媽去死。」
  • 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就是讓他一直熬夜,從這5點給你講透
    今年3月,深圳發布《2019年中國睡眠指數報告》中顯示,50後最快入睡,60最愛午休,70後最愛睡前看書,80後最愛失眠,90後睡得最晚,00後賴床最久,05和10後睡得最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熬夜的行列,並且有越熬越晚的趨勢。
  • 30歲業績冠軍升職遭拒: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是讓他一直做最...
    1「30歲業績冠軍,因為這件事升職遭拒」今年30歲的林濤是一個公認的能人,以前在南方一家飲料公司幹銷售。他特別擅長與人打交道,通過多年苦心經營,打通了全國所有大中城市的分銷渠道,每一個城市都有幾個和他稱兄道弟的分銷商。
  • 毀掉一個孩子最隱蔽的方式,就是讓他太忙
    只要兒子囔囔著想要出去玩,我就開始掃興:「還玩呢?你張阿姨家兒子又是第一名,你呢?」英子最愛的樂高不可以玩,英子感興趣的天文不準學,在渴望和妥協的矛盾中,英子患上了抑鬱症。童年的委屈和傷害讓他像一個被壓迫了太久的孩子,他冷暴力,他執拗、他冷漠、他更願意躲在屋子裡伺候魚缸裡的熱帶魚。
  • 13歲女孩作業走紅網絡:廢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
    廢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讓他用喜歡的方式過暑假...近日,阜陽一個八年級女生尹靚做的暑假作業,驚豔眾人,連人民日報都為其轉發點讚!清晰的思維導圖,惟妙惟肖的經典人物,讓原著中錯綜複雜的情節躍然紙上。「反正離開學還有一個多月呢,先好好玩幾天。」然而,讓孩子自由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這兩個月,結果可能就是:玩爽了,以前學過的東西也忘乾淨了。那作為父母,我們該不該讓孩子開心地玩呢?還是趁著暑假彎道超車的大好機會,「逼」孩子一把?
  • 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就是讓他每天都感覺成就滿滿!
    她可是公司一年到頭最喜歡立flag的人,每個新年計劃,月初計劃都列的滿滿當當,每當她划去一個小目標,我仿佛能聽到了她從遠方傳來成功的歡呼聲。每天看到沉浸在「成就滿滿」喜悅當中的小劉,我心裡都隱隱為她擔心。每天都可以達到的小目標,真的成就滿滿嗎?
  • 廢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讓他用喜歡的方式過暑假
    毀掉孩子最快的方法,就是放任他用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1貪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成績不是玩出來的花開以曉春,葉落而知秋。看到街上的孩子多了,就知道暑假到了。坐車時,最怕遇到孩子在車廂裡喧鬧。家長也不理,坐在旁邊玩手機,旁人紛紛遠離。另一邊,一個孩子安靜地坐在父親旁邊,捧著書津津有味地閱讀,仿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 「夜讀」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一直抱怨
    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有個高贊回答深入人心:許多人習慣性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身,失敗歸因於環境;而將他人的成功歸因於環境,失敗歸因於其自身。細想來,正是遇事只會一味地抱怨他人、抱怨環境,所以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而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一直抱怨。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去機場的路上,主人公乘坐的計程車在正確的車道上行駛。
  • 傷害一個孩子最隱蔽的方式,就是剝奪他的隱私
    比起家人,更像敵人這幾天,一個在家裡安攝像頭,監控女兒看書的媽媽上了熱搜。看完新聞的網友紛紛表示:突然想起了小時候,被父母支配的恐懼。事情是這樣的。一位一年級女孩兒的媽媽,在家裡安裝了一個雲臺攝像頭,即使人不在家,也可以通過手機隨時監視孩子,有沒有按時看書、坐姿是不是端正。還時不時通過對講功能喊:坐直一點。你在看什麼書?怎麼又看動畫片?
  • 傷害一個孩子最隱蔽方式,就是偷窺他的隱私
    比起家人,更像敵人這幾天,一個在家裡安攝像頭,監控女兒看書的媽媽上了熱搜。看完新聞的網友紛紛表示:突然想起了小時候,被父母支配的恐懼。事情是這樣的。一位一年級女孩兒的媽媽,在家裡安裝了一個雲臺攝像頭,即使人不在家,也可以通過手機隨時監視孩子,有沒有按時看書、坐姿是不是端正。還時不時通過對講功能喊:坐直一點。你在看什麼書?
  • 最近「手機殼」火了,隱蔽,玩遊戲不算啥,看到最後:英語書拿來
    現在的手機應該都是必需品的吧,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會經常用到的,不過為了保護手機,也是會買個手機殼的,而且這手機殼的種類是十分多的吧,最近各式各樣的「手機殼」火了,不過最令大家喜歡的卻是這個DIY。
  • 一個男人開始廢掉的4個跡象,千萬要警惕!
    當今社會,在工作學習之餘,你可以找到非常多的娛樂消遣方式。無論是影視、遊戲,還是酒吧、舞廳,任何一個選擇,都足以排解你的精神空虛,讓你得到片刻的歡愉。但娛樂消遣畢竟只是消遣,它不過是一種在閒暇無事時用來打發時間的方式,並不能成為一個人一生的主題。
  • 2019你打算將怎樣被手機廢掉!
    2019年讀第一本書《娛樂至死》,我是怎樣被手機廢掉的!(黑白先生)我是一個以寫文字謀生的人,每天有大把的時間,這種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反而變成了什麼也不想幹。拿起尼爾·波茲曼寫的《娛樂至死》,發現自己至少一個月沒讀書了。我大部分的時間都被手機分割成無數的碎片,我的注意力被太多無關緊要的信息所分散,我忽然間反問自己,為什麼我「娛樂」,可是我不快樂?快樂的三個關鍵詞:個體的覺醒、愛和付出(踐行)。
  • 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法:讓他整天閒著、閒著、閒著
    都說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法,就是讓他閒著。 深以為然。 再有精氣神的人,閒得太久也會頹喪;再有目標的人,長時間不努力也會迷失方向。 羅曼·羅蘭曾說:「生活中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可回家之後又因為有父母可以供養他的生活,他更加沒有動力去找工作了。 直到現在,他依然在家啃老,每天只有吃、睡、玩這三件事,人胖了幾十斤,完全是自暴自棄的狀態。一個本可以在大城市闖出成績的有志青年,就這樣一步步墮落成了「人間蛀米蟲」。
  • 想「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不停地玩手機吧,危害比想像中的要多
    但睡覺前長時間玩的話,會始終處於一個亢奮的狀態,不利於人入睡,甚至有的孩子會玩的不想睡覺。那麼孩子第二天的精神狀態一定是不好的,也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長久以往孩子就會幹什麼都打不起精神。,但是要怎麼做才是最關鍵的,到底應該怎樣才能讓孩子戒掉手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