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格局,長大後差距立現,家長為孩子看看

2020-09-13 教育博覽

英國作家馬洛禮在他的作品《語絲》裡說道:「自私,對靈魂而言是牢獄。正如牢獄奪去肉體的自由一樣,自私會奪去幸福」。同樣著名的作品《名利場》裡也有一句關於自私的話:「在一切使人格墮落的不道德的行為之中,自私是最可恨最可恥的。

孩子自私是很不好的性格特徵。在生活中,我們無處不見自私的孩子。自私的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覺得什麼都應該是自己的,我就是世界的主角,所有的人都要為我服務。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在某種程度上說自私是人的本性,但孩子在後天的培養中,由於父母的疏忽,長大後變成了自私的人,肯定是沒有出息的,一定做不了大事,這世界上,沒有人願意與自私的人交往。

實例: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曾講過一個他大學舍友的事例,他在北京大學讀書的時候,宿舍住6個人,一個北京當地的同學,每周拿6個蘋果回來,俞老師以為,這同學太善解人意了,他們剛好6個人,給每個人一個蘋果吃,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這同學的6個蘋果全是給自己一個人吃的,每天一個,一周六天剛好吃完。後來,他們合作創建新東方,這個自私的同學沒有成為他們的合作者。這個事例再一次說明,孩子的自私正在毀掉他們長大後的人生格局,這點人性的汙點不是用高成績來彌補的。

這是我的,不讓你玩

一、這些憂心的家長:

家長A:「 我的孩子怎麼那麼自私啊!他喜歡的任何東西總要佔為己有,從不知道分享給家裡人或者別人。即使我們大人怎麼要,他都不會給的,請問,為什麼我的孩子會這麼小氣?作為我們家長面對這樣的孩子該怎麼辦?我心裡非常鬱悶」。

家長B:「我的孩子已經小學三年級了,學習還可以,就是太自私,家裡有什麼好吃的,就是爺爺奶奶那麼疼他,都不給,和朋友們一起玩,他只用朋友的玩具,他自己的東西,別人摸都不能摸,這讓我傷透了腦筋,也找不到改正的辦法啊」。

家長C:「女兒萌萌七歲多了,平時在家裡非常強勢,遇到自己喜歡吃的或玩的,就說「都是我的」,霸佔起來,誰也不讓動。出去後,也經常和其他小朋友搶玩具。這點讓我和老公非常苦惱。」

爭搶一個玩具娃娃

二、孩子的自私何處來:

現在的孩子在家中都是 「小皇帝」,「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的這些現象:「這是我的,誰都別動」;家裡來夥伴玩,也不懂的分享,自己的玩具不要別人動;家裡有點好吃的,他一個獨享,誰也不許吃。小小年紀卻表現自私狹隘的心理,這些孩子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以上三位家長反映的現象就是如此,但究其原因主要是孩子本能的體現和家庭教養方式方面的問題。

1、本能的體現: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小孩子的這種「自私」行為主要是由於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思維仍然具有自我中心性。有一種觀點認為,小孩子的自私屬於本性,而分享則是後天通過教養習得的特性。

2、家庭育養方式:

如果大一點的孩子出現「自私」的行為,大多是家長的原因,家長的過度溺愛就很容易讓孩子滋生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義。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沒有一些家長就很自私,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這種教養方式讓孩子慢慢也模仿,家長不覺得有什麼不對,時間長了孩子的自私就會無法改變了。

3、同伴群體影響:

孩子年齡較小,心理發展還未成熟,容易受到身邊同伴群體的影響。如果孩子經常與比較自私的孩子一起玩耍,久而久之,群體同伴的言行就會無形之中影響了孩子。本該「大氣」的孩子,也許就會變的自私自利起來。

家長不正確的教養方式

三、給您六項應對措施,為了孩子請收藏:

孩子表現出一系列「自私」的行為,作為家長先不要急於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要努力尋求科學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讓孩子不知不覺的「大氣」起來。

1、不要溺愛:

溺愛是自私的禍根,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缺乏合作、分享、謙讓、奉獻等集體生活的經驗,容易形成自私的思想觀念。所以家長要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不要太溺愛孩子,合理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與其他成員是平等的,消除「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孩子的優越地位取消了,他就會意識到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

2、建立規則:

在孩子自私的問題上,家長要建立相應的規則。如果孩子獨佔食物,家長就要把食物拿過來公平地分開,一開始孩子可能會難以接受,但家長絕不能讓步。父母要教育孩子學會交往,同小朋友團結友愛、互相謙讓,別人為自己服務要表示感謝。別人不便時,要讓孩子儘可能提供幫助。指導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從中感受尊重、幫助、謙讓別人的樂趣,從而消除自私心理,培養良好的交往意識,就會體驗到幫助、關心別人是愉快的。

3、 品「自私」之苦:

作為家長,可以創設情景,要讓孩子以自己的行動明白自私的壞處。比如他最喜歡吃的飯菜,故意讓其家庭成員不夾給他,家長可以問他:「平時你也不夾給我們!我們為什麼要夾給你啊」?這樣就因為他的自私而使他受到挫折,讓別人的自私給他點顏色看看,讓孩子體會一下拒絕和被拒絕。這樣孩子可能更加深刻理解自私的苦楚,就會明白合作、分享,互助的重要性,孩子也就會改掉自私的心理。

父母陪伴,共同引導

4、以身作則:

大人的行為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大人的「身教」,比空洞的「言教」更具影響力。在對孩子的教育中,不但要重視「言」,而且要重視「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其言行直接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員本身自私自利,做事斤斤計較。甚至有的家長常叮囑孩子自己的東西不能給別人用等等。這些都會助長孩子的自私心理。所以,作為家長首先要注意自身的生活細節,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做個善於分享合作的家長,做好孩子的榜樣,通過榜樣的力量讓孩子的受到潛移默化的良好影響。

5、善於引導:

作為家長對孩子的自私行為要善於引導,對於自私現象要及時糾正。孩子只要有一點好的轉變就要及時讚揚鼓勵,並讓發揚光大。這樣就慢慢會改變孩子的自私行為,懂得合作分享。引導孩子科學合理的交往方式,讓其懂得恰當的商議、溝通及分享的方法。

6、學會分享:

家長應讓孩子知道世界上的很多事都要分擔共享的道理。家長不能讓孩子的自私心理任其發展,發現自私行為,要耐心讓其改正。家長也要通過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懂得共享為樂的道理,幫助孩子建立群體合作的思想,鼓勵孩子與他人共享,樹立一個為集體著想的觀念。這樣學生的自私行為就會逐漸減少。

同伴群體,學會分享

結束語:

社會中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私的一方面,孩子也一樣,他的自私或吝嗇都是發育過程中的一種自然現象。但是如果孩子較長時間表現出過於自私、獨斷專行、唯我獨尊、吝嗇狹隘等心理現象,家長若不及時糾正,孩子的自私行為就會加重,會形成霸道的個性,易造成別人對他遠離的格局,對孩子的心身健康發展都極為不利。

面對孩子出現的自私心理問題,家長要及時發現孩子自私的心理並運用科學的方法積極引導,高度重視孩子自私這一現象,通過各種渠道和方法,多方位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以此來感染他們,影響他們,從而消除自私心理,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質。

相關焦點

  • 父母的這種「節儉」,毀掉的是孩子的格局與眼界,長大後差距立現
    父母的這種貪小便宜,會毀掉孩子的眼界和格局,長大後差距立現!1、讓孩子學會了弄虛作假家長們不知不覺讓孩子從小學會了弄虛作假,怎麼可能還有更大的格局,他的眼界就盯在那點蠅頭小利上,無法自拔。上學的時候可能學會了作業偷懶、考試作弊,工作後可能會偷奸耍滑、徇私舞弊。
  • 你的這種"節儉",會毀掉孩子的格局和眼界,長大後差距立現
    你的這種&34;,會毀掉孩子的格局和眼界,長大後差距立現說起節儉,大家都知道這是傳統的美德,古代的人就很崇尚和注重節儉,但是有一些思維如果延續到現在,並不符合當代的現狀,有些傳統美德可能成了錯誤的思想,讓孩子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 家長這種「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格局和眼界,長大後差距明顯
    金斯貝瑞說: 「家長是子女第一個老師, 因此他們對子女的一生有著最強烈而深遠的影響,他們站在價值觀提供、 態度形成和資訊給予的第一線上。」而我們現在的有些父母確實是節儉,更認為現如今對於孩子始終還是秉持著要窮養的教育觀念,可是這種節儉卻不是我們所提倡的。
  • 父母的這種節儉,正在慢慢的毀掉你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明顯
    導讀:父母的這種節儉,正在慢慢的毀掉你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明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的這種節儉,正在慢慢的毀掉你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明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長過度節儉哭窮,太貴效應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格局
    導讀:家長過度節儉哭窮,」太貴效應「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格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過度節儉哭窮,」太貴效應「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格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我丟錢了」,三位媽媽不同做法,長大後娃的格局差距立現
    導讀:「媽媽,我丟錢了」,三位媽媽不同做法,長大後娃的格局差距立現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我丟錢了」,三位媽媽不同做法,長大後娃的格局差距立現!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的這種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格局,別不當回事
    導讀:父母的這種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格局,別不當回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的這種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格局,別不當回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的某種「節儉」,對孩子人生沒有好處,毀掉了孩子眼界和格局
    導讀:父母的某種「節儉」,對孩子人生沒有好處,毀掉了孩子眼界和格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的某種「節儉」,對孩子人生沒有好處,毀掉了孩子眼界和格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這種「節約」,會影響孩子的格局和眼界,長大後差距明顯
    而他們就是由於家裡貧窮,如果不勤儉的話家裡很有可能都無法正常運轉,長此以往窮人家的孩子總是會被要求節約,儘量不亂花錢。這樣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讓孩子學會節約的習慣,但是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節儉是好習慣,但有時候還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很大的影響,尤其在孩子長大後很明顯。
  • 父母的這些「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格局,孩子日後難有出息
    ,容易毀掉孩子的格局和眼界,李大伯出生於農村的農民,後來由於上城市打工生活,在城市遇到了自己的愛人,兩人結婚之後決定定居在城市,為了以後子女能在城市上學,戶口也遷到了城裡。而孩子形成這樣的性格,是由於父母給孩子的教育環境太過於節儉,所以家長這種「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眼界和格局,孩子日後難有出息。
  • 中國式父母的「瞎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格局,多數媽媽不知深淺
    雖然說「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一些中國式父母的「瞎節儉」卻是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格局>孩子長大以後會有一種「不敢花錢」或者是「不敢花大錢」的心態,長此以往,孩子不但沒辦法擁有良好的消費行為,而且往往會為了省錢,而忽略了如何去賺錢,反而是因小失大。
  • 這3種「窮人思維」,正在毀掉下一代,別讓你的格局限制孩子發展
    為人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青出於藍,能夠超越自己,擁有燦爛的人生。然而在當前的社會形勢下,很多人悲觀的發現階級正在逐漸的固化。窮人思維所帶來的狹隘格局,正在不知不覺的毀掉下一代,限制了孩子今後的發展。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什麼是窮人思維,以及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吧。
  • 家長的「節儉」,會讓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變小,長大後也難有成就
    不管我們的經濟條件如何,節儉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一定要給孩子上的一課。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懂得家長賺錢不易,懂得珍惜。這種教育的確很重要,但是如果我們不把控好度的話,可能會讓孩子格局變小,等到孩子長大以後,也很難有所成就。
  • 這些家長可能會毀掉自己孩子?不同的教育不同的人生
    人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縮影,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父母言傳身教的,父母對孩子不同的教育會影響他們不同的人生。現實中有些父母教會了孩子責任、感恩、禮貌等,但也有一些父母他們的教會了孩子傲慢、自私……早上刷新聞的時候,看到下面這張圖片震驚了,兩個母親都是帶著兩個孩子,一位母親優雅的坐在兩個孩子身邊,看著自己的孩子看書;另外一個母親望著前方,兩個孩子一個在發呆另外一個笑著在看手機……
  • 多數父母深信不疑的「教育雞湯」,正在毀掉孩子,不少家長中了
    文/山爸爸育兒記現在孩子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多數家長怨聲載道,倍感焦慮,引起重視後,教育部發出了《中學生減負措施》,目的就是讓學生減少學業上的壓力,利用課餘時間發展孩子的其他能力,不過這一措施,也存在很多爭議。
  • 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20年後差距立現,家長別大意
    導讀: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20年後差距立現,家長別大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20年後差距立現,家長別大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知愈心理:父母這種價值觀,正在慢慢毀掉孩子人生格局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對於孩子,父母是他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師。這任老師有多重要?答案是:要多重要有多重要!他們決定了一個孩子的出廠設置,在潛移默化中,父母的價值觀給孩子的人生寫進了最原始,最能影響其一生的信息。孩子就是一張白紙,父母可以在教育過程中在上面進行「創作。」
  • 在這些事上,家長可以讓孩子「自私」,不然娃長大後很容易吃虧
    再看看這個滑板車,上面是艾莎公主的圖案,手把那裡還飄著五彩的彩帶,特別的好看。靈兒對這個寶貝車子愛不釋手,到哪裡都帶著它。但今天,面對孩子最珍愛的禮物,母親卻批評她「自私」,還教導靈兒一定要「分享」。在孩子努力去守護這個禮物的同時,孩子的世界也在不斷地變好變強。孩子的世界是如此的簡單,她的世界裡面沒有客套,沒有虛假,她所擁有的只有真實的熱愛。孩子的「自私」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益的,父母斷不可責怪孩子「自私」,而去假裝大方。哪些方面,家長要允許孩子自私呢?
  • 以下方面孩子越自私,長大越不容易被欺負,家長別糾正
    起碼現在的我,從不逼迫樂樂去分享任何東西,在有些方面,我甚至還會教他要自私一點。現代社會弱肉強食,太熱愛分享的孩子很容易被欺負,因此,不如從小就教會孩子試著自私點,以免長大後錯過真正重要的東西。家長或許不明白物權對孩子意味著什麼,當一個孩子因為發自心底的喜愛去獲得擁有一樣東西的時候,強迫分享會讓孩子在瞬間失去興趣。發展到人脈關係方面,就會造成孩子對社交的不積極不主動,長大後容易被他人利用。最重要的是,當孩子不再對喜愛的人或事產生興趣的時候,孩子的人生就會喪失主動性,也不再有個人底線。
  • 父母的這種「節儉」,正在悄悄摧毀孩子的格局,長大後差距很明顯
    大家總是說「男要窮養,女要富養」,覺得窮養可以壓壓男孩們輕浮歡脫的個性,富養女孩會讓女孩有更有氣質,不矯情,其實這是不準確的,教育孩子,應該窮富參半,但現在有很多家長,為了各種各樣的原因,在教育上一而再再而三的「節儉」,有的能起到好的效果,有的,就只能起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