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眾發布了全新的ID.4光荷電動SUV,這款30萬級的SUV後輪使用了非常傳統的鼓剎,因此備受爭議,雖然目前鼓剎在B級轎車和SUV領域越來越少,但在A級轎車上,鼓剎仍然非常常見,比如豐田威馳、本田飛度,大眾桑塔納等車型全系配備了後輪鼓剎,並沒有碟剎這樣的配置,那麼這兩種制動方式到底有何區別,對於A級車來說哪種更好,今天我們選車偵探就來詳細分析。
鼓式剎車優缺點
剎車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對滾動的輪胎施加阻力或摩擦力,讓車輛減速並最終停止,在整個過程中會產生熱量。汽車減速的能力取決於車輛重量、制動力、總制動面積,以及制動系統將摩擦熱量快速釋放的速度,而釋放熱量的速度也是盤式制動(碟剎)和鼓式制動最大的區別。
1900年,邁巴赫推出了第一個鼓式制動器,剎車部件被安裝在一個隨車輪旋轉的金屬圓鼓中,當踩下剎車踏板時,油液將推動圓鼓中的制動蹄,抵住制動鼓,通過摩擦讓車輪減速,制動蹄本身由耐熱的高摩擦力材料製成,由於總制動面積足夠大,鼓剎的剎車力度非常充足,製造成本也很低,因此被用在許多卡車上。
這種設計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沒有問題,但在頻繁剎車的駕駛環境下,例如重載時下長坡或反覆加減速,鼓內將積聚熱量,由於剎車的原理就是將動能(車輪運動)轉化為熱能(熱量),當熱量聚集無法及時疏散時,鼓式制動器就無法吸收摩擦產生的熱量,此時剎車系統就會失效,完全失去剎車力,這是鼓剎最大的缺點,也就是熱衰減明顯,因此許多重卡都配有水箱,不斷給剎車鼓澆水來降溫,但對於轎車來說,這種設計無法普及,安裝水箱會增加車重,變相增加油耗。
盤式剎車優缺點
1953年,英國的汽車品牌捷豹第一次使用了卡鉗和盤式制動器,也就是碟剎,在1953年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捷豹使用帶有碟剎的C-Type戰勝了一眾對手,取得了第一名,碟剎因此被大家所熟知,到1953年年底,MINI汽車的原產廠家奧斯汀推出了第一輛四輪碟剎的量產汽車。
雖然碟剎依靠相同的基本原理來讓車輛減速,但其設計遠遠優於鼓剎。碟剎沒有將主要部件裝在金屬鼓內,而是使用剎車盤和卡鉗來產生摩擦力,卡鉗內裝有活塞,踩下剎車後,通過油壓推動活塞,活塞推動剎車片,讓剎車片和剎車盤互相摩擦,降低車速,剎車盤完全暴露於空氣之中,因此不會聚集熱量,高速流過的空氣可以快速帶走摩擦產生的熱量。
根據不同車型的級別,碟剎的設計自由度也非常高,比如活塞越多制動盤越大,制動能力就越強,普通的A級車大多採用單活塞卡鉗,活塞位於卡鉗的內側,剎車盤直徑在270mm左右,而像蘭博基尼URUS這種大馬力的SUV,前輪使用了對向10活塞卡鉗,剎車盤直徑達到400mm,因此剎車能力非常強,同時碟剎的剎車盤可以通過打孔或者劃線來增加散熱能力。
那麼盤剎有什麼缺點呢?在同樣的直徑下,因為剎車片摩擦面積小,所以制動力並不如鼓剎,盤剎需要加大制動盤尺寸來增加制動力,這時候想要放下剎車盤,必須增加輪轂的直徑,這也是跑車普遍使用大直徑輪轂的原因,而像卡車由於需要重載,輪胎的胎壁厚度有一定的要求,輪轂無法做到非常大,在同樣直徑下鼓剎剎車力更高,因此卡車通常選用鼓剎。
選車偵探觀點:從以上對比可以看出,無法安裝大尺寸碟剎剎車盤的卡車使用鼓剎更好,加上冷卻水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熱衰減。但是對於普通A級轎車來說,輪轂內足夠裝下滿足需求的剎車盤,雖然受到剎車時重心前移的影響,後輪需要的制動力更小,但使用鼓剎熱衰減明顯,長時間下坡甚至會失去制動力,非常危險,如果同樣價格,標配碟剎的車型,比如長安逸動,吉利繽瑞和榮威i5等顯然是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