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恆水餃創始人李恆:傳統快餐品類的消費升級之道

2020-12-20 億歐網

10月24-25日,為期兩天的品牌升級·組織變革GIIS 2019國際餐飲創新峰會在北京千禧大酒店成功舉辦。此次峰會共分為三個會場,峰會首日為國際餐飲創新會場,峰會次日上午為供應鏈會場,峰會次日下午為連鎖品牌會場。

2018年,中國餐飲市場營收規模已經超過4.27萬億元,同時,隨著第四次中餐出海潮到來,很多中餐企業已走上了全球化的徵途。據世界中餐聯合會統計,海外中餐廳約有60萬家,涵蓋了全球188個國家和地區。中國餐飲企業的創新實力已在全世界顯現。

除了向外的品牌升級,餐企也在比拼「內功」,也就是向內的供應鏈管理。如何解決中餐食材難以標準化的問題?如何解決供應鏈的本身成本高、損耗大、品控難的問題?諸如此類的問題也在阻礙著餐企的擴張。

可以說,不管是新餐飲向外的品牌升級,還是連鎖餐飲向內的供應鏈變革,最終比拼的都是整體組織力的建設。

在峰會次日上午的供應鏈會場,包括正大集團、九曳、蜀海、佳源央廚等知名餐飲行業高管,圍繞餐飲產業變革、科技物流、食材B2B行業變革、中餐工業化等話題展開精彩討論,為與會的現場觀眾帶來眾多真知灼見。

會上,小恆水餃創始人李恆發表了主題為「傳統快餐品類的消費升級之道」的演講。

他的演講核心要點如下:

1、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大概經歷了三次消費升級;2、如果你能把平常的事幹到不平常,可能你就會贏;3、「消費升級是跳出原來的價值帶,直接進入高價位消費段的產品市場「是一種誤區;4、服務、門店、宣傳都可以升級,但是產品口味只能是保持越來越好,沒有更新的玩法;5、小恆水餃最值錢的不是現在兩百多家門店,而是標準化的技術。

他的演講原文為:

大家好,我是小恆水餃的創始人李恆。相信應該有很多朋友認識我。剛剛從外地回來,下了高鐵直接來會場。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傳統快餐品類的消費升級之道」。

剛才主持人說消費升級就是時尚化、個性化,其實也未必。很多人都在說消費升級,我記得五年前剛做小恆水餃的時候,出來了一批「網際網路餐飲」,後來大家把「網際網路餐飲」的說法取消掉了,開始提「新餐飲」,說新餐飲跟舊餐飲的不同是新餐飲才是消費升級,品質更好,宣傳更好,門店裝修更好。

下面我想從小恆水餃的角度談談什麼是消費升級。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大概經歷了三次消費升級,第一次是改革開放初期輕工業的消費升級,我們父母那一輩的。我記得小時候有一種衣服材質叫的確良,我後來才知道的確良在當時是很不錯的。

第二次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鋼鐵、電子、機械帶來的消費升級。今天在座的很多人經歷了這些東西,比如冰箱、彩電、洗衣機。當然這些東西現在還有,只不過升級到現在的樣子,變成了網際網路智能電視,全靜音電冰箱。

第三次就是現在進行式,技術與模式推動的全方位的升級。比如智能汽車,或者剛剛熊貓星廚李海鵬總講的共享廚房的模式,能帶動整個產業信息化。

從吃的消費升級來講,技術是大家都看得到的,比如說外賣,外賣的大數據分析做精準匹配。甚至很多人說現在消費升級是餐飲的新零售化,確實大家可以看到小恆水餃也在走新零售化,包括我前天從我們新的超級工廠回來,可能我們的零售渠道就打開了。大家今後在小恆水餃店裡不光可以吃餃子,還可以自助買小恆水餃的速凍餃子,這算不算消費升級?這也算其中的一方面。

好多人問餐飲真正的核心點是什麼,我覺得餐飲的核心點是跟著整個時代推動而發展。剛剛我講的這幾點都是消費升級的主要表現點,那麼小恆水餃是怎麼升級的?信息智能化我們做了,店面的裝修時尚化我們做了,服務的升級我們也做了,但是最重要的是小恆水餃從成立以來堅守的,而且至今我們認為做得對的就是產品的升級化,因為餐飲的核心還是產品。

現在有一種誤區說消費升級是跳出原來的價值帶,直接進入高價位消費段的產品市場。有人問,「小恆水餃是一個中檔品牌的水餃,可不可以出一種像鼎泰豐那樣的高端水餃?」這個問題其實讓我們團隊去年陷入了思考,小恆水餃我們內部已經把它研發到極致了,怎麼樣去出更高端的餃子?

後來我們想來想去,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大家知道前一段因為豬肉漲價漲得特別猛,我們就去跟我們的供應商去聊說鎖定一段時期的價格,因為我們用的是最好的豬肉,原來我們是可以去跟供應商鎖定一段時期價格的。當然得到的答覆是「NO」。我們的供應商是非常好的供應商,他給我講了兩段話,一段是在嘲諷我,一段是在向我致敬。

他說,「李總你們可以去掉豬肉,用素餡兒餃子,因為你們對餃子已經做到極致了,用素餡兒也能取得市場。或者說把現在用最高標準的肉換成肉的其他部位?」

那好多人會說肉的其他部位有什麼不同?大家常見的餃子餡兒的豬肉是什麼樣的?肉泥對不對?第二它有肉筋,第三它不香。那小恆水餃的標準是什麼呢?我們用的是只佔15%的排酸後尖肉,很多人覺得餃子餡兒裡面有肉筋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們認為消費者不能吃到肉筋。原來我覺得剔除肉筋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經過半年的時間,我們做到了。我相信所有人吃餃子的時候都會有肉嚼不爛的時候,也都會有硌牙的時候,但是下面應該有很多吃過小恆水餃的人,我100%自信的是,你們吃的小恆水餃只有吃不完,但是桌子上應該沒有因為不熟而吐掉的肉,或者吃到過肉筋。小恆水餃的肉是我們一塊塊剔過的,一斤後尖肉我們要剔掉37%的肉筋,最後只剩下63%的肉。一頭豬只有15%的後尖肉,我們剔除了37%的肉筋,也就是一我們只用了一頭豬身上的9%。

我們是不是一直在糾結說小恆水餃是中端水餃?前段時間我跟團隊開會說,小恆水餃做了全世界最高標準的餃子,但是我們沒有把它賣成奢侈品,反而把它賣成了大家都能吃得起的餃子,這個才是小恆水餃真正不平凡的地方。如果你能把平常的事幹到不平常,我覺得其實可能你就會贏。

為什麼呢?小恆水餃剛創業的時候,好多人說中國速凍水餃有思念、三全、灣仔碼頭以及一些牌子,餃子館裡邊有大娘水餃、喜家德,東方餃子王,鴻毛水餃等等,那小恆水餃到底有什麼特點?2015年我創業的時候,這個問題我是無解的,因為我自己腦子裡有一個商業意識,但是我無法告訴大家。

比如有人會主打蝦水餃,有人會主打魚水餃,但是小恆水餃賣的最好的是豆角餡兒的餃子,我不能說主打豆角水餃吧?有個消費者跟我說,小恆水餃最大的特點是餡兒沒有特點,全是家常餃子。大家可以看一下大眾點評,我們在北京直營店有83家已經開業的,這個月我們會再開業16家,到今年年底我們在北京會有130家店。為什麼開這麼快?是因為我們獲取了市場,我們贏得了信心。很多消費者跟我講說,在北京點餃子一定點小恆。一個沒有特點的餃子成為了北京人民的一頓飯。

又有人問,小恆水餃為什麼沒有彩色的餃子?小恆水餃為什麼沒有魚餡兒的餃子?當然現在有了,之前是沒有的。為什麼沒有蝦餡兒的餃子?現在也有了。為什麼沒有煎餃?我們新店馬上就會有。

很多人做餃子的時候覺得說要打一個花樣才能把大家吸引住,但是餃子是在中國存在了兩千八百年的食物,是一個大家天天都會吃,媽媽都會包的東西,只不過年輕人懶了,不願意去學也不願意包。我們出過麻辣小龍蝦餡兒的餃子,當然賣得超級好,但是我們賣得最好的依然是豆角肉的,這點就證明了餃子就是餃子,服務可以升級,門店可以升級,宣傳可以升級,但是口味只能是保持越來越好,沒有更新的玩法。

所以我經常說,小恆水餃就是把最傳統的餡兒變得家裡包不出來。很多人跟我講說,小恆水餃最大的特點是吃起來很平常,但是家裡就是包不出來。

那小恆水餃最不同之處是什麼?我認為是在成立第一天起我們就蓋了工廠。被人可能選擇先開店,開完店再去做工廠。餃子這個品類,剛才說過它是存在兩千八百年的食物,如果你想開一萬家店,你只能用標準化代工。好多人認為標準化的餃子就是思念、三全、灣仔碼頭,可是思念、三全、灣仔碼頭跟餃子館餃子有什麼不同?大家都知道,一種用於果腹,一種食材新鮮體驗好。那小恆水餃能不能建立出一種標準化的,但是卻像現包一樣的餃子?事實上,小恆水餃項目是從2010年開始研發,我用了四年的時間,做了個小的中央廚房,把小恆水餃先進行了標準化,2015年才開始在北京開店,這也是小恆水餃能在四年的時間內把直營店開出一百多家的原因。

中國7-11裡賣的標準化的東西我不吃,為什麼?我覺得它的口感不夠好。但是到了日本以後,7-11裡面的東西是跟剛剛做出來的沒什麼區別,這個是值得我們中國餐飲人繼續學習和改進的。

小恆水餃從剛成立那天起我們就自建了工廠一直在標準化,不管有多少人質疑。但是經歷了三四年的發展以後,我發現這條路是對的。而且當今天小恆水餃在外地開放了加盟以後,我們的中央工廠真真正正給了加盟商更多的支持,很多加盟商說我就喜歡小恆水餃的模式,不需要廚師,操作簡單,只教會他們怎麼煮就好了。

很多人吃過小恆水餃都以為是現包的,因為整個小恆水餃的機器、製冷技術和保鮮技術,都是技術壁壘。小恆水餃最值錢的也絕對不是現在兩百多家店,而是標準化的技術,餃子吃到嘴裡新鮮的感覺,像家裡的味道。

小恆水餃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們從直營一直開放加盟,我們為的是讓我們的不尋常成為更多人家的家常。我們堅信付出就有回報,我們也相信大家都變好才是真的好,整個世界吃的都幸福,整個中國才幸福。

我講完了,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小恆水餃李恆:疫情後,線下連鎖企業如何打贏消費復甦戰?
    6月4日晚,我們請來了小恆水餃創始人李恆。他為我們帶來分享是:《疫情後,線下連鎖企業如何打贏消費復甦戰?》。以下為李恆的分享,經編輯: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疫情後、線下餐飲連鎖企業如何打贏復甦戰?》。大家都在說後疫情時代,到底有沒有打贏呢?目前,大家,還都在打。在過程中,還不叫贏。有人問目前,小恆水餃處於什麼狀態?我跟他們也都說了,算是救回來了。
  • 品類戰爭 | 藏在餃子館裡的萬億生意!
    南方消費者習慣吃皮薄餡大的餃子,所以擁有北方基因的喜家德,難免會被南方顧客吐槽餃子皮厚餡小。 雖然兩者目前看似還在兩條賽道裡,但2017年袁記雲餃將生意延伸到生熟一體模式裡,未來或多或少會對喜家德生意產生影響。 畢竟兩個品牌在水餃品類的大賽道裡,終將要正面角逐出品類之王。
  • 餃子品類如何裂變出新?喜家德、小恆水餃等品牌是這麼做的
    在中國烹飪協會的相關分類中,餃子館通常被劃入中式快餐品類。喜家德蝦仁水餃創始人高德福則將其定位為單品特色餐。其實,餃子兼具這兩種屬性。   作為快餐的餃子,能夠搭配銷售的產品有限,而且大眾消費的定位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餃子的消費空間。目前市場上餃子館的人均消費都不高,普遍不會超過50元。但是餃子還可以作為特色單品與其他小菜搭配,以及和更多的正餐菜品結合。
  • 小恆水餃:日售10噸,如何做到機器製作、手工味道?
    李恆 小恆水餃創始人兼CEO業務領域:餐飲業水餃品牌主要產品:小恆水餃是一家主營餃子的餐飲品牌,目標受眾為追求良好用餐體驗的年輕白領,通過堂食或外賣的方式售賣餃子,搭配涼菜和飲料,所有菜品都是自營。創始團隊:小恆水餃創始人兼CEO李恆有16年創業經歷,先後創立音樂公司、網際網路公司、餐飲公司,2014年創建小恆水餃品牌。
  • 為了解魚快餐品類發展,我們採訪了釣魚灣五穀魚粉創始人
    說到魚快餐,許多的餐飲行業從業者都覺得既熟悉又陌生。傳統的魚品類餐飲在近幾年不斷改進發展,逐步出現了五穀魚粉、酸菜魚米飯、烤魚飯等新的魚快餐形式。並且也出現了像釣魚灣這樣優質品牌的誕生。那麼魚快餐品類在當下餐飲大環境下應該怎麼做呢?
  • 小吃快餐跟著顧客走,升級打造玩出花樣,引爆小餐飲市場!
    隨著消費升級,新興的小吃快餐品牌們為消費者研究出了更多的選擇和新鮮體驗。一、 小吃快餐風靡從市場看,小吃快餐的門店數量龐大,但市場規模卻極不匹配。可見,不管是在營收能力,還是在品牌連鎖化程度上,中國本土小吃快餐市場還未成熟,市場集中度較低。慶幸的是,隨著產業升級、人口紅利及城市化程度加深,小吃快餐脫胎換骨,逐漸佔領行業風口。1.
  • 小恆水餃、石磨黑小麥麵粉...這些「邢字號」產品你吃過麼?丨助農...
    小恆水餃、石磨黑小麥麵粉......這些「邢字號」產品你吃過麼?小恆水餃秉承少油、少鹽、無自主添加的綠色健康理念,致力於打造具有濃鬱中國特色的傳統美食,讓您吃出「家的味道」,給您「家的感覺」。公司採用國內最先進的無塵淨化車間、室內溫度常年保持在18度以下,密閉恆溫的流水線,-35度速凍成型,鎖住新鮮與營養。每個餃子都經過20多道生產工藝精心製作,獨俱匠心、精益求精。
  • 中國排第一的餃子店:營業額以億計算,它每月能賣出5000萬隻水餃
    另一方面,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產業也在不斷進行轉型升級。根據「2019中國快餐企業70強」榜單顯示,百勝、金拱門、漢堡王位列行業前三名。除了有洋快餐登上榜單以外,還一家中式快餐企業靠賣水餃也登上了該榜單。中國排名第一的餃子店:大娘水餃創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一家中式快餐連鎖、速凍食品加工、冷鏈物流配送於一體的大型企業。
  • 中國「水餃巨頭」倒了?花費半輩子心血年入15億,創始人卻被趕走
    根據在2019年所公布的「快餐企業70強」榜單中,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這類的洋快餐還是依舊高居榜首之外,也有一家中式快餐企業憑藉著自身賣水餃,躋身擠進榜單前70強的好成績當中,這便是「大娘水餃」。相信大家對於大娘水餃並不陌生,在每個城市的繁華地段都能看到這個品牌。可以說是火遍了國內的大江南北。
  • 快餐進入「黃金時代」,酸菜魚快餐或成最大賽道
    來源:紅餐網疫情後,高頻剛需的快餐店迎來了最快復甦,快餐也成為餐飲最受關注的業態之一。紅餐網觀察發現,在後疫情時代,除了傳統的粥粉面飯快餐品類遍地開花之外,細分的酸菜魚快餐也在乘勢起飛,成為各大餐飲品牌爭搶的黃金賽道。
  • 面對過萬億市場,中式米飯快餐的出路在哪裡?
    中式米飯快餐作為中式快餐的最大品類,卻始終沒能出現對標麥肯等洋快餐的本土品牌。如今傳統中式米飯快餐在熱鬧的餐飲界裡日益沉寂,而新中式米飯快餐還在萌芽,這些新中式米飯快餐能否走出前輩們的困境?破局之路到底在何方?
  • 餐飲消費回溫,這些品類將率先「解凍」
    疫情逐漸褪去,哪些細分品類最能治癒消費者受傷的心?乘著消費復甦的春風,餐飲的「彈跳臺」在哪?近年,國內日料產業年增長幅度達到20%以上,其精緻健康的理念契合新中產消費特質,一線城市成熟品牌開始連鎖布局,二三線城市也有不小增量。數據顯示,人均消費較高(100元以上)的日式燒烤、精緻料理開店比例大幅上揚,簡單、經濟的定食門店數量不多,但增速較快,壽司、拉麵等品類門店量有所下降。
  • 賣雞湯年賺30億,開店800家,這個中式快餐之王絕了!
    老鄉雞創始人董事長束從軒透露,三年內,老鄉雞預計在全國將擴展至1600家直營店,成為中式快餐的第一個百億品牌。中式快餐競爭這麼激烈的情況下,這個叫「老鄉雞」的神秘中式快餐之王,是如何煉成的?2.堅持不犧牲用戶體驗感餐飲創業背後,不僅僅是成熟商業模式的摸索,還要面對消費升級的挑戰。
  • 阿香米線母公司加速「抄底」快餐賽道,這裡將迎來報復性消費?
    上海阿香米線母公司何勇集團的一間辦公室裡,創始人何勇正在忙於安排新店進場工作。隨著疫情逐步好轉,為了趕上暑期的消費高峰,6-7月何勇集團將有十幾家門店集中面客。阿香米線是該集團旗下主力品牌,於2000年創立,主打客單價30-40元之間的雲南風味瓦罐米線,門店大多選址購物中心和商場,如今在全國門店數量已達550家。
  • 傳統消費回暖,SIGG智能水杯消費升級新零售
    (原標題:傳統消費回暖,SIGG智能水杯消費升級新零售) 2017
  • 購物中心都流行的小吃快餐新模式!
    踩著消費升級的風口,年輕人不再迷戀傳統。新興的小吃快餐品牌們,也沒讓他們失望,讓年輕人有了更多選擇和新鮮體驗。 一是餐飲業態將向更小的方向發展 越來越多的中小業態餐飲開始火熱起來,整個餐飲業態的顆粒度越來越小,而且往更小的趨勢發展。最為典型的實例就是小業態湧現出了大品牌,且具有相當的規模和品類標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