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恆水餃李恆:疫情後,線下連鎖企業如何打贏消費復甦戰?

2021-01-16 i黑馬

隨著新冠疫情在中國大地日漸退去,我們進入到後疫情時代。中小微企業逐漸開啟重生之路。創業黑馬發起了「黑馬企業共生計劃」,黑馬「共生計劃」特邀夥伴微眾銀行微業貸共同攜手,為大家帶來這次「疫後重生——中小微企業專場」系列直播。同時,微業貸上線了黑馬「共生計劃」合作服務「生意+速站」,為中小微企業開通線上流動資金貸款快速直通車。

6月4日晚,我們請來了小恆水餃創始人李恆。他為我們帶來分享是:《疫情後,線下連鎖企業如何打贏消費復甦戰?》。以下為李恆的分享,經編輯:

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疫情後、線下餐飲連鎖企業如何打贏復甦戰?》。大家都在說後疫情時代,到底有沒有打贏呢?目前,大家,還都在打。在過程中,還不叫贏。有人問目前,小恆水餃處於什麼狀態?我跟他們也都說了,算是救回來了。我們已經過了最難的時候,但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人還會說疫情期間,小恆水餃還在繼續開店,還在繼續發展。我告訴他們,我是樂天派。危也是機,越大的危往往孕育著越大的機會。我們認為疫情後,中國餐飲將發生非常大的結構性變化。對於中國的餐飲行業來說,這是一次巨大的機遇,甚至可以稱得上是結構性重塑的機會。

直播前,我剛剛發了一條朋友圈,說大家都在擺地攤,除了餐飲擺地攤,是不是白領下班以後也可以兼職擺地攤?國家是非常給力的,特別是兩會之後,總理提出地攤經濟。最近的朋友圈刷屏的不是美國暴亂,也不是全球疫情,基本上都是地攤經濟。大家在談雲擺攤,在談五菱宏光的汽車股票一直在暴漲。

今天下午,我和高管開會。高管們說真正的正規餐飲企業不適合地攤經濟。哪一人群合適呢?消費者,或者小創業者,再或者剛離開上一份工作的人,沒有創業資金,又想自己當老闆。他們可能會做炒飯,會包包子,會烤土豆片,會做酸辣粉,於是就支一個鍋,幹了起來。目前,這件事情正在發酵中。接下來一、兩周,各地都會出臺相關的政策。

01傳統餐飲的頑疾與數位化

復甦戰怎麼打?讓我們先回頭看看,疫情來臨之前,過去的傳統餐飲是什麼樣的?

疫情來了,大家也都看到了,老牌餐飲西貝喊著現金流只能撐三個月。過年期間,快餐沒有正餐好。大家回家歡度春節,要宴請賓客,要吃年夜飯。疫情一來,酒席退了,菜賣不出去了。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人工成本、房租成本等。小恆水餃算是新餐飲的代表。但情況也不樂觀,我們關掉了整個堂食。如果沒有疫情,正常時期,我們的春節營業額是平時的6、7倍。疫情來了,我們只剩下外賣了。

隨著疫情蔓延全球,全球餐飲業輪番上演中國餐飲的遭遇。日本、美國、歐洲的傳統餐飲都受到了影響。傳統餐飲的問題是什麼?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工越來越貴,變成了一個難以負擔之重。以日本為例,日本的一個服務員1.2萬左右。北京的餐飲服務員月工資平均是4000、5000元。總的來看,疫情下,連鎖餐飲暴露了哪些問題?第一,過於依賴客流,特別是堂食;第二,人工成本過高。小恆的一個店需要7、8人。大的正餐店更多,幾十人,更有甚者,一兩百人。第三,房租過高。對於小恆水餃來說,我們最大的難點是什麼?大家都知道,小恆水餃一開始就是標準化的,工廠無法復工,就意味著我們沒有餃子可賣,隨之而來的是現金流斷裂。

這是疫情下,大家看到的餐飲行業的問題。如果沒有疫情,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

我和很多餐飲老闆聊天說,這次疫情暴露出餐飲業很多問題,餐飲企業掙的錢都是辛苦錢。大家都在一分錢、一分錢地算。

大家也不想改變。為什麼?智能化餐廳、機器人餐廳,或者無人零售餐廳的改造成本太高了,而且傳統餐飲注重環境、產品、服務,這些恰恰是依賴於人工的。舉個例子,小恆水餃開餐飲店,十分困難。為什麼?因為小恆水餃從頭到尾都是標準化生產的。一開始,我們跟商場談,商場招商的人跟我說,你們可以現場包餃子嗎?現包的餃子,大家看起來更有食慾、也更好。他還提到日本什麼都是現包的。商場就要這種效果。我告訴他,過去,中國傳統的餐飲都是現包現做,小恆水餃代表新餐飲的方向——工業化、標準化,小恆也可以明檔,可以打開給大家看。為什麼非要現包呢?其實,工廠生產出來的食物,更安全、更放心,口味也更美味。

這些問題一直存在。疫情讓其顯性化,大家才真正意識到人工真的是問題,房租也真的是問題。

現在,後疫情時代,我們國家做得很好。之所以中國能夠遏制住疫情,是因為國家的措施得當和大家的自覺,我們真地在施行分餐制、公筷制,但堂食人流確實變小了。目前,大部分堂食還沒有完全恢復。燒烤還是比較火的。現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張文宏說秋冬季二次疫情還會來。疫情的常態化防控,已經改變了中國的餐飲結構、食品結構,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消費狀態。

餐飲連鎖怎麼打贏復甦戰?

前兩天,我和高管團隊開會,我們前幾天還在說,可能疫情後,整個餐飲要好好思考應該怎麼調整?原來的模式,可能行不通了。為什麼?消費者的消費結構、消費心理、消費狀態都變了。連花錢的欲望都變小了。

小恆水餃在2月份就喊出來,小恆水餃今後要數位化和新零售化。餐飲數位化,誰做得最好?美團、餓了麼等平臺做得好。總的來看,中國餐飲數位化水平還不夠高。我覺得,疫情之後,中國餐飲的變革需要靠數位化、零售化和無人化。我之前提到,原來餐飲只和餐飲競爭,食品只和食品競爭,但疫情之後,餐飲和食品變成融合關係。

在疫情中,方便食品火了。有人說,以後方便食品會火爆。有人卻認為方便食品疫情後會退熱。我有一個觀點,和以上兩者不同。我認為方便食品肯定會爆炸式增長,但此方便產品非傳統的方便麵、火腿腸,而是升級產品。大家習慣購買方便食品在家裡做飯了。現在,我已經不太喜歡出去聚餐了。除非有事,好朋友相請或者推不開的應酬。這個狀態或許不會長期存在,但未來幾個月之內是存在的。現在,消費場景變了,大家更願意買了就走。

未來,餐飲和新零售化的結合可能是一個趨勢。趨勢之下,我們利用數位化升級餐飲,這是特別重要的。

有人會問數位化方面,小恆水餃做什麼?

其實,小恆水餃沒有做什麼。因為數位化是一個長期過程,現在看來,好似一個噱頭。但這次疫情加快了中國餐飲的數位化進程。中國的餐飲老闆開始做數位化了。

前面提到,最好的數位化平臺是美團、餓了麼。我們利用這兩個平臺做了什麼?我們用美團的數據,分析疫情期間,每天點速凍餃子的顧客是什麼樣的人,頻次多高,年紀有多大。此外,我們還開了外賣小程序、微店。京東、淘寶的數據化分析,確實讓我們更精準地抓住了用戶,提升了營業額,增加了現金流。我們原來開一個店,3公裡一個店,開門迎客,人來就完了。現在,我們必須要分析。因為客戶少了,我必須分析誰是我的客戶,必須要黏住他。現在,大家都在說地攤經濟。地攤經濟之前,抖音直播也特別火。最早,我不是抖音的用戶。我認為抖音、快手浪費時間。疫情期間,我玩了抖音、快手,真的很有意思。用戶的黏性越來越高,而且抖音可以幫你分析有多少人在看你發的段子,可以幫你定位精準用戶。所以,我才喊出來,數位化一定是未來銷售的趨勢,它可以幫你精準定位人群。從現在這個時間點,中國餐飲和食品的數位化,應該興起了。

02小恆水餃如何自救

小恆水餃,到底是怎麼自救的?

其實,既簡單也不簡單。「簡單」是跟著疫情走。「不簡單」體現在具體的落地執行上。

很多人問我,小恆水餃的戰略是什麼?我說,小恆水餃沒有戰略。為什麼沒有戰略?因為你不知道疫情會持續多久。

我記得疫情剛起苗頭的時候,我們判斷說疫情在正月十五應該會過去。實際上,沒有過去。我們又判斷3月會復工。結果,沒有復工。我們又說,4月可能完全復工。復工了一點,北京沒有完全。5月,才開始熱火朝天地復工。那麼,6月,疫情會不會結束?顯然,沒有結束的意思。專家預測,全球疫情,秋冬還會來。

我經常和團隊說,商場如戰場,這次疫情更是一場戰鬥。你進入戰壕裡,你不知道形勢怎麼變化,你只能根據眼前的形勢制定戰略。疫情發生的時候,小恆水餃關掉了所有的堂食,只剩下外賣了。我們推出零配送、無人車。小恆水餃是中國第一個使用無人車配送的餐飲公司。很多說無人車是噱頭,但無人車確實幫助我們配送了團餐。儘管無人車的技術依然不成熟,但是一個趨勢。我們用無人車送餃子、蓋飯、麵條、烤串、涼菜、飲料。平時,我們都不敢上這些東西,怕人家說小恆不專注做餃子。疫情期間,我們上了,大家都說小恆水餃做得不錯,東西很全。

所以,小恆是真的沒有戰略,就是跟著疫情走,想盡一切辦法賺錢,只要能賺錢的地方就做,前提是保障品質、保障服務。

過去幾個月,我總結了幾個字:積極自救、開源節流。主要是開源,節流是節不掉的。開源方面,這次疫情推了我們一把。大家看到小恆水餃上了零售渠道。小恆水餃上了京東、天貓,開了微店,鋪了上千家的商超。若非疫情的助推,我們可能要到2020年下半年才上。

很多人會問,小恆水餃是幹嘛的?之前,我們是開店的。現在,我會說,小恆水餃是做產品的。我們將產品在全渠道銷售,全渠道包括線下門店、線下商超、線上店、網店。這是小恆水餃疫情下的轉變。前兩天,我和做投資、餐飲、零售的朋友在聊天。我們認為餐飲、食品公司會向全渠道、供應鏈轉變,變成產品化、供應鏈化的公司。

疫情之後,如何打贏復甦戰?現在,我們還在打著,可能還要打很久,可能要打到7、8月。7、8月之後,疫情會不會結束?不知道,但要先做好準備。現在,防控得常態化。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消費節奏、消費價格、消費心理預期都變了,我們應該更積極地應對新變化,打贏這場復甦戰。

原來,大家吃東西,是不看價格的。特別是一線城市的白領們。現在,大家現在開始看價格了。很多人說消費降級了。我們發現消費沒有降級,大家喜歡在更低的價格的基礎上吃原有品質的東西。大家希望消費高品質、低價格的事物。就像優衣庫一樣。發達國家的商品都是便宜的,因為高度工業化、高度供應鏈化帶來質量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疫情之後,中國的食品和餐飲行業也會是這樣的。我認為,接下來,餐飲可能真地要換一下模式了,比如說門店是不是可以多擺一些新零售的產品,多擺一些方便食品?今年的疫情情況,不鼓勵大家聚餐。但在家做飯是一件很麻煩的事。80、90、00後的年輕人日益成為消費主流、他們不會做主食。所以,半成品,像速凍水餃、速凍包子或者即食產品,能夠解決年輕人在家做飯這件麻煩事。我們在京東、微店的粉絲每天都在漲,訂單量一直在增加。

原來,大家說小恆水餃的店是小店模式。為什麼?我們只有100平米,比西貝、海底撈小多了。疫情讓我們發現,店還是大了。將來,我們會開出更小的店。比如社區店,就幾個座位。大家可以選擇在店裡吃,也可以選擇帶走大家可以選擇買生的,也可以選擇買熟的。我們還會豐富標準化產品。我們馬上上餛鈍、包子、饅頭。小恆都可以提供大家日常所需的主食,都是標準化的美食,吃起來更放心。

中國的食品、餐飲業即將進入工業化時代。因為工業化,能夠降低成本、保證品質,能夠把門店的人工、房租統統去掉。地攤經濟火了。有人說,地攤經濟衝擊了商場。其實,這件事情要冷靜得看待。具體政策尚未推出。永遠都有人走進商場、走進門店消費,也有人吃地攤,可能會出現高品質的地攤。現在的地攤需要品牌化、品質化。模式在創新,在向前發展,核心是產品標準化、工廠化和供應鏈化。疫情在衝擊中國餐飲行業、食品行業的同時,也促進了餐飲食品行業的融合與發展。如果沒有這次疫情,中國的食品工業化可能還需要10年發展。疫情之後,中國餐飲的工業化、標準化、零售化、無人化、數位化,可能會提速在未來3、5年完成。

這次疫情給了新創業者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看到新賽道、新創業點,食品和餐飲會創造新的結構和模式。各行業在疫情之後,都會重塑。疫情之後,所有行業都可以結構性地重做一遍。

疫情復甦保衛戰,每個人都在打。2020年是很艱難的一年,現在,才過了5個月,還有7個月。大家應該樂觀起來。創業者更要樂觀起來。大家應該樂觀地擁抱未來。政府給了我們很多支持。這次兩會,政府說勒緊腰帶過日子,把能給企業的都給企業。危機之後就是很大的機遇。我們應該積極面對,積極地擁抱未來、擁抱變化。

03問題環節

主持人:第一個問題,您覺得疫情之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發生了什麼變化?針對這些變化,線下的連鎖企業應該如何做調整?

李恆:消費者改變了很多。2、3月的時候,大家都憋在家裡。當時,我認為遊戲、社交會火起來。後來,我發現社交並不會很火,因為網上社交之後,大家見不到面。而大家社交的目的就是為了見面。遊戲也是如此。我和一個遊戲公司的CEO朋友聊天。我問他,遊戲賺翻了吧?他說,增長得還可以,但沒有想像得那麼好。因為之前,一個月掙10萬的人會拿出3萬元充到遊戲裡,現在沒錢了,就不充了。大家會把錢花在更有用的地方。前一段時間,很多媒體找我,想讓我談談漲價和不漲價的問題。我說,小恆水餃不漲價。前段時間,西貝、海底撈漲價。為什麼它們漲價能夠引發這麼大的轟動事件?因為大家更在乎價格了。我剛剛講了,大家在乎價格,也在意品質。這是對所有企業的新考驗,怎麼用相對低的成本做到物美價廉的東西。

主持人:李總,您覺得在現在的環境下,連鎖企業的內部組織模式應該發生哪些調整?小恆做了哪些調整?

李恆:這個問題問得特別好。有一個段子,疫情期間,很多人沒有回來。他們發現自己沒有回來上班,公司也能照常運轉。很多公司以後瘦身之後,反而更高效。疫情下,小恆的很多部門進行了合併。

我們把不必要的部門的人調到其他部門了。疫情期間,我們增加了電商部門,分管京東、淘寶、微店等。市場部增加了抖音部門,專門拍段子。其它新部門還包括增長新零售的部門、鋪渠道的部門。本次直播之前,我和渠道的同事開會,研究怎麼鋪渠道。

主持人:還有一個問題,我們是一個鮮果連鎖門店。疫情期間,公司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壓力。現在有復甦跡象,但資金方面仍面臨著壓力。請問,小恆水餃怎麼扛過這段時間?現金流方面,您對線下連鎖企業有哪些建議?

李恆:這是一個特別好的問題,也是一個特別現實的問題。

今年,所有企業的現金流都有問題,如果有一家企業說它的現金流很好,那他大概率在吹牛。為什麼?受到疫情影響,百業凋敝。比如說外貿行業,3月份還沒有復產復工,一直停著,停到到8月31日。

大家都要開源節流,合理地分配好現有的現金流。創業者要跟所有的供應商溝通好。大家唇齒相依。誰都難,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大家要換位思考,相互理解。我們一定要理解到上遊供應商。我們不能光希望上遊供應商理解我們。大家要一起協商著怎麼渡過這個難關。還是那句話,把錢合理分配好。如果企業有希望,能借錢的借錢,能貸款的貸款,想盡一切辦法活下來。

最後,大家一起抱團取暖,挺過去就有希望。今年只要活下來,明年你就是別人的檻。

關於「疫後重生」系列直播——中小微企業專場

本次系列直播為創業黑馬與微眾銀行微業貸共同推出,旨在幫助廣大中小微企業積極面對經濟壓力、迎接數位化變革,找到適合自己企業的「重生」之路。微業貸是微眾銀行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的線上流動資金貸款服務,黑馬「共生計劃」特邀夥伴。目前,微眾銀行已為超30萬戶小微企業提供了貸款服務,累計發放貸款超過2000億,間接促進就業人數超過300萬人。關注【微眾銀行企業金融】公眾號,就可以獲得微眾銀行微業貸為助力復工復產推出的3個月還息不還本、30天日息萬一的優惠政策。

相關焦點

  • 小恆水餃創始人李恆:傳統快餐品類的消費升級之道
    如何解決中餐食材難以標準化的問題?如何解決供應鏈的本身成本高、損耗大、品控難的問題?諸如此類的問題也在阻礙著餐企的擴張。可以說,不管是新餐飲向外的品牌升級,還是連鎖餐飲向內的供應鏈變革,最終比拼的都是整體組織力的建設。
  • 美團外賣線上開啟首屆中國外賣節,攜手餐飲企業抱團突圍
    一場猝不及防的疫情,給外賣行業發展帶來挑戰,也帶來全新機遇,並加速了餐飲業的線上發展速度。為適應新冠疫情下,線上餐飲消費增多且呈現更加多樣化消費需求的新趨勢,首屆中國外賣節正式拉開帷幕,活動將從6月18日持續到6月28日,美團App外賣頻道也同步開啟「618外賣節」,打造線上線下聯動促消費模式。
  • 小恆水餃:日售10噸,如何做到機器製作、手工味道?
    李恆 小恆水餃創始人兼CEO業務領域:餐飲業水餃品牌主要產品:小恆水餃是一家主營餃子的餐飲品牌,目標受眾為追求良好用餐體驗的年輕白領,通過堂食或外賣的方式售賣餃子,搭配涼菜和飲料,所有菜品都是自營。創始團隊:小恆水餃創始人兼CEO李恆有16年創業經歷,先後創立音樂公司、網際網路公司、餐飲公司,2014年創建小恆水餃品牌。
  • 餃子品類如何裂變出新?喜家德、小恆水餃等品牌是這麼做的
    中國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後,消費升級的速度也逐步加快。   基於這樣的市場環境,很多餃子企業面臨著品牌老化、模式陳舊等棘手問題。新的市場形勢的出現對於餃子企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有挑戰。如何抓住消費者逐漸升級的需求,對於每一個餃子企業來說,都成了十分緊要的問題。
  • 贏商網董事長吳傳鯤:疫情將推動零售業升級 對復甦保持樂觀
    二戰之後,全球消費變革,通常發生在重大危機之後。結構性消費變化,催生了新商業機會的出現。   2020年疫情之下,全球性衰退被按下了確認鍵。但危機中的,中國消費與零售業也出現了許多創新性機會。路徑分化、業績分化、認知上同樣出現了分化。
  • 河南裕恆律所積極全力打贏疫情防控戰
    面對嚴峻疫情,河南裕恆律師事務所及時成立防控新型冠狀病毒領導小組,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該律師事務所通過強化防控舉措,發揮律師職能作用,全力保障自身和引導客戶打贏這場防控阻擊戰。該所郭康律師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後,律所原則上停止接待外來其他諮詢人員或會見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針對緊急案件,採用網絡通訊、視頻傳輸等方式進行溝通。如確實需要當面接待當事人,在電話溝通後,應立即向上級及領導報告外來人員信息(含客戶姓名、年齡、身份證號、春節假期活動區域、居住地、聯繫方式、是否有近期疫情高發地區居留史),並經批准後接見,接待後保留經接待與被接待人籤字的書面信息一致。
  • 線下娛樂消費加速復甦 娃娃機盲盒受追捧
    線下娛樂消費加速復甦,娃娃機盲盒受追捧 潮玩成IP消費新出口  線下娛樂消費正在加速復甦。看上中國的線下娛樂生意,IP運營的老牌「優秀生」日方娃娃機漂洋過海,和中國的網紅娃娃機品牌「聯姻」,並透露了未來繼續在國內共同開設線下店的計劃。
  • 廣西律師行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快蔓延的嚴重形勢,廣西律師行業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定信心,凝心聚力,主動作為,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與全國人民一起努力,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抗疫情,謀未來—毛家飯店加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安心消費公約》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過程中,連鎖企業保供應、保服務、保就業,為社會經濟平穩運行做出了重要貢獻。協會動員廣大會員加入「安心消費」公約,發揚公約精神,公約的基本原則:加入公約的連鎖企業,都應通過持續改善和優化創新,向消費者提供「安心產品、安心環境、安心服務」。
  • 維也納酒店:酒店業的復甦與未來展望
    旅宿行業復甦有序進行,擺在從業者面前的挑戰變成了酒店全產業鏈如何重啟、相關聯產業如何復甦的問題。在此情境下,攜龍文旅聯合粵港澳酒店產業聯合會、粵港澳酒店總經理協會、深圳市酒店業商會等於4月25日主辦了一場《粵港澳全產業鏈復甦後的挑戰與展望》線上峰會。
  • 重慶商業復甦記|這些品牌超速回暖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重慶積極部署防控,出臺多項政策,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3月15日,重慶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實現「清零」,隨著疫情的好轉,重慶復工復產的企業重新回到正軌,各大購物中心也陸續全面放開。對於品牌來說,一部分仍處於「寂靜期」,也有不少開始回暖,展現出品牌超強向生力!
  • 疫情「攪局」下的2020,哪些城市商業率先「破局」丨WIN DATA研究
    雖然今年黑天鵝疫情開頭,對成都擬開業購物中心存在一定影響,部分項目已經官宣會推遲半年開業或待疫情解禁後的市場格局來調整開業計劃。但成都市場為了疫情後刺激市場消費同步打了幾針「強心劑」。例如: 老牌百貨華麗轉身   銀泰採取新零售贊略,打造新零售業態,自2019年9月開始,銀泰商業CEO陳曉東在杭州雲棲大會新零售生態峰會上宣布,未來五年線上將再造一個銀泰百貨。由技術改善服務起步,倡導「線上線下雙融合」消費方式,建立多平臺多渠道,搭建數位化場景,疫情催化老牌百貨加快數據化腳步。
  • ...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 省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並解答...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沈麗莉2月14日,甘肅省委省政府印發了《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另外,目前正值我省春耕時節,2020年又是全省脫貧攻堅關鍵的一年,《若干意見》就如何促進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培育新業態、加快產業轉移及如何實現我省新形勢下的高質量發展也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對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領導幹部切實履行政治責任做出了明確規定,確保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 「中國數據」炸鍋後,西方媒體感嘆:亞洲巨人打贏了病毒經濟戰
    據《環球時報》報導,日前,西班牙新聞網《20分鐘》回顧2020年世界各國在疫情下的現狀時,毫不掩蓋地表達了對中國能夠強有力地控制住疫情,最大限度地完成經濟復甦工作的羨慕和讚揚,西班牙媒體評論稱,毫無疑問,亞洲巨人中國,打贏了這場病毒經濟戰。
  • 疫情下面部護理頭部品牌的復工復產:樊文花如何率先實現逆勢增長
    來源:一財網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各行各業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衝擊,正常的產銷活動被迫按下暫停健。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企業們紛紛打響復工復產戰,如今已有一些頭部企業脫離困境,率先在行業中實現復甦,如面部護理行業的連鎖領導品牌樊文花,就是代表企業之一。
  • 如何打贏後疫情時代消費市場品牌「戰」?
    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郝婧表示:「中國奢侈品市場在後疫情時期率先復甦,本土消費回流和線上渠道消費趨勢愈發凸顯。純線上購買路徑佔比上升到30%,全渠道購物特性開始顯著。」趨勢二:奢侈品消費向高線城市聚攏。疫情以來,消費人群向高線城市聚攏提高,國內前50大城市消費人數佔比約75%,較上年上漲近10%。低線城市奢侈品購買受疫情跨城購買和收入影響,消費佔比降低。
  • 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面對如此嚴峻的考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必須把增強政治意識擺在首位,這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把黨中央的部署作為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行動指南。樹立全局觀念則是要堅持全國一盤棋,放眼長遠為大局著想。
  • 後疫情時代,新消費品牌如何進行線上線下營銷?
    但如何將營銷搬到線上,讓消費者在雲端真切感受到品牌的價值、產品的品質,也成為考驗企業的難題。許俊表示,每個企業的基因不太一樣,目前於小菓希望先把內容部分做紮實,在線下布局更多一些。與此同時於小菓也在思考怎麼私域流量培養出來,尋找一些新的突破方式。
  • 生意慘澹 門店退租增多 後疫情期西安餐飲業如何開啟「復甦鍵」
    隨著近期客流持續增加,在嚴格落實衛生防疫要求的前提下,他們正加緊推動餐飲品牌全面復工,同時,針對不同品類品牌,商場方面正在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努力降低疫情對商戶造成的損失。  艾瑞諮詢認為,疫情雖然對餐飲業衝擊明顯,但外出就餐有望經過3個月過渡期後,即:今年下半年率先恢復至消費平均水平,甚至可認為其中包含了部分報復性消費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