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之後,胃腸蠕動功能下降,腸道中積留的毒素會慢慢增多,消化吸收與排便功能受到影響,容易出現便秘現象。
正常情況下,人體每24小時內需要有一次排便。而老年人經常幾天才有一次大便,糞便在人體產道中積留時間過長,導致部分毒素被腸道吸收,也會危害人體健康;
此外,老年人還經常出現大便幹硬,出現排便困難現象;或者是排不乾淨,排便結束後,依然感覺很不舒服,這些均屬於便秘現象。事實上,除了胃腸疾病的因素之外,與飲食習慣是有很大關聯的。
老年大便不好解,飲食應注意「3多1少」
在排除一些腸道疾病的因素之外,老人大便不好解的現象與飲食有很大關係,在保證營養均衡的條件下,可以注意一下幾點。
多吃新鮮蔬菜與瓜果
建議每天吃300——500克的新蔬菜,其中必須有綠葉蔬菜;每天進食300克左右的新鮮水果。
蔬菜與水果是人體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當然也含有少量的糖類、礦物質與維生素。膳食纖維足夠,才能形成更多糞便,吸收更多的腸道毒素,並排出體外,所以被譽為「腸道清潔工」,所以是需要每天進食的。
多喝水
人老之後,身體容易缺水也是導致大便乾結,排便困難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到了冬季,進食的食物過鹹,過於油膩等,會增加人體對水分的需求。
建議老年人每天喝水保持在1500毫升左右,不少於1200毫升,超過2000毫升為宜。
同時,飲食還要多吃流質食物,如無糖豆漿、牛奶、豆粥等等,也可以給人體補充大量的水分。
多吃原味的食物
比如新鮮的蔬菜、瓜果、新鮮的肉類食物、薯類、粗糧、無添加劑的堅果、果乾、無糖的豆漿等等。
在烹飪的過程中,也要少放些調味料如味精、雞精、醬油、蠔油等、包括鹽、糖在內,也要少放。
對於深加工食品,如火腿腸、臘肉、臘腸、薯片、肉丸等要少吃為好。
少吃「重口味」食物
首先是高鹽、高糖、高油的食物,以及辛辣刺激食物要少吃。
其次是煎、炒、炸、燒烤食物等也少吃。
第三是對於重口味的火鍋,高湯也要少吃。
(少吃不代表一點不能吃,只是要注意控制量,偶爾嘗嘗鮮是可以的)
飲食要注意清淡,以鬆軟、易消化為主。
人老之後,需要堅持4件事,身體更健康
堅持運動鍛鍊
只有運動才能讓人體保持敏捷,還能促進人體代謝功能,延緩機體的衰老的速度,還能促進胃腸的蠕動,改善腸道功能,也有助於通便。
因此,對於還能夠運動的老年人,一定要堅持運動鍛鍊。當然運動過程中要注意防止摔跤,運動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以自身感覺的輕鬆愉悅為主。
堅持規律的作息
建議每晚在9點——10點之間入睡,晚上睡眠時間不要少於7小時,也不要超過10個小時為宜,也有助於改善胃腸功能。
堅持規律的飲食
一般情況下都是一日三餐,要儘量定時定量,尤其是晚餐,不要吃太多。
當然,在保持一天總熱量不變的情況下,也可一日四餐,關鍵是要有規律,而不是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
少吃多餐可以更好的緩解胃腸的壓力,改善人體消化吸收功能,還有助於血糖的穩定。
保持樂觀的心態
不良情緒也是危害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包括飲食營養的消化吸收,也受情緒的影響。因此,老年人無論從事什麼,都要考慮到自己的切身感受。
總而言之,關於便秘這一件事,我們不是說通過藥物通便就好了,而是需要從各個方面來調整,只有保持身體健康,才是長期可持續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