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白水當朝問罪於蕭平章,為了把問題上綱上線,居然質問蕭平旌將來是不是要連皇上也罷黜了。可是荀白水萬萬沒想到,長林王接了一句狠話「倒也不是不可能」。其實長林王無心造反這誰都能看出來,那麼長林王為什麼又要說出這樣的話呢?這話背後真正的含義又是什麼呢?
長林王放出這樣的狠話,既是秀肌肉也是表明態度。荀白水百般針對長林王府,說白了就是怕長林王府功高蓋主。如果起了不臣之心,將會動搖自己外甥的帝位。事實上長林王府也的確有這樣的實力,從荀太后派人去長林王府捉拿蕭平旌那一段就可以看出來。只要長林王府不想接旨,誰也沒有辦法。禁軍大統領荀飛盞雖是荀氏一族的人,但其明顯和荀白水不是一路的。城防營也是頗為忌憚長林王府,加上這軍中又有不少將領是出自蒙氏門下。可以說在金陵城長林王不點頭,誰也別想任意調動軍隊。雖然荀白水能調動新組建御林軍,但遠水解不了近渴。但是反過來想一下,長林王有這樣的實力,如果要造反會等到自己油盡燈枯嗎?所以長林王敢說出這樣的話是因為自己有這個實力,敢問心無愧的說出這樣的話是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如果說長林王放狠話是為了震懾荀白水,之後的話則是教導小皇帝的。或許長林王礙於身份說的比較隱晦,有人難免沒有體會其中的含義。長林王的話總結起來就是,蕭平旌抗旨全殲大渝二十萬大軍,是為了邊境子民十年的安居樂業。而荀白水在朝堂上要以此治蕭平旌的罪,是權謀制衡之術。身為帝王固然要用權謀制衡之術,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得民心。老百姓是水,帝王是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帝王只注重權謀制衡之術,而因此失去民心,改朝換代是必然的。雖然表面上來看小皇帝是受荀白水和太后唆使,不過這個過程也是半推半就,說明小皇帝心中也對長林王府有所猜忌。這樣發展下去,小皇帝必然重權謀而輕民心,所以長林王才會語重心長的說出那樣一番話。
這個時候看過《海上牧雲記》的人是不是懷念虞心忌了,希望蕭平旌也像虞心忌一樣給荀白水來一刀呢?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