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青春期抑鬱的孩子,父母千萬不要做這3件事,別火上澆油了

2020-11-03 實戰家庭教育

關注【實戰家庭教育】做智慧父母!

一提到抑鬱,我們的腦海就會浮現出那些生無可戀的人。通常認為抑鬱症大多在成人之中,由於生活和工作地壓力,成年人患有抑鬱症的機率很大,可下面的數字會大跌眼鏡!

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披露我國抑鬱症的患病率高達2.1%,青少年佔比1/4,患者年齡出現遞減趨勢,這足以引起家長的廣泛重視,因為在早期的孩子教育中,家長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我女兒今年14歲了,在學校有多次割腕行為了,現在也不和我們父母溝通,一提學習就暴跳如雷,黑白顛倒的打遊戲,醫院開的藥也不按時吃,我晝夜難安,生害怕出什麼事情,我現在也別無所求,只求孩子能想以前一樣快樂……」一個來自四川的求助者。

「我兒子15歲了,把我們父母當做仇人,在學校覺得所有人都想害他,天天打遊戲,看我們不順眼還破口大罵,這是我們上輩子造的什麼孽啊?」一位來自武漢媽媽。

父母都有這樣的疑惑,這代孩子是怎麼了?

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這麼好,衣食無憂,但內心卻極度的脆弱,「不管就亂,一管就跳」,這似乎已經成了青少年群體的標籤。據北醫兒童發展中心發布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約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平均每1分鐘就有2人自殺死亡,有8人自殺未遂,而抑鬱是自殺的重要原因,如此龐大的數字,10萬個青少年!10萬個家庭!10萬個希望!是誰拋棄了孩子?還是孩子拋棄了這個世界,這都值得我們深思!

為什麼孩子容易出現抑鬱?

在我們對孩子的印象中,他們活潑可愛,無憂無慮,似乎與抑鬱無緣的!

其實很多時候,兒童不會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會通過一些行為求助父母,比如,憤怒,狂躁,心神不安,煩躁等等,但很少有父母會去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所以孩子的需求往往被忽視,久而久之,這些情緒會被壓制在心底無法排解。

「未表達的情緒永遠不會消亡。它們只是被活埋,並將在未來以更加醜陋的方式湧現出來。每個沒有在原生家庭好好對待的小孩,都會在自己有選擇權的婚姻愛情上暴露自己的最真實的一面。」弗洛伊德說。

前不久,武漢一名

後跳樓自殺,整個畫面看了讓人心痛不已,那個男生用憤怒的一跳回應了媽媽:「你扇我!我把這條命還給你!」幾乎所有人都在為這個少年的離開感到惋惜,而那個媽媽餘生將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

悲劇過後,是我們對教育的思考,奪取那個少年生命的絕對不僅是那兩耳光。悲劇,不過是撕開家庭矛盾的一把尖刀,讓醜陋得以被反抗。而此前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份調查,許多孩子自殺的理由往往是,「沒收手機」、「賴床被母親掀被子」、 「被關電視機」、 「不想學習」……而這些又是應試教育下,父母極力控制的,也最容易造成家庭教育問題。

面對抑鬱的孩子,父母千萬別再將錯就錯了!

在我諮詢中,不乏很多抑鬱孩子的父母,他們不僅沒有做有利於孩子的事情,反而還在做加劇孩子抑鬱的事情,真的讓人揪心。

抑鬱的孩子,更自卑、內疚、自責,而自身的能量又很弱,對生活失去信心,看不到希望,更容易出現自殘、自殺的行為,所以這就需要父母更好的陪伴孩子,去支撐孩子的脆弱世界,而不是在孩子無助的時候還做出如下的行為,那就是火上澆油了。

1、強制抑鬱的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情

美國作家安德魯·所羅門就曾在他的《憂鬱》一書中記述自己病中的狀態,他本來只是想洗個澡,在心裡複述了連串的程序之後,用盡全身的力氣從床上坐起來,把腳放到地上後卻又感到所有念頭化為烏有,於是恐懼地轉身躺回床上,而腳還在地上,這讓他為自己的無能而沮喪地哭泣。

對於抑鬱的孩子,他自身的價值低,能量很弱,行動力不足,如果這時家長去強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比如學習,運動等等,孩子會因為自己無力達成,而更加自責,加重抑鬱情緒。


2、用父母的愛,要挾孩子

「你這樣做,對得起父母嗎,你要為你的將來考慮。」這幾乎是很多父母常掛在嘴邊的話,希望以愛的名義喚醒孩子的鬥志,但對於抑鬱的孩子則不然,他們很懂事,只是暫時喪失了考慮未來的能力。

父母這樣要挾孩子,只會增加孩子的負罪感和內疚感,讓孩子更加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不僅會加重抑鬱,還會讓孩子失去對生活的渴望。


3、用藥不用心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抑鬱只需要配合醫生的藥物治療就可以了,這是非常錯誤的!因為抑鬱的復發率極高,而孩子的抑鬱多來自家庭環境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當外在的環境沒有改善,孩子再次置身時就會復發,所以對於抑鬱孩子的父母,也要徹底的反思!

在實際的案例諮詢中,很多孩子拒絕看醫生,或者拒絕用藥,這就更需要父母學會如何去陪伴孩子,如何給孩子正能量,建立與孩子心與心的溝通,幫助其化解負面情緒。

如何幫助孩子走出抑鬱呢?

對於抑鬱的孩子內心是極度脆弱,力量感低,他需要從外界汲取能量,而父母才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這就需要父母的接納和理解!

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認同和肯定,讓他逐漸形成自我認同,看到自身的價值,也要引導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幫他實現,喚醒孩子內在的能量。總之,要帶領孩子走出黑暗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成為黑暗裡的一束光!


青春期問題答疑解惑,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青春期孩子出現叛逆,父母少做3件事,教育孩子有幫助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就不是煩躁那麼簡單了,而是脾氣暴躁。作為父母,都理解青春期的感受。知道青春期是一段美好記憶深刻的時期,但是也是性格成熟的時期。許多學生在青春期對各種事物有自己的想法,與父母的教育背道而馳,對於父母的教育也是很大的考驗。
  • 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值得做,父母一定要知道
    02、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做到8件事當你的孩子進入青春期,首先,父母要改變你所有的教育模式。早年你可以說「快寫作業去」「走我們上學去」。但到這個階段不要這樣了。我們誇孩子不能只是以學習多好作為評判,而是看孩子是否懂事,我生病的時候他怎麼照顧我,孩子在班裡是不是做了一件對別人有幫助的事。我孩子跟我說,媽媽,我們班上有一個孩子大家都不理他,但我知道他父母離婚了,我以後要跟他做朋友。我就誇我的孩子,哎呀你真懂事,你知道別人不好,但是願意去了解這是為什麼。這樣的時候,你要肯定孩子。
  • 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值得做
    2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做8件事當你的孩子進入青春期,首先,父母要改變你所有的教育模式。早年你可以說「快寫作業去」「走我們上學去」。但到這個階段不要這樣了。我們誇孩子不能只是以學習多好作為評判,而是看孩子是否懂事,我生病的時候他怎麼照顧我,孩子在班裡是不是做了一件對別人有幫助的事。我孩子跟我說,媽媽,我們班上有一個孩子大家都不理他,但我知道他父母離婚了,我以後要跟他做朋友。我就誇我的孩子,哎呀你真懂事,你知道別人不好,但是願意去了解這是為什麼。
  • 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值得做
    -02-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做到8件事 當你的孩子進入青春期, 首先,父母要改變你所有的教育模式。早年你可以說「快寫作業去」「走我們上學去」。
  • 這6件事父母千萬不要做,否則孩子說過的狠話就會成真
    孩子跟父母說狠話,是好事。一是想引起注意,讓父母認真看看他。二是向父母求救,這時的孩子已經接近絕望,是比較危險的,但不會馬上把狠話變成行動,他說狠話的目的是讓父母趕緊改變。這兩種情況說明,還在說狠話的孩子,父母只要改變就能變好,所以是好事。父母不改變,孩子就會自救,也就是向父母反擊,狠話就會成真。
  • 青春期孩子內心抑鬱且孤獨,父母可以做什麼?
    近日收到一位讀者的留言,家裡的孩子進入青春期,整個人好像變得內向孤獨抑鬱了,也不像之前那樣願意找父母說話,作為父母非常擔心,該怎麼辦呢?青春期是孩子邁向成人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在這個階段他們會遭遇生理和心理上的巨變。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 家長要做的8件事
    -01-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做到8件事當你的孩子進入青春期, 首先,父母要改變你所有的教育模式。我們誇孩子不能只是以學習多好作為評判,而是看孩子是否懂事,我生病的時候他怎麼照顧我,孩子在班裡是不是做了一件對別人有幫助的事。我孩子跟我說,媽媽,我們班上有一個孩子大家都不理他,但我知道他父母離婚了,我以後要跟他做朋友。我就誇我的孩子,哎呀你真懂事,你知道別人不好,但是願意去了解這是為什麼。這樣的時候,你要肯定孩子。
  • 孩子三歲之後:這四件事,父母千萬不要做了
    那父母們什麼樣的行為,會對寶寶帶來陰影以及造成傷害呢?其實在孩子三歲左右,是一個性格養成的重要時期。所以,在孩子這個階段,這四件事情可千萬不能在他們面前做,否則孩子遭受的心理陰影,窮其一生也撫平不了的。
  • 《最強大腦》領隊攸佳寧: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會做這件事…
    《最強大腦》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家孩子資質平平,孩子的未來該怎麼發展? 面對神獸加強版的青春期孩子,父母該怎麼辦? 但那只是為人父母對孩子的美好期許,我們從做父母的那一刻起,就應該接受自己的孩子也許就是個普通孩子,我們就是資質平平的大眾父母中的一位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改變你的教育模式,做到8件事當你的孩子進入青春期:首先,父母要改變你所有的教育模式。早年你可以說快寫作業去,走我們上學去。到這個階段不要這樣了。我們誇孩子不能只是以學習多好作為評判,而是看孩子是否懂事,我生病的時候他怎麼照顧我,孩子在班裡是不是做了一件對別人有幫助的事。我孩子跟我說,媽媽,我們班上有一個孩子大家都不理他,但我知道他父母離婚了,我以後要跟他做朋友。我就誇我的孩子,哎呀你真懂事,你知道別人不好,但是願意去了解這是為什麼。這樣的時候,你要肯定孩子。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
    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首先是迴避,男孩跟男孩玩,女孩跟女孩玩。孩子會私下看書、看網絡、看手機了解這些事,這種結果經常會有一些隱性接觸,導致他們出現這個問題,也就是滿腦子都是這個事,最後就想實踐一把。青春期性問題非常危險,孩子很容易被虛幻的東西吸進去,而且一旦吸進去就出不來。青春期性行為不要隨意發生,一旦發生再甩掉真的很難。
  • 孩子青春期出問題就糟了!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
    青春期性行為不要隨意發生,一旦發生再甩掉真的很難。孩子處於這個階段時,家長要特別關注這個問題。>孩子處於青春期,父母第一要做到讓他保持健康。青春期出問題的孩子中,很多是學習的失敗者,父母要幫他找一條路,幫他打開另一扇門,老師是管全體學生的,父母是一對一的,父母在這個問題上有更大的責任。
  • 家長們不知道的是,孩子的青春期也是正常的抑鬱期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到了青春期後,整個人不一樣的,變得叛逆,不聽話,沉默寡言,有什麼事問不出來,出了什麼事也不願意跟家長面對。出去旅遊也不去,走走親戚也不去,這些其實都是孩子一個正常的青春期的抑鬱期的表現。
  • 千萬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孩子需要在民主、平等的環境中成長,如果家庭不能提供溫暖的成長環境,父母過於嚴厲,那麼孩子的逆反意識就會增強,導致孩子過激的行為。所以,在孩子長大之前,家長應該了解一下,在不久的將來,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孩子?1.從生活入手改變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會出現變化,也會出現很多心理反應,自我的意識增強。他們會想要衝破束縛和管教,有的時候孩子犯錯也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
  • 70%的抑鬱源自青春期,父母需警惕孩子這些心理問題
    01容易崩潰的青春期在很多父母眼中,孩子衣食無憂,讀名校,沒有生活壓力,根本就不會有什麼真正的煩惱,實際上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體驗到深層的悲傷和絕望。在大人看來很小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卻是天大的事。有研究表明:約有三分之二的青少年在某個時候體驗過抑鬱情緒;20%的青少年患上重度抑鬱;20%-40%的抑鬱青少年如果未經任何治療,會發展成更嚴重的雙相障礙(抑鬱+躁狂)患者。
  • 面對青春期孩子,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防止孩子叛逆?
    這三個例子都是真事,因為這些發生在身邊的事,引起我的思考,做父母的,真的責任很重大。父母如何引導一個青春期孩子積極向上?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挫折?和青春期孩子無障礙溝通,我想,真的是挺難的。就拿寫日記這事來說,拿起筆,把三年的生活記錄下來,生活中的矛盾、和孩子的溝通、自己讀的書、孩子的成長,這是不是一個很棒的紀念品呢?
  • 《最強大腦》領隊攸佳寧:面對「危險」的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會做這件事…
    《最強大腦》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家孩子資質平平,孩子的未來該怎麼發展? 面對神獸加強版的青春期孩子,父母該怎麼辦? 面對孩子成長路上的一些關鍵選擇點,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幫助家長? 我們今天就把家長們的育兒困惑都提給了她。
  • 《家長不要做的35件事(三十二)》:不要忽略青春期問題
    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竭盡所能,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在育兒的過程中,有些事是可以做的,有些則是絕對不能做的。而往往這些絕對不能做的事,很容易被大家忽視。美國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陳美齡,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結合理論與實踐,就11個分類總結出35條心得,並與其大兒子金子和平共同寫就了《為了孩子的未來——家長不要做的35件事》。本人最近認真閱讀了此書,覺得非常不錯。現逐步推薦給大家,希望育兒父母們受用。
  • 父母最該教會孩子的3件事
    No.1幫助孩子學會樂觀抑鬱在人的一生中具有普遍性,也就是在人的一生中至少都發生過一次抑鬱。抑鬱症的趨勢仍在加速,而且首發的年齡越來越小。長大後,我們會發現在面對生活的挫折很多人都會陷入很悲觀的情緒,這會影響我們往前走,甚至在遭遇挫折時被一擊就倒。
  • 孩子青春期出問題就糟了!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小心追悔莫及)
    ,家長要做到8件事當你的孩子進入青春期:首先,父母要改變你所有的教育模式。我們誇孩子不能只是以學習多好作為評判,而是看孩子是否懂事,我生病的時候他怎麼照顧我,孩子在班裡是不是做了一件對別人有幫助的事。我孩子跟我說,媽媽,我們班上有一個孩子大家都不理他,但我知道他父母離婚了,我以後要跟他做朋友。我就誇我的孩子,哎呀你真懂事,你知道別人不好,但是願意去了解這是為什麼。這樣的時候,你要肯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