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九月十一日電 題:牛肉麵,臺北的名片
中新社記者 陳立宇 崔煜芳
臺北市長郝龍斌在今天開幕的二00七臺北國際牛肉麵節上致辭說:「臺北上自五星級酒店,下至一般級別的賓館,大街小巷的食肆,到處都可以吃到牛肉麵,說牛肉麵是臺北人的至愛名副其實」。
臺北大大小小究竟有多少家牛肉麵店,精確的數字恐怕誰也說不準,不過前來臺北的食客只要記得郝市長今天說的這句話也就行了。反正有得你吃的。這裡真的是大江南北,各種流派的牛肉麵都應有盡有,難怪前臺北市長馬英九敢放出豪言,要把臺北打造成「世界牛肉麵之都」!
去年獲得臺北國際牛肉麵節傳統組第一名的老董牛肉麵店掌門劉正雄,第二名的洪師父麵食棧大廚洪金龍今天也來出席開幕式,並帶來各自的高徒在現場作烹調表演,一個在左,一個在右,把一個臺北市府沈葆楨廳搞得熱熱鬧鬧,香氣四溢。
老董的清燉、洪師父的紅燒,堪稱各有千秋,相同的是兩位師傅都向記者強調牛肉麵注重的是原汁原味,配料要簡單。不同的是,品嘗起來老董的牛肉予人清甜細嫩,入口即化之感,而洪師父的卻更有嚼頭。至於面,則同樣都是湯水濃、淡各相宜。
食客們可別以為在臺北只有五星級酒店或老董、洪師父這樣的牛肉麵店才有吃頭,就是一般普通的攤檔,師傅的手藝其實也不遑多讓,就象少林寺裡的「夥夫」,拳腳雖比不上高僧,但「近水樓臺先得月」,普及提高之下,身手還是十分了得的。記者駐地附近的永吉路就有一個門面不起眼的牛肉麵店,是記者同行小董每次來臺北隔三差五要光顧的去處。
臺北的牛肉麵為何「中外聞名」,探問一下老董牛肉麵店的源流便可知其端倪。劉正雄告訴記者,老董的歷史已逾五十年,最早是一位從上海來的老徐開的,帶來上海風味的咖哩牛肉豆腐細粉,在臺北西門町擺攤,後來老徐的朋友老董加入,開起了牛肉麵店,再後來,老董移民美國,又傳到他爸爸老劉手中。
瞧,老徐是上海人,老董是四川人,而老劉呢?是臺灣新竹的客家人,可不正好是中華飲食大融合嗎?
洪金龍說,他去年在臺北國際牛肉麵節上獲得最佳創意獎的「牛轉奇蹟」,其創意就來自上海菊花火鍋,以炸冬粉取代麵條,以牛肉片卷酸白菜呈現。
集中華牛肉麵之大成再加上創意,這就是臺北牛肉麵得以興盛,名聞遐邇並蔚為潮流的奧秘。
當郝龍斌帶著他的下屬在今天的開幕式上高喊:歡迎大家來臺北趕潮流,吃牛肉麵時,記者知道,牛肉麵已成了臺北的名片,就象蠔仔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