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碗牛肉麵,曾漂洋過海,載滿鄉愁

2020-12-19 界面新聞

臺灣美食,遠近聞名,但行走街頭,卻很容易被上海生煎包、溫州大餛燉、福州魚丸、川味牛肉麵,和各種閩南菜式搞糊塗——臺灣菜,究竟有什麼特點呀?

其實,這就是臺灣美食最有趣的地方。這座小小島嶼,容納了四海之人,也將各地美味盡收囊中,你若細心觀察,便可感受到食物隨著人們遷徙至此,在漫漫時光中生長、變化、開枝散葉。

臺灣牛肉麵,就是這樣一個有故事的食物。它從四川、蘭州漂洋過海而來,在臺灣發展出了一套特別的烹飪哲學,呈現出「飽島」獨有的風味。勁道的麵條上,淋一勺渾厚飽滿的湯頭,鋪上大塊滷得軟嫩油亮的牛肉,最後撒上一層蔥花提香,一大碗端上桌,光是那股氣勢,就足以撼懾人心。

這次,來到臺灣尋訪牛肉麵的身世,也跟著當地人吃了一星期,找到了我們心中最美味的那幾碗牛肉麵。

1|臺灣人,其實不吃牛肉麵

牛肉和麵條的組合其實不是什麼新鮮事,據說蘭州自一千年前就發明過這種吃法,但在臺灣,這樣的美味,卻是1949後大陸遷臺的外省人的發明。

別看臺灣牛肉麵如今鼎鼎大名,你可知道,臺灣人原本是不吃牛肉麵的?

作為熱帶島嶼的臺灣,主要農作物是水稻,只有少數地方能種麥子,因此早期臺灣人的日常飲食以米飯、米粉、粿條為主,麵食吃得很少。

再加上,臺灣屬於農業社會,牛是農民耕田的夥伴,農人對牛懷有一份特別的感念之情,直到現在,臺灣許多務農的人家還有不吃牛肉的習俗呢。

2|他鄉與故鄉

臺灣牛肉麵,最早出現在「眷村」附近。你可能常常在臺灣電視劇、電影,甚至餐廳名稱中聽到「眷村」這個詞,但它究竟指的是什麼呢?

「眷村」其實是臺灣一種特殊的聚落形態,1949年國民政府帶著大批軍隊來到臺灣,為了安置各省國軍和眷屬,政府劃分出特定區域以供他們居住,形成了我們所知道的「眷村」。

這裡,因為聚集著來自天南地北的外省老兵,孩子們吃著四方菜長大,充滿著一代人的漂泊記憶。如今,眷村早已改建拆除,但這些故事卻藉由食物的味道,長久地留存下來。

相傳,紅遍臺灣的紅燒牛肉麵就是來源於高雄的岡山眷村。當年眷村裡的四川老兵從自家成都的小吃「小碗紅湯牛肉」中得到靈感,在烹調時加入麵條,便製成了香辣濃鬱的川味紅燒牛肉麵。

值得一提的是,高雄岡山眷村生產的辣豆瓣醬風味特別出色,要知道,辣豆瓣醬是川味湯底的的靈魂,這一味大大提升了牛肉麵的滋味,因此,牛肉麵源自此地,絕非偶然。

▲ 早年岡山製作豆瓣醬的場景

但也有人反駁認為,紅燒牛肉麵最早應該出現在臺北中華路的老眷村,因為高雄岡山眷村雖然豆瓣醬極佳,卻以羊肉爐味美著稱,專賣牛肉麵的店家並不多,反而是臺北中華路眷村在整頓之前,牛肉麵攤聚集,三兩步就有一攤。

▲ 1950年代的臺北中華路

然而不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川味紅燒牛肉麵」是外省四川老兵的傑作,這些退伍的夥房老兵,為了營生,發揮就地取材的創意,將美軍援助的麵粉製成麵條,用臺灣本土的黃牛肉,蔥蒜姜,加上豆瓣醬和客家酸菜,成就了這一碗美味。

味覺牽動著記憶,對於這些異鄉人來說,牛肉麵不僅僅關乎生計來源,也是記憶版圖的重建。隔著山水萬重,一碗牛肉麵裡的家鄉味,仿佛能讓人在某個短暫片刻,回到那片土地。

不過這麼多年過去,牛肉麵幾經本地化的歷程,已成為臺灣的全民美食,雖然還冠以四川之名,卻早已吃不出川菜那股嗆烈的麻辣口感,而以醇厚偏甜的口味取而代之,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因此,這樣一碗凝聚無數鄉愁的「川味牛肉麵」,卻是在四川尋不到滋味,正如對這些漂泊一生的眷村老兵來說,他鄉與故鄉,早已在時間中漸漸變得模糊。

  3|紅燒派 V.S. 清燉派

傳統的臺灣的牛肉麵主要分為兩大派——紅燒派和清燉派。

  |紅燒派|

紅燒派是臺灣牛肉麵最早出現的流派。

燉肉完全是門功夫活。大部分食家選用不易爛的帶筋牛腱肉,膠質含量高,燉煮後口感軟嫩而不失肉感,是牛肉麵的上佳之選,也有店家嘗試不同口感,會以牛筋或牛腩代替,別有風味。

食材之外,湯頭是決定牛肉麵好不好吃的關鍵,各家有自己的獨門配方,製作紅燒湯頭,通常先用油鍋煸炒姜蔥,放入豆瓣醬、花椒、八角,再倒入牛骨湯中熬製。但臺灣的豆瓣醬和四川的滋味不同,四川郫縣豆瓣醬以蠶豆做醬,味鹹而辣,而臺灣豆瓣醬則加入了黃豆,口味要溫和許多。

牛腱肉汆燙去血水,切大塊燉煮,原本難以入口的肌肉纖維,吸滿濃鬱的湯汁,又不失牛肉本身的鮮味,尤其搭配帶筋的部分,軟滑飽滿的膠質,讓口感立刻變得豐盈起來。再加上原鍋原湯,搭配勁道的麵條,給人豪邁的幸福感。

|清燉派|

重口味的川味紅燒牛肉麵在臺灣落地生根,但為了調和眾口,另一派食家發明出清燉的做法,和紅燒派分庭抗禮,不負「飽島」之名。

在臺灣,早年有名的清燉牛肉麵都以清真口味著稱,因此,有人認為清燉牛肉麵宗於蘭州清真牛肉麵。據說,49年後來臺的穆斯林曾在臺北開封街、懷寧街一帶開設清真麵館,獨樹一幟,臺灣牛肉麵界始得新味。

不過如今,清燉口味自成一派,發展出了一套獨立的口味標準,早已不受清真做法的約束。所以,想真正體會臺灣的本土風味,千萬不能拿蘭州牛肉麵「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湯清、蘿蔔白、辣椒油紅、香菜蒜苗綠、麵條黃亮)的標準去評判。

清燉牛肉麵做法相對簡單,講究的是滋味清鮮。底湯中各類香料的配比是店家們的不傳之秘,大多以花椒和胡椒為底,加上碎肉牛骨燉煮,湯清味濃。更講究一些的食家,會用牛骨湯、羊肝湯、雞湯兌成高湯,再加入甜味的蔬果燉煮,更添香氣。

材上,清燉與紅燒一樣,取用的也是牛腱肉,但滷煮時重在牛肉的醇香爽勁,原汁原味,與重口味的紅燒大不相同。

|創意派|

見識過紅燒派和清真派兩大山頭,善吃也愛吃的臺灣人,豈會如此罷休?如今,除了傳統口味之外,各式店家在紅燒、清燉的基礎上,發明出許多不同的做法。

比如,以五香或中藥入味的廣東口味,湯底加入胡椒、肉桂、八角、小茴香、丁香、草果、甘草、陳皮等中藥材熬煮,因為口味溫和,也曾風靡一時。

又如番茄牛肉麵,在加入豆瓣醬燉湯的同時,一併加入蕃茄糊。酸香氣和鮮豔湯底相當逗人食慾,也是臺灣街巷裡極其受歡迎的一味。

  說了這麼多,究竟在哪裡才能找到好吃的牛肉麵呢?

4|去找一碗好吃的牛肉麵

       企鵝君這次在臺北,一共測評了19家牛肉麵。

先來說一下為什麼我們不推薦以下這幾間。

臺北知名的紅燒牛肉麵,多數是老店,既然走過幾十個寒暑仍屹立不搖,其實味道都很平易近人。若是開在家門口巷子底,走上幾步路光顧一碗麵,便覺春暖花開。但千裡迢迢遠道而來,似乎又覺得不夠值得,濟南牛肉麵、桃源街老王記、城中市場老牌牛肉麵大王、穆記、三大牛肉麵大抵屬於這類店家。

七十二牛肉麵,熬製72小時的乳白湯頭,奶香味濃鬱,和傳統口味不同,獨具一格的清淡。反而炒滷味好評不斷。

清真中國麵館,臺北街頭難得的清真餐廳,湯鮮面彈,還用砂鍋盛裝保溫,足見店家用心,美中不足是肉的處理稍嫌大意,纖維粗糙,有點卡牙。

東門四川擔擔麵,牛肉麵整碗的麻辣味又香又嗆,但肉卻過硬過柴,有種嚼牛肉乾的趣味,對牙口不好的鵝君,似乎不甚友善。

永康牛肉麵 價格不便宜,但大小塊不一的牛肉也是過於乾柴,同樣出局。

粟家牛肉麵 北投三大牛肉麵之一,招牌三寶牛肉麵用的是牛肉、牛筋和牛肚,賣相很好,但輸在湯鹹、肉柴、腥味重,麵條也不夠入味。

網紅店洪師父,牛肉麵競賽的紅榜少不了它,名聲雖然做大,但食物卻不值一提,什麼都放一旁,就只說那個面吧,那個家常面外頭都爛了,芯還是生的,難得在臺灣吃碗麵卻苦了自己,何必呢。

接下來的這些,就是 的心頭好。

林東芳

人均:250元臺幣(約55元人民幣)

時間:11:00-4:00,周五六11:00-5:00,周日休

地址:臺北市八德路二段274號

林東芳營業到很晚,是當之無愧的深夜食堂。不少飢腸轆轆的吃貨會半夜打車到林東芳,只為吃一碗現煮的牛肉麵。灰撲撲的門面,雖然簡陋不起眼,但頗有舊時眷村風味。

林東芳的湯頭介於紅燒和清燉之間,以中藥入味,外觀濃濁,尾韻還透著淡淡甘甜。方方正正的手工麵條,彈牙又厚實。

牛腱肉令人驚豔,富有嚼勁卻不乾柴,得燉煮六到七個小時,才能有這樣好的口感。再加一匙桌上的辣牛油,整碗面又增添一股香氣,滋味更上檔次。要是不過癮,還可續湯。

史記

人均:300元臺幣(約66元人民幣)

時間:11:30-15:00, 17:30-21:00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二段60號

史記的環境明亮乾淨,和老式的店家相比,多了份舒適。

史記以精燉牛肉麵出名。精燉,非清燉,暗示非清真。乳白色的高湯,肉骨碎肉在湯裡長時間沉浮,熬成濃鬱的風味,膠質豐厚,鮮甜不顯油膩。香氣十足的雞蛋細面,飽吸湯汁,相當入味,可惜在熱湯中不耐久放易爛。

牛肉是少見的牛胸肉(胸口靠大腿一段),切成薄片,大理石似的紋理,嘗得到牛肉的原味,一口吃下去,軟嫩的口感讓舌尖完全舒展,再綻放出肉質的鮮味。

精燉雖是招牌,紅燒同樣用心。史記在牛肉麵界,可是扎紮實實地做出了口碑。也難怪焦桐、舒國治、韓良憶,各個美食界的名人大V,吃多識廣,依舊拜倒在史記的碗下。

老宋記真善美

人均:180元臺幣(約40元人民幣)

時間:11:00–14:30;17:00–21:00,周一休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安居街47號

老宋記真善美雖然藏身在居民樓裡,大隱隱於市,依舊食客盈滿。

老宋記提供四種麵條自選:家常面、拉麵、米粉、細粉,家常面咬勁最好,也最受歡迎。只見湯色深沉,入口意外清爽,辣豆瓣醬在舌尖上綻開一陣甜辣滋味,味道正。牛肉,取牛腱心,切成大塊的長條狀,肉食愛好者得以大快朵頤,口感甚佳,簡直痛快。

除了牛肉麵,老宋記的現燙滷味也是深受好評。就算臺北的牛肉麵店家大多飛漲到一碗兩百元,老宋記選料用心,依舊撐著一百出頭的價格,這也算是老店的貼心,只為那些光臨十多載年的老客人,守住一碗平實地道的眷村紅燒川味。

劉山東

人均:180元臺幣(約40元人民幣)

時間:08:00-20:00,周日休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開封街一段14巷2號

史記的掌柜向本鵝透露,說他每周五次向劉山東報到,吃飽了剛好去運動。企鵝君不禁好奇:「哎,劉山東到底有怎樣的魅力,還能讓同行幾乎天天打卡?」

劉山東開得早,不少人拿它做早點。店面簡陋,位子雖擠,卻很乾淨。以山東為名,面點肯定不差,兜售清燉及紅燒兩款牛肉麵,用樸實的白瓷碗裝著。主要差別在肉的取材和調味,紅燒用的是澳洲牛肉,清燉則取臺灣牛久燉。

對於肉的處理,劉山東有實打實的用心。老牛稚牛口感不同,香味不同,料理時間也不同。再多,就不可說了。

麵條近似日本的烏龍麵,口感滑溜。湯頭用花椒胡椒大骨去熬製,上頭浮了一層油花,撒上青白蒜苗,鮮香微嗆。肉切成長條形小塊,給得大方,鋪滿了整個碗面,大口咬下,不幹不柴,肉汁一點也不羞澀,就在口中奔放,帶點嚼感,肉味重,口感佳。光這肉就值得每天走一遭。

特別的是,劉山東不只提供酸菜,還提供豆豉,也算一種意料之外的吃法。

牛爸爸牛肉麵

人均:500元臺幣(約110元人民幣)

時間:11:00-21:00

地址:臺北市民權東路6段149號

牛爸爸牛肉麵,一直是各大美食評鑑上,成績名列前茅的好學生。定價從一碗五百元到一碗一萬元,噱頭大過天,也因此評價兩極。

一碗紅燒牛肉麵,要價500元臺幣。點單的時候,可依據個人口味去調整湯頭辣度,隨面附上一皿調味盤(蔥、香菜、酸菜、炸醬),鹹淡由人。

原味湯頭味濃油重,略微鹹口,牛肉、牛筋、蹄花,皆軟嫩入味,每一塊肉都來自不同的產地,特地修成相同大小,方便入口。的確好吃,但這碗牛肉麵價值不菲,美味顯得理所當然。

不必倚身在老舊的桌椅人擠人,揮汗如雨吃碗麵,店主不喜歡繁雜擾攘的環境,與其一天賣200碗面,吵吵鬧鬧,把自己搞得緊張,不如調漲價格,一天認真賣20碗面。古雅別致的店面,放著輕音樂,乾淨明亮,主客皆愜意。

如果開價兩百元,無疑牛爸爸是美味之選,但索價五百呢?似乎就見仁見智了。至於要價一萬元的頂級牛肉麵, 也只好望而卻步了。

段純貞

人均:200元臺幣(約44元人民幣)

時間:11:00-21:30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松壽路20號

段純貞本店在新竹,生意火爆,許多臺北人甚至特地驅車前往。加盟主嗅到這股商機,取得本店以外的代理權後,在北中南的百貨公司內迅速設點,新竹以外的加盟店,都由中央廚房出品,雖然如此,仍有可觀之處。

段純貞特地請四川師傅指導,川味飄洋過海,勁少了大半,反而顯得甜酥酥軟綿綿。

牛腱心入味精爛,肉重湯濃,麻中帶辣,香氣相當厚實,配上彈牙的麵條,這樣一碗標準化的牛肉麵,依然熨貼身心。喝口湯,喘口氣,爽脆的青江菜則提供了一點小清新,扎紮實實,連湯帶料,一口接一口,完食。

中央廚房統一出品,或許少了點個性,但勝在品質穩定,也難怪所到之處大受歡迎,據說段純貞即將在魔都插旗展店,川味重新演繹,也得看看刁嘴的上海人買不買單了。

吳家牛肉麵

人均:200元臺幣(約44元人民幣)

時間:14:00-24:00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一段224號

吳家是三十多年的老店,在北投名氣響亮,有著許多北投人的成長記憶。店內一面牆上貼滿政要、明星在店內的留影,老店氣勢十足。

吳家老闆號稱吃遍全臺所有的牛肉麵,才總結出現在獨特而迷人的自創口味,他們只賣一種紅燒口味,湯底用大量的牛骨、肉皮和密材中藥一起大鍋熬煮若干小時,味道甘甜偏辣。熟悉門路的饕客吃到一半時,會去加湯(加湯免費),因為店家提供的牛肉原湯比起原本的麵湯,還更濃厚香醇,是本店的獨門秘技。

牛肉用的是澳洲筋前腱子肉,肉質豐滿軟腴,又稍帶一絲韌勁,吃進嘴裡,肉香會在嘴裡化開;更由於是筋前牛腱肉,口感更為豐富,即使點的是純牛肉的牛肉麵,也能嘗出牛筋的風採。

吳家用的是家常陽春麵,因為湯頭醇厚香濃,麵條相當入味,完全避免了麵湯分離的窘境,可說是畫龍點睛的一筆。另外,吳家的小菜也是一絕,第一次來不妨試試他們的綜合滷味拼盤——豬頭皮、海帶、豆乾、花生、雞翅和滷蛋,淋上麻油、撒上青蔥,鮮甜解膩,搭配牛肉麵再好不過。

志明牛肉拉麵

人均:200元臺幣(約44元人民幣)

營業時間:11:00-24:00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一段228巷3號

志明與吳家,都營業到午夜,是許多臺北人的深夜食堂。志明旁邊是個小公園,所以邊吃麵還能欣賞風景,不知會不會遇到春嬌。狹長型的露天用餐區,沒有空調,但夏夜吹著風扇,十分涼爽,倒也別有一番風味。

志明賣清燉和紅燒兩種口味,但清燉才是當家花旦。清燉湯頭用的是整隻龍骨,熬煮12小時而成,為了讓滋味更加鮮甜順口,熬煮時還加入了大量的蔬果,如洋蔥、紅蘿蔔和日本山藥。上桌前,再加入兩三片九層塔,添增風味。紅燒的湯頭則用牛大骨作為湯底,加入桂枝、八角和花椒等多種香料以及炒香的豆瓣辣醬,滋味醇厚、複雜、濃鬱。

為了營造最好的口感,志明的紅燒與清燉,使用的是不同部位的牛肉。

清燉最講究肉質本身的鮮味,因此用的是筋肉相間的牛肋條切塊,和帶筋的牛大骨一起熬煮,從而淬鍊出牛肉本身的鮮味,風味香濃有嚼勁。紅燒口味則使用油花均勻的鍵子心,這種帶筋的鍵子心,一頭牛隻有四條,十分珍貴。據說,為了保證肉質,老闆每日半夜兩點都會到萬大市場親自挑選。

志明的麵條,用的麵粉比一般機器的麵粉都要好,再加上手工拉麵,不僅勁道入味,而且完美地與牛肉在口中彼此融合,哪怕只為吃這一碗麵而來,也覺得很值得呢。

最後,獻上臺北牛肉麵的探店小結——

相關焦點

  • 媽媽味道,一碗牛肉麵,一份鄉愁
    很多同學來到我家嘗過我媽煮的面之後,會刻意的和我結交,來到我家蹭飯。到我家之後會大言不慚的跟我媽說:阿姨我爸媽不在家,我在你家吃頓飯行不?不用整別的,給我下點兒麵條兒就行。老媽頓時心領神會,一碗熱騰騰的牛肉麵擺在了我和同學面前。回想起來,一定有不少同學是因為老媽的牛肉麵才和我結交的,哼!
  • 泉州古早味:漂洋過海的鄉愁(組圖)
    原標題:泉州「味素」 漂洋過海的鄉愁  泉州的古早味,不僅只是滿足於口腹之慾,更有一種喚醒記憶的力量。它的每一種食材,每一絲味道,每一滴湯汁中,都記載著當地厚重的歷史人文,飽含著泉州百姓對故土家園的深愛。
  • 國家牛肉麵地理:誰家門口還沒一碗牛肉麵?
    李漁饒有興趣地記述了他的用魚肉乾、蝦米、鮮筍、芝麻、花椒等做的「八珍面」,袁枚也曾興致勃勃地談起他用雞湯、鰻魚、蝦汁和蘑菇汁做的小面點。正宗的蘭州牛肉麵不用切得飛薄的肉片,而是 牛肉粒 ,這與市面上多數青海化隆牛肉麵不同。肉粒酥爛而不綿軟,非常考驗師傅煮肉的功力;如果要額外加一碗肉,牛肉片才會登場。
  • 一碗牛肉麵的故事
    一碗麵好不好首先要看湯頭怎麼樣。"馬師傅說。馬師傅家在蘭州開麵店已經幾十年了,如今他的兒子們也在麵店幫忙,打算繼承家業。熬製湯需要牛肉和牛骨頭再加一塊牛肝,這個肉和骨頭不是隨便選的。熬湯的肉首選犛牛肉,骨頭要選帶脊髓的棒子骨。市場的老闆,看到馬師傅來了熟練的打起了招呼。"馬師傅,你要的東西給您備好了,這牛肉新鮮著呢!
  • 山西特色麵食——臨汾的牛肉丸子面,想念它的不只是一碗麵
    牛肉丸子面快到肚子裡自從畢業之後遠離他鄉,我也有了一絲絲詩人那般淡淡的鄉愁。還記得學校門口那家牛肉丸子麵館嗎?臨汾有什麼特色好吃的呢?每每吃膩了學校食堂的飯,就和室友結伴出來開個小炤:「老闆,來一份牛肉丸子面,炸紅薯塊記得多放點!」老闆樂呵呵的答應了,他家的生意就靠周邊學校來支撐了,而且每次來飯館都是滿座,大家吃的好開心。
  • 馬路牙子|牛肉麵,一碗麵的傳承,一代人的習慣
    正宗牛肉麵加盟、加盟牛肉麵店在蘭州,每天早晨,馬路邊最熱鬧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遍布大街小巷的1200多家牛肉麵館了。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蹲的站的,那麼多的人一爬起床,就衝著那一碗馬路牙子牛肉麵。正宗牛肉麵加盟、加盟牛肉麵店好像沒有這一碗麵墊底,一整天都缺點什麼似的。我還記得一首牛肉麵的歌謠,是這麼唱的:「麵團和得溜呀溜溜軟,搓成劑劑兒拉扯麵。條杆拉得細,麻利又幹散哪,細面二細蕎麥稜,韭葉大寬和二寬。
  • 從臺灣眷村到蘇州,古稀老人用50年鄉愁熬製一碗牛肉麵
    磨奶奶今年70歲而在這70年的光陰裡有50年的時間她都在專注於一碗牛肉麵儘管時光帶走了她年輕的容貌但每當說起那一碗眷村牛肉麵她眼裡仍然淌著鮮活的熱枕臺中的牛肉麵店一碗在蘇州定居的眷村牛肉麵10年前年邁的磨奶奶隨著兒子回到故鄉輾轉來到蘇州定居
  • 一碗牛肉麵細節決定成敗
    當滴滴車快到終點的時候,在一個十字路口停留,漫不經心的望向窗外,這一片餐廳好多,和司機商量把車停在路邊提前下車。下車後慢吞吞的溜達了一圈,用審視的目光一家家分析這些飯店應該怎麼選擇?也有在網上看評論,可是網上的評論也不可信,好多人的好評不過是為了優惠券罷了!來迴轉了一圈以後目標鎖定一家麵館,一直有顧客進去,12點左右正是飯點。
  • CNN:世界最貴牛肉麵在臺灣 一碗「元首牛肉麵」兩千元
    【觀察者網 編譯/趙可心】一碗牛肉麵多少錢?臺灣一家牛肉麵店,最貴的一碗要賣到10000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000元),還要提前預約。 9月11日,CNN在報導中稱,這家牛肉麵店提供了世界上最貴的牛肉湯麵。
  • 奶奶的一碗牛肉麵...
    一個奶奶經常帶著放學的孫子到學校旁邊的一家牛肉麵店吃麵才回家,他們經常點兩碗面,每次吃麵之前,奶奶總是將自己碗裡的牛肉夾到孩子碗裡,然後笑呵呵地看著囫圇吞棗的孫子大口大口地吃。你沒有把牛肉給我這家麵店沒有服務員,麵條一般是老闆煮好後,客人自己來端的。這一天,奶奶來端面的時候,乾脆拿起筷子,將自己碗裡的所有牛肉都夾到另外一個碗裡,然後才端著兩碗面到孫子面前。店主看到這情形猛搖頭,但沒吭聲。奶奶微笑著讓孫子吃,但孫子盯著奶奶的碗,皺了皺眉毛,「奶奶,你今天怎麼沒將牛肉給我?」
  • 學生作文:一碗牛肉麵
    這也不是怪父母之意,我的瘦小自然是與我不好好吃飯有關,我的味蕾總挑剔地要吃外面飯店的濃烈有味的東西,比如,今天的現在,我就想吃一碗牛肉麵了。為什麼想吃牛肉麵?這是沒有理由的,那就是一時的感覺,沒有科學的論據去論證,只是想吃而已。
  • 蘭州牛肉麵,一碗牛肉麵,在蘭州吃到大寬,總是吃不夠
    天冷了,來一碗牛肉麵可好,對於牛肉麵來講,有一種說不出的執念。我是個執著的吃貨,在蘭州的每個早晨,總吃到清晨頭鍋湯的牛肉麵,正宗自然不必說,我的記憶裡,再沒有比這香的麵條。如果你沒有去過蘭州,就根本不理解油潑辣子在一碗麵中的地位有多高,如果說高湯奠定了牛肉麵的基礎,那麼油潑辣子絕對是靈魂的存在。很多時候我會從東城跑到城北去吃牛肉麵,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好吃,所以慕名而來。擁堵的交通讓吃麵的心更加迫不及待,沒有煩躁,因為真的肚子餓了。
  • 【霸氣】襄陽牛肉麵已經佔領大武漢!武漢一年增數百家襄陽牛肉麵館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曹磊 攝影記者黃士峰)吃一碗牛雜麵,喝一碗熱黃酒,這種襄陽風味的過早搭配,在武漢越來越容易吃到。連日來記者探訪三鎮發現,主打牛雜麵、豆腐面的襄陽牛肉麵館移步可見,食客眾多。主打牛雜麵、豆腐面和黃酒的襄陽牛肉麵館,今年在武漢三鎮街頭頻頻亮相。連日來,記者在漢口車站路、循禮門、臺北路、南京路,武昌的水果湖、車家嶺、才茂街等多地探訪發現,幾乎在早點麵館扎堆的地方都看得到襄陽牛肉麵館。「與其他牛肉麵價錢一樣,但多了豆腐、海帶、豆芽等配菜,是新口味。」在臺北路的一家襄陽牛肉麵館裡,武漢伢羅亮對麵條味道很是認可。
  • 一碗牛肉麵,一碗充滿異鄉的溫暖,連杜甫都為之感動
    「故人情義晚誰似,令我手腳輕欲旋」,詩中杜甫因為一碗鄰友的牛肉麵,而十分感動難以忘懷。這首詩的創作是在唐時,杜甫生活窮困潦倒,流落成都時,相鄰的人送來精燉的牛肉表示慰問。杜甫在這時也是突發奇想,用自己身上唯一攜帶的酸菜,用菜油、生薑、胡椒末煎炒,再加點酸菜酸水,放入牛肉一起,用小火煨燉,加入彈性勁道的麵條。
  • 臺灣人最愛吃的天價牛肉麵 26年用心做一碗麵
    臺灣人最愛吃的天價牛肉麵 26年用心做一碗麵時間:2016-04-21 19:3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人最愛吃的天價牛肉麵 26年用心做一碗麵 店老闆王聰源和他兒子王尹奇為記者演示一碗2000元的牛肉麵怎麼製作出來。
  • 一碗牛肉丸子面,五種人生大道理!超經典……
    ,藏著五種人生大道理人生就像在臨汾吃一碗牛肉丸子面一碗牛肉丸子面有的人能吃飽,但是有的人吃不飽。人生就像在臨汾吃一碗牛肉丸子面你可能準備充分,想好了吃牛肉丸子面,但進了牛肉丸子麵館才發現沒帶錢,人生就是這樣,事情的成敗往往取決於最重要的那一環節。
  • 一個博士、研究生、MBA,對一碗牛肉麵的思考
    「開始的時候為了調動他的積極性我們是按銷售量分成的,一碗麵給他5毛的提成,經過一段時間,他發現客人越多他的收入也越多,這樣一來他就在每碗裡放超量的牛肉來吸引回頭客」,「一碗麵才四塊,本來就靠個薄利多銷,他每碗多放幾片牛肉我還賺哪門子啊!」「後來看看這樣不行,錢全被他賺去了!
  • 臺灣人最愛的牛肉麵 上萬元一碗(圖)
    牛肉麵是臺灣非常流行的美食,似乎每個臺灣人提起牛肉麵都有自己最鍾愛的一家店,都和一家牛肉麵店有一段耐人尋味故事。這風靡寶島的牛肉麵,據說是由當年的四川老兵帶過去的,後輩們再代代推陳出新,將這種麵食文化發揮到了極致,吃得名揚天下。在臺灣,上至高級酒店,下至大街小巷的食肆,到處都可以吃到牛肉麵,說牛肉麵是臺灣人的至愛真是名副其實。
  • 五塊錢一碗的牛肉麵利潤有多大?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一碗5塊錢的牛肉麵是不掙錢的,原因如下。1、牛肉麵主要是靠的是好湯底,15年前,牛肉賣八九塊錢一斤的時候,我們用牛肉加牛骨熬一碗湯底,成本就在1塊2毛錢。現在牛肉已經30多塊錢一斤了,湯底成本更高。我就算你不用牛肉牛骨熬,用粉調,現在也要一塊多錢一碗湯底了。
  • 午餐來一碗香辣牛肉麵,色香味俱全,吃完一碗仍是意猶未盡
    午餐來一碗香辣牛肉麵,色香味俱全,吃完一碗仍是意猶未盡。辣椒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吃的一種調味品,當然也是有很多人把他喜歡當菜來吃的,可是對於現在的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在吃一些主食的時候也是少不了辣椒的影子的,那麼我們今天要來為大家介紹的這種主食也是辣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