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是人們放鬆心情、釋放壓力的一種活動,隨著旅遊行業的迅速發展,旅遊翻譯作為這種活動的主體內容備受人們的關注,旅遊翻譯在旅遊中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尤其對其中蘊含美學價值的追求越來越高。在旅遊翻譯中,英、漢互譯的使用在我國旅遊行業中頻率較高,其中包含的美學因素更為旅遊添色增彩,對促進旅遊行業的快速發展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一、旅遊翻譯中英→漢的美學因素 旅遊翻譯屬於語言範疇,不僅具有語言的實用價值,更有語言的美學價值,將旅遊中的英語翻譯成漢語,是旅遊從業者對原語言所蘊含的內涵用另一種方式表現出來,使其對旅遊者更具有使用以及實用價值。在國外旅遊中,大多數中國人多願意以自己能夠理解的方式去觀賞景點,感受漢語描述帶來的意境美,那麼,這就要求翻譯者要了解漢語的美學因素,以便在英語翻譯成漢語時能夠給旅遊者帶來美得享受。 (一)漢語的美學因素——結構美 漢語的魅力所在就是結構的美,通過句式的對稱、對帳、對偶等工整的結構,讓使用者讀起來朗朗上口,觀賞起來更有美的享受。例如,在進入入住賓館的門口會有英文標誌「Stand Clear Automatic Sliding Door」根據漢語的語言結構美,就可以翻譯成「自動滑門,請勿停留」,就比翻譯成「不要站在自動滑門處」要好的多。 (二)漢語的美學因素——意境美 英語重在寫實,注重事物的客觀性,漢語重在寫意,注重事物的意境美,在使用中將人帶入到情景中,譯者在英文翻譯成漢語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種美學因素,將客觀嚴謹的英語翻譯成詩情畫意的漢語,這樣才能夠將美景呈現在旅遊者眼前。例如「There are blue sky,beautiful trees and big buildings ahead.」根據漢語的意境美,就可以翻譯成「晴空麗日,前面是婀娜多姿的樹木和高樓大廈」。 (三)漢語的美學因素——含蓄美 英語的另一大特色就是語言運用的非常直白,而漢語則更注重含蓄的表達方式,需要讀者自己領悟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意義真正的主題意義,旅遊翻譯時需要加以注意。例如,在國外餐廳吃飯時,中國遊客往往在點餐的時候會說「入鄉隨俗」這句話,旅遊翻譯者應翻譯為「We like eating local food.」。
二、旅遊翻譯中漢→英的美學因素 在旅遊翻譯中,漢語翻譯成英語必須要了解英語的語言特點以及文化背景,才能夠將其表達的真正意義展現在旅遊者面前,譯者應對英語的美學因素進行深入的研究,為旅遊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一)英語的美學因素——音韻美 在我們學習英語過程中,聽、說、讀、寫是對英語學習的基本要求,老師往往讓我們多聽英文歌曲,多讀英語讀物並大聲朗讀,這是因為英語具有音樂性和韻律性,這種音韻美主要表現在發音上,所以,旅遊翻譯者在旅遊過程中,利用英語向遊客介紹景點時,應著重注意英語的音韻美這一美學因素。例如,在參觀我國古代詩人的故居時,常常都會提到他們的詩作文學,是一種現實與虛構的融合,旅遊翻譯者就可以這樣講「A fusion of facts and fiction」,這個翻譯就運用了英語的頭韻與尾韻相結合的方式,給外國遊客帶來全新的感受。 (二)英語的美學因素——陽剛美 英語語言的一大特色就是其語言在表達意思上非常直白,邏輯思維非常嚴謹科學,體現了英語使用者的思維縝密性,這也是英語美學的陽剛美。英語語句一般沒有過多的修飾,簡單樸實是其最大的特點,較之漢語更易於讓人理解,旅遊翻譯者在漢語翻譯成英語時,一定簡化句子,將意思直白「表面化」,利於國外旅遊者參觀旅遊。 (三)英語的美學因素——幽默美 幽默是英語語言的一大亮點,其根據所處環境不同,而使用不同程度的幽默語言,讓人放鬆情緒,活躍氣氛。我們在觀看外國影視中,經常會看到他們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調節氣氛,導遊在將漢語翻譯成英語時,可以利用這種美學因素,緩解遊客的情緒,創造愉悅的氛圍,使遊客保持良好的心情進行遊玩,實現旅遊的價值。例如,在動物園參觀時,觀看老虎的時候,如果離得太近就會有危險,這時就會禁止遊客靠近的,針對外國遊客,導遊就可以這樣說,「Never smile at a tiger!」,利用這種幽默式的英語可以緩解人們害怕的情緒,還能夠警醒遊客注意,是最能夠滿足遊客需求的翻譯。
三、結語 旅遊翻譯中,英、漢互譯在我國應用是最為普遍而又廣泛的,對其美學因素的深度了解,能夠幫助旅遊翻譯者做好翻譯工作並為遊客服務好。在實際翻譯過程中,一定要以遊客為主,運用他們易於理解的語言將真正內涵表達出來,讓遊客感受旅遊帶來的真實享受,這才更好地實現了旅遊翻譯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