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意識美學,你是怎麼理解和認識的?不妨看一看!

2020-12-20 娛樂圈的蜜語

意識美學是美學發展的一個階段,它的合理性在於,高度肯定了審美的精神性、超越性,從而肯定和提升了高雅藝術的價值。意識美學適應了早期現代社會高揚主體性、精神性的歷史要求,推進了藝術、文化的發展,有其歷史的合理性。同時,意識美學也是啟蒙理性的產物,體現了理性的霸權,從而掩蔽了另一種傾向,即對身體性的否定,存在著理論上的偏頗,也導致實踐上的弊端,即對大眾文化的排斥。

意識美學建立在身心分離的二元論基礎上,這是其致命的弱點。身體美學正是在這一根本點上攻破了它的防線。意識美學認為,意識是主體,身體是客體;身體是意識的載體。身心二元論的錯誤在於,身體不同於其他物體,它不是客體,而是主體,是惟一屬我的身體;同時,身體與意識也是不可分的,意識不是身體的寄生物,身體也不僅僅是意識的居所,二者是同一現象的兩個方面,它們的區分只是理智的構造。意識美學正是忽視了身體的這一獨特性,把意識與身體分離,高揚意識而抹殺身體,把審美片面地歸結為意識,而排除了身體性,也排除了感官慾念。身體美學則主張意識與身體的同一,並且把意識看作身體的一部分,把審美看作一種身體性行為。他認為主體不僅僅是作為意識參與審美的,而且還是以整個身體參與審美的,審美是一個身體性的活動。這種觀點無疑具有合理性。

意識美學的另一個缺陷,是對審美的身體性的排斥和貶低。人的生存不僅是一種精神體驗,也是身體性的存在,是以全部身心與世界共在。同樣,審美也不僅是一種精神活動,也是一種身體性的存在方式和體驗方式,它的精神性與身體性是不可或缺、不可分離的。意識美學幾乎不關注審美過程中的身體體驗,也不考察這種身體體驗是如何滲透、影響精神性,又是如何升華到精神的高度的,甚至把身體體驗作為低級的因素而排除掉。這樣,審美就被純粹化了、理想化了,成為單純的精神活動,這與複雜的審美活動不相符合。審美體驗往往與感官慾念相比鄰,相滲透,因此它並不那麼純粹。在實際的審美活動中,並不存在單純的審美意識,它是與身體經驗包括感官慾念結合在一起的;而大眾審美文化則更突出了感官慾念,突出了消遣娛樂作用。因此,在審美體驗中,不僅有純精神性的審美意識,而且還有身體性的快感和衝動,身體欲望與精神的升華交織、轉化,最終融合為一,無法分離,形成了身心合一的感受。研究審美中的身體感受以及它與精神層面的關係,是美學的重要內容。因此,後期現代美學轉向身體性,反撥意識美學,有一定的合理性。

意識美學在實踐上的弊端在於,它在肯定和高揚高雅藝術與精英審美文化的同時,排斥和貶低了通俗藝術與大眾審美文化。身體性是精神性的基礎,審美不能完全脫離身體性,它與人的欲望緊密連接。正是由於審美的身體性,通俗藝術與大眾審美文化的存在才有可能。它們不僅有審美的精神因素,更多地體現了非審美的身體欲望,因此才能滿足人們的感性需要,發揮消遣娛樂作用,這一點則被意識美學忽視了。意識美學不關心也無法解釋通俗藝術和大眾審美文化,甚至加以排斥,從而與時代隔膜。現代社會,由於現代性的發展,通俗藝術與大眾文化藉助市場經濟而獲得繁榮,並且取代了高雅藝術和精英文化的主導地位而確立了自己的主體地位。這是一種歷史趨勢。在肯定高雅藝術和精英審美文化的同時,美學必須正視通俗藝術和大眾審美文化的存在與發展,否則就失去了現實的基礎和歷史的根據。意識美學局限於啟蒙理性,無視現代社會通俗藝術和大眾審美文化的發展,只承認高雅藝術和精英文化,從而失去了現實基礎和歷史的合理性,被身體美學所否定。

意識美學是片面的主體性美學,它以意識抹殺身體。而身體美學則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它以身體湮沒意識。它雖然承認身體性中包含著精神性,但是由於把身體與意識簡單地等同起來,把二者的同一看作一種自然現象,否認了精神性與身體性的衝突,否認精神性超越身體性,並且把精神性降格,歸入身體性,從而淡化了審美的精神性。身體美學論證意識與身體的同一,是在肉體、知覺的層面上,這導致把主體降格為肉體和欲望主體,把世界當作欲望對象。梅洛—龐蒂企圖以身體性消解主體與世界的對立,但他的「知覺現象學」和「肉身化」理論卻把意識還原為知覺,把身體還原為原始的「肉」,這是一種「野性的存在」、「野性的精神」,建立了一種自然主義的主體間性和還原論的身體性理論。自然主義、還原論基礎上的身體美學無法根本上解決世界與人的對立,不能達成人與世界的主體間性,因為我們就是現實的存在,無法回到自然的存在;而現實的存在中意識與身體既有一體性,又有差異性。很明顯,思維不等於感覺,精神也可以超越欲望。解決身體與意識同一的途徑只能是審美的超越性存在。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美,你對美是怎麼理解的?不妨一看!
    1、美是主觀的  為什麼美是主觀的,是「人的社會意識」呢?呂熒講:「美,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對於美的看法,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相同的。同一個東西,有的人會認為美,有的人卻認為不美;甚至於同一個人,他對美的看法在生活過程中也會發生變化,原先認為美的,後來會認為不美;原先認為不美的,後來會認為美。
  • 對於中國的音樂美學,你有多少了解和認識?不妨一看!
    之所以強調音樂美學研究的哲學性質,是因為音樂美學總是以一定的哲學觀念為指導,並向哲學那樣對其研究論域加以宏觀總體的有機把握。在它的每一概念和範疇內,都必須接受該概念和範疇含蓋的一切對象的檢驗。   1.2 關於音樂美學概念   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最早在我國使用「音樂美學」概念的是蕭友梅。
  • 對於豐子愷美學思想的研究,你是怎麼理解和認識的?
    隨之而來,大量關於豐子愷美學思想研究的文章面世。在經歷了近三十年的沉寂後,豐子愷美學思想研究終於「爆發」,形成了一股持續至今的熱潮。而點燃這場研究熱潮的,正是豐子愷的子女和學生。在豐子愷平反後,他們在第一時間發表了大量的文章,追憶、紀念豐子愷,在豐子愷研究方面也做了很多拓荒性的工作,尤其是對有關資料的整理,具有很高的學術參考價值。
  • 關於美的規律,你有了解和認識嗎?不妨看一看!
    馬克思「美的規律」的理論是馬克思美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長期以來學界討論最多的一個話題。討論主要是圍繞著以下這段話展開的:通過實踐創造對象世界,改造無機界,人證明自己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就是說是這樣一種存在物,它把類看做自己的本質,或者說把自身看做類存在物。誠然。動物也生產。
  • 怪誕藝術對廣告美學的意義,你是怎麼認識的?不妨看看!
    1.彌補了傳統美學中的審美殘缺。豐富擴延了廣告審美的內涵。  在傳統廣告美學中,審美的核心是完美,而完美的本質是和諧。和諧作為一種審美理想,它強調理性觀念的明確以及對感性想像的有序規範,對於社會現象,它注重德對行為的規範約束,對於 自然 現象,它強調道對事物的統攝貫通。
  • 旅遊翻譯中英、漢互譯的美學因素,你是怎麼理解的?不妨一看!
    在國外旅遊中,大多數中國人多願意以自己能夠理解的方式去觀賞景點,感受漢語描述帶來的意境美,那麼,這就要求翻譯者要了解漢語的美學因素,以便在英語翻譯成漢語時能夠給旅遊者帶來美得享受。   (一)漢語的美學因素——結構美   漢語的魅力所在就是結構的美,通過句式的對稱、對帳、對偶等工整的結構,讓使用者讀起來朗朗上口,觀賞起來更有美的享受。
  • 川端康成的「物哀」美學,你有多少了解和認識?不妨一看!
    一、無常若逝櫻:日民族「物哀」意識的起源 在《<源氏物語>玉小櫛》中,日本江戶時代的國學家本居宣長首先提出將平安時期的美學理論命名為「物哀,」並解釋為「在人的種種感情中,只有苦悶、憂愁、悲哀——也就是世間諸多不如意的事,才是使人觸動最深的
  • 淺談宗白華《美學散步》中音樂美育思想,如果喜歡,不妨一看!
    宗白華在繼承王國維、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基礎上,融入中國古代生命哲學意識,通過由「藝術人生化」到「人生藝術化」的思想和實踐,為中國現代美育提出了新的課題和實現途徑。同時,也極大豐富了其文學藝術美學思想的深刻內涵。《美學散步》分兩部分討論和評述了中國古代音樂美學思想,「音樂這門藝術可以備於人的一身,無待外求。所以在人群生活中發展得最早,在生活裡的勢力和影響也最大。」
  • 苗族的蝴蝶紋,你有怎樣的理解和認識?不妨一看!
    豐富絢麗的苗族服飾是苗族圖案的主要載體,雖然苗族人生活條件比較艱難,但苗族圖案卻絢麗多彩,表達了苗族人對於美好生活的憧憬。苗族紋樣造型與其他民族最大的差異在於紋飾圖案的多變。苗族服飾的圖案紋樣表現形式大致分為三類:具象形紋樣、半抽象半具象形紋樣、純幾何形紋樣。它們的區別是,有些接近寫實,有些是由幾何線條的形式組成。圖案紋樣主要是對自然環境和古歷史文化的描寫。
  • 淺談兒童美學意識教育及延伸
    ——雷切爾·卡森我們的孩子為什麼需要美學教育他們能看見我們看不見的色彩,他們能本能地領悟,因為他們對世界還有一顆驚奇之心。對於成人來說,這點小小的殘缺並不算什麼,但對於一個正在透過對一個事物完整完美的要求,來建構生命早期對美學認知的孩子來說,就極其重要了。
  • 對《美學十五講》的方法論,你持有怎樣的態度?不妨一看!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作為例證,作者考察了各種關於詩中「真意」的理解,認為以前人們對「真意」的解釋是「歸隱」不太恰當,宗白華先生的解釋是至今所有解釋中最到位的——真意是一種欣賞自然美景時「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的空間意識,強調迴旋往復的視覺美感」。
  • 我對于姓名學的一些認識和理解
    但素來,我一直認為,有一些關于姓名學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有一些關于姓名學的觀念是不正確的。雖然以往也強調說過很多次,但最近又很多人來問及,所以,再重新說一說我自己對姓名學的一些認識和理解。比如一個出生時間並不是一個富命,你斷不可能起一個富的名字,你就馬上會有錢了,這些觀念要不得、也不準確。所以,起名的時候,我一直強調,它只是一種後天的輔助作用,因為它是在出生時間之後所擬定的一種後天方法,所以,相應的作用也肯定是後天的作用。            (二)名字應該是以客觀規律為主,主觀性為次              對於這個又怎麼理解才對呢?
  • 鋼琴演奏藝術中的美學原則培養,你是怎樣理解的?不妨了解了解!
    (一)認識作品  要想更加深入的了解演奏中蘊含的美學原則,應該對作品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因此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多讀書,通過讀一些音樂背後包含的故事的書,能夠使人們對於音樂有更深的興趣,體會到音樂所包含的哲學。
  • 關於數字媒體藝術美學探究,如果感興趣,不妨一看!
    數字媒體藝術美學的起源  美學是關於人對美的感受和對藝術的領悟的一門哲學,它從人類的日常生活出發,以人為根本,是一種人對生活的意識形態,也是人在日常生活中對美的感受以及審美過程中的經驗體會。  結合現代的新的創作理念和素材,數字媒體藝術給人不同的審美體驗,我們要學會接納新的美學,這樣才能領略數字媒體藝術的獨特魅力,才能感受到從中傳出的的感人的美感體驗。
  • 現代箏樂的美學流變,你有多少認識?不妨看一看!
    現代箏樂的發展開拓了古箏演奏藝術的多元化形式,但另一方面從古箏的本質特點的角度上講,現代箏樂不但沒有繼承它,反而正在使這種最本質的東西逐漸的流失,從而導致現代箏樂在美學方面發生了改變。
  • 理解意識的科學範式
    對於意識這樣一個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既古老又前沿的問題,本書初步給出了一套成體系的答案,這也是目前為止學術界最為完整和系統的一套答案。在人們還不知道怎麼去定義意識這個概念的情況下,在人們還未形成對意識體系的科學認識的情況下,一套關於意識的全新理論體系是否有效,並沒有絕對的評判標準。但是,作者給出了一套評判標準,至於這套標準是什麼,我們稍後探討。
  • 麥豆的靜物美學,你對此有了解嗎?不妨看一看!
    但隨著作者敘述的展開,卻發現這是詩人對於「春日」的主觀設想。這個場景被詩人以一種自主的方式所建築。場景中的物都可能存在,但是要以這樣的方式存在,只能在詩人的文字素描中得以完成。這是一個經過詩人慎重選擇和組織的場景,它以生活和自然的要素在一片可能的隅所匯聚而成。這個隅所即是詩人的內心。詩人是在以一種形象化的圖示來告訴人們,最美好的春日也無非如此,人活著,最美的時光也無非如此。
  • 邏輯本源:對於意識的研究遠遠不夠,哲學大廈離竣工還早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現在有「哲學史」,卻沒有哲學「創新」,你撲進去之後,你覺得你會變成什麼樣?大多時候,你只能變成一個懂哲學歷史的哲學人。學院教給你知識,但不能教給你「創新」。創新這個東西,還得自己來。只不過學院和學院氛圍不一樣,運行機制不一樣,對於學生的助力肯定是不一樣的。不要盲目相信自己比別人聰明,但也不要妄自菲薄。我在看了馬克思主義之後是折服的。
  • 薩特的兩種認識論:自身意識和反思意識
    薩特認為當我們在閱讀一個文本的時候,就經常處於這樣的意識狀態中,在此時,對一個語詞的理解,不再是對概念的理解,而是試圖去把它現實化。比如,對無產者的理解實際上就是力圖去構成一個無產者的形象,即使之出現在意識面前。而純粹反思性的認識,就是一種反思性意識,在其中,語詞的意義就是概念的內涵,語句的意義就是判斷的內容,推理就是一個觀念的系列。我們如何來理解這裡的三種認識?
  • 高一學生數理化成績優秀,該怎麼選科目?不妨進來看一看!
    高一學生數理化成績優秀,該怎麼選科目?不妨進來看一看!孩子數理化優勢很明顯,建議選擇理化生組合!原因如下:一、從成績上看,這是一個典型的「理科生」。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學生的成績:數學139、物理97、化學94、生物92,理科的成績非常棒,理性思維應該比較突出,而相比之下,側文的三科和語文、英語都不是很突出,選擇文科的組合沒有優勢,所以,很適合選擇理化生組合。二、從專業上看,理化生組合的專業面非常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