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箏樂的美學流變,你有多少認識?不妨看一看!

2020-12-11 春夏娛樂圈

現代箏樂的發展開拓了古箏演奏藝術的多元化形式,但另一方面從古箏的本質特點的角度上講,現代箏樂不但沒有繼承它,反而正在使這種最本質的東西逐漸的流失,從而導致現代箏樂在美學方面發生了改變。

  1、 和聲制式的改變  由於傳統箏樂中的音階是中國傳統的五聲音階排列,這種音階聽起來最自然、最和諧,最接近於人聲,演奏起來如行雲流水,加上左手的吟、揉、按、顫的作韻技法加以修飾,其韻味無窮。而在現代箏樂中,由於非五聲音階的加入,這不僅使原有的五聲音程結構發生了改變,再加上許多的不協和音程的增加,因此原有的傳統音響效果發生了改變。由於音程結構的改變引起了整體或局部的音響色彩的變化,進而為傳統的作韻技法就帶來了極大的限制,使傳統的以韻輔聲功能無法得到充分的施展,由此也逐漸淡化了人聲與自然的和諧。

  2 、節奏節拍的複雜  現代箏樂與傳統箏樂間的較大差別主要在於節奏節拍,在傳統箏樂中,節奏節拍方面也較為穩定,幾乎為2/4拍或4/4拍,也有少部分為3/4拍,在拍數上一般都有固定的數量。現代箏樂在節奏節拍的使用中不僅包括傳統的二拍子、四拍子,同時也包括3/8、6/8、9/8等等,混合拍子在現代箏樂也是屢見不鮮。隨著節拍的變化,隨之而來的節拍數也由最初的一百多拍逐漸增至二百、三百、五百、甚至八九百的拍數也無不存在,曲式也隨之變化多端,由最初的一段體,逐漸增值二段體、三段體、甚至多段體。  3 、中國音樂特製的流失  由於受西方音樂思潮的影響,現代箏樂的音樂創作思維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其中以左手由傳統的以行韻為主要功能改變為以彈音為主要功能最為顯著。其目的是增強樂曲的音響色彩使樂曲更富有歌唱性、交響性。殊不知這種左右手共同參與演奏雖然增強了原有的音樂色彩,但卻大大削弱了古箏在中國音樂中的表現特質:一音一切的音色觀變成了雙手和聲;旋律只有流暢性卻無傳統箏樂的流線型的美感;由左手最初行韻所產生的虛音全部變成了實音;及時偶爾出現了傳統的作韻片段,也只不過是作品需要而已,但並無真正意義上的韻。

  4 、過度雷同單一的風格  由於古箏通常為地方曲藝、戲曲伴奏時,會不斷的模擬其唱腔、說話的腔調,這其中語言的抑揚頓挫便會與音符的高低長短間有著相互的影響,所以傳統箏樂與地方唱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古箏在不斷器樂化的進程中,結合箏家個人演奏經驗及演奏手法,加入表現地方音腔特色的技巧,進一步豐富了傳統箏樂曲的表現力。而在現代箏樂中,演奏者或作曲家追求的只是更多的音的呈現,這就使在音的時值與彈奏空間的影響受到限制,加上非五聲音階的定弦、左手技法複雜化的逐漸增加、左手跨區域同右手參與取音的次數增多,從而導致了取音功能的增多,而傳統的潤飾功能相卻大大減少。此外,由於技法的豐富使樂曲與傳統箏樂相比較增加了歌唱性、流暢性、交響性,對比性,但多首作品聽起來感覺旋律都很相像,聽不出具體的風格,分不清具體的流派,從而不能使古箏的獨特性得到真正的展示。

相關焦點

  • 現代箏樂發展的三個階段,你知曉嗎?不妨看一看!
    1 、初期探索時期   20世紀50年代是箏樂演奏技法發展的一個分水嶺,即打破了原來「右手彈聲,左手錶韻」的演奏概念。左手不再只是單純的在雁柱左側潤飾音色,而是嘗試性的將左手移向雁柱右側同時加入旋律、節奏等多種演奏技術同右手共同參與演奏。
  • 對於中國的音樂美學,你有多少了解和認識?不妨一看!
    他在介紹外國樂學課程設置時說:「樂學的主課就是音樂理論、聲學兼聲音生理學、聲音心理學、音樂美學;它的副課就是學史,樂學就是用科學的法子去研究音樂的所以然的學問,它在科學界爭得獨立的位置,也不過幾十年的事情。」   但蕭友梅只提出了「音樂美學」概念,沒有對概念的性質、對象及內涵與外延作進一步的闡釋。此後他在《樂學研究法》中,對「音樂美學」概念作了詳盡的描述。
  • 對於意識美學,你是怎麼理解和認識的?不妨看一看!
    意識美學是美學發展的一個階段,它的合理性在於,高度肯定了審美的精神性、超越性,從而肯定和提升了高雅藝術的價值。意識美學適應了早期現代社會高揚主體性、精神性的歷史要求,推進了藝術、文化的發展,有其歷史的合理性。
  • 2018箏樂雅集即將揭幕
    宋心馨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張素芹)「箏樂雅集」系列,是星海音樂廳於2017年推出的國樂推廣探索。將於本月揭幕的「2018年箏樂雅集」系列,將繼續邀請活躍於當今樂壇的傑出中青年古箏名家上演當代高水準的專業級箏曲及各傳統箏派名曲,更有古箏大師王昌元應邀從美國歸來,再現《戰颱風》《高山流水》等經典。15日晚,「2018箏樂雅集」系列的首場音樂會——樊慰慈、吳莉、宋心馨古箏音樂會將在星海音樂廳交響樂廳奏響。
  • 國風民樂 中國民族樂器文化之中國箏樂的源流與風格
    民樂雜家帶您認識中國傳統民樂,了解中國傳統民樂的歷史以及各種文化知識。慢慢的大家會意識到中國民樂中的古箏 笛子 二胡 古琴 琵琶 吹打樂 揚琴 洞簫 葫蘆 絲竹音樂 嗩吶 巴烏 笙 壎 馬頭琴這些樂器不管是單獨演奏還是各種民樂合奏都是多麼美妙的聲音。今天我們來了解下中國民族樂器文化之中國箏樂的源流與風格。
  • 淺談宗白華《美學散步》中音樂美育思想,如果喜歡,不妨一看!
    德國教育學家席勒在《美育書簡》中提到「有促進健康的教育,有促進認識的教育,有促進道德的教育,還有促進鑑賞力和美的教育。這最後一種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我們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體達到儘可能的和諧。」  宗白華在繼承王國維、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基礎上,融入中國古代生命哲學意識,通過由「藝術人生化」到「人生藝術化」的思想和實踐,為中國現代美育提出了新的課題和實現途徑。同時,也極大豐富了其文學藝術美學思想的深刻內涵。《美學散步》分兩部分討論和評述了中國古代音樂美學思想,「音樂這門藝術可以備於人的一身,無待外求。所以在人群生活中發展得最早,在生活裡的勢力和影響也最大。」
  • 唐宋遺韻潮州箏---寶安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在深圳、廣州、潮州等地致力於潮州箏文化的推廣,師法傳統,回歸書齋人文音樂的施科松,是潮州箏學會理事、寶安區國樂協會常務副會長、深圳頤山琴舍主人。「很多人認為潮州箏只是潮州人自己玩玩而已,其實不然,潮州箏樂源遠流長,它以柔美、細膩的特點徵服了眾多箏樂愛好者。」17日下午,施科松做客寶安文化茶座,邊講解邊演奏,從多個角度讓讀者領略了別具一格的潮州箏樂。
  • 袁莎·箏與詩古箏音樂會,選在冬天,溫暖你!
    「袁莎·箏與詩 —— 古箏音樂會」 2019年12月7日 19:00 「袁莎·箏與詩 —— 古箏音樂會」 經典再現 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
  • 川端康成的「物哀」美學,你有多少了解和認識?不妨一看!
    一、無常若逝櫻:日民族「物哀」意識的起源 在《<源氏物語>玉小櫛》中,日本江戶時代的國學家本居宣長首先提出將平安時期的美學理論命名為「物哀,」並解釋為「在人的種種感情中,只有苦悶、憂愁、悲哀——也就是世間諸多不如意的事,才是使人觸動最深的
  • 2016年退休的教師現在退休金有多少?不妨進來看一看!
    2016年退休的教師現在退休金有多少?不妨進來看一看!這個並沒有全國統一的標準。首先,退休前各地的工資水平不同。按照養老保險多繳多得的原則,在職時工資水平高,自然繳費工資就更高,而繳費工資的多少,直接決定養老金的高低。
  • 劉樂演奏現代箏曲值得藝考生仔細看看
    來源:騰訊網 演奏:劉 樂 推薦指數:★★★★★ 此曲是我國著名作曲家葉小綱先生的作品
  • 我樂家居上市新品璞真系列 打造侘寂美學現代廚房
    設計不是簡單的線條勾勒,它需要將人性化設計構思和富有創意的美學構想融入於設計之中。作為定製家居行業的時尚領導品牌,我樂家居堅持通過「設計,讓家更美」的品牌理念,創造家居新生活,讓用戶時刻體驗美好,感受時尚設計帶來的品質家居生活。近日,一款名為「璞真」的系列廚櫃設計刷屏不少設計師的朋友圈,因其極致的簡約美感讓大眾耳目一新。
  • 現代中國美學的自我理解及其理論困境
    10其實,一個學科的名稱不過是把某種普遍現象作為研究對象固定下來,至於如何研究這些現象,當然可以有種種不同的進路和方法。呂思勉當年在講到哲學時說:「哲學有其質,亦有其緣。論其質,則世界哲學,無不從同。以人之所疑者同也。論其緣,則各民族所處之境,不能無異;所處之境異,斯其所以釋其疑者,亦自異矣。此世界各國之哲學,所以畢同畢異也。」11我們對中國美學和西方美學,也應如是看。
  • 關於數字媒體藝術美學探究,如果感興趣,不妨一看!
    結合現代的新的創作理念和素材,數字媒體藝術給人不同的審美體驗,我們要學會接納新的美學,這樣才能領略數字媒體藝術的獨特魅力,才能感受到從中傳出的的感人的美感體驗。美學是美與藝術的哲學,這從西方世界就可以看出,美學屬於哲學的一部分,在每一部分哲學中都包含著一種美學思想,到了現代依舊如此,很多作品中都將其運用,它們之間的關係的密切性也未能減少
  • 過了一千多年,日本箏與中國古箏是否還有血緣關係?
    不知道玩古箏的你,有沒有演奏過歐美神曲《shape of you》,這首歌曲在美國音樂市場上市僅兩周,便賣出了36萬張數碼單曲。更高燃的是有琴友用日本箏演繹了這首歌!這音效簡直炸了,我就算換了副假肢還能跟著音樂繼續抖!
  • 對《美學十五講》的方法論,你持有怎樣的態度?不妨一看!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作為例證,作者考察了各種關於詩中「真意」的理解,認為以前人們對「真意」的解釋是「歸隱」不太恰當,宗白華先生的解釋是至今所有解釋中最到位的——真意是一種欣賞自然美景時「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的空間意識,強調迴旋往復的視覺美感」。
  • 「今夕何夕」何佔豪箏樂作品音樂會在浙音隆重舉行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 通訊員 周佳麗)5月11日晚,何佔豪箏樂作品音樂會在浙江音樂學院音樂廳舉行。當晚,音樂廳內高朋滿座,歡樂祥和。來自上海、四川、浙江的多個箏樂團聯合同臺合演,用一曲曲耳熟能詳的古箏作品向經典致敬,向一生致力於民族音樂文化推進和發展的何佔豪先生致敬。
  • 淺談浙江箏曲《高山流水》流水部分的文化意象
    前面我們曾對浙江箏曲《高山流水》高山部分文化意象做了初步的探析,現在我們來探析流水部分的文化意象。浙江箏曲《高山流水》流水部分的文化意象就是《周易》第39卦「蹇」卦。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先看樂曲表達,流水部分是用上行刮奏和下行刮奏來模擬流水的聲音,在刮奏之中蘊藏著高山部分主旋律,讓人們在流水之中隱約感覺到高山的氣質。也就是這股流水是山泉,含著山的特質。在中國傳統文化,水是「坎」卦,山是「艮」卦,水中有山,就是外卦是「坎」,內卦是「艮」,這就構成了《周易》第39卦水山「蹇」卦。」蹇「的本意是跛,不平。
  • 麥豆的靜物美學,你對此有了解嗎?不妨看一看!
    他讓一切都儘可能地停下來,進入安寧,在人與眾物以最直接的視覺相互進入時,產生了最為強烈的情感影響,形成了一幅靜物式的畫面,並由此說出了他對時光與生命的認識。當詩句以「可我不能再向前走了,再向前/我這個春天就回不去了」結束時,讀者看到了詩人內心之中的邊緣之地,隱約看到了一處位於時代歷史氛圍之中的狹小和珍貴之地。從而也認識了一顆簡樸乾淨的詩人之心。
  • 古調越千年 「箏」心流客韻—記梅州非遺項目客家箏及其代表性傳承...
    什麼是客家箏?客家箏跟廣東漢樂是什麼關係?客家箏為何能成為市級非遺項目?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客家箏市級非遺傳承人、梅州客家箏藝術團團長、原廣東漢劇院客家箏演奏員範永奮。  文 本報記者林德培  箏曲古樸  與廣東漢樂共生  「客家箏又稱廣東漢樂箏,是廣東漢樂清樂中的主要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