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豐子愷美學思想的研究,你是怎麼理解和認識的?

2020-12-20 請叫我愛神

在文革結束後,1978年豐子愷終於得到了平反,豐子愷研究也逐漸回溫。從1979年開始,數以千計的介紹、回憶、紀念性文章在全國各大報刊雜誌上公開發表。隨之而來,大量關於豐子愷美學思想研究的文章面世。在經歷了近三十年的沉寂後,豐子愷美學思想研究終於「爆發」,形成了一股持續至今的熱潮。

而點燃這場研究熱潮的,正是豐子愷的子女和學生。在豐子愷平反後,他們在第一時間發表了大量的文章,追憶、紀念豐子愷,在豐子愷研究方面也做了很多拓荒性的工作,尤其是對有關資料的整理,具有很高的學術參考價值。1984年,鄧牛頓在《上海大學學報》上發表了《豐子愷美學思想初探》,這是公開發表的第一篇自覺地對豐子愷美學思想進行系統闡釋的研究性文章,在豐子愷美學思想研究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如果說此前的研究還只是非自覺的行為,那麼自此,豐子愷美學思想研究已經進入了一個真正的自覺時代。研究者不再滿足於通過豐子愷的藝術作品窺探其美學思想的某一方面,他們更樂於系統地闡釋豐子愷美學思想,構建其理論體系。此時研究者視野中的豐子愷,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漫畫家、散文家,他更是一個被忽略了幾十年的美學家。於是,他們首先以學術論文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我們知道豐子愷從未系統的闡釋過他的美學思想,而是將一生的思想精華都薈萃在其藝術作品中。研究者們只能再次將目光投向他的藝術作品,尤其是他的散文和藝術教育文章,以求從中擷芳採華。

隨著時間的推移,豐子愷美學思想研究不斷深入。1993年出版的《中國現代美學思想史綱》,成為第一本系統論述豐子愷美學思想的現代美學史著作。在這本書中,豐子愷的美學思想被視為20世紀30年代藝術家的美學思想的代表,專設一節加以討論。書中指出「他的美學思想在中國現代美學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這也是首次為豐子愷的美學史地位正名。

相比之下,餘連祥的《豐子愷的審美世界》,對豐子愷的審美世界進行了更為細緻的全方位的研究和闡述,這也是第一本豐子愷美學思想研究的專著。書中詳細闡釋了構建豐子愷美學思想體系的幾個主要美學觀點,即「絕緣說」、「苦悶說」、「情趣說」和「寫意說」,同時介紹了在其美學思想指導下的美育活動和藝術創作,分析了豐子愷審美個性的成因。這本書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化,不僅開創了豐子愷美學思想研究的新視角,進一步肯定了豐子愷的美學史地位,同時也將豐子愷美學思想研究同當下美學研究的熱點問題相結合,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值得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學人投身到豐子愷美學思想研究的工作中來,不僅加大了區域研究的交流,還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豐子愷研究會和弘一大師·豐子愷研究中心,召開了多次高等級研究會議,形成了以杭州師範大學學報為中心的研究陣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相關焦點

  • 對於意識美學,你是怎麼理解和認識的?不妨看一看!
    意識美學是美學發展的一個階段,它的合理性在於,高度肯定了審美的精神性、超越性,從而肯定和提升了高雅藝術的價值。意識美學適應了早期現代社會高揚主體性、精神性的歷史要求,推進了藝術、文化的發展,有其歷史的合理性。
  • 對於中國的音樂美學,你有多少了解和認識?不妨一看!
    對學科性質,他說:「音樂美學是推理的音樂理論,是普通美學(或名美術哲學)的一部分」;對研究對象,他認為:音樂美學是「研究音樂的藝術功用的特性」、「要研究對於我們的精神」、「要決定音樂的美,就要證明整齊和統一的法則」、「要評定音樂的能力,喚起一定的聯想,還要批評描寫、說明它」。
  • 美學散步 | 康德美學思想評述
    鮑氏是沃爾夫(Wolff)的弟子,但沃爾夫對美學未有發揮,而他所繼承的萊布尼茨卻頗有些重要的美學上的見解,構成德國唯理主義美學的根基。萊布尼茨繼承著和發展著十七世紀笛卡爾、斯賓諾莎等人唯理主義的世界觀,企圖用嚴整的數學體系來統一關於世界的認識,達到對於物理世界清楚明朗的完滿的理解。但是感官直接所面對的感性的形象世界是我們一切認識活動的出發點。
  • 現代中國美學的自我理解及其理論困境
    從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第一代現代中國美學家(主要活躍在二十世紀上半葉)關於美學的言論來看,他們基本上都是從西方美學傳統思想來理解美學的,很少有人提出是否還有中國美學的問題。在涉及中國傳統思想資源時,一般是拿西方美學的概念和命題來套中國傳統的思想資源。不僅如此,有些人還根據西方美學的標準和要求來批評中國缺乏審美的傳統,如王國維。
  • 黑格爾美學思想精髓
    >三:黑格爾美學思想的意義一:黑格爾美學思想的哲學基礎黑格爾的美學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與辯證法的基礎之上的,所以,要更清晰的理解其美學思想,首先應了解其哲學體系。可以看出黑格爾成功地將其辯證法運用到他的美學思想的建構中。(1)理念。通過黑格爾的哲學可以看出,整個世界都是「理念」所「自生發」出來的。因此,美與藝術也必然是理念自我認識與實現的一個方面,是理念所創造出來的。所以,美的本質即是理念。黑格爾在《美學》一書中開篇即這樣寫到:我們已經把美稱為美的理念,意思是說,美本身應理解為理念,而且應該理解為一種確定形式的理念,即理想。
  • 康德美學思想方法的啟示:人類的認識為什麼離不開辯證思維?
    所以,邏輯思維的基本規範是,彼此對立的因素(思想概念)不能同時出現在同一思想過程中。這是邏輯理性的排他性。在康德看來,世上有一種現象比較特殊——美,對於美的理解或解釋,必須採用另一種思維——矛盾思維(辯證法),唯有矛盾思維才能揭示美的性質。
  • 康德美學思想梳理(精選)
    康德的美學又是他在和以前的唯理主義美學(繼承著萊布尼茨、沃爾夫哲學系統的鮑姆加登)和英國經驗主義的美學(以布爾克為代表)的爭論中發展和建立起來的,所以是一個極其複雜矛盾的體系。鮑氏是沃爾夫(Wolff)的弟子,但沃爾夫對美學未有發揮,而他所繼承的萊布尼茨卻頗有些重要的美學上的見解,構成德國唯理主義美學的根基。萊布尼茨繼承著和發展著十七世紀笛卡爾、斯賓諾莎等人唯理主義的世界觀,企圖用嚴整的數學體系來統一關於世界的認識,達到對於物理世界清楚明朗的完滿的理解。
  • 美術研究|中國文藝美學思想豐博深厚,在世界美學史上獨樹一幟!
    當然關於中國古典美學思想的歷史起點,這在學界還一直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有啟於老子說、始於孔子說、發生於春秋說、濫觴於西周說,等等。這些說法其實各有道理。因為選擇什麼作為美學歷史的(也是邏輯的)起點,歸根結底,受研究者對中國美學思想的主流精神、總體特徵等等的基本認識所制約所規定。因此,對中國美學思想的總體把握和具體闡釋倘有所不同,在歷史起點問題上也就必然互有差異。
  • 中國傳統音樂美學思想的人文價值,你有怎樣的認識和了解?
    中國傳統音樂屬於民族音樂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具有非常鮮明的音樂風格和特徵。在長期的發展和沉澱的過程中,中國傳統音樂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音樂理論體系,並蘊含著深刻的美學思想。傳統音樂最初的形成和發展並不單純的是為了進行娛樂活動,它蘊含著重要的「禮」的思想,對於音樂的掌握不僅可以代表古代禮樂制度的發展,也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品格和思想。可見中國傳統音樂不僅具有政治性的目的還具有培養情操、教化的深刻作用。
  • 豐子愷藝術和人生觀中的日本因緣
    在這個群體中,豐子愷並非站在聚光燈下的一位,他與當時的趨新者不同,幾乎不對時局和世事發表看法,對現代的物質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頗為疏離,但豐子愷也不是一位守舊者,他用白話創作散文,因以成名的漫畫也算風氣之先,為了進一步研習繪畫,還借款赴日本遊學十月。在那段時間裡豐子愷廣泛接觸到日本的文化名家,對他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這思想通過筆端描繪出來,展現了他對藝術和人生的一些根本看法。
  • 鳳凰藝術 | 豐子愷:我國人最缺乏的就是「美的思想」
    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鳳凰藝術」願在此和大家回顧我國藝術教育家豐子愷的一些藝術教育理念,以此來感謝所有的藝術教育者們。以下是「鳳凰藝術」為您帶來的綜合報導。60歲的蔡元培還曾專程趕去杭州,並作題為《學校是為研究學術而設》的開學演講,提出「藝術是創造美的、實現美的「,「要以純粹的美來喚醒人的心」。
  • 怎麼學習美學
    這就引出了美學的一個重要的特點:美學與人生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美學的各個部分的研究,都不能離開人生,不能離開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美學研究的全部內容,最後歸結起來,就是引導人們去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使自己具有一種「光風霽月」般的胸襟和氣象,去追求一種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
  • 中國傳統思想,不僅是認識論的,而且也充滿著道德和審美的關照
    由此,關於知意情的理論便分別為認識論、倫理學和美學。中國傳統智慧中關於對於道的認識,亦即知道當然也可以看成是一般的認識論,但它並非完全如此,不如說,它是認識、道德和審美的統一。這在於,在任何一個觀照行為中,心是作為整體出現的。因此,對於觀照的理解,不僅是認識論的,而且是倫理學的,同時也是美學的。在這樣的意義上,任何片面的理解都不能通達心的觀照本性自身。
  • 我對于姓名學的一些認識和理解
    但素來,我一直認為,有一些關于姓名學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有一些關于姓名學的觀念是不正確的。雖然以往也強調說過很多次,但最近又很多人來問及,所以,再重新說一說我自己對姓名學的一些認識和理解。比如一個出生時間並不是一個富命,你斷不可能起一個富的名字,你就馬上會有錢了,這些觀念要不得、也不準確。所以,起名的時候,我一直強調,它只是一種後天的輔助作用,因為它是在出生時間之後所擬定的一種後天方法,所以,相應的作用也肯定是後天的作用。            (二)名字應該是以客觀規律為主,主觀性為次              對於這個又怎麼理解才對呢?
  • 在豐子愷翻譯中輕輕飄過的「未來主義」
    豐子愷1921年年初至年末為期10個月的日本之行,對豐子愷日後的藝文道路頗有影響。他不僅在東京的舊書攤上「碰到了」竹久夢二,並且掌握了日文和英文。此次「遊學」(這次去日本稱為留學嫌太短,稱為旅遊嫌太長,被豐子愷自己戲稱為「遊學」),為豐子愷打開了與東洋甚至西洋連接的繪畫和文學的通道。1925年,豐子愷與匡互生在上海創辦立達學園。
  • 淺談宗白華《美學散步》中音樂美育思想,如果喜歡,不妨一看!
    宗白華在繼承王國維、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基礎上,融入中國古代生命哲學意識,通過由「藝術人生化」到「人生藝術化」的思想和實踐,為中國現代美育提出了新的課題和實現途徑。同時,也極大豐富了其文學藝術美學思想的深刻內涵。《美學散步》分兩部分討論和評述了中國古代音樂美學思想,「音樂這門藝術可以備於人的一身,無待外求。所以在人群生活中發展得最早,在生活裡的勢力和影響也最大。」
  • 柏拉圖的美學思想
    柏拉圖是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以哲學的概念來思考美,並讓美學成為一個思想體系的第一人。他出生雅典貴族,從小就接受哲學、數學和文藝的良好教育。青年時期非常崇拜蘇格拉底,當年蘇格拉底被雅典人處死後,他憤而離開雅典到麥加拉城漫遊,先後到過敘拉古城、埃及、西西里島考察十年,結識一些士人,而後回到雅典創辦雅典學園,專心從事教育,以期實現自己的抱負。
  • 什麼是美,你對美是怎麼理解的?不妨一看!
    呂熒是中國當代唯物主義美學的創始人和重要代表,呂熒對美獨到而精闢的見解以及他為人類美學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無疑是人類美學思想史上迄今為止最輝煌的一頁。1、美是主觀的  為什麼美是主觀的,是「人的社會意識」呢?呂熒講:「美,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對於美的看法,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相同的。
  • 意境、移情說和異質同構理論:究竟如何理解美學中的意境?
    回顧有關意境這個美學概念的來龍去脈,有助於幫助我們理解藝術作品,更加充分的認識藝術與人生之間的聯繫。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不少文藝理論家在他們的文藝創作與批評當中就提出來了「意境」這一美學概念,只不過當時這一概念用的詞彙是境界和意象。到了唐朝時期,由於律詩的發展和文藝的繁榮,藝術家們對於文藝理論有著更為深入的探討和總結。
  • 美術研究|藝術符號學在李澤厚美學話語體系建構中的肯綮之功!
    挖掘李澤厚學術思想的轉變根源,就個案研究而言,可以為深刻理解李澤厚美學思想提供有益的參考;就宏觀層面而言,我們從中可以發掘李澤厚借鑑利用西方資源為我所用的經驗,同時,也可以發現中國獨有的文藝理論與文化資源對世界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