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玲 通訊員 王暉
燦爛的朝陽,在大地的呼喚中,穿破層層霧靄,掛在了湛藍的天空。
這是一次漫長的等待。安靜的校園失去了朗朗的讀書聲……
2月21日,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28天之後,甘肅省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公告,決定自當日14時起,將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級別由一級應急響應調整為省級三級應急響應。
4月3日,一個振奮人心的信息終於到來!甘肅省教育廳發布了《甘肅省確定開學時間》信息,與此同時,我市宣布全市中小學自4月9日起分批次、錯峰開學。
7月7日,一場延遲了30天的人生大考,凝聚著老師、家長、社會各界最深情的目光和最溫暖的祝福,以及全市最雷厲風行的保駕護航舉措,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戰果」——今年我市參加全國統一高考2808人,本科以上錄取1952人,錄取率69.52%,比去年高出1.49個百分點。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2020年,這個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市教育局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奮鬥目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工作,讓「今日平安穩定」成為復學複課這場戰役中最質樸的歌,向黨和人民交出了滿意答卷。
下好先手棋,構築疫情防控的「教育防線」
這是一個最長的寒假,而對教育工作者而言,卻過了一個最短暫的假期。
「我是在外地過年,初二就緊急趕回了學校。」逸夫小學校長劉新學說。市一中校長周哲告訴記者,從大年初六開始,他就與網絡運營商進行溝通,安排工作人員購置相關設備,著手準備「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
早謀劃、早部署、早防控,推動疫情防控工作常態化,方能構築起疫情防控的「教育防線」。為此,我市教育系統先後20餘次召開領導小組會、推進會、專項工作會,制訂印發《嘉峪關市教育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措施,及時根據疫情變化動態調整防控措施並進行周密的安排部署。
指導督促各中小學結合上級要求和本校實際建立疫情防控「三案九制」,舉辦了3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培訓會,指導各學校普遍開展形式多樣的實景演練,積極探索實施與疫情常態化防控相適應的校園管理和教學模式,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實現了措施精準化、防控常態化、操作規範化、參與全員化。
「截至4月16日,全市列入第一批開學的高三年級,第二批開學的高一、高二和初三年級學生均如期開學,應到9140人,實到9122人。」 「截至第五批學校開學前,完成了全市中小學、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師生健康碼的排查。」
這樣的數據,從1月22日開始,每天都有統計和匯總匯報。每一個數據背後,都是大量繁複的工作,越清晰精準的數據,也代表著教育系統對校園疫情局面的絕對掌控。
每一個數據都要精確到人,每一項都需要教育工作者落實。這邊「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讓初當「十八線主播」的老師們嘗試了涅槃的滋味;那邊,複課的種種準備又開始了。
正如明珠學校校長魏志彤所說:「我們追求一個目標,那就是『學生至上』,就是要保障每一名同學在疫情防控期間能接受優質的教育。」
入校晨檢、教室上課、課間休息、陽光體育、眼保健操、錯時放學、打掃消殺……全面細緻的復學流程,讓不少家長連連稱讚:「原以為許多防疫要求是不可能做到的,沒想到學校逐一想辦法落實了,這下是真放心了。」
用好錢袋子,夯實教育發展基礎
教育均衡,投入先行。
坐在明亮的教室裡,摸著嶄新的課本……這個秋天,許多七年級新生因為如願走進了實驗中學新建的教學樓,露出了幸福和快樂的笑容。
市委、市政府歷來在學校建設上捨得拿真金白銀,捨得出優惠政策。今年,總投資7395.63萬元、建築面積22765.7平方米的實驗中學教學樓改擴建工程已完成竣工驗收、投入使用;總投資2476.75萬元、建築面積6273.35平方米的市一中學生食堂及公寓正在後期施工,將於9月下旬建成投入使用;總投資4169.46萬元、建築面積12142.6平方米的市第二中學綜合教學樓建設項目,目前正在進行招投標,9月中旬開工建設……(轉三版)
來源:嘉峪關日報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