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9 13:02:35 來源:安青網
在宣城市有這樣的學生,他們雖然留守在家,卻不乏關愛,學校教師結對送來溫暖;在宣城市有這樣的教師,他們利用業餘時間,主動與學生拉家常、話成長...
在宣城市有這樣的學生,他們雖然留守在家,卻不乏關愛,學校教師結對送來溫暖;在宣城市有這樣的教師,他們利用業餘時間,主動與學生拉家常、話成長,將真、善、美的種子播撒在幼小的心田;在宣城市有這樣的政策,以生為本、立德樹人、應助盡助等。隨著線下教育領域的全面復工復學,向陽花開萬木春,校園再現勃勃生機,宣城市聚力教育未成年人,託起明天的太陽,共赴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時代。
扶貧助學澆灌留守的花朵
283個校內留守兒童之家充滿了歡聲笑語,483名心理輔導教師引導留守兒童向陽生長,萬名農村學校教師與萬名留守兒童結對呵護,524名家庭經濟困難留守兒童的線上學習沒有耽誤……目前,宣城市1.3069萬名留守兒童普遍接受良好的教育,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成長環境不斷優化。這一系列數據的背後,得益於宣城市教育體育局對留守兒童全覆蓋、全過程、全方位的關愛。
兒童是家庭的希望,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關愛留守兒童和學齡階段學生與脫貧攻堅息息相關。近年來,市教育體育局將關愛留守兒童,扶貧、扶志、扶智當作一項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的德政工程,採取五項有效措施,悉心呵護他們的每一步成長。
強化機制建設,建立保障體系。該市各中小學紛紛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準確掌握留守兒童動態,做到底子清、情況明。全市建成283個校內留守兒童之家,配齊圖書報刊、文體器材等,為留守兒童開展活動提供便利。設置親情電話和親情電腦,確保留守兒童隨時可以與父母進行電話聯繫、視頻聊天。定期面向留守兒童舉辦閱讀欣賞、心理輔導、安全衛生、科技普及等專題講座,創新開展關愛活動。
強化隊伍建設,結對幫扶全覆蓋。該市萬名農村學校教師與萬名留守兒童結成對子,做到每周談一次心、每月與其父母溝通一次、每半年家訪一次,每年為其辦一次實事,幫助完成一個小小心願。
強化資助保障,確保無輟學失學。各中小學認真落實學生資助政策,對家庭經濟困難留守兒童採取校內資助、教師幫扶、社會捐贈等多種方式,幫助留守兒童渡過難關,確保留守兒童不因家庭經濟困難失學、輟學。在學生宅家線上學習期間,為524名家庭經濟困難留守兒童免費裝寬帶或公益數位電視。對不能到學校接受教育的殘疾適齡留守兒童,根據「一人一案」原則,進行「送教上門」。
強化心理輔導,提升心理素質。各中小學均建有心理輔導室,配齊設施設備,完善心理輔導功能,配備專職、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積極、有效地開展心理輔導服務。該市483名心理輔導教師採取當面諮詢、電話諮詢、網絡諮詢、上團輔課、遊戲、心理劇等方式,引導留守兒童培養健康的情緒情感。充分發揮市、縣校外未成年人心理輔導中心作用,組織骨幹教師赴農村學校面向留守兒童開展心理輔導志願服務。近年來,舉辦公益講座110場,受益學生5萬餘人次。
強化興趣愛好培養,促進全面發展。各中小學在開展課後服務、社團組織、鄉村學校少年宮、體育運動會、藝術節、讀書節、科技節、研學實踐、夏令營等各類活動中,優先安排留守兒童參加,注重培養留守兒童的興趣和特長,讓留守兒童具有一項至兩項體育藝術特長。市教育體育局每年組織一次留守兒童研學實踐活動。各中小學在暑期開展「留守兒童圓夢蒲公英」活動,組織他們到縣城、省城參觀、體驗,感受改革開放巨大成果。市級「蒲公英」鄉村學校少年宮支教服務隊定期深入農村中小學,面向留守兒童開展文藝、體育等志願輔導三十多次,上藝術、體育輔導課兩百多節,受益留守兒童一萬餘人。
立德樹人 播種燦爛的明天
近年來,該市在推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中強化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傳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推動新時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邁上新臺階。
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與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聯合舉辦「童心戰疫」童謠作品徵集、推廣和傳唱活動,徵集童謠作品1400餘首,評出優秀童謠177首。市文明網、教體網同步進行推廣傳唱。舉辦「我的抗疫故事」徵文評選,收到徵文2300餘篇,評出優秀徵文137篇。
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印發了《關於在全市中小學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通知》,對「新時代好少年」學習宣傳、「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雷鋒志願服務、「勞動美」社會實踐和「陽光成長」心理健康教育等六項活動細化內容、設計載體、列出時間表。
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春節期間,與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和宣城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2020年「童心向黨歌盛世文明實踐新時代」少兒迎春晚會,15個精彩節目參演。開展G60科創走廊九城「喜迎新春共傳優秀家文化」活動,組織學生對春聯、講好家風故事。清明節期間組織未成年人參加清明祭英烈網上祭掃活動,2.1871萬人網上參與,線下學生居家創作手抄報和徵文。
構建家校共育機制。為了給學生居家學習提供科學指導和服務,3月20日~28日,舉辦了「停課不停學 校長有話說」家庭教育公益講座四場,32.65萬人次在線收看網上直播。4月10日印發《致全市中小學生和家長的一封信》,對學生繼續居家學習,家長如何做好配合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加強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工作。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通知》,將關愛工作落實到位。為確保特殊群體學生參加在線學習,做到一個不少,對524名困境兒童落實「一生一策」,精準扶持。為66戶貧困家庭免費安裝寬帶或公益數位電視,為200戶特殊群體學生家庭減免安裝費用。
春風化「疫」 共育健康的心靈
疫情期間,市教育體育局積極採取措施,引導該市中小學生在疫情防控形勢下順利適應新學期,以積極的心態投入返校複課學習生活。
以戰「疫」為主題開展實踐活動。開展「眾志成城?從我做起」主題實踐活動,針對學生年齡特點,推廣拍攝宣傳小視頻、繪製手抄報、發布倡議書等教育形式,上好防疫知識和生命教育「人生成長大課」。徵集童心戰「疫」童謠1400首、「我的抗疫故事」徵文1200篇,在市教育體育局官網、微信公眾號上推送優秀作品展示14期,集中展現新時代好少年奮發進取精神風貌。
以家庭教育為內容舉辦校長直播。舉辦「停課不停學 校長有話說」家庭教育講座公益直播活動,四名校長面向全市學生及家長,分高中、初中、小學和幼兒園等四個學段在宣城論壇微贊、看點、抖音、微博四個平臺現場直播四期,為中小學生居家學習提供科學指導,營造「圈好神獸」為國育人良好氛圍,觀看人數32.65萬。
以心理健康為重點落實幫扶措施。關注網絡輿情,適時提醒廣大教師科學布置作業、合理控制作業量及作業難度。關注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成長手冊。協調免費安裝網絡和補助流量,幫助91名不具備線上學習條件的留守兒童解決難題。組織開展「陽光雨露」心理健康志願服務,為40名留守兒童舉辦專場心理健康講座,捐贈口罩、洗手液等千元防疫物資。483名中小學心理健康專職、兼職教師工作重心前移,定向開展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健全、完善留守兒童師生結對幫扶機制,「一對一」在生活、學習、心理上為1.3069萬名留守兒童「牽線搭橋」。
以課堂教育為主渠道調適學生心理。市、縣、校三級發出《致中小學生和家長的一封信》。精心準備和組織「復學第一課」、校園首次升旗儀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強化學生健康意識、家國情懷。督促全市八千餘名班主任密切與家長的溝通交流。部署全市中小學每兩周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課或主題班會、心理講座等活動,「五一」假期前啟動。針對學校心理專業教師不足的短板,組織五名心理健康骨幹教師,針對不同學段學生錄製五節心理健康教育公開課,5月6日起提供給各中小學播放。
以未成年人為核心發動全社會護航。召開全市疫情期間未成年人安全工作會議,10個部門分析了疫情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造成的影響,研究了落實關愛未成年人的相關措施。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形勢下學校防控應對工作的通知》,督促、指導全市學校在教學安排上預留調整適應期,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建立「家長——班主任——心理教師——學校德育處」的「四級聯動」心理防護和幹預工作網絡機制,廣泛開展心理疏導,提醒家長落實監護責任。
□本版稿件由本報記者謝婷婷,通訊員闞有林、陳傳福、肖雅琳、楊春、陳紅平採寫
責任編輯:黃慧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