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潤心田——全市「五老」積極關愛未成年人成長紀實

2020-09-11 白城日報

洮北區「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教育活動啟動儀式。

大安市關工委開展「愛灑校園」活動。

孩子們在張樹森「報吧」書屋閱讀。

9月7日,洮南市關工委組織協調洮南市文廣旅局及洮南市關工委、洮南市圖書館等單位領導和「五老」人員,驅車45公裡深入洮南市大通鄉長安村,開展「關愛兒童·健康成長」送書下鄉活動。洮南市關工委和洮南市圖書館為長安村「兒童之家」書屋贈送圖書600餘冊,為長安村全體在校學生捐贈書包和文具22套,總價值1.7萬多元。9月9日,洮北區關工委配合洮北區林海鎮黨委、政府,舉行愛心助學暨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教育報告會。為今年考入白城一中的12名學生和建檔立卡的13名貧困學生發放獎學金和助學金各500元,共1.25萬元。這兩次活動折射出,近年來白城市各級關工委組織「五老」(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在關注、關心、關愛青少年工作中,加大了未成年人教育的工作力度,積極開展主題教育、法制宣傳、捐資助學、建立陣地、老少牽手等項活動,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滋潤著未成年學生的心田。

「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教育活動紅紅火火

2018年6月,白城市委宣傳部、市關工委與市教育局、共青團白城市委、白城廣播電視臺在洮北區烈士陵園「烽火遼吉」展覽館門前,組織300多名中小學生啟動了「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當年,市委宣傳部、市關工委先後與白城廣播電視臺編輯了「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烽火遼吉」的專題片,組織各縣(市、區)中小學生觀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為使「傳承紅色基因」活動有效開展下去,市關工委充分利用「白城市關心下一代工作網站」「關愛在白城」微信公眾號、《關工信息》刊物等宣傳媒介,將解放戰爭時期的遼吉省委專題片,在公眾號和網站上開闢專欄予以宣傳,開展線上教育活動。由市關工委編輯的3萬多字《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之白城》——白城根據地創建記,分8個方面在「關愛在白城」公眾號上播出,組織各縣(市、區)中小學生觀看,各縣(市、區)關工委會同教育部門還舉行了觀感作文比賽。洮北區關工委自1997年成立「五老」報告團以來,始終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作為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抓住手上。23年來,「五老」報告團為全區青少年作了301場主題報告,受教育人數近45萬人。多年來,洮北區「五老」報告團堅持緊扣黨和國家重大事件和在重要節日,每年確定一個主題,走進校園對中小學生進行主題報告。近年來,他們以「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作報告。2017年,區關工委與共青團洮北區委聯合舉辦《鑄牢中華魂、共圓中國夢》主題報告;2018年舉辦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教育活動;2019年開展了《騰飛中國,輝煌70年》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今年他們積極開展了網上傳承紅色基因教育。

今年,在洮北區林海鎮由洮北區司法局原局長、退休幹部王雅琴主講的「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的主題報告拉開了向全區各中小學進行主題報告的序幕。報告團有20多名「五老」參加,他們從報告員中又選出3名同志專門聘為區關工委主題教育報告員。多年來,各縣(市、區)也都成立了「五老」主題報告團,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鎮賚縣關工委副主任胡國忠根據本縣革命英烈史料編寫了《紅色記憶》一書,免費發放各中小學組織學習。洮南市關工委充分利用網站、微信等現代媒體宣傳抗疫英雄事跡和「五老」在抗疫中感人故事。他們還在微信群號召青少年通過手機下載花漾搜索APP或「五老情」微信公眾號參與答題,市關工委與教育關工委聯合,重點在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小學生中開展網上答題和遊覽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網絡電子地圖等項活動。

法制教育進校園立規矩成方圓

法制教育進校園是各級關工委參與社會管理的重要工作內容。洮南市關工委從2015年開始,以第三屆「關愛明天、普法先行」為主題,同洮南市教育局、洮南市司法局、洮南市綜治辦等部門在洮南市第六小學舉行了啟動儀式。當年,城鄉各級關工委組織關愛團成員、法治副校長和法律宣講員,深入學校舉辦法治教育講座64場次,受教育學生3萬多人,實現了零犯罪學校目標。2017年,洮南市關工委在洮南市第六小學舉行了法治教育進校園推進會,向學校捐贈了價值2.4萬元的《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讀本》。2019年5月,「五老」法治教育報告團走進校園,與洮南市委政法委、洮南市教育局、洮南市司法局、洮南市東升鄉黨委聯合,在洮南市第三中學舉辦了第四屆「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報告會。目前,全市43所中小學校全部配備了法治副校長。城鄉各級關工委組建了80個「五老」法治報告團,做到有部署、有檢查、有總結,發放法治書籍6000多冊。通過組織編寫講稿和課件,開展主題宣講、讀書、演講、徵文、書畫、板報、手抄報、報告會、班隊會、模擬法庭、警示教育、重點案例剖析、普法答卷等多種形式的法律宣傳教育活動,營造普法教育的濃厚氛圍。

2019年洮南市各級關工委積極參與並組織開展「掃黑除惡治亂、創建平安文明校園」專項活動。組織「五老」法治報告團成員深入學校進行宣講,向全市3.3萬餘名學生和4萬餘名家長宣傳「掃黑除惡治亂」專項鬥爭精神,防止黑惡勢力向校園滲透,為平安校園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6年來,他們每年進校園開展法律宣傳教育活動150餘場次,每年有3萬多名青少年學生接受普法教育。2017年8月6日,洮南市關工委被中國關工委、中國司法部、中央綜治辦評為第三屆「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先進集體,洮南市第六小學被評為零犯罪學校。洮北區司法局關工委「五老」人員,自2008年成立關工委以來,積極開展「法律進校園」活動,發放《法律知識問答手冊》6000餘冊,普法書籤1萬餘份,為全市各中小學及基層單位作報告30多場次,受教育人數3萬多人。

捐資助學幫扶特殊未成年人

2015年以來,大安市關工委在全市關工委系統開展了「愛灑校園」關工助學活動。截至2020年5月末,大安市關工委共向450多名困境青少年捐贈錢物價值8.5萬元,帶動全市基層關工委和社會團體、愛心人士分別向困境青少年捐贈錢物價值155萬元和2600萬元。洮北區關工委5年來籌集資金37.32萬元,對1244名困難學生每人資助300元助學款。洮北區關工委還著力為有特殊困難的農村學生和青年解難憂、辦實事。2017年,為洮北區東勝鄉一名孤兒解決了困擾12年的戶口問題;2018年,協調有關方面將洮北區金祥鄉一名孤兒送到了省孤兒學校。洮北區司法局關工委「五老」人員,把主要服務對象放在服刑人員中特困家庭的未成年子女上。為了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他們在大量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由離退休老同志和在崗同志與他們結成幫扶對子。幾年來,先後為4名特困子女辦理了低保,與12名特困子女牽手結對。金某是洮北區東風中學學生,父親服刑後,家中只靠爺爺每月幾百元的社保金維持生活,洮北區司法局局長王穎和退休老同志王淑芹共同負責對她進行幫扶。幾年來,每逢重大節日,她們都堅持走訪慰問,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和錢款,對金某給予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幫助。通過幫扶,使她受到很大觸動,下決心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所有關愛她的人。近年來,鎮賚縣委政法委關工委4名老同志,緊緊圍繞「綠色家園」建設,全力開展了「兩刑」(服刑和刑滿釋放)人員未成年子女的關愛幫扶工作,對49個家庭的孩子進行了關愛幫扶。其中解決5人上學難問題,對49人進行心理疏導,使4個輟學孩子重新回到學校讀書。17歲的張某某,其父因刑事犯罪而被判刑入獄,對她打擊很大,母親又忙於生計,沒有空餘時間關心她,導致她思想消沉,性情大變,對學習無興趣,上課睡覺,有時逃學。為此,他們派出有經驗的同志與她交心、談心,幫她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心理疏導。同時找老師、家長和孩子一起座談,共同幫助張某某樹立人生目標。此後,張某某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僅對學習有了興趣,學習成績也提高了,與老師同學的關係也融洽了。「五老」們還發動政法部門幹警捐贈衣褲300多件,被褥100多床。為3名特困家庭的未成年子女購買了米、面、油、牛奶、書包、早教機等生活學習用品。對因家庭破裂而無人監護的「兩刑」人員未成年子女,「五老」們堅持愛心幫扶,重點救助。如服刑人員左某某在廣東省番昌監獄服刑,妻子離家出走,扔下兩個未成年子女在奶奶家生活,祖孫兩代人陷入困苦中。「五老」們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講明情況,為兩個孩子申請每人救助資金1000元,並捐款800元給他們。

建立陣地開展「綠色家園」活動

2011年11月,省關工委在白山市靖宇縣召開「吉林省預防青少年犯罪,推廣『綠色家園』經驗現場會」之後,我市各級關工委結合白城實際充實完善,使「綠色家園」在我市逐步鞏固發展,生根、開花、結果。在洮南市永康辦事處的「綠色家園」,活躍著一批幫貧扶困樂於奉獻的「五老」,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原院長、離休老幹部陶化民便是其中的代表。陶化民和老伴都是離休幹部,雖然工資較高,但是他們仍然省吃儉用,把餘下來的錢用在關心下一代的事業上。前些年,陶老得知家住胡力吐蒙古族鄉的洮南一中學生高春苗父親突發腦出血,不但喪失了勞動能力,因治病又借了不少外債,生活全靠身單力薄的母親種地來維持,成績優秀的高春苗面臨輟學,大學夢就要破滅。陶老先生坐不住了,他到學校核實情況後,決定資助高春苗讀完高中,如果考上大學,學費也由他負擔。高春苗沒有辜負陶老先生的期望,2000年考上了東北師範大學數學系。拿到錄取通知書時,高春苗喜極而泣,立即將這一喜訊告訴了陶爺爺,陶老先生叮囑她好好學習,將來報答父母、報效祖國。現在高春苗已經是一所高校的人民教師了。家住洮南市裡的張某某父母離異,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靠打零工維持生活。陶老先生知道後,又將她納入了自己的捐助之列,從2008年起每次開學都要送去500元錢,現張某某已在北京理工大學讀書,陶老先生至今仍在捐助她。陶老先生又通過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資助了十幾名學生,這十幾名學生遍布祖國各地。陶老從1995年開始無私資助貧困學生,現在已多達15人,金額大約在7萬元以上。

近年來,在通榆縣瞻榆鎮活躍著一支特殊隊伍——瞻榆鎮義慈小學關工委的「五老」們。他們走街串戶,深入村屯,實施著關愛留守兒童系統工程。全校85名留守兒童,按學習成績較差、自覺性不強;行為習慣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心理出現偏差、親情失落、心理失衡等不同狀態,分別安排有經驗的「五老」人員或關工委成員與他們結對子,形成「一幫一」或「多幫一」格局。有給補習功課的,有資助學習用品的,有談心談話矯正行為的,有心理輔導疏導心態的,有進行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的等等,做到了「結對到位、措施到位、責任到位、幫扶到位」,在精神上關愛、學習上輔導、安全上關照、行為上矯正。「五老」們還先後聯繫江蘇宗申集團為孩子們捐贈書包、文具盒、太陽帽各400個;長春市天緣車行薛經理、通榆縣宗申三輪車商行張經理、瞻榆同富車行齊經理共同出資3000元,捐助了10名特困留守學生;宗申集團瞻榆代理商齊軍在每年六·一兒童節都出資為孩子們送上禮物,表達關愛。

在通榆縣團結社區,有這樣一群老人,他們就是老少家庭活動站這個「綠色家園」裡的園丁。在這個溫暖的家園裡,有7名未成年人被列為矯治對象,已有6名矯治對象改好,改好率達到86%。劉某父母離異後,與父親生活在一起,靠父親打工維持生活。父親因為車禍,腿被撞成粉碎性骨折,家裡雪上加霜。為了治病,劉某的父親賣掉了房子,住的地方也沒有了,收入也沒有了,孩子還面臨著輟學。社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肖桂芬了解到這些情況後,經常走訪看望他們。在劉某生病的時候,給她買藥。看到合身的衣服,也會買給她,還給她買了學習用品和書籍。肖桂芬得知縣婦聯有「春蕾計劃」,就聯繫婦聯領導幫助這個孩子,為劉某捐贈了衣物和學習用品,逢年過節還送去慰問金和米麵油等生活物品。同時,聯繫縣民政局為劉某辦理了低保,聯繫縣殘聯為劉某父親安上了假肢。肖桂芬動員社會力量為其捐款,買了一輛三輪車用來賺錢,使一家人生活走出了困境。

通榆縣包拉溫都蒙古族鄉位於通榆縣西南部,與內蒙古通遼市的科左前旗接壤,地域偏僻。2002年縣級公路才通車,由於信息不暢,文化教育滯後,人們思維觀念陳舊。張樹森擔任鄉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後,進行了認真調研分析,創辦了傳播先進文化的陣地——「報吧」書屋。他自籌3萬多元資金,收回自家年租金7000元的150平方米臨街店面房,訂購64份報刊,購買2000多冊圖書和桌凳……免費向全鄉青少年開放。那時國家農家書屋還沒有普及,「報吧」書屋率先在大草原深處飄起了書香。書屋既有青少年讀物,又有農村科技常識讀本;既有時事新聞報刊,又有歷史資料;既有涉農文件彙編,又有農村普法宣傳冊。「報吧」書屋開業後,少年兒童開始三五成群地來「報吧」書屋讀書看報,淨化提升自己的心靈,豐富知識,每年有3000多人次少年兒童來學習。張樹森召集了12名鄉關工委的「五老」鄉賢甘當「志願者」。他們十幾年如一日,為來學習的少年兒童服務。

全國勞動模範紀英林從1990年就擔任嶺下鎮關工委主任,2002年查幹浩特旅遊經濟開發區成立後他再次被騁為區關工委主任。2003年開發區根據紀英林曾多次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8次見到毛主席,還是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黨的第十一屆中央侯補委員等經歷,開發區決定為他建立個人事跡展館。展館建成後,2004年至2007年先後被白城市、吉林省列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示範基地」。建館17年來,依託紀英林事跡展館,為前來參觀的省內外大中專院校及中小學校學生舉辦專場教育900多場次,接待學生8萬多人次,直接受教育達19萬人次。紀英林2005年至2007年先後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吉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評選為末成年人優秀工作者。

大安市教育系統關工委「五老」們,2006年開始創辦社區家長學校,開辦了「四老」學習班、「單親」家長學習班等不同類型家庭教育學習班。學校撰寫的《辦活家長學校,促進家庭教育和諧發展》一文,在《中國火炬》2008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優秀作品評選」活動中獲一等獎,並收入《為了下一代》一書。家長學校設計的特色教案《做合格的隔代教育家長》在2012年全國婦聯和教育部舉辦的家長學校優秀教案徵集評選活動中,被評為二等獎。截至2019年底,全市建立「綠色家園」540個,累計籌措幫扶資金1000餘萬元,使1萬多名少年兒童擺脫了困境。

大手牽小手活動方興未艾

大安市「老少同植希望林」活動,始於上世紀90年代初。大安市叉幹鎮小學是風沙襲擊的重災區,師生苦不堪言。1991年,叉幹鎮小學關工委剛剛組建,第一任專職副主任李柏川就同幾位老同志商量,提出「造林防沙,改變校園環境」的設想,得到了學校領導班子的大力支持。當時學校經濟困難,沒有錢買樹苗,李柏川和幾位老同志帶頭捐款籌措資金,到黑龍江省購買耐寒、抗風沙的優質樹苗。從1992年開始,關工委年年春季都組織植樹活動,先後有30多位老同志與師生一起參加植樹、護樹活動。28年來,大安市參加「希望林」活動的「五老」9000多人次,師生40萬人次,共植樹135萬株,佔地面積200餘公頃。

大安市月亮泡鎮中學關工委開展「同植一株苗,共結忘年交」活動。退休老校長賈寶林,雙腿患有嚴重的關節炎症,行走很不方便,每當植樹季節,他總是一瘸一拐地來到植樹現場,為的是多接近學生、了解學生。他在植樹護樹勞動中先後與20多名學生結對子、交朋友,與學生一起分享勞動愉悅的同時,也為學生解決了許多思想上的困惑。

近年來,各學校從實際出發,在管護好校園裡現有樹木的同時,積極探索「老少同植希望林」活動的新領域。大安市第四中學關工委因地制宜,重新規劃藍圖,「見縫插針」,帶領學生種植了2000多棵小樹。制定了護樹公約,落實護樹責任,每一棵小樹都有一名學生看護,孩子們還為自己精心呵護的小樹起了有象徵意義的名字。關工委專職副主任張東升說:「大安四中畢業班學生離校時,最隆重的一次主題教育活動就是與新入學的學生舉行『希望樹』交接儀式,把希望寄託給新校友。把這項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希望工程,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大安市叉幹鎮小學退休老教師董喜武與留守孩子結下了「忘年交」,孩子們都叫他董爺爺,有什麼心事都願意跟他說,有什麼困難都想找他解決。董喜武最關心的是住在學校宿舍裡的30多個留守孩子,他們年齡大的12歲,小的只有6歲。董喜武幾乎天天晚上都要到宿舍協助舍務老師查寢,看到孩子們熟睡後才肯離開。一天晚飯後,他來到宿舍看望剛剛住進宿舍裡的小薇薇,發現小姑娘正坐在床上抹眼淚。董喜武知道第二天就是她的生日,料到她一定是想家了。一問,果然是想爸爸媽媽了,便當即為她撥通了電話,讓小薇薇同爸爸媽媽通了話。第二天早飯時,孩子們驚喜地發現餐桌上擺著一大盒蛋糕,菜也比平時多了兩個,一看就知道又有小夥伴過生日了。正在大家猜測之時,董喜武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荷包雞蛋面喊道:「哈!我們新來的小公主過生日了,大家快來祝賀吧!」孩子們紛紛圍攏來,打開蛋糕盒,給小薇薇戴上生日禮帽,點燃了生日蠟燭,唱起生日歌。小薇薇眼眼裡閃動著幸福的淚花,開心地笑了。

多少情愛,化作一片夕陽紅。多年來,全市3萬多「五老」用辛勤的汗水和無私的奉獻,描繪出了一幅漫天晚霞映照孩子們茁壯成長的美麗畫卷。

(關工委)

相關焦點

  • 關愛未成年人 立德春風化雨
    近年來,我市不斷推進綠色校園、綠色社區、綠色城市建設,堅持春風化雨,立德樹人,推動形成社會各界共同關愛未成年人的濃厚氛圍,助力我市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建設。圖為9月2日航拍的高新區一學校綠樹環繞的優美環境。
  • 向陽花開萬木春——宣城市教體局教育關愛未成年人紀實
    向陽花開萬木春——宣城市教體局教育關愛未成年人紀實 2020-04-29 13:02:35   來源:安青網
  • 昆明市關工委「五老護苗」關愛講堂走進官渡區龍馬中心學校
    7月17號,昆明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五老護苗」關愛講堂走進官渡區龍馬中心學校,邀請到雲南省中學特級教師劉本龍為同學們帶來一堂以「與周圍人友好相處」為主題的教育課。據悉,在昆明,長期以來活躍著一大批老幹部、老教師、老專家、老模範和老戰士,他們組成「五老
  • 濰坊市:關愛未成年人 立德春風化雨
    此外,還創新開發了讓學生「發現一位心目中崇拜的英雄、確立一條激勵向上的人生格言、練就至少一項受益終生的體育項目、培養至少一種愉悅身心的藝術愛好、擁有至少一個服務社會的社區崗位」等為內容的「五個一」成長課程,幫助學生塑造積極健康的人格。加強家長課程建設,打造「親子共成長」工程這一亮麗名片。
  • 廣德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提升文明創建育人內涵
    近年來,廣德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主抓手,通過紮實做好德育教育、廣泛開展主題活動、積極搭建各類平臺,全面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促進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德育教育: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中國夢」的種子   德育是一把金鑰匙,能開啟智慧的心靈,讓信仰永駐。
  • 關愛未成年人 護航健康成長
    活動圍繞「愛的禮物」展開,運用親子沙盤遊戲實現孩子的自我表達,逐步引導家長走進孩子的世界,給予他們更多關愛與陪伴。近年來,我市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努力為未成年人創造更加健康的成長環境。學校作為未成年人德育建設的主陣地,在德育建設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
  • 泉州: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 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長期以來,泉州市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不斷探索思路、創新載體,充分發揮社區作用,推動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工作融合發展,形成黨委政府重視、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體系,助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 【關愛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關愛未成年人 陽光成長
    為進一步豐富轄區留守兒童、城市隨遷子女和防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的假期生活,8月7日上午,團區委在文光西門小學開展「陽光成長 關愛未成年人」系列活動。活動中,汕頭大學精神衛生中心暖陽陽心理諮詢的老師們,圍繞暑假期間學生注意力方向的調整、情緒的管理以及如何激發學習的原動力等方面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學會發現與調整自身心理,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 凌源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結碩果
    ,以構築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體系為重點,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取得明顯成效。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弘揚雷鋒精神,爭做美德少年」「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各學校設立心理諮詢室,配備專業兼職心理健康教師,每兩周上一節心理健康課,召開全市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開展全市小學心理劇展評活動,連續三年參加省心理劇評選活動;崔涵碩、丁海洋兩名同學榮獲「遼寧省新時代好少年」榮譽稱號,王浩楠等13名同學榮獲「朝陽市新時代好少年」榮譽稱號。
  • 石景山區關工委多措並舉,推進「五老關愛進校園」
    石景山區關工委堅持開展「五老關愛進校園」活動多年,受到學校師生廣泛歡迎,2020年結合疫情防控實際需要2019年10月以慶祝建國70周年為契機,組織「五老講師團」走進北京九中,為初一、初二年級600名學生進行主題為「黎明前的戰鬥」的宣講,讓學生了解解放前中國共產黨在石景山地區的組織和活動,懂得共產黨的初心與使命。
  • 衡水市積極完善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
    本報訊 (記者 張向南)近日,市教育局、市婦聯、市關工委聯合印發關於《完善全省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的通知,推動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協同育人體系,促進中小學生(幼兒)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著力強化學校家庭教育。
  • 「四點鐘學校」、文明校園…寧波五大行動,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四點鐘學校」僅僅是寧波市關心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一個縮影。不過,並不是評上了文明校園就萬事大吉,寧波市還開展了全市329所市級文明校園「回頭看」,對未達標的學校,給予摘牌。這是在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過程中實施活動陣地提升行動的一個縮影。
  • 關愛未成年人 助力快樂成長
    鄖陽網訊9月11日至12日,鄖陽區「關愛未成年人 助力快樂成長」進社區活動在城關鎮興鄖社區、體育場社區、中嶺社區、菜園社區等七個社區分別舉行,共有來自附近小區的1000餘名學生和家長參加。活動中,區未成年人心理輔導站的老師向孩子和家長們作了《心理呵護、健康成長》輔導講座。
  • 河北廊坊:關愛未成年人 護航健康成長
    活動圍繞「愛的禮物」展開,運用親子沙盤遊戲實現孩子的自我表達,逐步引導家長走進孩子的世界,給予他們更多關愛與陪伴。近年來,廊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努力為未成年人創造更加健康的成長環境。學校作為未成年人德育建設的主陣地,在德育建設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
  • 資陽區信訪局關愛未成年人成長在行動
    關愛睏難家庭學生和留守兒童,努力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我們共產黨員應盡的責任。為幫助困難家庭學生解決實際困難,激發學生立志成才的信心,豐富學生假期生活,進一步營造全社會關心、重視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濃厚氛圍,8月19日上午,資陽區信訪局機關黨支部聯合汽車路街道南嶽宮社區黨委在南嶽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二樓會議室,開展了關愛未成年人成長主題黨日活動。
  • 開封多措並舉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託起明天的太陽
    近年來,開封市將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作為文明城市創建的基礎工程之一,通過全方位、多舉措不斷優化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為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構築堅實的防護牆。>   近日,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對2016年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作出具體部署。
  • 精心育花朵 關愛伴成長 城南街道多舉措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他們的健康成長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幸福,也關係到國家的發展未來。  近年來,城南街道狠抓隊伍建設、加強陣地建設、打造工作品牌、鞏固環境建設,全面紮實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為未成年人打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 東營:關心關愛少年兒童營造良好成長環境 讓少年兒童茁壯成長
    ……上學期間,河口區實驗小學的周圍總能看到蔡森昌和王玉清的身影,他們是河口街道社區黨員,也是「五老」護教崗隊伍志願者,他們以志願服務活動為載體,開展關心下一代活動,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近年來,東營市一直重視青少年健康成長,為他們創造最優成長環境。
  • 東營:關心關愛少年兒童營造良好成長環境 讓少年兒童茁壯成長
    ……上學期間,河口區實驗小學的周圍總能看到蔡森昌和王玉清的身影,他們是河口街道社區黨員,也是「五老」護教崗隊伍志願者,他們以志願服務活動為載體,開展關心下一代活動,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近年來,我市一直重視青少年健康成長,為他們創造最優成長環境。
  • 河北: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支持「五老」發光發熱
    河北省各級關工委積極推進關心下一代工作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支持「五老」發光發熱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劉冰洋)今年以來,河北省各級關工委和廣大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等離退休老同志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