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基本內容認識

2020-12-17 法務培訓

國家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係,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而制定頒布《勞動法》。從狹義上講,我國《勞動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屆人大通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從廣義上講,《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係的法律法規,以及調整與勞動關係密切相關的其他社會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勞動法》作為保障人權的法律制度,在西方有第二「憲法」之稱。

我國《勞動法》的適用範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係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係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在我國不適用《勞動法》的情形有:(1)國家機關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中納入公務員編制或者參照公務員進行管理的工作人員,適用公務員法,不適用勞動法。(2)實行聘用制的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的關係,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不適用勞動法。(3)從事農業勞動的農村勞動者。(4)現役軍人、軍隊的文職人員。(5)家庭僱傭勞動關係。例如:一個家庭找保姆打理家務,如果保姆從家政公司聘請,那麼保姆和家政公司建立勞動關係;如果保姆是經熟人介紹來的遠房親戚,則屬於勞務合同關係,不適用勞動法,居民家庭不是用人單位,和保姆無法形成勞動關係。

我國《勞動法》的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勞動就業方針政策及錄用職工的規定;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與解除程序的規定;集體合同的籤訂與執行辦法;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制度;勞動衛生和安全技術規程等。以上內容,在有些國家是以各種單行法規的形式出現的,在有些國家是以勞動法典的形式頒布的。勞動法是整個法律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獨立的法律部門。《勞動法》既然作為保護勞動者權益的重要法律制度,我們就應該對其所規定的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用人單位的義務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基本權益,培養我們的維權意識。

一、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二、用人單位的義務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改造勞動義務。

相關焦點

  • 張哥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簡介《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係,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的部門法。
  • 勞動法停薪留職規定有哪些內容?
    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企業,在面對一些問題的重大決策或者是部分員工的違規處理時都會面臨一些問題,能否對這些員工進行勞動法停薪留職規定?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勞動法停薪留職規定。一、勞動法停薪留職的規定停薪留職是指為了使特定職工有期限離崗停薪並保留職工身份,而由用人單位與該職工依法籤訂的,約定停薪留職期間雙方相互權利和義務的合同。
  • 聚焦 | 我院成功舉行「科技革命與勞動法的發展——兩岸勞動法前沿問題」學術研討會
    同時指出我們熟悉的勞動法規範工具面對今天的變化,是賦予其新的符合當代需求的生命,還是面對這些制度的革新,揚棄或改變某些理論內容,都值得研究。林嘉教授在致辭中回顧了兩岸勞動法學界學術研討會的歷史,並指出歷次研討會都對勞動法領域諸多共同關注的問題展開深入性的探討,對當時勞動法領域的諸多前沿問題展開前瞻性的研討,這些關於理論與實務問題的激烈碰撞與思想共鳴,推動了勞動法基礎理論的發展,推進了勞動立法內容的不斷完善,加深了對勞動法律適用的理解,對兩岸勞動法學界的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
  • 對「996」 勞動法專家們都怎麼說?
    僱傭關係依然作為僱主與員工關係的基本形態,其中的從屬性仍然是最重要的。因此,僱主必須承擔勞動法中規定的保護勞動者的義務。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鄭尚元:  工作和生活兼顧的原則是《勞動法》的基本原理之一,「996」工作制違反了這一基本原理。
  • 關於進一步深入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通知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為了切實做好整改工作,進一步推動我省深入貫徹實施《勞動法》工作,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特作如下通知:  一、各級人民政府和領導幹部要切實提高對貫徹實施《勞動法》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把這項工作擺上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對本地區執行《勞動法》中存在的問題,要採取措施,狠抓整改,加強監督。要正確處理實施《勞動法》與發展經濟的關係、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改善投資環境的關係。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草案)》的說明
    我受國務院的委託,現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草案)》(以下簡稱《勞動法》)作如下說明。《勞動法》在堅持以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為宗旨的同時,把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重要原則,注意與《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公司法》等有關法律相銜接,明確規定了企業自主用人、自主分配工資、非過失性辭退職工等權利,以達到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目的。        (三)規定統一的基本標準和規範。
  • 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實施...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計劃,常委會組成執法檢查組,以籤訂和執行勞動合同、落實和完善最低工資制度、解決拖欠工資問題和實施社會保險制度等勞動者權益保障內容為重點,從今年9月開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的貫徹實施情況進行了檢查。
  • 自僱型勞動者受勞動法保護嗎
    傳統勞動法奉行的「誰用工誰負責」「誰的員工出事故誰買單」原則,在「網際網路十」狀態下已不現實。專車司機的僱主其實是他自己,淘寶店的僱主也是他自己,家庭廚師、網絡獨立設計師等等,都是自己僱用自己。自僱型勞動者不屬於傳統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者。  塗永前也認為,自僱型勞動者與我國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者有所區別。在經濟學界看來,自僱是就業群體中具有自主控制權和資本獨立性的一種就業狀態。
  • 勞動法有沒有盲區?有哪些群體不受勞動法保護?
    明明也是在為他人工作,提供自己的價值,卻因為沒有和單位形成勞動關係,受了傷害也不被勞動法保護,但因為他們之間的合作都是給予口頭約定或是書面約定的,一旦發生相應的糾紛,就可以根據合約內容來具體維權。由於在校生的身份特殊,在校生一般不被認定為法定的勞動主體,所以在校生的兼職、社會實習等一般都無法被認定為勞動關係,也就不受勞動法的保護。第二類,退休返聘人員。
  • 勞動部門:大學生打工應受勞動法保護
    中國勞動法理事、中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魯英    大學生打工應受《勞動法》保護    魯英表示,除去實習和見習的情況,在校大學生只要在用工單位提供勞動服務的,就已形成了事實勞動關係,應當受《勞動法》保護,理所當然也適用廣東省非全日制最低小時工資標準。
  • 如何理解與適用《勞動法》之我見
    》以及相關的配套規定,本人就結合《勞動法》及相關的配套規定,淺談在完善勞動關係時如何對《勞動法》的理解與適用。4個方面的條件,(1)爭議主體必須明顯,我國勞動法明確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係的勞動者;(2)雙方所爭議的主體應訂立書面合同,或雙方雖沒訂立勞動合同,但事實勞動關係存在;(3)雙方必須經實際履行所訂立的勞動合同,或事實上已形成勞動關係,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權利義務明確的;(4)雙方爭議的內容和具體請求事項,必須是勞動法及其配套的法規調整的範圍
  • 明明有勞動法,為啥國內企業總套路員工,外企卻能善待員工呢?
    這不僅僅與外企的薪酬福利和崗位晉升空間有關,更多的是因為與國內眾多的中小型私企相比,外企基本上都會嚴格遵循勞動法律的相關規定,確保員工的基本權益。以此前深圳著名外資工廠史丹利為例,在宣布解散之時,確保了所有員工的基本權益,其中一位工齡20多年的經理一次性拿到了64萬的賠償。
  • 勞動法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
    「由於缺少嚴厲的罰則,很多用人單位認為勞動法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 多位專家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呼籲,急需對勞動法進行全面梳理完善。 勞動法20餘年未大修 作為一部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法律,勞動法關係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人們無時無刻不在勞動法的保護和約束之中。
  • 勞動法系列 | 說說臺灣《勞動基準法》
    我國臺灣地區的《勞動基準法》(以下簡稱「勞基法」)中有很多概念,和大陸勞動法體系中的概念意思相同或接近;但稱謂有所不同,具體內容也有不小差異。
  • 懂勞動法的HR,幫騰訊省了500萬
    08 年以前,HR是幸福的,新勞動法未生效,勞動爭議較少,企業佔據絕對優勢。但十年以後,2018 年全國範圍內公開勞動爭議一審判決案件共有 57385 件,員工勝訴比例達 76% 。熟知勞動法已經是對HR最基本的要求了。
  • 《勞動法》立法大事記
    《勞動法》立法大事記 2014年07月08日08:54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在此背景下,勞動部於1956年成立了《勞動法》起草小組,但由於歷史原因,第一次《勞動法》起草工作中途夭折。 ■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式講話中把《勞動法》列為「應該集中力量制定」的法律。 ■1979年,原國家勞動總局會同全國總工會等有關部門著手第二次起草《勞動法》。
  • 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六)體制改革過程中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有關政策  44、困難企業籤訂勞動合同,應區分不同情況,有些虧損企業屬政策性虧損,生產仍在進行,還能發出工資,應該按照勞動法的規定籤訂勞動合同。已經停產半停產的企業,要根據具體情況籤訂勞動合同,保證這些職工的基本生活。
  • 越南2019年《勞動法》對年假的規定
    越南勞動法修正案圖示 來源:ketoanthienung網 越南2019年《勞動法》(修訂)(2021年1月1日起生效)規定了勞動者有權享有帶薪休假,具體:
  • 法學專家談:民法典實施後民法與勞動法的關係
    民法典的實施會對民法與勞動法關係的協調產生廣泛影響,對勞動法的理解與適用和勞動立法改革完善均具有重要意義。勞動法與民法關係的傳統論爭勞動法與民法的關係長期以來是勞動法學界討論的熱點。主流的觀點認為勞動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有獨特的調整對象、特定的主體、獨立的內容體系和獨特的調整原則,與民法的區別涇渭分明。這一觀點也得到官方有關法律部門分類的支持,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以勞動法為主幹的社會法作為七大法律部門之一,與民商法、行政法、刑法並列。這一觀點在司法實踐中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勞動爭議處理不適用一般的民法規則,在很多裁判者看來是一個無需多言的常識。
  • 法學專家談:民法典實施後民法與勞動法的關係
    民法典的實施會對民法與勞動法關係的協調產生廣泛影響,對勞動法的理解與適用和勞動立法改革完善均具有重要意義。主流的觀點認為勞動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有獨特的調整對象、特定的主體、獨立的內容體系和獨特的調整原則,與民法的區別涇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