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躁?焦慮?有壓力?請感受一下《鳥鳴澗》裡的山水風月

2020-12-24 憑欄優讀

你有什麼樣的內心,你眼中便有什麼樣的世界。

詩佛王維,從盛世大唐走來的詩人,都說他的詩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筆下的詩與畫裡,是他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更是他寧靜內心的寫照。既有詩佛之名,他的佛緣,佛性,看到的世界,自然與我們常人不同。這首《鳥鳴澗》,在我讀來,便是他的內心深處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鳥鳴澗的意境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詩的意思簡單,但意境深遠。靜謐無聲的環境裡,唯有桂花,正在飄落,春日裡,深夜的山谷一片空寂。明月當空,光耀大地,卻驚動了山中棲息的鳥兒,在溪澗邊不停地鳴叫,打破了這片寧靜。

《鳥鳴澗》全詩

從寫作的角度來看,王維的這首詩以動寫靜,以有聲寫無聲,看似在寫動態的場景,卻又好似一幅定格的畫面,很具有他如詩如畫的風格。前面兩句,寫得桂花的飄落,在「人閒」的時候,人什麼時候閒下來,不來打擾這份自然的寧靜,當然是夜深後啊,無人打擾的環境中,桂花自顧自飄落,花瓣在空中,左右搖曳,緩緩下落,山中沒有別的聲音,甚至安靜到可以聽到花瓣脫落的聲音,這份靜謐,不僅僅是環境的安靜,更多的,我以為是王維心境的寫照,環境的安靜和內心的寧靜,互相的映襯。

夜靜春山空

後面,月光照耀大地,卻驚動了山中鳥,令人吃驚的不是鳥會被月光所驚,應該是什麼樣的環境,讓鳥都安逸到會被月光所驚動?而且,整座山上,只有這鳥的鳴叫,其他的聲音呢?沒有,那這樣突兀的鳥鳴的作用,就越發的明顯了,這後面兩句,不是在寫鳥的鳴叫打破了山中的寂靜,而是進一步用鳥鳴的聲音,來反襯,山中的安靜。

人生的美好

春夜,山林,風月,桂花,溪澗,驚鳥。我讀完《鳥鳴澗》後,首先想到的疑惑是,王維是懷著什麼樣的一個心情,在那個時代背景下,趁著夜深無人,獨自前往山林間感受春夜的山水風月呢?沒有煩心事憂愁?沒有需要加緊處理的工作?沒有縈繞自己心間的情緒?只怕不可能,而王維不過是把這些放下了,然後自己去找個位置靜一靜,放空自己的思緒,而後,寧靜的內心,便看到了如詩如畫的美景。

山林中的月色

或許,想要看見靜謐之美,就必須用拋去浮躁,焦慮的心。而讓自己靜下心來,收穫到了,應該不止是我們平日裡沒有注意到的美景。曾經看《酈波評曾國藩家書》,酈波老師說曾國藩的經歷,在曾國藩三十多歲,想要努力上進,努力奮鬥的時候,也有著我們常人有的各種問題,懶惰,貪婪,浮躁,焦慮,迷茫。而最後,得到高人指點的曾國藩做到了最關鍵的一點,那便是「靜」下心來,只要自己的內心平靜了,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於是,他便有了後面的成就。就好像我認為,詩佛王維的內心,一定是波瀾不驚的安靜,才能看到各種如畫一般美麗的畫面,寫詩作畫,令人著迷。

人生難得是個靜

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工作壓力,情感挫折,家庭重擔,生活苟且,諸多的煩心事都在我們的心頭放著,我們要如何排解,如何化解。或許,首先讓自己的內心「靜」下來,是個不錯的選擇。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關注的美好,或許在急衝衝上班的路上,朝陽正穿透雲層,或許,在辦公室埋頭改方案的時候,窗外的樹上,正飛來一隻色彩斑斕的美麗鳥兒。若是我們放下焦慮,不急不躁,不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而是用之平靜的內心,去感受生活的中那點滴的美好,或許我們的生活,會完全不一樣。

世界有世界的美好

讀一讀《鳥鳴澗》吧,想想若是你,沒有平靜的內心,你能去發現這麼美麗的春夜山景嗎?把「靜」字做好,對於我們的人生,有百利而無一害,尤其是對內心焦慮,壓力大的人而言,更需要讓自己緩一緩,靜下來,或冥想瑜伽,或望月蒔花,不論如何,找到適合的方式,讓自己的內心寧靜一次,或許,便能看到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相關焦點

  • 黎隆武眼中的武寧美:江南山水窟,江西風月窩
    近期偶讀武寧張雷的一篇微文《武寧人不可不知的千古美文〈湧翠亭記〉》,就衝著「不可不知」和「千古美文」,便不能不將這篇《湧翠亭記》找來一讀,竟有大發現。  《湧翠亭記》的作者名叫白玉蟾。此前對白玉蟾不甚知曉,但一看名字就覺很有仙家範兒。一問度娘,才知此公竟是八百年前南宋時期的一個大大有名的道長。
  • 《鳥鳴澗》吟誦案例
    所以,在教學《鳥鳴澗》這首詩的時候,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除了一些詩詞類的書籍,還可以在無所不能的網際網路上查閱,比如古詩文網、中華吟誦網,還有一些名師、名家的博客空間也會有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存有400首,是唐代山水田園詩的代表。為什麼選擇這樣的介紹?
  • 孟浩然《春曉》遇王維《鳥鳴澗》,一場山水詩巔峰對決,難分高下
    唐代詩壇中,有一個很難讓人拒絕的男人,他就是孟浩然孟山人。他比李白更灑脫,出身書家世家,卻在20歲就去了鹿門山隱居;他比白居易還風趣,「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讓世人見識到大詩人吃雞的快樂;他比蘇軾還吃貨,王昌齡來家裡玩,明知道自己有病要忌口,卻還是大吃海鮮,結果丟了小命。
  • 疫情期間焦慮、急躁?你需要這幾個管理情緒的方法
    疫情期間,戰友們有時難免會焦慮、急躁;還有時會感到壓抑、失落。這些情緒交織就可能引發人際衝突,造成情緒失控。對自身情緒有正確認識,採用合理的方法進行疏導,具備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可以減少因負面情緒造成的矛盾衝突,降低身心疾患的發生率。下面介紹幾個管理情緒的方法。照鏡子法。照鏡子法是自我情緒管理中較為有用的一個方法。
  • 「古詩記憶:鳥鳴澗」詩佛王維:成為全才,是一種什麼感受?
    本文採用穿越的形式,穿越成為古代詩人,通過他的角度來感受古詩文,用自傳式故事記憶法+繪圖記憶法,來強化記憶古詩文!我自己也曾經有無數的瞬間,有過這樣的想法,希望自己成為全才。那麼現在,我想想像一下,如果我真的成為了這樣一個人會怎麼樣呢?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這樣一個人物,王維被稱為全才式的人物,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全才,最後卻選擇了做一個普通人。我們都渴望成為全才,但是我們卻發現,你羨慕的全才,最後卻希望做一個普通人。
  • 王陽明:年輕人焦慮急躁,記住這14字口訣,才能過得瀟灑自在
    然有個主宰,故不先不後,不急不緩,雖千變萬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無主宰,便只是這氣奔放,如何不忙?」——《傳習錄》王陽明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進步,人們的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大,尤其是正在打拼的年輕人,若不加倍努力,則很難生存下去。
  • 解決壓力,遠離焦慮
    好多年前有位香港巴士司機大叔已拋出經典名句『你有壓力,我有壓力,為何要挑釁我呢?』外在是一般人所熟知的如來自工作的壓力丶工作量丶照顧生病的家人或是親人去世等,這些外在的因素可造成一個人感到壓力重重,但內在這部分卻常常被忽略,或不被關注,它是每個人的感受和想法,比如說我是否會害怕失敗?別人是否對我有偏見?我對這件事的看法或批評,甚至自我要求等,都是屬於內在的壓力源頭。
  • 王維的《鳥鳴澗》與我們常見的絕句 在結構上有什麼不同?
    前言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鳥鳴澗》這首詩與我們常見的古詩在結構上有什麼不同?《鳥鳴澗》是王維描寫山水的一首五言絕句,在結構上與常見的古詩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如果細分的話,絕句有古絕句和律絕句。下面以王維的幾首五絕為例,先說一下古絕句。四聲分為平上去入,近體詩押平聲韻,押仄聲韻的都是古體詩。
  • 以王維的《鳥鳴澗》為例,詩歌是否會因詩人名聲來評好壞?
    有人說,有些詩是因為詩人的名聲響亮才被稱作為一首好詩,若在普通人手中,未必會成為名篇,我卻不是很贊同這種說法,拿王維的《鳥鳴澗》為例,淺談一下詩歌好壞的評判準則,當然也僅代表著自己的觀點罷了!詩怎樣才能稱得上是首好詩,是因為人嗎?自然不是,或許名聲大的人能讓他自己的詩傳送得更快,流傳更久,這是優勢,但並不是必然的。
  • 開學後孩子更急躁了,多動症孩子的情緒管理該怎麼進行?
    暑假已過,孩子們也都陸陸續續開學了,家長們反饋孩子返回課堂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了,尤其是多動孩子的情緒問題,在孩子們重返課堂後表現出急躁、焦慮的情緒。在課堂上不能專心聽講,總是交頭接耳,東張西望,小動作多不能安靜。課後回到家裡,寫作業拖沓,磨磨蹭蹭,遇到寫不好,寫不會的題目就會急的大哭大鬧。
  • 三年級是道「坎」,全職媽媽焦慮又急躁,下定決心這樣做
    孩子開始出現有不會做的題,最要命的是反覆講述後還是懵懵懂懂,或者當時感覺是明白了,再次遇到同樣的題也是屢做屢錯。我也變得更加焦慮和急躁。有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會大發脾氣。而等孩子睡著了的時候,看著她們可愛又稚嫩的臉龐,又追悔莫及。但第二天輔導作業時,又無法控制住自己,氣急攻心,日復一日。
  • 壓力大焦慮怎麼辦?
    現如今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有焦慮心理的人群越來越年輕化。也就是說,焦慮的人群越來越廣,年輕人有焦慮心理的不佔少數。從學生時代就開始焦慮的人群佔比就不少了。焦慮症已日益成為人們面臨的重要心理衛生問題。有學者報告說,各種焦慮障礙約佔整個人群的2%~5%,每1000人約有13.7%患有或曾患有焦慮症。
  • 唐詩中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融合——讀《鳥鳴澗》
    《鳥鳴澗》是王維的《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組詩之一,作於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間詩人遊歷江南之時,是王維為友人皇甫嶽所居的雲溪別墅所寫。五首詩每一首寫一處風景,接近於風景寫生。《鳥鳴澗》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
  • 「夜靜春山空」:王維的《鳥鳴澗》賞析
    《鳥鳴澗》 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岀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的這首小詩正是一首閒適、靜謐的寫景作品,沒有大的思想寓意,沒有所謂志氣高昂,只有對山水和自然的入微觀察和靜心體會。相對於李白的詩「處處有我」,「字字皆我」的「有我境界」,王維的詩就是「無我」之境。
  •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鳥鳴澗》學如何把古詩改寫成小短文
    《鳥鳴澗》是部編版教材五年級下冊園地二日積月累的內容,全詩緊扣一「靜」字,用花落、月出、鳥鳴等活動著的景物,突出地顯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靜,勾勒出一幅「鳥鳴山更幽」的詩情畫意圖。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 王維的《鳥鳴澗》格律有沒有問題?
    王維的《鳥鳴澗》格律有沒有問題?首先回答,《鳥鳴澗》的格律是有問題的。但是有問題,就不是詩,不是唐詩了,就不好了嗎?當然不是的。為什麼說王維的《鳥鳴澗》不合格律呢?《鳥鳴澗》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岀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 於是有了觀畫作之景的山水,感受了真山水的意境美
    於是有了觀畫作之景的山水,感受了真山水的意境美,因為眼裡有「山水",心中一定有山水。於是盆中之景可以是曾經遊歷過的實景或是見過的圖景照片,甚至是臆想的景致,彰顯人精神與自然合和同一的「逸趣」,抵達盆景審美的理想境界「天人合一」的意境。盆景與人生命體驗關係維繫著的,獨特的關聯性思維方式,中國傳統藝術的思維。
  • 為什麼大家普遍感到焦慮、壓力和恐慌?
    有點錢有點地位的人,在別人看來光鮮有樣,但是他們自己清楚,哪天不是熬夜到很晚?當然,各種天災人禍就更加劇了這種本來就有的焦慮。首先簡單解釋一下,壓力、焦慮、恐慌是什麼意思。焦慮,就是一種對自己未來狀況的過度擔心。
  • 山水美,最美不過王維詩!
    山水詩,由東晉謝靈運所開創,將自然界的美景引入詩文當中,使山水成為了一種獨立的審美。到了唐代,山水詩代表人物王孟韋柳四家,各有千秋。但若是細論起來,這山水,最美不過王維詩。柳宗元自「永貞革新」失敗後一蹶不振,憂思煩悶無法得到解脫,遊山玩水也不過是暫時排解一下自己的痛苦。唯有王維,是真正地在寫「山水」,筆下不沾廟堂之志和江湖之氣,甚至很少見個人的喜悲,淡泊高逸、氣定神閒地擺脫了進退出入的執著,還山水以青翠的本色。
  • 擺脫壓力、焦慮、煩躁——冥想
    通常而言,我們能夠很好的接受正面情緒,因為它可以刺激我們的多巴胺,讓我們感到快樂和身心愉悅,而負面的情緒則不然,會使得我們焦慮、憂愁,有時甚至會走向情緒的極端,比如產生系列心理疾病。對於負面情緒,我們不能以排斥作為擺脫負面情緒的手段,因為你在負面情緒漩渦裡的掙扎中時,越是想逃離,卻越走向了躊躇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