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文化企業去年營收超688億元

2021-01-09 荔枝網新聞

  記者從今天(2月15日)召開的蘇州工業園區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獲悉,去年,園區文化企業營業收入超過688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6.7%。

  近年來,園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定向領航,為高質量發展凝聚磅礴的精神動力。圍繞重大題材,轄區每年組織重大採訪超100次。大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年度成績始終領跑全市,文化發展績效考核評價指數等排名保持全市第一。網絡影響力在全國開發區中保持領先,宣傳思想文化創新獎、「雙十佳」、志願服務等各項榮譽始終保持全市第一方陣。

  同時,園區致力於文體旅高度融合,加快一批民生實事工程的建設。去年,蘇州奧體中心投用、北部文體中心開工,一批戶外廣場舞臺建成開放,85個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順利實施,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此外,園區還注重打響重大文體活動品牌,推動蘇州交響樂團、蘇州芭蕾舞團體制創新,並不斷「走出去」,唱響「蘇州聲音」。目前,園區公共文化中心掛牌成立,轄區接下來將整合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等三館資源,不斷優化要素配置和文化產品的供給。

  文體旅融合發展讓園區的文化產業優勢得以凸顯。目前,園區擁有文化類企業3800多家,從業人員近5萬人,去年營業收入超過688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6.7%。園區全域旅遊的發展勢頭同樣強勁,轄區去年實現旅遊總收入219億元,同比增長12.87%。旅遊創匯、入境遊客、酒店入住率等核心旅遊指標均領跑全市。

  大會表彰了2018年度園區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湧現出的先進單位、優秀個人、亮點項目和先進事跡。

  (來源:引力播 編輯/李明莉)

相關焦點

  • 蘇州工業園區去年地區生產總值2743億元
    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中實現四連冠的蘇州工業園區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數據近日對外披露。據《常州日報》消息,4月16日,由江蘇省常州市委書記齊家濱,市委副書記、代理市長陳金虎率領的常州市黨政代表團赴蘇州市考察。
  • 蘇州工業園區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背景
    2.人工智慧企業加快集聚從長三角區域創新共同體到蘇南自主創新示範區,再到蘇州市創新發展新要求。區域創新環境、創新協同機制、創 新平臺對蘇州工業園區人工智慧產業的創新生態起到支撐與推動作用。2019 年,園區人工智慧產業產值已超 320 億元, 連續多年保持 20%以上增速,初步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
  • 蘇州工業園區發揮「獨角獸企業」引領作用
    6月28日,蘇州工業園區舉辦首屆獨角獸、瞪羚企業培育工程工作推進大會。會上,蘇州工業園區公布2018年度獨角獸、瞪羚企業培育工程入庫名單,信達生物製藥(蘇州)公司被授予「獨角獸企業」稱號;基石藥業(蘇州)公司等18家企業被授予「獨角獸培育企業」稱號;江蘇北人機器人系統公司等142家企業被授予「瞪羚企業」稱號;艾信智慧醫療科技發展(蘇州)公司等51家企業被授予「瞪羚培育企業」稱號。
  • 蘇州工業園區開闢「企業社會責任」創新之路
    從2011年開始到2014年,服務已超3.1萬人次。如果說上述聯盟活動都由企業自發發起的話,那麼「社企直通車」就是由園區政府層面發起的服務項目。為了更好地服務轄區企業,構築社企聯盟,湖東社區工會聯合會以社企資源共享、社區事務共商、社區家園共建為宗旨,於2011年9月創新開啟了「社企直通車」服務項目,目前已發展成員企業37家、愛心商戶38家,推動10組社企共建結對。
  • 蘇州工業園區25年造就精彩樣板 「讀懂新加坡」實現後來居上
    2月18日,蘇州工業園區發布省內首個規範政商交往的正面清單,為政商「親」「清」交往提供了清晰的標準。這是園區借鑑新加坡經驗、營造良好「親商」氛圍的又一切實舉措。「園區的發展歷程也是親商服務不斷改進和創新的過程。」蘇州工業園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說。開發伊始,園區就率先從新加坡將「一站式」服務的概念引入國內,並不斷升級。
  • 蘇州工業園區是個吸引創新人才的「強磁場」
    2016年,他發現中國本地公司對跨文化交流和商務語言諮詢的需求巨大。於是,他以留學中介以及跨文化交流作為主要經營項目,開始了第三次創業。他入駐園區獨墅湖創業大學後,享受到各種熱情的「創業服務」。除了提供免費辦公室以及資金便利,創業大學還專門為外籍創業者推薦註冊會計公司。「我打算繼續留在這裡發展。」他說。
  • 蘇州工業園區的「升級版」,來了!
    如果說二十多年前創立的蘇州工業園區開啟了蘇州近三十年的騰飛史,那麼蘇州正在「激活」一個全新的園區將它的榮耀推入新時代。近日,蘇州工業園區與相城區攜手打造的蘇相合作區正式進入實體化運作,並頻頻按下快進鍵。蘇州園區相關領導表示,將「用心用情用力打造更精彩的園區升級版。」
  • 蘇州工業園區發布16條金融新政,擬設立20億元天使母基金
    為全力打造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的「蘇州樣板」,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出臺《關於推進蘇州自貿片區金融開放創新的若干意見》,簡稱「金融16條」,從提升金融發展層級、強化金融創新發展能力、推動機構提質增效、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四個方向提出了16項支持措施,全面聚焦蘇州自貿片區金融開放創新,特別提出要設立20億元天使母基金和100億元政府引導基金,加大創新支持力度。
  • 蘇州工業園區:探路從「零」培育生物醫藥產業
    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倪乾說,園區在硬體建設上遵循「生物醫藥產業前期主要依靠人才、資本投入」的規律,傾力打造公共實驗室等服務平臺,減少企業前期投入;又持續推出人才、金融等政策組合拳,全面營造科創「軟環境」。
  • 蘇州工業園區表彰「金雞湖人才」,打造創新發展「熱帶雨林」
    12月20日下午,蘇州工業園區召開2018度蘇州工業園區創新發展大會暨金雞湖人才表彰大會,263名園區人才獲評「蘇州工業園區2018年度金雞湖人才」稱號。蘇州工業園區表彰人才的傳統到今年已經是第九屆。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吳慶文在表彰大會上表示,下一步園區將切實把科技創新擺在全局核心位置,一方面在培育三大新興產業(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納米技術應用)、提升企業創新能級、創新生態體系建設上下功夫,牢牢把握自主可控要求,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 蘇州工業園區:高水平開放 助推高質量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蘇州工業園區高水平開放 助推高質量發展粉牆黛瓦、金屬鋼索,兼具中國風和工業感的哈金森亞洲創新中心近日在蘇州工業園區揭開神秘面紗。飛利浦、哈金森、康美包、摩登納、喬治費歇爾……近來,園區迎來五大外商項目的20億元投資。與哈金森一樣,跨國企業SIG康美包也是園區開放創新、轉型升級的「見證者」和「參與者」。經過10多年發展,康美包蘇州公司綜合實力逐步攀升至國際領先地位,成為集團亞太總部,每年約有120億包紙盒片材從園區下線發往全球各地。
  • 蘇州工業園區的品牌輸出
    288.1億元,進出口總額490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萬元……   基於23年來取得的成功,新加坡經驗本土化後的蘇州工業園區將視線轉向區外、省外甚至國外,管理理念、運行模式、開發機制的轉移催生了「蘇相合作區」(江蘇蘇州)、「蘇宿工業園」(江蘇宿遷)、「蘇滁現代產業園」(安徽滁州)、「蘇通科技產業園」(江蘇南通)、「霍爾果斯開發區」(新疆伊犁)等蓬勃發展的
  • 蘇州工業園區創新創業環境推介
    蘇州工業園區創新創業環境推介會現場   蘇州國際科技園作為蘇州市科技創新、知識創新和企業孵化  的重要載體,於 2000 年 4 月啟動,總投資 60 億元,分七期開發建設,總建築面積 107.42 萬平方米
  • 總投資60.7億元 蘇州工業園區蘇相合作區20個產業項目啟動建設
    今天(10月23日)上午,蘇州工業園區蘇相合作區四季度項目集中啟動。
  • 蘇州工業園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開園
    今天(1月2日)上午,蘇州工業園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正式開園,將進一步加快蘇州工業園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助推園區產業轉型升級。 據了解,該產業園規劃佔地面積139畝,採用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吸引了81家國內外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入駐。  首期已建成投用,二期、三期將圍繞人才引進、人才培養、產業孵化、人力資源大數據服務等目標進行開發建設。並計劃在三年內,實現入駐機構超130家,年服務人次超300萬次,總產值達300億元。
  • 蘇州工業園區經驗走向海外:緬甸新加坡工業園區正式獲批
    蘇州工業園區已發展成「中國第一經開區」,「園區經驗」也正播撒開來,並走向海外。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供圖中新網蘇州8月20日電 (記者 鍾升)據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新集團」)20日消息,該集團與新加坡勝科集團合作開發的緬甸新加坡工業園區已正式獲得緬甸政府批准。這標誌著中新集團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設立的首個海外園區正式落地,蘇州工業園區經驗正逐漸走向海外。
  • 蘇州工業園區--新加坡與蘇州合作的結晶
    ,此次我們重點報導蘇州工業園區,其餘的園區我們將後續報導,讓您對整個蘇州的工業布局與規劃有更好的了解! 展會現場蘇州工業園區的展臺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的合作項目,開創了中外經濟技術互利合作的新形式。
  • 蘇州工業園區「搶」出復工「加速度」
    2月18日,凱斯庫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員工王秀芹與三名同事一起乘坐中巴車從淮安返回蘇州,住進了由蘇州工業園區安排的臨時隔離點。「吃住行都有著落,七天後一切正常,我們就可以出來上班了,非常期待」。據蘇州工業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月10日至今,經過政府和企業的聯手努力,園區808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了100%復工,產值百強工業企業100%復工,世界500強企業100%復工。記者在園區主幹道之一的蘇虹路上看到,往來的車輛又多了起來。
  • 蘇州工業園區再添國家級中心 服務高層次人才
    國家人社部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李璟,蘇州市委常委、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吳慶文為中心揭牌 人民網蘇州7月12日電 (朱殿平、馬燾燾)為加大人才工作力度,蘇州工業園區創新人才工作思路。7月11日上午,在2019年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園區分會場開幕式上,國家高層次人才服務窗口蘇州工業園區服務中心正式揭牌。這標誌著蘇州工業園區再添一家國家級中心,也將為園區招才引智集聚更多優質資源。 在加大引進人才工作中,多年來,蘇州工業園區不斷升級園區高層次人才服務品牌。
  • 蘇州工業園區:21年的「變」與「不變」
    蘇州工業園區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蘇州的範圍、工業的範圍、園區的範圍。    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提出「借鑑新加坡經驗」。有了課題,蘇州人把老師請了進來———1994年,中新兩國「訂製」的蘇州工業園區成立。    21年來,蘇州工業園區以佔蘇州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創造了15%的經濟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