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學校學習知識的時候是平等的,但是經過一次次的檢測和考試之後,學生的不足與分數上的區別也就明顯了。
與其說普通學生和尖子生之間的差別是成績的好壞,不如說他們之間的不同表現在個人習慣方面,家長需要知道的是,擁有以下這幾種習慣的學生,想不成為尖子生也難。
第一個是認真聽課的習慣。
認真聽課實際上是每個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但是想要做到並不是很容易。很多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會思想會跑偏、會開小差,還會想著去做其他的事情,於是也就浪費了聽課的時間。
學校教學是以授課為最主要傳播知識的方式的一種教育模式,是否認真聽課關係到學生學習的效率,家長一定要著重培養孩子的這種習慣,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接受並運用好新知識。
第二個是做好計劃的習慣。
學習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並持續努力的過程,無論是在時間還是日常時間的安排上,都需要有一個合理的規劃。提前做好計劃可以讓本來散漫的時間變得井井有條,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和生活準則。
學霸們通常都會嚴格規劃自己的時間,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算進計劃中,從而更全面地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這一點是非常值得借鑑的。
第三個是準備課外資料的習慣。
學校和老師提供給學生的,是讓他們能夠滿足教育部門要求的學習資料,但是如果學生自己希望學到更多的知識並從人群中脫穎而出的話,還是要自己主動準備一些學習的資料,利用課餘時間來完成這些自己制定的任務。
以上的幾種習慣雖然著重的方面不同,但都是需要學生通過自律來實現的,在這一點上沒有什麼可疑惑的。
不過雖然尖子生和普通學生是存在差距的,但是成績並不是衡量一名學生學習成果的唯一數據,在這件事情上學生應當正確對待,放平心態,督促自己進步更為重要。
(中國教育服務網 匕頁)
1,老師告訴你——怎樣成為語文「學霸」?
2,學霸都用過的實用方法,學習英語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