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和尖子生之間的差距,差的並不是智商,而是這些重要原因

2020-09-09 舒晴教育

學生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是每個家庭都非常看重的問題。而關於學生們的成績,也大致分成三類:尖子生、中等生以及差生

而尖子生作為一個「閃光體」,不管走到哪裡,都會成為學生和家長羨慕的對象,家長也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尖子生。

很多家長都認為,自家學生成績不好,是因為智商的原因,學生的智商天賦就到那裡,不論怎麼提升也上不去,但是真的就是如此嗎?

小樂在初二的時候,因為家長疏於管教,導致自身的學習成績並不出色,每次考試也都是排在班級的中遊位置。而小樂的父母一直認為是他的智商不夠,所以才會成績不好。可是到了初三的時候,小樂的成績卻猛的提高了上去,而小樂的父母也不再說他的智商不夠了。

有很多家長都會有類似的問題,說自家孩子笨吧,還不是特別的笨,但是要說聰明,成績也只是在班級的中遊位置。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中等生和尖子生之間的差距,差的並不是智商,而是因為這些關鍵原因。

中等生和尖子生之間的差距,是因為這幾個方面

  • 1. 學生的學習習慣

其實學生和家長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通常好學生對於學習,都是有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樣的學習,而學生們的學習習慣也都是不相同的。

通常學霸對於學習,都是習慣複習和提前預習的,而中等生和差生卻沒有這麼一個習慣。學生們從小就知道複習和預習的重要性,每天下課的時候老師也都會叮囑學生們「回家之後預習知識點」,但是卻很少有學生能夠做到這一點。

而好學生卻通常都會複習和預習,將知識點重新歸納總結,這也是中等生和尖子生之間的差距了。

  • 2. 努力程度

努力學習對於所有的學生,都是首要任務。但是卻很少有同學真的對學習付出過努力,而中等學生和尖子生之間的差距,努力也是其中一個。

縱觀往年的高考狀元或是學霸,他們都是通過努力才能夠考上一所好的大學,沒有誰是隨隨便便輕鬆考上清華北大的,除非「文曲星」下凡了,但那都是不現實的事情。

每個班級裡的學霸都是通過自身的努力,才能夠考取出一個非常優異的成績,若是學霸說他們根本就不努力怎樣的,其實他們都是在「說謊」。對於學霸說的種種話語,有的聽聽就得了,畢竟學霸的經典口頭禪「這次又沒考好」,騙了無數同學。

中等生和尖子生之間的最大差距,學習的努力程度佔了大部分原因,有太多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從而在高考中考出一個好成績了。

  • 3. 自主學習

學生們在上了初中之後,已經是一個青少年了,心理也都漸漸成熟了許多,應該懂得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讓老師和家長三催四請的去學習。

若是學生們對於學習總是牴觸,或是習慣性的拖延,那成績自然高不到哪裡去。但若是學生們知道自主學習,不用別人催促自己就能夠學習,自然也會喜歡上學習,成績也會提高上去

學生如何才能提高學習成績?

  • 1. 學習要有自主性

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學生們到了初中之後,面對的誘惑就會增加很多,來自手機、電視、同伴的種種誘惑,都在影響著學生們的學習成績,而學生們面對學習,一定要有一個自主性,不要讓別人去催促,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成績。

  • 2. 合理規劃時間

學生進入初中之後,科目增加難度也會增加,所以學生們要合理規劃好自己的學習時間,不要盲目的去學習,那樣只會讓成績下滑。

學生對於自己的學習時間,最好做出一個「學習時間表」,嚴格的按照規劃時間學習,還要懂得勞逸結合,不能學習過於勞累,畢竟放鬆自己也是為了更好的提高成績。

  • 3. 不輕易否定自己

每個學生都想成為「尖子生」,而當被別人說成中等生和差生的時候,學生們都是非常不開心的,有的還會輕易的就否定了自己,開始自暴自棄起來。

但是學生們要知道,只有自己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學生們不要輕易的否定自己,在學習上要有不服輸的勁頭,若連你自己都開始否定自己,那就不要怪別人否定你!

每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生的智商高低,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而是在於以上這些重要原因,就算學生的智商高但是學習不認真努力的話,最後也會「泯然眾人矣」,而學生只要努力學習,成績肯定不會太差!

今日話題:你們認為尖子生和中等生之間的差距,真的是智商原因嗎?

若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記得收藏和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哦!你的收藏分享轉發是小編的最大動力哦!

(圖片均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刪)

相關焦點

  • 差生和尖子生之間的差距,真不在於智商,而在於這些關鍵細節
    很多家長表示,自己家娃是個學渣,只能「認命」,做父母的智商就不行,孩子也高不到哪兒去,一切都是由智商決定的。認為學習好的孩子一定智商高,學習差的孩子一定智商差,這是家長對學習這件事最深的誤解。其實人和人之間智商相差無幾,而且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能用智商衡量學習能力的高低。
  • 「後進生」和「尖子生」的差距在哪?不在智商,而在這些細節
    都說「分、分、分是學生的命根」,在孩子上學以後,家長常會以試卷分數的高低作為判斷孩子智商的依據。當然一些成績不那麼優秀的家長總是有這樣的疑問:難道我的孩子天生就比別人差嗎?我記得小時候挺聰明的,為什麼成績就越來越差?都是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課程,為什麼差別這麼大呢?
  • 後進生和尖子生之間,差的是這十個習慣
    尖子生們都是如何煉成的?難道是他們智商各有高低?其實,智商絕不是形成差生、尖子生差距的主要原因!據研究,每個班孩子的智商水平大致是相同的,在一個40人的班級裡很難找出一個智商過低或過高的學生。那麼,尖子生們都是如何煉成的?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尖子生,這其中的秘訣就是:良好的學習習慣。
  • 拉開中等生和尖子生差距的,不是智商,歸根結底是這一點!
    假如你是一個「中等生」,先來回憶一下你的一天是不是這樣的:吃飯、睡覺、學習,一天的時間基本上是被這三項活動「承包」了。再仔細想想,在這三項活動的間隙裡,其實還有很多瑣碎時間的存在,比如睡著前的那段時間、起床、洗漱、走路、等車、乘車…這些時間很瑣碎,但加起來,也是相當可觀的一筆時間資產。
  • 普通學生和尖子生差的不是成績,而是這些習慣
    學生在學校學習知識的時候是平等的,但是經過一次次的檢測和考試之後,學生的不足與分數上的區別也就明顯了。與其說普通學生和尖子生之間的差別是成績的好壞,不如說他們之間的不同表現在個人習慣方面,家長需要知道的是,擁有以下這幾種習慣的學生,想不成為尖子生也難。第一個是認真聽課的習慣。認真聽課實際上是每個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但是想要做到並不是很容易。
  • 尖子生是智商高嗎?原來他們是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面對這種所謂的尖子生,在小時候的我們往往只能投過去羨慕的目光。難道我們真的是比這些尖子生智商低嗎?他們的智商真的是那麼高嗎?還是說這些尖子生的能力就是比我們強。其實都不是,這些尖子生與普通學生的區別就是他們有更加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看似是一個普通的特點,但是經過日積月累,其所養成的學習能力將是不容小覷的。尖子生不可能是經過一天的努力而形成的。
  • 趙俊矗|尖子生和中等生有什麼差別呢
    愛故鄉 發現美 書寫美 傳播美尖子生和中等生的差別趙俊矗尖子生和中等生有什麼差別不過,總而言之是尖子生學習成績好,什麼都好。果真是這樣嗎?兩次的監考讓我產生了不一樣的看法。第一次監考監的是年級前三十名的學生,也就是尖子生,第二次監考監的是二百名左右的學生,也就是中等生了。尖子生和中等生在考場上的表現就看出了他們的不同。考試前五分鐘發題。發題時老師一般是按列數開,從前往後傳下去。
  • 後進生和尖子生之間,差的是這些
    3.講究條理將重要的學習用品和資料用書立或指向裝好,分類存放,避免用時東翻西找。每天有天計劃,每周有周計劃,按計劃有條不紊地做事,不一曝十寒。4.學會閱讀學會速讀和精讀,提高單位閱讀量。學會讀一本書或者一個單元的目錄、圖解和插圖,提前了解內容,獲取更有效的信息。
  •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8個習慣!
    這些細節往往就決定了同一個班級中尖子生與後進生的差距,家長一定要提醒孩子注意。
  • 50%小學尖子生,為什麼一上初中就變成了「差等生」,是這樣嗎?
    小學尖子生進入初中以後,有一部分孩子仍然是尖子生繼續名列前茅在初中一霸到底考上了重點高中,當然也有一部分小學尖子生成績出現了倒退成為了中等生,只有極少數小學尖子生的成績持續下滑慢慢的成為了學渣!但是同時也有很多孩子在小學成績平平,但是進入初中以後突然發力逆襲而上成為了學霸,那麼這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教育時評:「重獎尖子生」的做法有待商榷
    首先,重獎尖子生會帶偏高中質量評價導向。高中雖不是義務教育,但也要確保每一名學生都達到高中學業水平。高中教育的目標不是培養一兩個考上清華北大的尖子生,用一兩個學生的成功換取大多數學生的失敗,而是要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讓每一名學生在取得學業進步的同時,根據自己的人生規劃,考入心儀的大學繼續深造。
  • 清華教授:學生之間拉開差距的真正原因不是智商,而是這3種能力
    清華教授:學生之間拉開差距的真正原因不是智商,而是這3種能力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上學期間學生難免會形成較大差距,很多人把這個原因歸結到了智商的問題上,這是一個十分片面且偏激的想法,智商在學習中只起到很小的作用,清華教授在一次的演講中就明確指出
  • 從後進生到尖子生,原來靠的是這十個習慣
    難道是他們智商各有高低?其實,智商絕不是形成差生,尖子生差距的主要原因。據研究,每個班孩子的智商水平大致是相同的,在一個40人的班級裡很難找出一個智商過低或過高的學生。那,尖子生們都是如何練出來的?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尖子生,這其中的秘訣就是;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是一個很強大的東西,日積月累的堅持,就能把習慣轉化成一種堅實的力量。
  • 在重點高中墊底還是去普高當尖子生好?選擇是很重要的
    高中是很重要的三年,除了自己是否努力,學校師資水平的好壞也起到決定性作用。那究竟是在重點高中墊底還是去普高當尖子生好呢?這時候,如果抗壓能力強的話,可以去重高拼一拼,如果抗壓能力差,普通高中做尖子生也不錯。
  • 靈商引航:從後進生到尖子生,原來靠的是這十個習慣
    讀一樣的學校,一樣的老師教,為什麼有的同學功課遙遙領先,成了令人羨慕的尖子生?有的同學卻功課落後於人,成了班級裡的差生?難道是他們智商各有高低?其實,智商絕不是形成差生、尖子生差距的主要原因!據研究,每個班孩子的智商水平大致是相同的,在一個40人的班級裡很難找出一個智商過低或過高的學生。那,尖子生們都是如何煉成的?
  • 別再讓智商「背鍋」,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差距,體現在這些細節上
    在學校每個班級當中,都會有學習好的學生和學習差的學生,而學習的好壞,很多家長都將原因歸結到了智商上面,覺得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智商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是其實,不得不否認學習是和智商有著一定的關係,但是,其實並不是每個學生生下來就非常聰明的,都是通過後天的努力才形成的。
  • 有些尖子生上了重點高中成績反而下跌,這些原因不可忽視
    中考和高考到底哪一個更重要,我們很難給出確鑿的答案。高考決定的是大學的檔次,進而決定了就業甚至一生的發展;然而如果中考發揮得不好,沒能考上好高中,就少了很多優質的學習資源,高考考出好成績、考上好大學的可能性也相對降低。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努力拼一把,儘量在中考時就闖進重點高中的原因。
  • 為什麼初中優等生到了高中就成了中等生呢?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感覺:自家孩子在初中是尖子生,怎麼一到高中就變成了中等生,甚至有的成了最後的呢?你看看,原來在初中,有那麼多比你孩成績差的孩子在跟你一起上初中。你孩在前20名就是特優生,20除以720,雖說特優率只有百分之2點7,但有720個孩子給你家孩做分母。這720個孩中有許多比你孩成績差,但他們陪著你家孩在讀,所以,即使孩子成為特優生有點難,但成為前220名的優秀生還是很容易的。中考一分流,你家孩進了重點高中,這裡全是篩選來的孩子。
  • 「高中·方法」中等生如何抓住「關鍵高二」?高二學習規劃
    」「優等生」和「尖子生」的分級。同學們一定要有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保證聽課效果,保證基礎知識的掌握,形成良性循環。還有些同學平時上課聽懂了,作業也做得不錯,可是考試時,碰到見過的題目就會做,沒見過或忘了的題目就不太會做。這種狀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太注重知識的記憶,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總結與系統化。
  • 「陽光分班」,尖子生還是尖子生差生還是差生,中等生失去什麼?
    中等生、差生的家長歡欣鼓舞:終於不用把孩子分三六九等了,終於能和尖子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當然,潛意識裡還有另一個聲音:既然都是免費,憑什麼大家享受的待遇不一樣?比如平行班,基本由差生,以及比差生稍微好一些的中下等生組成,在不到10%出庫率的大背景下,這些學生基本上是屬於沒有希望的,因而,實際上他們就是屬於「棄子」了。因為付出和回報嚴重不成比例,所以老師也不會下太大功夫來管理這部分學生,班級的紀律渙散,也就是可想而知的了。當然,還有貼標籤帶來的心理傷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