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是每個家庭都非常看重的問題。而關於學生們的成績,也大致分成三類:尖子生、中等生以及差生。
而尖子生作為一個「閃光體」,不管走到哪裡,都會成為學生和家長羨慕的對象,家長也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尖子生。
很多家長都認為,自家學生成績不好,是因為智商的原因,學生的智商天賦就到那裡,不論怎麼提升也上不去,但是真的就是如此嗎?
小樂在初二的時候,因為家長疏於管教,導致自身的學習成績並不出色,每次考試也都是排在班級的中遊位置。而小樂的父母一直認為是他的智商不夠,所以才會成績不好。可是到了初三的時候,小樂的成績卻猛的提高了上去,而小樂的父母也不再說他的智商不夠了。
有很多家長都會有類似的問題,說自家孩子笨吧,還不是特別的笨,但是要說聰明,成績也只是在班級的中遊位置。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中等生和尖子生之間的差距,差的並不是智商,而是因為這些關鍵原因。
其實學生和家長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通常好學生對於學習,都是有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樣的學習,而學生們的學習習慣也都是不相同的。
通常學霸對於學習,都是習慣複習和提前預習的,而中等生和差生卻沒有這麼一個習慣。學生們從小就知道複習和預習的重要性,每天下課的時候老師也都會叮囑學生們「回家之後預習知識點」,但是卻很少有學生能夠做到這一點。
而好學生卻通常都會複習和預習,將知識點重新歸納總結,這也是中等生和尖子生之間的差距了。
努力學習對於所有的學生,都是首要任務。但是卻很少有同學真的對學習付出過努力,而中等學生和尖子生之間的差距,努力也是其中一個。
縱觀往年的高考狀元或是學霸,他們都是通過努力才能夠考上一所好的大學,沒有誰是隨隨便便輕鬆考上清華北大的,除非「文曲星」下凡了,但那都是不現實的事情。
每個班級裡的學霸都是通過自身的努力,才能夠考取出一個非常優異的成績,若是學霸說他們根本就不努力怎樣的,其實他們都是在「說謊」。對於學霸說的種種話語,有的聽聽就得了,畢竟學霸的經典口頭禪「這次又沒考好」,騙了無數同學。
中等生和尖子生之間的最大差距,學習的努力程度佔了大部分原因,有太多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從而在高考中考出一個好成績了。
學生們在上了初中之後,已經是一個青少年了,心理也都漸漸成熟了許多,應該懂得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讓老師和家長三催四請的去學習。
若是學生們對於學習總是牴觸,或是習慣性的拖延,那成績自然高不到哪裡去。但若是學生們知道自主學習,不用別人催促自己就能夠學習,自然也會喜歡上學習,成績也會提高上去。
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學生們到了初中之後,面對的誘惑就會增加很多,來自手機、電視、同伴的種種誘惑,都在影響著學生們的學習成績,而學生們面對學習,一定要有一個自主性,不要讓別人去催促,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成績。
學生進入初中之後,科目增加難度也會增加,所以學生們要合理規劃好自己的學習時間,不要盲目的去學習,那樣只會讓成績下滑。
學生對於自己的學習時間,最好做出一個「學習時間表」,嚴格的按照規劃時間學習,還要懂得勞逸結合,不能學習過於勞累,畢竟放鬆自己也是為了更好的提高成績。
每個學生都想成為「尖子生」,而當被別人說成中等生和差生的時候,學生們都是非常不開心的,有的還會輕易的就否定了自己,開始自暴自棄起來。
但是學生們要知道,只有自己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學生們不要輕易的否定自己,在學習上要有不服輸的勁頭,若連你自己都開始否定自己,那就不要怪別人否定你!
每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生的智商高低,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而是在於以上這些重要原因,就算學生的智商高但是學習不認真努力的話,最後也會「泯然眾人矣」,而學生只要努力學習,成績肯定不會太差!
今日話題:你們認為尖子生和中等生之間的差距,真的是智商原因嗎?
若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記得收藏和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哦!你的收藏分享轉發是小編的最大動力哦!
(圖片均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