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矗|尖子生和中等生有什麼差別呢

2020-12-25 蜀葵花兒開

愛故鄉 發現美 書寫美 傳播美

尖子生和中等生的差別

趙俊矗

尖子生和中等生有什麼差別?倘若問這個問題,多數人都會給出很多種回答。不過,總而言之是尖子生學習成績好,什麼都好。果真是這樣嗎?兩次的監考讓我產生了不一樣的看法。

第一次監考監的是年級前三十名的學生,也就是尖子生,第二次監考監的是二百名左右的學生,也就是中等生了。尖子生和中等生在考場上的表現就看出了他們的不同。

考試前五分鐘發題。發題時老師一般是按列數開,從前往後傳下去。一個考場有時候會長一份試題。等到傳到最後一排,尖子生往往是發現長的試題也不管不顧,要等到老師問或要才會把所剩試題送上來。中等生卻很自覺,只要發現試題長下了,自動就送上來了。

還有收卷時,老師發出收卷指令,尖子生比較拖拉。往往是你指定座位號第一的學生收,就只有他收,其他人無動於衷。而中等生卻不是這樣。一說收卷,所有第一排的學生就都行動起來,各收各列速度很快,馬上就都收起來了。

最重要的是考試中間發現的一件事——尖子生居然肯上廁所。本來考試中間不管是兩小時還是兩個半小時都不允許上廁所。可偏偏那天就有個學生要上廁所。我本人有過內急的經歷和感受,所以非常理解和同情這名學生就讓他去解「後顧之憂」了。沒想到接下來又有一名學生要上廁所。此時我有些惱火,於是就當眾宣布絕對不允許再有人上廁所。可那位學生還在那兒哀求:老師,我真的憋不住了。看她那呲牙咧嘴痛苦萬狀的樣子仿佛會一觸即發不可收拾就趕緊容許了她。可不等一會兒又有人要去。於是我崩潰了。在中等生的監考過程中卻沒有一位學生上廁所。上不上廁所,這又是他們的一個區別。但這是表面的,我們該透過表面看他們的本質區別。尖子生從小受慣了老師和家長或其他人的寵愛,覺得自己是天之驕子,受寵不驚,撒嬌正常,有點隨心所欲。比如考試上廁所,老師一定會體諒。而中等生就不一樣了,沒有受過嬌寵,所以對考試上廁所這種非分之事壓根兒就沒有非分之想,自然及早就準備得利利索索。還有就是尖子生畢竟學習成績好,每次考試都很重要,絕對不能考砸,所以心理壓力很大。我們知道人在極度緊張時就會虛屙虛尿。尖子生所以頻頻上廁所就是緊張所致吧。而中等生的壓力卻沒有山大,能保持正常的狀態。

當然,尖子生在有一個方面做的比中等生好。卷子上沒有寫座位號的地方,為了有序整理,老師一般要求學生要寫上座位號。尖子生都能按要求寫在指定位置,而中等生卻寫得五花八門。比如你要求寫在考號之後,用括號括住。他們卻寫在哪個地方的都有,校名後的,姓名後的,考場後的,有的寫在考號後不加括號讓人區分不清。

從很平常的考試就看出了尖子生和中等生的很多區別。如果全面來看,他們的差別不知有多少呢。所以尖子和中等的叫法是不是該改變改變呢?

作者簡介:趙俊矗,網名:夢醒今宵,山西武鄉人,武鄉一中教師,武鄉縣作家協會會員,《蜀葵花開》編輯。

主 編: 採 禾

小 編: 含 函

蜀 葵 花 開

讓我們一起用文字記錄家鄉之美

投稿郵箱:mlmlwxy@163.com

原創作品,未授權勿轉

相關焦點

  • 中等生和尖子生之間的差距,差的並不是智商,而是這些重要原因
    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中等生和尖子生之間的差距,差的並不是智商,而是因為這些關鍵原因。中等生和尖子生之間的差距,是因為這幾個方面1.,而中等生和差生卻沒有這麼一個習慣。學生們從小就知道複習和預習的重要性,每天下課的時候老師也都會叮囑學生們「回家之後預習知識點」,但是卻很少有學生能夠做到這一點。而好學生卻通常都會複習和預習,將知識點重新歸納總結,這也是中等生和尖子生之間的差距了。
  • 「陽光分班」,尖子生還是尖子生差生還是差生,中等生失去什麼?
    過去,重點初中都按「火箭班」、「重點班」、「平行班」劃分,有一次和一位中等生家長聊天,她表示,強烈反對這樣的分班方式,問她為什麼?她支吾了半天,說不出來,反正就是一口咬定:這樣的分班方式,有缺陷。至於缺陷在哪?她也不清楚。其實,無論哪種分班方式,都不會十全十美,有拍巴掌歡迎的,就必然有跺腳反對的。
  • 高中家長親訴孩子從尖子生到中等生的經歷:這幾個教訓要警醒
    尖子生永遠都是少數的,相對的中等生才是大多數,這是一個尖子生到中等生家長的心路歷程,寫出了很多家長的現實考量。尖子生到中等生的經歷按照人們心理的劃分,上一本或者省示範高中的孩子就是優秀孩子,其餘的自動站隊到中等家長的行列。
  • 「後進生」和「尖子生」的差距在哪?不在智商,而在這些細節
    當然一些成績不那麼優秀的家長總是有這樣的疑問:難道我的孩子天生就比別人差嗎?我記得小時候挺聰明的,為什麼成績就越來越差?都是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課程,為什麼差別這麼大呢?當有這樣的疑惑時,我們要明確一點,學習成績的好壞其實與智商沒有太大的關係,往往取決於細節和日積月累的堅持。
  • 在重點高中墊底還是去普高當尖子生好?選擇是很重要的
    那究竟是在重點高中墊底還是去普高當尖子生好呢?這時候,如果抗壓能力強的話,可以去重高拼一拼,如果抗壓能力差,普通高中做尖子生也不錯。事情不會這麼絕對,一般從現實來說,沒可能在重點高中墊底的成績在普通高中確實尖子生,差別那麼大,除非是非常差的高中。
  • 為什麼初中優等生到了高中就成了中等生呢?
    為什麼初中優等生到了高中就成了中等生呢?昨天發出《我孩是個中等生(1)》後,很多家長評論留言。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感覺:自家孩子在初中是尖子生,怎麼一到高中就變成了中等生,甚至有的成了最後的呢?還有一點,初中生只要學習習慣好,智商有中等上水平,在校認真聽老師的課,做好老師布置的作業,就能夠成為優秀生或特優生。因為,初中的知識真的不難,中考所能考到的考點,初中畢業班的老師基本都演練到了。而到了高中,學習的難度比初中上了一個大梯度,很多知識理解起來比較難了。要想成為重點高中的優等生,勤奮和較高的智力水平缺一不可。
  • 如果足球比賽是一場高考,五大聯賽的「尖子生」會有怎樣的成績?
    如果將足球比作一場高考,那麼前鋒、中超和後衛就相當於高考中的文理科;如果將足球比作一場高考,那麼射門、傳球就相當於高考中的數學和語文;如果將足球比作一場高考,那麼賽場上的表現便是球員們交出的答卷;如果將足球比賽比作一場高考,五大聯賽的「尖子生」會有怎樣的成績呢?
  • 【中等生篇】
    中等生:在被忽視中實現自我突圍案例一 期待突破「我這樣的中等生在學校裡很沒話題——在我們學校,中等生基本上都能考個二本,一本挺難的。談到未來一年的複習衝刺,盧俊升打算以老師的授課和複習進度為準。他是這樣分析的:自己本身沒有很強的挑戰難題的能力,基礎知識過關,但不是特別紮實,還是跟隨老師好。「都說高考時,難題只佔總題量的20%。突破中等題,拿好中等題的分數,保證考個過得去的大學吧。」盧俊升的目標很謹慎,但他表示特別渴望能有機會和老師溝通,想知道老師怎麼看中等生的潛力和上升空間。
  • 教育時評:「重獎尖子生」的做法有待商榷
    教育時評:「重獎尖子生」的做法有待商榷重獎尖子生,會引導高中學校和教師只抓尖子生培養,對中等生和差生的關愛缺失事實上,許多高中學校、教師也是這樣做的,其結果是尖子生並沒有真正「冒尖」,中等生和「差生」更差。圍繞高中教育的目標,正確做法應當是「抓差、促中、逼尖」,通過抓好差生轉化,促進中等生進步,倒逼尖子生更加優秀。高考的理想結果應當是中等以上的學生能達到本科錄取線,所謂的「差生」也能考入理想的大學。
  • 50%小學尖子生,為什麼一上初中就變成了「差等生」,是這樣嗎?
    小學尖子生進入初中以後,有一部分孩子仍然是尖子生繼續名列前茅在初中一霸到底考上了重點高中,當然也有一部分小學尖子生成績出現了倒退成為了中等生,只有極少數小學尖子生的成績持續下滑慢慢的成為了學渣!但是同時也有很多孩子在小學成績平平,但是進入初中以後突然發力逆襲而上成為了學霸,那麼這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小學的尖子生為什麼後來大都普通了?這樣避免陷入優等生悖論
    當年的尖子生為什麼現在大都碌碌平庸?這種反差讓周武陷入了久久的深思:為什麼尖子生沒有按照當初的預想發展下去,而一些不起眼的學生長大後竟能脫穎而出呢?跟蹤調查結果表明,有一些小學時期的尖子生比較穩定地保持住了很好的成績。但是卻有相當一部分的尖子生,在進入中學後沒能保持住原有的名次,而「淡出」優秀之列,有的甚至還一滑再滑。
  • 重點高中的普通學生,和普通高中的尖子生,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
    重點高中的普通學生,和普通高中的尖子生,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每個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也越發的關注了起來,在高中階段的教育更為明顯,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中考過後考上一個比較好的高中,哪怕是在重點中學做一個普通學生也願意,當然了也有一部分家長覺得,「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在普通高中做一個尖子生也沒什麼不好,那麼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介紹一下。
  • 中等生如何短時間內提高成績?
    其實中等生的同學,基礎不算差,可以根據丟分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建議以課本為主,配套課本上的習題,再以中等題、簡單題為輔,逐漸吃透課本,信心也會隨之漸漸提高。只要把基礎抓好,那麼考試時除了一些較難的題目,其他題目基本都可以拿下。   一般來說,除非基礎特別差,2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能把基礎抓牢。
  • 拉開中等生和尖子生差距的,不是智商,歸根結底是這一點!
    假如你是一個「中等生」,先來回憶一下你的一天是不是這樣的:吃飯、睡覺、學習,一天的時間基本上是被這三項活動「承包」了。再仔細想想,在這三項活動的間隙裡,其實還有很多瑣碎時間的存在,比如睡著前的那段時間、起床、洗漱、走路、等車、乘車…這些時間很瑣碎,但加起來,也是相當可觀的一筆時間資產。
  • 後進生和尖子生之間,差的是這十個習慣
    尖子生們都是如何煉成的?難道是他們智商各有高低?其實,智商絕不是形成差生、尖子生差距的主要原因!據研究,每個班孩子的智商水平大致是相同的,在一個40人的班級裡很難找出一個智商過低或過高的學生。那麼,尖子生們都是如何煉成的?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尖子生,這其中的秘訣就是:良好的學習習慣。
  • 初中的尖子生,如何才能蛻變成為高中的尖子生?
    上一篇我談了初中的尖子生,上了高中以後為什麼會有強烈的挫敗感和失落感!接下來,我沿著這個話題,談一談如何克服困難,在高中階段脫穎而出!作為尖子生,在初中階段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很多優秀的學習方法。但是,上了高中以後,不能再照搬初中的學習方法,必須對原有的學習方法進行優化,使之能夠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不同的學習階段,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墨守成規者,必定是不適應的。第二,調整心態。
  • 對尖子生培養的一點心得
    關於尖子生的培養,對於各個學校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否取得優異的成績,對一個學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現在就尖子生培養的問題,談一談自己的看法,也算是對本階段的一個小小的總結吧。其實對尖子生的培養,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都會有所不同。
  • 後進生和尖子生之間,差的是這些
    無論怎樣各具特色,有一點他們是一致的:保證學習時間,學會見縫插針利用好空餘時間,經過日積月累,效果很可觀。3.講究條理將重要的學習用品和資料用書立或指向裝好,分類存放,避免用時東翻西找。每天有天計劃,每周有周計劃,按計劃有條不紊地做事,不一曝十寒。
  • 初中的尖子生進入高中以後,為什麼會有強烈的失落感?
    初中的尖子生,在進入高中以後,尤其是第一次考試以後,會有強烈的失落感!這種失落感既來自於考試成績的不理想,也來自於老師缺乏足夠的關注與關心。上了高中以後,尖子生面臨著三大挑戰!你可能是初中階段的尖子生,但是在高中,尤其是重點高中,尖子生非常多,可謂是高手雲集。想要脫穎而出,具有一定的難度,面臨著這麼多的競爭對手,心裡的壓力可想而知。第二,挫敗感。
  • 看直播,做尖子生
    講什麼?本次直播畢老師將和家長們聊一聊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提高核心素養;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提高數學成績。我們期望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撥開迷霧,遇見彩虹。直播有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