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由京東集團主辦,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指導,光明日報、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京東公益等協辦的第二屆京東文學獎在京舉行發布會,正式公布了5大獎項前10入圍書單,同時25位專業評委、5位特邀跨界評委也正式亮相,莫言、王蒙、周國平、梁曉聲、馬伯庸等著名作家赫然在列。
京東文學獎設有國內作家作品獎、國際作家作品獎、傳統文化圖書獎、年度兒童繪本原創作品獎和年度科幻圖書獎5大獎項,單項獎金最高100萬元,是國內獎金最高的文學類評選活動。最終,評委將通過10進8、8進5以及5月8日至11日4天5場5進1終評,票選出5大獎項獲獎作品,評選結果將於5月31日正式公布。
從文學獎起步 更覺評選好書重任
京東文學獎一直以推廣好書、推動全民閱讀為使命,希望通過文學獎專業、權威的評選形式,在作家與讀者中間搭建溝通的橋梁。
而京東文學獎評委中,很多人正是通過文學獎走入大眾視野,又通過文學獎帶動了全民讀書熱。比如,莫言作為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閱讀狂潮。王蒙曾獲義大利蒙德羅文學獎、日本創價學會和平與文化獎,一度引領了人文精神大討論。張大春是聯合報小說獎、時報文學獎獲得者,作品與時代脈動強烈合拍,影響了幾代人……
這些與文學獎的「羈絆」,無疑讓評委更加嚴肅、認真地對待評選。他們既對文學懷有敬畏,也能以人文關懷對既往致以回望,激勵一批又一批的文學創作者。同時,這些經歷各種文學獎洗禮的評委,也為京東文學獎評選的權威、公正提供了保障。
跨界評委助陣 評選更包容、垂直
除了文壇「大拿」,第二屆京東文學獎評委名單中還有另外一批熟悉的面孔。比如,吳曉波、趙立新、李玉剛、鞠萍,戴錦華。實際上,他們是文學獎特邀評委,接下來,這些來自不同領域的跨界評委也將同專業評委一起,為大眾甄選好書。
深受兒童喜歡的鞠萍姐姐,將參加兒童原創繪本類作品評選;在海外話劇界遊歷多年的趙立新,則將為國際作家作品帶來國際視角;財經作家吳曉波將在解讀中國的路上,為解讀中國文學貢獻觀點和意見;中國歌劇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李玉剛以及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則分別作為傳統文化作品和科幻作品的特邀跨界評委,與其他專業評委一起參加後續作品評選。
作品才是主角 甄選好書是初心
雖然25位專業評委以及5位特邀評委都是重量級人物,但是他們坦言在京東文學獎評選中,作品才是主角。
京東文學獎評委莫言曾談及自己對文學評審、對京東文學獎的希望——「相信京東文學獎一定能夠選出讓讀者高興的讓專家也滿意的具有很高質量的得獎作品;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京東文學獎對促進文學的發展,對調動作家創作的積極性,必將會產生積極的有益的影響。」
眾多大咖評委撥冗參加評選,都是以為甄選好書推動全民閱讀為出發點。而本屆文學獎入圍作品,也確實擔得起這 份期望。雙雪濤的《飛行家》,深刻又富有想像力,嚴歌苓的《芳華》,美麗卻道盡風霜,瑪麗蓮·羅賓遜的《管家》,緩慢卻又超然……在這個速食文化時代,太多的信息轉瞬即逝,但是好書將慢慢沉澱下來,鑄就文化之基,而京東文學獎將走在時間前面,為讀者發現更多好書,讓真正的全民閱讀時代,早些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