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創業者設「全球華語大學生文學獎」,評委陣容強大

2020-12-25 澎湃新聞

2016年7月14日下午,首屆「嘉潤·復旦全球華語大學生文學獎」(以下簡稱嘉潤文學獎)啟動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上海The Press申報館舉行。評獎組委會主任、知名學者、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思和,上海作協副主席孫甘露、設獎人胡嘉潤以及六個分獎項的召集人和部分評委等出席了活動。

胡嘉潤為組委會主任陳思和頒發聘書

首個面向全球華語大學生的民間綜合文學獎

「嘉潤·復旦全球華語大學生文學獎」是第一個由大學師生自主發起設立、面向全球華語大學生的民間綜合類文學獎。

據該獎項秘書長、詩人肖水介紹,不同於官方的文學評獎,也不同於傳統的文學評獎,「嘉潤·復旦全球華語大學生文學獎」將帶給我們全新的視角。

「首先,我們期待這個獎具有一種活潑的民間精神,同時突顯民間精神的現代品格,即對於人類發展前景的真誠的關懷;其次它專注於充滿活力的大學生群體,專本碩博均可,所涉及的領域幾乎涵蓋文學的幾個重要類型,適應更多大學生的創作偏好;然後,嘉潤文學獎所致力的是搭建一個遼闊但不失專業的平臺,構建一個全球華語大學生的文學共同體,讓新詩、舊體詩詞、中短篇小說、散文、戲劇文學、翻譯文學等多個類別具有嚴肅態度的創作新秀,在這裡交流、互動,並由此互相激發、砥礪前行、綻放異彩。」

同時,嘉潤文學獎還十分強調「全球華語」,也就是說,包括中國港澳臺地區、馬(來西亞)等在內的群體。組委會也將在這方面依託復旦大學的全球網絡,加大海外宣傳、國際出版等工作力度,助推海外大學生華語原創文學「進入中國視野」和大陸大學生原創文學「走出去」。

作家孫甘露到場發言

六大獎項召集人「組閣」評委會

嘉潤文學獎共設置了新詩、舊體詩詞、散文、中短篇小說、戲劇、文學翻譯等六個類別的獎項。在組委會的機構設置上,該獎項可以說別具特色。

六個類別的獎項都推選出一位在該領域成績突出、經驗豐富、具有活力和在大學生中有號召力的召集人,再由他們牽頭「組閣」,邀請到葉嘉瑩、王安憶、陳思和、劉永翔、嚴歌苓、朱天心、歐陽江河、西川、黃燦然、王家新等數十位華語文學界的著名作家、詩人、評論家、翻譯家、學者擔任顧問和評委。

以中短篇小說為例,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劉志榮和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金理擔任召集人,負責邀請評委、制定評審細則等事宜。評委會包括了臺灣作家朱天心,作家、《收穫》編輯走走,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葛亮,以及作為評論家的劉志榮和金理,兼顧到不同地域、不同專業背景,為評獎的客觀、權威、公正提供了保障。

六個分獎項的召集人和部分評委等出席了活動。

給高校人文教育注入活力

在當天的啟動儀式上,擔任該獎項組委會主任的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陳思和表示,中國高校缺乏人文教育,希望嘉潤文學獎能夠為其注入活力,帶來希望。

在陳思和看來,中國新文學一百年,從一開始就與高校緊密相連。「《新青年》就是從北大開始的,1930年代,燕京、北大、清華產生了現代文學的最主要作家隊伍。」但是現在高校從應試教育出來,專業性特別強,漸漸把文學看成了一種邊緣、非專業,和讀書沒關係的事情。

陳思和希望能夠扭轉這種認知誤區。「任何高校、教育機構,專業設置可以有多有少,可以不一樣,但是文學應該是普遍的。我一直認為,中國所有的高校最缺的一種教育就是人文教育。但是實際上,人文教育應該高於一切。因為中國沒有宗教,沒有一種能夠滋潤人們靈魂的學科。這個責任應該由人文教育來承擔。而在人文教育中,文學又是最重要的。這個獎項對於文學在高校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擔任戲劇文學獎召集人、評委的梁燕麗則看到了大學生文學獎項對整個文學環境的促進作用。「我在邀請評委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香港非常著名的導演和劇作家蔡錫昌。他曾跟我說,他就是受益於六七十年代香港大專界戲劇創作比賽,才走入戲劇界的。香港的很多大學生文學和戲劇創作比賽,幾乎是他們文學、戲劇創作的轉折點、分水嶺。因為之前主要是大陸過去的作家,但自從六七十年代,有了這些大學生獎項後,整個香港本土的創作就被激勵起來。」梁燕麗希望嘉潤文學獎可以對華語文學起到同樣的激勵作用。

新詩獎評委、詩人韓博趕上了異常繁榮的校園文學時代,最近的這20多年裡,他感受到文學在普通人生活中的地位不斷在下降。今年他去波蘭參加文學活動,看到了一個雖然歷史支離破碎、甚至幾度在世界版圖上除名的國家,可以睥睨德國的文學底蘊。「支撐這個國家的因素主要有三個,天主教、大學教育和文學,而文學又是波蘭社會最重要的共同基礎。」韓博認為,文學是所有藝術形式中最具有凝聚力的,波蘭的經歷值得中國人思考。

新詩獎評委、詩人韓博(右二)發言

嘉潤文學獎的設獎人胡嘉潤是一個90後創業者,他在參與復旦詩社的活動時,感受到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專業的同學,對寫作所抱持的共同熱情,促動他贊助設立了嘉潤文學獎。「在今天這樣一個商品社會裡,我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人能因文學而聚集到一起,投身到文學和人文關懷中。」

【附】首屆「嘉潤·復旦全球華語大學生文學獎」徵稿啟事

自1917年「五四」新文學運動以來,高校始終是中國文學新生力量的重要發生地。百年之間,中國文學已走過一段輝煌的歷史,產生了無數優秀的文學作品,一次次文學浪潮的興起往往與視野開闊、思想敏銳、勇於擔當的大學生密切相關。在當代中國,高校學生群體的文學創作日益繁盛,高校的文學氛圍也愈加濃厚,大學生的文學探索在高度、深度和廣度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績,呈現出蓬勃而恢弘的寫作氣象。

為展現當代大學生的創作風貌,鼓勵他們進行不懈的文學探索,復旦大學中國當代文學創作與研究中心在胡嘉潤先生的支持下,決定設立「嘉潤·復旦全球華語大學生文學獎」,現面向全球所有高校在讀大學生,就華語的新詩、舊體詩詞、散文、中短篇小說、戲劇、文學翻譯等六個類別進行首屆徵稿。

本文學獎將邀請數十位華語文學界的著名作家、詩人、評論家、翻譯家與學者擔任顧問和評委,他們大多長期深入地關注高校的文學創作環境和青年的寫作狀態,對當代文學有著獨到的視角和見解。評委們將本著公正、專業、獨立、理性的原則,在關注作者個體獨特的寫作經驗和精神氣象、文本設計與結構延伸的同時,亦堅持審慎、開放的文學價值立場,以期評選出當下高校環境中最優秀的華語青年寫作者。

一、 獎項設置

首屆「嘉潤·復旦全球華語大學生文學獎」設置獎項如下:

1、新詩獎

擬評定4名獲獎者,不分等級,每人獎勵獎金5000元及獎牌一面。

2、舊體詩詞獎

擬評定4名獲獎者,不分等級,每人獎勵獎金5000元及獎牌一面。

3、中短篇小說獎

擬評定4名獲獎者,不分等級,每人獎勵獎金5000元及獎牌一面。

4、散文獎

擬評定4名獲獎者,不分等級,每人獎勵獎金5000元及獎牌一面。

5、戲劇文學獎

擬評定4名獲獎者,不分等級,每人獎勵獎金5000元及獎牌一面。

6、翻譯文學獎

擬評定4名獲獎者,不分等級,每人獎勵獎金5000元及獎牌一面。

二、組織機構

1、顧問團

葉嘉瑩(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教授,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陳思和(評論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王安憶(作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上海市作家協會主席)

嚴歌苓(作家)

歐陽江河(詩人)

西 川(詩人,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

孫甘露(作家)

2、組委會

主 任:陳思和(評論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委 員:王宏圖(作家,評論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劉志榮(評論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劉 莉(復旦大學外聯處副處長)

周 曄(復旦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

孫 晶(復旦大學出版社總編輯)

侯體健(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金 理(評論家,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張定浩(詩人,評論家,《上海文化》副主編)

黃德海(評論家)

木 葉(評論家)

甫躍輝(作家)

肖 水(詩人)

洛 盞(詩人)

徐 蕭(詩人,澎湃新聞文化記者)

康 凌(評論家,翻譯家)

秘書長:肖 水(詩人)

3、召集人

總召集人:王宏圖(作家,評論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新詩獎召集人:肖 水(詩人)

舊體詩詞獎召集人:侯體健(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中短篇小說獎召集人:劉志榮(評論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金 理(評論家,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散文獎召集人:張新穎(作家,評論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黃德海(評論家)

戲劇文學獎召集人:梁燕麗(評論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翻譯文學獎召集人:戴從容(翻譯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復旦大學文學翻譯研究中心主任)

4、終審評審團

(1)新詩獎評委會

歐陽江河(詩人)

陳先發(詩人)

韓 博(詩人)

張定浩(詩人,評論家,《上海文化》副主編)

肖 水(詩人)

(2)舊體詩詞獎評委會

劉永翔(華東師範大學古典文學教授)

程章燦(南京大學古典文學教授)

周裕鍇(四川大學古典文學教授)

張海鷗(中山大學古典文學教授)

侯體健(復旦大學古典文學副教授)

(3)中短篇小說獎評委會

朱天心(臺灣作家)

走 走(作家,《收穫》編輯)

葛 亮(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

劉志榮(評論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金 理(評論家,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郜元寶(評論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4)散文獎評委會

唐 諾(臺灣作家)

張新穎(作家,評論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舒飛廉(作家)

周 毅(作家,《文匯報·筆會》主編)

黃德海(評論家)

(5)戲劇文學獎評委會

蔡錫昌(編導,香港新域劇團長,香港戲劇工程藝術總監)

焦 桐(臺灣戲劇學者)

李 偉(評論家,上海戲劇學院教授)

喻榮軍(劇作家,導演)

梁燕麗(評論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6)翻譯文學獎評委會

何剛強(翻譯家,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上海翻譯》主編)

黃燦然(翻譯家,詩人,香港《大公報》國際新聞翻譯)

王家新(翻譯家,詩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海 岸(翻譯家,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副教授)

戴從容(翻譯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復旦大學文學翻譯研究中心主任)

5、初審、覆審評委

初審、覆審評委名單將陸續公布。

6、協辦團體

復旦大學學生會

復旦詩社

復旦大學古典詩詞協會

北辰文學社

復旦大學中文系寫作碩士班(MFA)

燕園劇社

復旦大學中文系奇境譯坊

三、參評對象

1、本文學獎面向全球的華語新詩、舊體詩詞、散文、中短篇小說、戲劇寫作者和翻譯作者,要求參評對象在徵文截止日時為高校在讀學生(專、本、碩、博均可)。

2、同一作者可以參與本文學獎的多種類別獎項的投稿。

四、參評要求及方式

參評作品須獨立完成,杜絕抄襲現象,一經發現,將取消參賽資格。

本次大賽只接受電子來稿(word文檔),所有電子來稿均須採用附件形式,並將文檔名稱命名為參評人姓名。請在來稿的word文檔最開始段落處註明姓名(包括真實姓名)、出生年月、所在學校、院系、年級、聯繫方式(行動電話號碼、固定電話號碼、電子郵箱)等信息。參評任一獎項的稿件如包含多篇(首),須整理為一份word文檔。不符合參賽條件及資料未寫清楚的稿件將不予受理。

各獎項具體要求及方式如下:

1、新詩獎參評

(1)參評詩歌作品僅限華語新詩;

(2)參評者提供的詩作限在200行且10首以內(即不得超過200行和10首);

(3)請參評者將作品發送至xsj@jrprize.com,郵件主題:「新詩獎參評」+「大學名稱」+「姓名」。

2、舊體詩詞獎參評

(1)舊體詩詞獎分詩、詞兩項,作者可同時參加兩項,最終取詩組獲獎者2名,詞組獲獎者2名;

(2)詩組參評者需提供3篇作品,其中至少1首七律,古體詩不超過20韻;詞組參評者需提供3篇作品,其中至少1首長調(91字以上);

(3)參評作品內容、主題、韻部不限,詩歌用韻嚴格遵守《平水韻》,詞作用韻嚴格遵守《詞林正韻》,詞譜依《欽定詞譜》正體(不取「又一體」);

(4)參評作品儘量不採用序文、自注,如有序文、自注內容,總字數應不超過80字;

(5)請參評者將作品發送至jtscj@jrprize.com,郵件主題:「舊體詩詞獎參評」+「大學名稱」+「姓名」。

3、中短篇小說獎參評

(1)參評者需提交1篇華語小說,字數不超過3萬字;

(2)請參評者將作品發送至zdpxsj@jrprize.com,郵件主題:「中短篇小說獎參評」+「大學名稱」+「姓名」。

4、散文獎參評

(1)參評者需提交3篇華語散文,內容、主題不限,總字數不超過5萬字;

(2)請參評者將作品發送至swj@jrprize.com,郵件主題:「散文獎參評」+「大學名稱」+「姓名」。

5、戲劇文學獎參評

(1)參評的戲劇文學作品僅限華語戲劇,接受包括話劇、戲曲等各種形式在內的原創劇作;

(2)參評者提供的劇作字數不限,內容、主題、格式不限,但要求劇作完整。劇作如按幕劃分,則需不少於一幕;

(3)不得抄襲、模仿、套作;

(4)請參評者將作品發送至xjwxj@jrprize.com,郵件主題:「戲劇文學獎參評」+「大學名稱」+「姓名」。

6、翻譯文學獎參評

(1)本屆「嘉潤·復旦全球華語大學生文學獎·翻譯文學獎」面向特定的「英譯漢」作品;

(2)組委會將提供詩歌、散文、短篇小說等三類文體的英文原文各1篇,共3篇(現附於徵文啟事之後,或詳見官方網站:jrprize.com)。參評者需同時提交以上3篇英文作品的中文譯文;

(3)請參評者在大賽截稿之日前妥善保存參評譯文,請勿在書報刊、網絡等任何媒體公布自己的參賽譯文,否則將被取消參賽資格並承擔由此造成的一切後果;

(4)請參評者將作品發送至fywxj@jrprize.com,郵件主題:「翻譯文學獎參評」+「大學名稱」+「姓名」。

五、評審規則

首屆「嘉潤·復旦全球華語大學生文學獎」徵稿自2016年7月15日起,截止於2016年12月31日,僅接受自薦。

1、評審總則

(1)評審工作以「促進青年寫作,公平公正公開」為基本原則;

(2)各分獎項評委會均分設獨立的初審、覆審、終審評審團;

(3)評審工作開始前,所有參評稿件均經匿名編號處理;

(4)各分獎項評委會根據評審實際情況可向組委會提出評審細則修訂申請,通過後即可進行局部調整;

(5)評審過程中,秘書處協調各分獎項評委會,記錄評審過程,並在評審結束後公開相關資料,接受監督。

2、初審細則

(1)初審環節,各分獎項最終分別評選出50份稿件;

(2)各分獎項評委會分別設初審評委6位,從中各選出1位擔任其所屬分獎項初審主持人;

(3)各分獎項參評稿件分別均分為6組,隨機分配給每位評委進行評審;

(4)為避免因稿件質量分布不均勻而導致的分配不公正,各分獎項初審均經歷兩個階段:

A.每位評委按「7+3」的模式選稿。評委首先從自己分配到的稿件中選出10份,其中,前7份直接進入覆審,後3份由主持人負責匯總進入初審第二輪。第二輪採用投票制,每人須投8票,票數最高的8份進入覆審。最終共選出42+8=50份通過稿件。

B.質疑環節。在初審第二輪投票過程中,如果有評委發現自己分得的參評稿件整體質量嚴重低於或高於平均水平,可主動提出質疑,主持人須協調個別評委互審對方稿件,從中重新選取通過稿件。

3、覆審細則

(1)覆審環節,各分獎項最終分別評選出20份稿件;

(2)各分獎項評委會分別設覆審評委4位,從中各選出1位擔任其所屬分獎項覆審主持人;

(3)覆審採用評委實名投票制,各分獎項覆審均經歷兩個階段:

A.每位評委各自從50份初審通過稿件中選出20份,並統計得票情況。票數為三票以上者(是否包含三票視票數分布情況而定)直接進入終審;

B.其餘稿件進入覆審第二輪,由覆審主持人主持繼續評審,視情況採取打分或合議制。

4、終審細則

(1)終審環節,各分獎項最終分別評選出4份稿件;

(2)謹慎起見,終審採用評委兩輪匿名打分制,兩輪打分過程中每位終審評委均須以每份最高20分最低5分的標準(含0.5分)為作品打分。第一輪打分結束後,得分結果作為參考反饋給各位終審評委,每位終審評委繼而進行第二輪評審、打分,並以第二輪打分得分結果為有效的評獎依據。為解決各位評委評判標準差異帶來的結果偏差,評審打分原始分數將根據一定算法轉化為標準分處理;

(3)最終由組委會秘書處負責收集並統計得票情況,各分獎項最終得分前四位者為獲獎人。

六、頒獎禮

首屆「嘉潤·復旦全球華語大學生文學獎」獲獎名單將於2017年8月公布,本屆文學獎所有顧問、召集人、評委、獲獎者,都將受邀參加2017年9月在復旦大學舉行的首屆「嘉潤·復旦全球華語大學生文學獎」頒獎禮。復旦大學出版社還將出版本屆文學獎的獲獎作品集。

七、活動進展

首屆「嘉潤·復旦全球華語大學生文學獎」的最新動態,將在復旦大學嘉潤文學發展基金官方網絡平臺實時更新,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嘉潤文學」,或者訪問大賽官方網站:www.jrprize.com

復旦大學中國當代文學創作與研究中心

2016年7月14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2016全球華語大學生年度詩人出爐,北島:都是天之驕子
    然而上海交通大學研會微博網絡文化工作室連續舉辦兩屆的「全球華語短詩大賽」,讓人們或多或少意識到,原來還有那麼多年輕人在熱愛詩歌、親近詩歌。在短詩大賽的基礎上,今年主辦方還增加了「全球華語大學生年度詩人」的評選。7月28日,評選結果出爐。歷經層層選拔,新詩和舊體詩詞各10位大學生從全球1560所高校2.3萬參賽者中脫穎而出,斬獲年度詩人殊榮。
  • 2016全球華語大學生年度詩人評選結果發布
    7月28日,由教育部上海交通大學研會微博網絡文化工作室主辦的2016全球華語大學生年度詩人評選正式公布結果。歷經層層選拔,新詩和舊體詩詞各10位大學生從全球1560所高校2.3萬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獲2016年度詩人稱號。        根據16位評委的投票結果,復旦大學張存己、北京大學炎拓等10人當選新詩類2016全球華語大學生年度詩人。
  • 2015全球華語大學生短詩大賽徵稿啟事
    2015全球華語大學生短詩大賽是由中國詩歌學會、中華詩詞學會聯合指導,上海交通大學研會微博網絡文化工作室主辦的大型文化賽事。除了鼓勵寫詩為自己,大賽還旨在促進校園詩歌創作繁榮,為當代華語詩壇挖掘潛力新星,向社會大眾傳播最新優秀詩歌作品,以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14年5月至10月,被譽為詩歌領域 「中國好聲音」的2014全球華語大學生短詩大賽成功舉辦。
  • 「全球華語原創文學大展」 5萬作品競爭千萬版權
    文學評選借鑑娛樂選秀流程五萬餘部參賽作品創網絡徵稿數目之最北大、復旦、南京大學90名大學生擔任大眾評審陳村:擔任"原創大展"評審會主席讓我如履薄冰"全球華語原創文學大展"是盛大文學投入千萬巨資打造的一次文學盛典,揭幕於今年3月,距離10月15日截稿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
  • 全球華語愛情詩會蜀葵花文化旅遊節在成都金堂開幕
    全球華語愛情詩會蜀葵花文化旅遊節在成都金堂開幕 2018-05-17 18:18:00來源:央廣網
  • 醒醒吧—90後大學生創業者的「自我麻痺」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主題下,大學生創業者日益湧現。根據麥可思調查研究,2016年畢業生大學自主創業比例達到3%,約有22.7萬人。其中從事科技和網際網路創業的佔到3成以上,但3年後存活下來的不到1%。
  • 王安憶《紀實與虛構》獲紐曼華語文學獎
    作家王安憶 視覺中國 圖繼莫言、韓少功之後,又一位內地作家王安憶入選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Newman Prize for Chinese Literature)。莫言曾於2009年獲得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紐曼華語文學獎是由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美中關係研究院於2008年設立的獎項,是美國第一個為華語文學設立的獎項,每兩年頒獎一次。
  • 第三屆釣魚城全球大學生中文創意寫作大賽徵稿啟動
    第三屆 「釣魚城」全球大學生中文創意寫作大賽是由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創意寫作學院全資主辦,北嶽文藝出版社、全國校園文學聯盟協辦,重慶市作家協會指導,面向全球所有使用漢語寫作的大學生(含本專科生、研士和博士生)創辦的文學獎項。大賽旨在激發大學生的文學創意和中文寫作的能力。
  • 第五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入圍名單
  • 第八屆全澳大學華語辯論賽評委組成更具國際化
    來源:海外網 12月12日,第八屆全澳大學華語辯論邀請賽通過線上直播模式拉開帷幕。本屆大賽有八所高校的辯論社入圍,還邀請了屢獲殊榮的辯論大咖擔任評委。不僅辯手會有精彩表現,評委的點評也值得期待。
  • 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是否體制內與寫作無關
    在莫言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後,外界最想聽到的聲音,除了莫言本人,就是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瑞典著名漢學家馬悅然。作為諾貝爾文學獎18名評委中惟一精通中文的評委,馬悅然被公認為中國文學和這個著名獎項之間最直接、最重要的聯繫人。  昨天,88歲高齡的馬悅然與夫人陳文芬現身上海。
  • 2017年的華語金曲獎來了 共享樂壇鼎盛之夜
    搜狐娛樂訊 2017第九屆華語金曲獎來了,作為華語樂壇每年一屆的音樂盛事,今年的明星陣容包括了香港殿堂歌手、內地現象藝人、獨立原創大咖、樂壇中流砥柱等,超過80組人氣歌手和音樂人齊聚香港,共享華語樂壇鼎盛之夜。
  • 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入圍名單公布
    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組委會2015年7月31日 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入圍名單 ⒈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獎(入圍名單)《光柵謀殺案》(【香港】譚劍)《星隕.叢林中的十字架》(周敬之) ⒌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新秀獎(入圍名單)張冉阿缺王侃瑜索何夫【臺灣】平宗奇 ⒍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原創圖書獎(獎出版者)
  • 第27屆「蕭邦國際少年兒童鋼琴賽」強大評委陣容降臨中國決賽現場
    屆時,來自全國各地的鋼琴小選手將雲集京城,向來自全球的專業評委和廣大觀眾展示自己的鋼琴天賦與技藝,贏取9張通往歐洲音樂殿堂——「莎發尼亞蕭邦音樂中心」的門票。在備受矚目的評委選擇上,賽事主辦方藝術留學廣場也頗費心思,力邀國際國內頂級專業評委齊聚北京,從而確保為每一位參賽選手創造出最公平、最專業的競賽環境。
  • 文化| 第七屆湖北文學獎揭曉,90後作家文壇嶄露頭角
    13日,湖北省作家協會公布了第七屆湖北文學獎獲獎名單。女作家張春瑩作品《開往宜水的火車》獲短篇小說獎,意味著90後作家開始在湖北文壇嶄露頭角。湖北文學獎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扶持的最重要文學獎項。省作協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七屆湖北文學獎終評於今年12月6日結束,評委以無記名投票方式最終評出長篇小說2部、中篇小說3篇、短篇小說2篇、詩歌集2部、散文集2部、報告文學1部(篇)、兒童文學1部(篇)、文學評論1部(篇)。
  • 馬悅然去世:唯一懂漢語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委走了
    馬悅然是著名漢學家高本漢的弟子,是諾貝爾文學獎評委中唯一懂得且精通漢語的評委。此前一周,201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和遲到一年的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剛剛一起宣布結果。馬悅然的妻子陳文芬對澎湃新聞說,對於今年宣布的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悅然都非常滿意,他在電視上看到了兩人獲獎的消息。
  • 第四屆「大中華杯」全球華語大賽地方選拔賽考試說明
    第四屆「大中華杯」全球華語大賽地方選拔賽將於2014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全國各分賽區進行。在地方選拔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的選手,將晉級擬於2015年2月22日—26日在天津奧藍際德國際酒店舉行的中國區總決賽,在中國區總決賽中獲得金銀銅牌的選手將成功入選全球總決賽。
  • 第二屆京東文學獎重量級評委團亮相 為時代存檔文學記憶
    從文學獎起步 更覺評選好書重任京東文學獎一直以推廣好書、推動全民閱讀為使命,希望通過文學獎專業、權威的評選形式,在作家與讀者中間搭建溝通的橋梁。而京東文學獎評委中,很多人正是通過文學獎走入大眾視野,又通過文學獎帶動了全民讀書熱。比如,莫言作為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閱讀狂潮。
  • 瑞典學院院士馬悅然: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22年
    其他評委都不懂非歐洲語言  B:您當評委的最深感受是什麼?  M:(陳文芬建議,應該說「院士」而不是「評委」,因為文學獎評選只是學院的工作內容之一;學院最重要的工作是編篡一部瑞典語大辭典,收錄1520 年後出現的所有詞彙;這一工程只編到字母「T」,整部書要到2017 年才能編完。)
  • 「90後」創業者的世界 網際網路大佬到底懂不懂?
    在網際網路產業界,一邊是層出不窮的「90後」創業紅人,他們高調,善於表達,言必顛覆,但另一邊,不少人對他們是否有能足夠的耐力持懷疑態度。相比其它行業內的企業,網際網路企業的歷史都不長,取得巨大成就的網際網路大佬們,他們本身也經歷過痛苦與榮耀並存的創業歷程。在他們眼中,「90後」創業者到底是什麼樣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