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傳承弘揚「抗戰省城文化」,讓更多人了解雲和戰時浙江省會這段歷史,教育雲和下一代知曉本土歷史文化,更好地珍惜當下和平時代。雲和縣社科聯聯合縣教育局、縣融媒體中心、縣圖書館以《戰時浙江省會雲和1942-1945》簡明讀本為藍本,在全縣開展以「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為主題的朗讀大賽,並每周通過微信展播部分優秀參賽作品。
今天為您朗讀的是《血火洗禮》。
血火洗禮來自童話雲和00:0001:25
朗讀者 葉瑾心
大家好!我是來自雲和縣實驗小學一(五)班的葉瑾心,今年7歲了。我熱愛閱讀,擅長鋼琴、主持、英語、表演,在跳繩、籃球、講故事、搭積木等各項比賽中成績優秀。獲得2019年麗水市第三屆「治水好聲音」少兒朗誦大賽幼兒組一等獎、2018年雲和縣第二屆「治水好聲音」少兒朗誦大賽幼兒組一等獎、雲和首屆童話寶貝少兒才藝大賽才藝類一等獎(領舞),參加2019年麗水少兒春晚節目錄製、雲和電視臺《雲谷坑根春來早》《小夏陪你過大年》等欄目錄製,並在縣實驗幼兒園2019-2020學年開學典禮上作為學生代表講話。
我在此給大家朗誦的是《血火洗禮》。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雲和作為抗戰省城,雲和人民為抗戰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每一個雲和人都應該牢記歷史,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愛國、愛家、愛我們的雲和,努力學習、勇往直前,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朗讀內容
血火洗禮
在全面抗戰中,雲和縣徵集兵員達5812人,佔人口總數的8.4%。前線陣亡572人,病故68人,傷殘14人;敵機轟炸死亡53人,傷殘28人;因日軍實施細菌戰死、殘無以計數。由此可見雲和人民為爭取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在深重的災難中,雲和人民也受到一次血與火的洗禮,社會文明迅速提升,百姓擴大了視野,開闊了胸懷,增加了新知識。民國浙江省政府在雲和實施的建設工程,給人民帶來了實惠,原本默默無聞的深山小縣,一度成為經濟繁榮、文化活躍的抗戰大後方。
竹坑村「先烈抗敵陣亡尉官李嶠紀念碑」。李嶠,雲和竹坑村人,原浙江省國民抗敵自衛團第六支隊第一總隊第三大隊八中隊中尉分隊長,1939年12月7日於海鹽縣抗日陣亡。
連結:黃紹竑為《浙西抗戰叢刊》之序文
(黃紹竑)
蹙地千裡,俯視中原,殆欲墮下傷時淚,若大樹王畔之春雨與朝露然者,東西兩天目也!發天目而小天下,慨偏地之烽煙,念流民之失所,終不禁痛恨太息,於甘為戎首之日帝國主義者。
日帝國主義者,在長期侵略戰之過程中,已隨處足表現其悲觀失望傾向,然為避免軍事冒險、政治投機之最後失敗命運計,不得不隨時改變其戰略與陰謀,期用不流血鬥爭之方式,殖民地化我中國,使大陸政策,得局部實現,此又有識者所周知之事實也。
軒轅裔胄,無一人甘奴化者,惟有本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之教訓,與暴敵周旋。以是政治戰也,經濟戰也,文化戰也。特別在遊擊區內,更見白熱化。祖國不負吾人,吾人敢負祖國;浙西不負吾人,吾人又忍負浙西乎!
浙西既處抗戰之前哨,以自然地理關係,一切對敵鬥爭,不得不任先鋒任務,因而採取一種新姿勢,並發見若干新理論據點,固無足稱異。但為保證鬥爭前途之更確實勝利計,則從事研究檢討工作,期由被動進到主動,以優點克服弱點,確為目前迫不容緩之圖。
浙西民族文化館有鑑於此,爰編輯《浙西抗戰叢刊》,不論內容如何,有無理論上技術上或史料上之價值,要足供各方參考,藉可知已知彼,肆應無窮。
予忝膺邦家重寄,除建設浙東外,對浙西失地之規復,自責無旁貸,惟過去力徵經營之結果,所獲犧牲代價幾何?此叢書之編集,或正為無量數無名戰士之血汗結晶品,足以喚起群豪,策勵後死,起再造浙西,重鑄東亞之雄圖也!是為序。
中華民國三十一年一月 黃紹竑 於西天目山行署
來源:童話雲和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