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彈性量表 CD-RISC

2020-12-16 心理資料室

心理彈性量表 CD-RISC

一、簡介

心理彈性量表(Connor-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 -RISC)是由凱薩琳M.康納和喬納森R.T.戴維森共同開發的一種評估韌性的方法。基於康納和戴維森對韌性的操作定義,即「在逆境中茁壯成長」的能力。自2003年開發以來,CD-RISC已經在不同的環境下進行了測試(見通用性),並被修改成不同的版本。創建CD-RISC是為了改進現有的彈性措施(例如,耐寒性或感知到的壓力)。現有的彈性尺度被認為是不充分的,因為它們缺乏可概括性。[1]有鑑於此,CD-RISC使用多種人群進行測試,以增加度量的可概括性。這些小組包括一個社區樣本、一級護理門診病人、一般精神科門診病人、一個廣泛性焦慮症臨床試驗和兩個創傷後應激障礙臨床試驗。作者從先前的研究者的工作中得到了這個量表內容的靈感,最著名的是s.C.Kobasa和M.Rutter。CD-RISC由25個項目組成,這些項目採用裡克特氏5點量表評定法進行評估,範圍從0-4:完全不正確(0),很少正確(1),有時正確(2),通常正確(3),幾乎所有的時候都是這樣(4)。這些評分結果都是0-100之間的數字,分數越高,表示彈性越高。原量表因子分析產生五個因子: 個人能力,高標準,堅韌:10、11. 12. 16、17、 23、24、25

相信自己的直覺,容忍負面影響,增強壓力的效果:6、7、14、15、18、19、 20

積極接受變化並確保關係安全: 1、2、4、5、8

控制: 13、 21、22

精神影響: 3、9

後來張建新,餘肖楠重新進行維度的劃分(3維度分法2007) :

堅韌性: 11、 12、13、14、 15、16、 17、18、 19、20、21. 22、23

力量性:1.5、7.8、9、10、24、25

樂觀性:2.3、4、6

二、信效度

結構效度:

目前缺乏支持CD-RISC結構效度的研究。為了證明良好的構念效度,需要建立在一個複雜的、詳細的理論構念(即法律網絡)的基礎上。如果測度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那麼它就應該作為這個複雜概念的測度應該表現出來。CD-RISC與各種結構如家庭功能和抑鬱症狀如預期一樣(即積極或消極)相關。然而,它需要根據更複雜的理論進行測試,以更好地建立結構效度。

聚合效度:

CD-RISC上的分數與設計用於測量相同或相似結構的幾個量表進行了比較。CD-RISC得分與抗逆性顯著正相關。CD-RISC與感知壓力量表和Sheehan壓力脆弱性量表均顯著負相關。這表明,從CD-RISC獲得的彈性得分分別對應於較低的感知壓力和感知壓力脆弱性水平。所有這些結果都表明CD-RISC具有良好的收斂性。

預測效度:

Bezdjian及其同事(2017年)利用CD-RISC研究了韌性與6個月不適應性損耗之間的關係(即在基礎訓練開始後6個月,由於心理健康或行為調整困難而與軍隊分離,以及在恢復力和心理健康診斷之間分離。)結果表明,因不適合而與空軍分離的服役人員的基本恢復力水平較低與那些沒有分開的人相比。在服役6個月時被診斷為精神障礙的服役人員也報告說,與那些沒有被診斷為精神障礙的人相比,他們在基礎訓練中的恢復力水平較低。兩種關聯的效應大小均為中等,說明CD-RISC的預測效度中等。

性別差異

儘管Connor和Davidson(2003)在開發CD-RISC時沒有發現樣本中的性別差異,但隨後關於CD-RISC中的性別差異的研究結果支持了另外兩個結論:(1)男性彈性更高Campbell Sills、Forde和Stein(2009年)發現,在一個大規模的社區樣本中,當使用CD-RISC進行評估時,男性報告的恢復力水平高於女性。這種趨勢的一個解釋是,女性報告的具有壓力相關成分的精神障礙(如PTSD)的發生率較高。此外,這種差異可能是由於報告的偏見——換句話說,男性比女性更關心被視為能夠處理壓力和逆境,因此他們在CD-RISC上報告的分數更高。(2)女性彈性更高 在一個超過50000名空軍服役人員的樣本中,女性參與者的平均得分高於CD-RISC中的男性參與者。女性自述,除了三個項目外,其他所有項目的平均彈性水平都較高。造成這種差異的一個原因(與以往的民間研究結果相比)是,這項研究中的婦女自願參軍,而那些參軍的婦女可能更有可能具有更高的初始復原力。然而,關於軍事人口平均恢復力水平的研究並沒有專門研究性別差異。

三、發展

為了減少管理時間,2005年創建了CD-RISC的兩項縮略版本CD-RISC2。它評估了普通人群以及創傷後應激障礙、抑鬱症和焦慮症患者的恢復力。這個量表使用的兩個項目是項目1(「能夠適應變化」)和項目8(「在疾病或困難之後趨於恢復」)。之所以選擇這些項目,是因為康納和戴維森認為它們能夠「從詞源學上捕捉彈性的本質。」在對重測信度、收斂效度和發散效度進行分析之後,CD-RISC2顯示出與整個CD-RISC和CD-RISC的單個項目「顯著相關」。作者認為,由於CD-RISC2充分代表了原始度量,因此可以使用CD-RISC2來代替25項CD-RISC。

Campbell Sills和Stein(2007)改進了最初的25項CD-RISC,並驗證了該測量的10項版本,稱為CD-RISC-10。作者認可25項版本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可接受證明,但擔心該測量的5因素結構。他們對出現在相同因素中的項目之間的概念關係(如積極接受和安全關係)感到困惑,並質疑用於得出結論的統計分析。針對這些問題,作者試圖用更系統的方法建立CD-RISC的要素結構。此外,他們還希望通過分析該方法的結構效度來進一步驗證該方法的有效性。採用因子分析法和三個獨立樣本,將原量表修改為只包含10個項目,可以提高量表的效度。他們刪除了理論上有意義的條目,將其納入彈性的衡量標準,但這些項目的統計權重不夠,無法繼續納入(例如,社會支持的衡量標準)。他們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來證明這些刪除的合理性。本量表包含的10個項目評估一個人承受困難經歷的能力,包括「改變、個人問題、疾病、壓力、失敗和痛苦的感覺」。作者發現,10個項目的CD-RISC分數與原來25個項目的CD-RISC分數高度相關。但這項分析有局限性。例如,本研究中用於評估10項CD-RISC心理測量特性的樣本不包括臨床樣本或經歷過高水平創傷的個人樣本。因此,得出的結論不能適用於這些人群。作者認識到,這可以被視為一個問題,因為恢復力的概念通常只被認為與創傷經歷有關。然而作者解釋說,彈性可以應用於更適度的壓力水平。因此,恢復力的概念和10項CD-RISC措施可適用於一般人群,而不僅僅是那些經歷過創傷的人群。作者還列舉了使用回顧性自我報告收集數據(在這種情況下,不可避免)的問題,並建議建立一種不依賴自我報告的恢復力措施。

CD-RISC在不同人群中取得了顯著的信度和效度,使用CD-RISC的每一項研究都增加了對該測量的普遍性的支持。由於社會規範的差異和翻譯的困難,確保一項措施能夠適用於不同的語言和文化往往被證明是一項困難的任務。例如,在一種文化中被視為正常的行為在另一種文化中可能被視為完全不正常的行為,這僅僅是因為這種行為的感知方式不同。25個項目的CD-RISC和CD-RISC-10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被證明是可靠和有效的,包括韓語、漢語、德語和西班牙語

CD-RISC用於研究患有終末期肝病和等待肝移植的患者的恢復力。研究人員進行了各種統計分析(包括探索性因素分析),以確定在其樣本中使用CD-RISC的最佳方法,並得出結論,20個項目,單因素版本最適合數據。結果表明,CD-RISC評分與抑鬱、焦慮呈負相關。得分與社會支持、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呈正相關。恢復力與患者肝病的嚴重程度無關。另一項研究使用了最初的25項CD-RISC來研究接受乳腺癌診斷和乳腺癌手術的女性的彈性和情感反應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癌症患者組和對照組之間的彈性總體水平相似(即沒有癌症診斷的女性)。此外,復原力對患者抑鬱和焦慮症狀的發展起到保護作用。與對照組相比,儘管癌症患者平均表現出更多的抑鬱、焦慮、消極情緒和更少的幸福感,但那些表現出更高彈性水平的癌症患者也表現出類似的情緒幸福水平。 由於恢復力最常與創傷的經歷聯繫在一起,在軍人群體中探索這一概念已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與普通人群相比,這一特定人群通常會經歷獨特的創傷和壓力,例如戰鬥暴露。戰鬥暴露包括與敵人交火、目擊他人傷亡或自己處於危險之中。 CD-RISC被用於調查作為持久自由行動(OEF)或伊拉克自由行動(OIF)一部分參加戰鬥的一組美國退伍軍人的恢復力和心理功能之間的關係。具體來說,創傷暴露、恢復力和創傷後應激障礙診斷之間的關係是令人感興趣的。據推測,韌性在創傷暴露和創傷後應激障礙診斷之間起著調節作用,較高的韌性水平與更積極的心理結局相關。研究結果支持這兩個假設。結果表明,心理彈性是創傷後應激障礙發展的一個保護因素,它與心理功能的其他方面(如自殺)有顯著關係。 在一項類似的研究中,CD-RISC被用來研究彈性、單位支持、部署後社會支持、創傷後應激障礙和抑鬱症狀嚴重程度之間的關係,以及在組織環境足跡或組織環境足跡期間服役的美國退伍軍人樣本的心理社會功能。作者假設,恢復力將介導單位支持與創傷後應激障礙和抑鬱症狀之間的關係。此外,他們假設部署後的社會支持將介導創傷後應激障礙與抑鬱症狀和心理社會功能之間的關係。結果支持這兩個假設。CD-RISC評分與PTSD和抑鬱症狀評分呈負相關。較低水平的單位支持和部署後社會支持與較高水平的創傷後應激障礙和抑鬱症狀以及較低水平的恢復力和心理社會功能有關。彈性完全介導了單位支持與創傷後應激障礙和抑鬱症狀之間的關係,這證實了第一個假設。最後,部署後社會支持部分地介導了PTSD與抑鬱症狀和心理社會困難之間的關係,這支持了第二個假設。

Connor和Davidson(2003)認識到CD-RISC的局限性,指出缺乏對客觀彈性測量的驗證,定義與該測量相關的彈性的複雜性(即,如果一個人在一個領域遇到困難時表現良好,但在另一個領域表現不好,那麼他會被視為彈性嗎?)缺乏方向性因素的評價,許多研究對康納和戴維森提出的五因素模型提出了質疑。然而,這些研究未能就什麼是適當的因素模型達成一致。一些研究成功地獲得了一個五因素結構,如康納和戴維森,但模型的內容並不總是一樣。]其他研究發現,四因素解決方案是最好的。另一個無法確定一個數字,相反,報告一個包含兩個或三個因素的結構,例如:項目解釋的文化差異、測試設置的差異以及分析策略的差異都被認為是導致這些不一致的可能原因。這些調查結果不一致的另一個潛在原因是原始量表中的項目數量不足。通常,需要三個或更多的「強負荷」項目(即具有大量統計權重或重要性的項目)來確保這些因素的可靠性。25個項目的CD-RISC並不總是堅持這些準則。例如,因子5(精神影響)只有兩個項目支持它。由於這些關於因素結構的發現存在差異,不建議單獨使用原始CD-RISC的子量表。

心理彈性量表 CD-RISC

指導語:下表是用於評估心理彈性水平的自我評定量表。請根據過去-一個月您的情況,對下面每個闡述,選出最符合你的一項。注意回答這些問題沒有對錯之分。

相關焦點

  • 心理彈性測評量表(CD-RISC)歡迎選用
    這就是每個人「心理彈性」的不同。「心理彈性」也有叫「受挫彈性」,它講的都是一個人受到挫折後的恢復的快慢程度。受到挫折之後,能夠很快地恢復如初的人,被認為「心理彈性好」,反之,需要很長時間恢復的人被認為「心理彈性差」。
  • 心理測評量表大全各種心理量表大全
    ,運動心理測試等門類。C開頭猜疑心量表(S18)長谷川痴呆量表長谷川簡易智能量表長谷川簡易智能修訂量表長谷川智力量表長海痛尺評定陳會昌氣質量表成就動機量表成人心理彈性量表成人依附狀態量表承受能力測驗>CCMD-2-R人格障礙臨床定式檢查CCMD-2-R人格障礙篩查問卷Cohen-Mansfield激越問卷Conners多動症父母和教師簡明量表Conners兒童行為問卷Conners父母用量表Connor和Davidson心理彈性量表Conners教師用量表Conners教師用量表(簡化版
  • 合君心理測評系統自帶量表編輯器,80%的心理量表可無障礙添加
    合君心理測評系統自帶量表編輯器,80%的心理量表可無障礙添加對那些有研究需要、不便對外公開心理量表的專業老師來說,有量表編輯添加功能的心理測評系統是一種必需。如果所用的心理測評軟體沒有自己需要的心理量表,就會有麻煩,解決的途徑是:1)再次找提供心理測評軟體的廠家,讓廠家協助將所需的量表添加進去;2)重新購買一套內部集成該量表的軟體。現實情況是,多數承諾有量表添加功能的心理測評系統,最多只能導入計分很簡單、不需要分數校正(T分數或標準分轉換)的常規李克特式量表。
  • 著名的心理測試量表
    下面是一些常見並且比較著名的的心理測試量表的介紹,學習心理測量學這門學科,對這些心理測試是必須知道並了解的,在心理諮詢中這些量表也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分別為精神質(P)、情緒穩定性(N)、內外向(E)和效度量表(L),對個性特質和心理健康都能較好的測查,只有88個題目,題量適中,功能較全,在精神醫學、心理諮詢等行業都廣泛應用,尤其是它的50多年的歷史 和幾番修訂補充,奠定了它在心理學的重要地位,在心理門診中應用最為廣泛。
  • RISC-V基金會宣布徵集RISC-V臺灣地區研討會演講嘉賓
    重要日期:  提交截止日期:2019年1月11日(周五) 演講者通知:1月下旬  欲註冊參加本次活動,請訪問:https://tmt.knect365.com/risc-v-workshop-taiwan/purchase/select-package。
  • 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
    測量說明:心理健康是個體的心理活動處於正常狀態,即認知正常,情感協調,意志健全,個性完整和適應良好,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最大潛能,以適應生活、學習、工作和社會環境的發展與變化的需要。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集中在厭學,與同學、家長、教師關係緊張,情緒波動較大,容易被激怒等。該量表能夠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情況進行測評。
  • 好心情心理自測量表,讓您足不出戶即可對心理狀況了如指掌
    (原標題:好心情心理自測量表,讓您足不出戶即可對心理狀況了如指掌)
  • 「第一期兒童心理行為量表測評培訓班」舉辦
    為向基層醫務工作者推廣兒童心理行為量表測評技術,搭建學術交流平臺,提升基層醫務工作者兒童心理評估水平,由西安市第四醫院、西部兒童早期發展聯盟主辦的「第一期兒童心理行為量表測評培訓班」,於5月26日在西安市第四醫院行政樓會議室成功舉行
  • 教育部制定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 新生入學先測試
    華夏經緯網9月3日訊:據新華網報導,新學期開學,教育部直屬高校和北京等市屬高校的大學生入學後都要先進行心理測試,填寫專家組專門為大學生量身定做的「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各高校將根據測評結果對可能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作進一步心理評估,根據情況給予心理諮詢或建議到專門的醫療機構治療等處理。
  • 提升心理彈性,讓內心變得強大起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個體心理發生發展的過程,可以看作其心理彈性不斷增強的過程,即個體社會適應能力提高的過程。心理彈性在壓力與心理健康的關係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壓力可直接影響心理健康水平,同時也通過心理彈性對心理健康產生間接影響。面臨相同的壓力時,若個體心理彈性越小,則其越難理性應對挫折和壓力,心理健康狀況越差;反之若個體心理彈性越大,則其心理健康狀況越好。因此,心理彈性與心理健康的關係密切。
  • 痴呆的神經心理測查量表 你知道幾個?
    近年來神經心理評估量表無論在神經科臨床,還是在科研評價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使用頻率日益增加。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心理與行為神經病學學組經過多次討論修改,最終形成《常用神經心理認知評估量表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總結整理了不同神經心理認知領域臨床常用測驗的使用情況。關於痴呆的神經心理測查,共識主要介紹了以下幾種評估方法。
  • 基於心理測量學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量表的編制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量表初測版:該量表是根據意識的理論結構,分別將認知、情感、意志作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量表的三大維度,按照編制題目的規範性,形成具有40道題目的初測版量表。量表採用Likert五點計分方式,即1代表「非常不認同」,2代表「比較不認同」,3代表「不確定」,4代表「比較認同」,5代表「非常認同」,得分越高代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越強。3.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量表正式版。
  • 專業測評 ∣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MHS-CA)
    基於此,邁煒心理近期推出免費測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MHS-CA)》,以幫助家長進一步了解疫情時期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通過兒童(或與家長一起)在線作答,可使孩子及家長更好地了解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態,從而在必要時進行相應的調整或幹預。該量表是專業量表,可用於對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評估。
  • 痴呆的神經心理測查量表,你知道幾個?
    MMSE由Flostein等於1975年設計並推出,是用於篩查老年期痴呆的量表。用MMSE量表檢查出來的患者,症狀也相當明顯,MMSE不是對痴呆患者進行早期診斷的敏感量表。MMSE評估的具體項目共分為11項,包括時間定向、地點定向、即刻記憶、注意和計算、近記憶檢查、物體命名、語言複述、語言理解、閱讀理解、句子書寫以及圖形描畫,這11項內容計分總和為30分。
  • 國家心理諮詢師二三級考試各類量表知識匯總大全
    國家心理諮詢師二三級考試各類量表知識匯總大全心理測量的作用:人才選拔  因材施教   心智評估心理學評定量表
  • 新生兒健康狀況測查量表
    新生兒健康狀況測查——阿普加(Apgar)量表特徵多於100次/分鐘呼吸嘗試無緩慢或無規律良好,嬰兒大聲啼哭肌肉彈性通體粉紅反應敏感性無反應皺眉,面部表情痛苦,或微弱地哭泣大聲啼哭,咳嗽,打噴嚏註:在Apgar量表中用首字母代表測試的五個標準
  • 566個題目的MMPI用1.5天完成導入,心理測試軟體量表編輯器是利器
    566個題目的MMPI用1.5天完成導入,心理測試軟體量表編輯器是利器因為有了心理量表編輯器,合君惠友心理測評系統能夠將絕大多數心理量表導入系統中,而且所用時間很少(批量導入題目與選項)。不少用戶在採購心理測評系統時,過於看重集成的量表數量,以為量表數量越多,軟體越好。有些心理測評軟體廠家也是投其所好,將五花八門的量表與問卷集成到軟體中湊數。其實只要了解心理測量或心理測評的人都知道,對於哪怕是臨床的專業心理治療師或精神科醫生,他們常用的心理量表或精神科專用量表都不會超過30個。
  • 玩轉量表:量表設計與分析實戰
    ——史蒂文斯(心理物理學家)一、初識量表所謂量表,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測量工具,通常由多個項目組成,形成一個綜合的分數,旨在分析較難以直接方法測量的變量。例如:當研究人員打算描述個體的人格特點,但又無法直接進行測量時,就需要藉助量表。
  •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成功舉辦兒童心理行為量表第二期培訓班
    2019年8月14日到19日,由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河南省婦幼保健協會、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省婦幼保健院、省婦女兒童醫院)聯合主辦的《兒心量表-Ⅱ》等兒童心理行為量表第二期培訓班在鄭大三附院成功舉辦。
  • 2021考研心理學:比奈-西蒙量表的誕生及心理測驗的發展
    (1) 1904年比內為了鑑別弱 智兒童,他與西蒙合作編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科學的智力測驗--比奈-西蒙量表。1905年,他在《心理學年報》上發表了文章《診斷異常兒童的新方法》,介紹了該量表,歷史上稱為「1905量表」。從此,比奈-西蒙量表宣告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