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俗話說的好,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想成為高層次的人,誰都想能夠多擁有一些東西,站的更高,看得更遠。但是「享受」二字,可是十分真實,享過福氣,就得受得了苦難,要先學會做人下人。
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所以貴要以貧賤為根本,高的東西要以低的東西為基礎。就像一座房子,如果不是磚頭一塊一塊地壘砌,混凝土的澆築,是無法形成一座高樓大廈的。
人也是一樣,要想學會享福,就要先學會受罪,不經歷一番冰天雪地的寒冷,又怎能感受到梅花撲鼻而來的香氣呢?一個人始終是要先學會做「人下人」,才能成為層次高的人。一個人如果連普通的基礎的事情都做不好,怎麼能夠駕馭得了更高級的東西呢?
人的一生只有吃過苦楚,才能對幸福的體悟更深,只有體悟過吃不飽飯,有上頓沒下頓的時候,才能明白一日三餐能有多幸福。要想成為層次高的人,就要俯下身子,切實地把自己放到基層去,踏踏實實的幹,養成好的品德習慣,自然能成為層次高的人。
明朝的朱元璋,可以說是從苦難中一步步地走上來的,出身在一個貧苦的家庭,兄弟非常的多,在那個連飯都吃不飽的年代,可以說是飢一頓飽一頓。
朱元璋還非常不幸,青年時代還趕上大饑荒,父親母親大哥先後餓死,家裡別說埋人的棺材,連能埋人的土地都沒有。還是借的鄰居的地才安葬。朱元璋就成了孤家寡人,為了求生與其他的兄弟就這樣分開了。
他先是投奔寺廟,當了和尚,整天洗衣做飯,還受到老和尚斥責。後來廟裡也沒了餘糧,朱元璋也被迫離開,當了乞丐流浪,這時候的他才十七歲,衣不裹體,食不果腹的流浪了三年,見識了大江南北的風土人情,正是在這之中,積累了非常多的社會經驗,才讓他有機會投奔起義軍,最終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
人其實都有一段艱難困苦的時候,只有經歷過艱難困苦,才能磨練人的心智,鍛鍊人的筋骨,強健人的體魄,讓人能夠擁有強大的內心,去面對生活中所遇到的風風雨雨,才能在面對大事的時候寵辱不驚,才能夠站到更高的平臺上去遠望。
曾國藩說過「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經歷過千百次的打磨,美玉才能真正地發揮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不然只能是被石頭包裹,終日見不到外面的世界。
春秋時期的重耳,因為父親晉獻公聽信後妻驪姬的讒言,只能是流亡國外,重耳在國外就這樣流亡了十九年,連續逃亡了八個國家,直到了六十二歲,才返回國家當上國君。其間遭遇多次暗殺,有一次甚至被刀割斷了袖子,翻牆才得以逃脫。還差點在楚國被楚王手下的人進言暗害,幸好楚王沒有答應,重耳才在秦穆公的幫助的下最終回到晉國繼承了王位,成為晉國的國君。
這些例子其實都能告訴我們,一個人想要有大的作為,一定會經歷一番磨難,只有在磨難中虛心學習,做好人下人的工作,耐心的蟄伏等待時機,才能有機會成為層次高的人,不然只能是泯然眾人。
結語
一個人,只有先學會吃苦,才能在苦中得到對福的感悟,福的理解,才能夠在擁有福的時候不失去,牢牢抓住,變成層次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