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過,腐草蘧作螢

2020-12-22 網易新聞

(原標題:大暑過,腐草蘧作螢)

晏藜

雖然是個美麗的誤會,但化草而來的傳說,讓螢火蟲給夏夜以浪漫的點綴。

大暑一過,就意味著長夏真的要到尾聲了。眼看鋪天蓋地的悶熱就要過去,早秋的微涼已經遠遠向我們張開手,可是,那些暗暗希望能再見到的老朋友,今年還是沒有再來。年年盼望,年年落空,似乎只能任它同漸漸模糊的童年一起走遠。其實它也未必全然銷聲匿跡,在遠離喧囂的鄉村夏夜,孩子們或許還能看見它自草叢中飛出來吧?又或者城市裡其實也還有,只是與刺眼的明光相比起來,它那點點微光太柔弱了,以至於輕易就會被覆蓋住。

它就是螢火蟲。《月令集》中記載大暑三候,初候就是「腐草為螢」。螢火蟲喜歡潮溼的環境,因此常選擇在夏天的水邊或植被茂盛的地方產卵,幼蟲生長蛻變後並不能直接成蟲,而是於溫暖的初春入土化蛹,然後在夏末才出現在乾淨溼潤的草澤邊。這樣的過程很難被人發覺,所以古人便以為螢火蟲是由夏末的腐草變化而成的。

這當然是個美麗的誤會。但古老的中國講究輪迴,在人們心中,螢火蟲化草而來,死後又入土而去,塵歸塵,土歸土,年復一年,每年入夏都會再來,給夏夜以浪漫的點綴。南宋女詩人朱淑真有《夏螢》詩,描繪了夏夜螢飛的夢幻場景:「熠熠迎宵上,林間點點光。初疑星錯落,渾訝火熒煌。著雨藏花塢,隨風入畫堂。兒童競追撲,照宇集書囊。」不難想像那個場面:隨著夜色一重重暗下去,隱匿的流光就一點點亮起來,起起落落,明明滅滅。南朝梁簡文帝蕭綱也有詠螢的詩句:「騰空類星隕,拂樹若生花。屏疑神火照,簾似夜珠明。」繁星隕,樹生花,神火照,夜珠明,美得甚至有點誇張了,這裡頭有古人對不可控的自然的驚嘆, 想都想不到,這樣微小的生物也能散發出這樣神奇的美麗。

在我童年的印象裡,夏天似乎並不像現在這麼熱。每到夏夜,人們也不呆在屋子裡,而是一家家地坐在院子裡乘涼。我至今忘不掉那個場景,空曠的大院子裡,小時候的我側伏在外婆的腿上,她一手拿著把草編的扇子搖啊搖,一邊輕輕地撫摸我的頭髮。外婆是語文老師,她常會像教她的學生一樣,念些古老的詩句給我聽。因為小時候住的那種老房子昏暗,所以庭院上頭籠著的星空就顯得特別亮,盯著看的時間長了,眼睛都會微微花掉。外婆就停下撫摸的手,指著星星給我念《詩經》裡的句子,「嘒彼小星,三五在東」。還沒等我反駁哪裡止三五顆星星,就見螢火蟲不知從哪兒悄悄地飛出來,離我們這樣近。外婆就又指著這些客人說,「町疃鹿場,熠燿宵行」。

只是我哪裡能聽她嘮叨完!追逐流動的事物是兒童的本能,更何況那流動的還是光芒。我既不想造作地狡辯那是要學習「車胤囊螢讀書」的典故,也想不矯情地裝腔說那是要體會「輕羅小扇撲流螢」的意境,我必須要坦蕩地承認,那時的自己就一個念頭,就是要把那抹流光攥在手中瞧個仔細。

「撲螢」不只是屬於平民百姓的娛樂,在古代,它也是帝王將相的樂趣。《隋本紀》中記載了隋煬帝賞玩螢火事。「壬午,上於景華宮徵求螢火,得數斛,夜出遊山,放之,光遍巖谷。」隋煬帝是享樂專家,他有這種閒情逸緻一點不讓人稀奇。如果不知此人是苛政急功的隋煬帝,單看這麼一件事,我會覺得這真是個風雅又有生活品位的文藝人士。數斛螢火蟲,怕也有成百上千隻,當看著它們星星點點地照亮山谷的場景,不只能讓龍心大悅,普通人也肯定喜歡吧。

其實論外觀,螢火蟲算不上是美麗的昆蟲。但因為它夜間發光的特殊本領,所以在人們心中一直有很特殊的地位。它不僅能裝點夜色空靈氛圍,還能帶給人們實在的幫助。而且這幫助不只是囊螢照書,它有時甚至是能救人性命。《魏書》、《漢紀》中都記載過一件事,西漢末年,董卓篡政,時局混亂,在一次變亂中,當時的小皇帝漢少帝和他的弟弟陳留王被黃門叛黨劫出宮門。隨著隨行臣子叛逃的叛逃,自殺的自殺,年僅十四歲的少帝和九歲的陳留王在黑暗中不知所往。正當兩個孩子恐懼困頓之時,卻突然看見點點螢火蟲飛舞。於是,他們就跟著這些螢火蟲的光向南走了數裡,最終被民家的露車搭救送回。我想,如果這些螢火蟲沒有在這麼恰當的時候出現,後來的那段歷史應該也會改寫吧?

唐代駱賓王有《螢火賦》,裡面說螢火蟲「乍滅乍興,或聚或散。居無定所,習無常玩。曳影周流,飄光凌亂」,是很自由的一種昆蟲。但其實對於它們來說,無論是照明還是救人,並不是自覺主動的意願。「應節不愆,信也;與物不競,仁也;逢昏不昧,智也;避日不明,義也;臨危不懼,勇也。」有信有仁有智有義有勇,人世給它們這麼高的評價,它們估計也並不知道吧。

這種「處幽不昧,居照斯晦」的昆蟲,如果真的給它們擬人化的性格,那肯定是十分驕傲的。這從它對環境的極高要求就能看出來,不能有水汙染,不能有土汙染,更加不能有光汙染。而如今,城市及周邊的環境一天天惡化下去,就算讚歌唱得再響亮,它們也不會再頻繁地出現了。而它們帶走的,該不僅僅是我們童年的回憶吧。

(原標題:大暑過,腐草蘧作螢)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大暑節氣經典詩詞詩句一覽:腐草為螢 土潤溽暑 大雨時行
    螢  唐•徐夤  月墜西樓夜影空,透簾穿幕達房櫳。  流光堪在珠璣列,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黃卷字,輕輕化出綠蕪叢。  欲知應候何時節,六月初迎大暑風。登殊亭作  唐•元結  時節方大暑,試來登殊亭。
  • 我們將在今日迎來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太陽位於黃經120度。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雨水最多。民間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諺語。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古書說:「大暑,乃炎熱之極也。」我國古代把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腐草為螢。每一候大約5天。
  • 徐夤《螢》詩詞賞析:月墜西樓夜影空,透簾穿幕達房櫳
    大暑|徐夤《螢》詩詞賞析:流光堪在珠璣列,為火不生榆柳中文:枯木《螢》古人將大暑分為三候,每候五天:「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第一候古人認為,螢火蟲乃腐草所變,應節而出。事實當然不是這樣,不過古人觀察細緻,螢火蟲在此時正是求偶交配旺季,因而是大暑節氣一種自然現象。
  • 精靈之約節氣「植」說│上海植物園:上海的二十四節氣花園大暑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令,「暑」是炎熱,「大」是說炎熱的程度。古語說:「大暑乃炎熱之極也」。因此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溼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大暑的氣候特徵是高溫酷熱、雷暴、颱風頻繁。
  • 大暑:願你尋一處清涼,安然度長夏!(寫得真好)
    今天是2020年7月22日,庚子年六月初二,時為大暑,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言:「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期間,高溫酷熱、雷暴頻繁,雨量充沛,是萬物生長的時節。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入了伏的夏天,時光似乎變得漫長,好在有強大的降雨量給生活帶來一絲喘息的機會。防暑防汛的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尋得一處清涼,安然度過炙熱的長夏。
  • 《蘧草法帖》王蘧常先生六十五年間所書五百二十餘通尺牘
    國士無雙——回憶瑗仲王蘧常先生文 / 王運天今年是王蘧常先生誕辰120周年,2月曾在日本辦過紀念特展。他被譽為「當代王羲之」,並被評為20世紀十大書法家,其章草元氣淋漓,凌越古人,書法界許多平時不開口的著名草書家都對他五體投地。
  • 今日大暑!2020大暑具體時間幾時幾分?大暑習俗由來盤點 大暑飲食...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為螢:大暑之日「腐草為螢」。古人認為,螢火蟲乃腐草所變,螢火蟲又名「燭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詩意之蟲,輕羅小扇撲流螢,螢火蟲嫋嫋神秘在靜夜裡穿梭時,其實涼爽的秋已經不遠了。二候土潤溽暑:後五日「土潤溽暑」,溽是溼,溼氣濃重,蒸鬱而令人難耐。
  • 萬物足,孩子眼中的大暑
    大暑到來,即將進入中伏,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來。若徜徉戶外,耳邊一定是蟬鳴鳥叫此起彼伏。一候腐草為螢腐草為螢:古人認為,螢火蟲乃腐草所變,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詩意之蟲。【大暑雨如金 】「伏裡多雨,囤裡多米」,太陽把水和泥土都曬得暖暖的,幾場大雨之後,水漫過田埂
  • 二十四節氣之大暑的天文現象與傳統民俗
    在這兩個月的時間中,北半球的光能和熱能已經累積到了最大限度,暑氣已達到鼎盛,所以稱之「大暑」。從大暑到立秋這段時間,往往是副熱帶高壓控制我國最北的臨界點,也是副高控制範圍最大的時候,同時,西風帶上的槽脊波動範圍偏北,因此,我國大部分地區將在這段時間持續出現高溫晴熱的伏旱天氣。
  • 【爭鳴】王運天:與韓立平先生商榷其讀《蘧草法帖》後所作二文中之認識
    與韓立平先生商榷其讀《蘧草法帖》後所作二文中之認識  撰文/王運天        今歲鄙與郭兄建中經過幾年努力,終於在今歲端六前,如願以償高質量地出版《蘧草法帖》,向吾師誕辰120周年獻上大禮!,上海文匯報亦緊隨其後刊出一文,北京中國書法報亦以前所未有之氣勢,拿出全部八大版專題論蘧草與《蘧草法帖》,中國書法雜誌以三十九個版面「關注《蘧草法帖》」,榮寶齋《藝術品》雜誌繼之,日本藝術新聞社《墨》雜誌267號亦刊出「章草的聖人王蘧常的尺牘」凡八版,上海書畫出版社《書與畫》、《書法》再掀波瀾,以專題再作報導,王蘧常先生研究微信公眾號每日更新刊出內容,上海書法家協會微信公眾號亦請專門作者撰文刊登,影響很大
  • 今日大暑節氣至,高溫卻敗給暴雨
    今天(22日)開始,我國正式進入大暑節氣,「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此時通常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而剛剛過去的小暑,長江流域一帶卻不太熱,到了大暑節氣,這一帶的氣溫會「翻盤」嗎?#大暑節氣#①今日16時37分,太陽到達黃經120度,大暑至;②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
  • 大暑|心涼天地寬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大暑,而下一個節氣就是立秋。我想當你看到第一行字的時候,心裡或許有一絲涼意。而這個涼意究竟還是因為時不我待或者是自古逢秋悲寂寥。當然我還能感覺到,你應該「被」看了許多關於大暑的圖文,這其中有養生的,有養眼的,或許有養心的……我這些圖文也並不例外,或者一樣石沉大海。盛夏中伏在花鏡小院裡,鄰水的植物長得最為瘋狂。
  • 宋詞鑑賞-齊天樂·螢
    螢:即螢火蟲。 「碧痕」句:碧痕,指螢。古人認為螢火蟲為腐草所化。《禮記·月令》:「夏季之月,腐草為螢」。 熒熒:微光閃爍的樣子。野光:指螢夜間所發出的微綠色光。相趁:指螢相逐而飛。 扇薄星流:化用杜牧《秋夕》詩句:「輕羅小扇撲流螢。」。
  • 大暑:清風不我留,月亦無一言;獨酌徑就醉,夢涼天地寬
    今日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來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表示炎熱至極,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古人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褥暑;三候大雨時行。螢火蟲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因此古人認為螢火蟲是由腐草變成的;大暑時節,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地上也很潮溼;大暑時常有大雷雨出現,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 學習型心理成長團體:大暑時節調情志
    85號渡老師王平帶領網校學員共9人進行了主題為《大暑時節調情志》的心理成長團體活動。「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溼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大暑氣候特徵:高溫酷熱,雷暴、颱風頻繁。
  • 今日大暑:萬物各爭其時,眾生各安其命
    編撰 | 儒風君《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是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炎熱程度超過小暑。大暑之後,就是立秋。夏天即將結束,極度的高溫之下,已有陰氣顯現。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夏天即將在大暑的序幕裡優雅退場。臨別之際,它用自己的獨特的物語,為我們講述生命的真諦。
  • 慢讀丨大暑:海天雲蒸幽趣生
    除了順應節氣的變化消暑納涼外,我們不妨看看古往今來的名人們是如何在這最燃的時光裡勤勉向上,潑灑豪情,把自己也活成一束光的……伏日尋涼幽趣生大暑前後,一半是曾經的耕耘,一半是未來的豐贍。中國很多地方要過「半年節」(有的地方定在六月初一,也有定在六月十五、六月廿十的)。
  • 今日大暑|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杜佳妮氣溫逐漸升高,我們也迎來了大暑節氣。這樣「上蒸下煮」的天氣,只要出門就能體驗到什麼是「出門1分鐘,流汗2小時」。大暑時節有哪些有趣的民俗文化?古人詩詞中又是如何描繪大暑的?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燒伏香」「鬥蛐蛐」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為螢」。
  • 100句大暑借勢文案,超實用
    扔掉年紀,衝進山林的夜雨,過一把兒時的癮3.是熱情如火,讓每一次付出更近收穫4.留在滿園的綠意裡,看四季慢下來5.願夏夜,不遺星辰,滄海只爭朝夕6.是你收穫了這個季節,唯一的甘甜7.在那清風樹蔭下,靜靜享受慢時光8.夢想和大暑,總有一個值得大汗淋漓9.愛情和夏天,總有一個能讓你大汗淋漓10
  • 【一字一節氣】大暑丨不經歷酷暑,怎能納清涼
    大暑三侯:一侯,腐草為螢;二侯,土潤溽暑;三侯,大雨時行。大暑,夏天最熱的時候來了。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有數據指出,全國31個省會城市中,一年中的極端高溫紀錄有12個出自大暑這一天,是出現頻率最高的。所以這大暑,可謂是全國的高溫天氣「冠軍」了。旱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乾旱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