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果戈理《死魂靈》的史詩結構模式

2021-02-19 外國文學研究

艾布拉姆斯 哈珀姆:《文學術語詞典》,吳松江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Abrams, M. H. & G. G. Harpham.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Trans. Wu Songjiang et al. Beijing: Peking UP, 2014.]

Аксаков, С. Т. История моего знакомства с Гоголем. М.: Правда, 1960.

[Aksakov, S. T. History of My Encounters with Gogol. Moscow: Truth Press, 1960.]

別林斯基:《別林斯基選集》第1卷,滿濤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年。

[Belinsky. Selected Works by Belinsky. Vol. 1.Trans. Man Tao. Shanghai: 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 1979.]

Cournos, John. 「Introduction.」 The Dead Souls. By Nikolai Gogol. Trans. D. J. Hogarth.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P, 2001. 3-15.

Fanger, Donald. The Creation of Nikolai Gogol. Cambridege, Mass.: Harvard UP, 1979.

果戈理:「作者自白」,《果戈理全集》(第六卷),沈念駒主編。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224-260。

[Gogol, Nikolai. 「The Author’s Confession.」 The Complete Works by Nikolai Gogol. Vol. 6. Ed. Shen Nianju. Shijiazhuang: Hebei Education Press, 2002. 224-60.]

——:《死魂靈》,滿濤 許慶道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

[---. The Dead Souls. Trans. Man Tao and Xu Qingdao. Beijing: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1983.]

——:《就<死魂靈>一書致各方人士的四封信》,《果戈理全集》(第六卷),沈念駒主編。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45—159。

[---. 「Four Letters to Different Persons, Concerning The Dead Souls.」 The Complete Works by Nikolai Gogol. Vol. 6. Ed. Shen Nianju. Shijiazhuang: Hebei Education Press, 2002. 145-59.]

Greene, Roland, ed. The 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Poetry and Poetics. Princeton: Princeton UP, 2012.

龍飛:《諷刺藝術大師果戈理》。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

[Long Fei. Nikolai Gogol: The Master of Satirical Arts.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1984.]

婁自良:「《死農奴》附記」,《死農奴》,果戈理著,婁自良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370-371。

[Lou Ziliang. 「Pragmatic Remark to The Dead Souls.」 The Dead Souls. By Nikolai Gogol.  Trans. Lou Ziliang. Shanghai: 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 2012. 370-71.]

——:《<死農奴>譯本序》,《死農奴》,果戈理著,婁自良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1-7。

[---. 「Preface to The Dead Souls in Chinese Version.」 The Dead Souls. By Nikolai Gogol. Trans. Lou Ziliang. Shanghai: 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 2012. 1-7.]

Nabokov, Vladimir. Nikolai Gogol. New York: New Directions, 1961.

納博科夫:《尼古拉·果戈理》,金紹禹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年。

[---. Nikolai Gogol. Trans. Jin Shaoyu. Shanghai: 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 2013.]

錢中文:《果戈理及其諷刺藝術》。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

[Qian Zhongwen. Nikolai Gogol and His Satirical Arts. Shanghai: Shanghai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1980.]

斯捷潘諾夫:《果戈理傳》,張達三 劉健鳴譯。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Stepanov. Biography of Nikolai Gogol. Trans. Zhang Dasan and Liu Jianming. Harbin: Heilongjia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84.]

Смирнова-Чикина, Е. С. Поэма Н. В. Гоголя «Мертвые души». Комментарий. Л.: Просвещенен, 1974.

[Smirnova-Chikina, Y. S. Commentaries on N. V. Gogol’s Epic Poem The Dead Souls. Leningrad: Education Press, 1974.]

Смирнова, Е. А. Поэма Гоголя «Мертвые души». Л.: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Наука», 1987.

[Smirnova, Y. A. Gogol’s Epic Poem The Dead Souls. Leningrad: Science Press, 1987.]

Тамарченко, Д. Е. 「Мертвые души.」 История русского романа. T. 1. М.: Изд. АН СССР, 1962. 324-79.

[Tamarchenko, D. E. 「The Dead Souls.」History of Russian Fiction. V.1. Moscow: Soviet Union Academy of Science Press. 1962. 324-79.]

Янушкевич, А. С. История 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первой трети XIX века. М.: Флинта, 2013.

[Yanushkevich, A. C. History of Russian Literature of the First Third of the 19th Century. Moscow: Flinta, 2013.]

朱耀良:《走進<神曲>》。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

[Zhu Yaoliang. Approach to Divine Comedy. Tianjin: Tianjin Social Science Academy Press, 2004.]

相關焦點

  • 【外國文學】《死魂靈》的創作特點
    俄國長篇小說在19世紀得到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果戈理則以他的「偉大的寫實本領」(魯迅語)為其拉開了輝煌的序幕,《死魂靈》(第一部)就是這樣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不朽名著。《死魂靈》,震撼了整個俄國社會,它不僅成為果戈理創作的高峰,而且推動了俄國現實主義文學波瀾壯闊的主潮的出現。1.人物典型化手法。首先是小處落墨,一針見血。
  • 水寒薦讀:論辯的魂靈
    論辯的魂靈魯迅二十年前到黑市,買得一張符,名叫「鬼畫符」(2)。雖然不過一團糟,但帖在壁上看起來,卻隨時顯出各樣的文字,是處世的寶訓,立身的金箴。今年又到黑市去,又買得一張符,也是「鬼畫符」。今夜看出來的大題目是「論辯的魂靈」;細注道:「祖傳老年中年青年『邏輯』扶乩滅洋必勝妙法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3)。今謹摘錄數條,以公同好—— 「洋奴會說洋話。你主張讀洋書,就是洋奴,人格破產了!受人格破產的洋奴崇拜的洋書,其價值從可知矣!但我讀洋文是學校的課程,是政府的功令,反對者,即反對政府也。無父無君之無政府黨,人人得而誅之。」
  • 絕世唐門:天夢等魂靈真的因霍雨浩而死了?雨浩這個細節給出答案
    不知不覺中鬥羅大陸龍王傳說已經完結了,鬥羅大陸第四部終極鬥羅前傳鬥羅大陸外傳唐門英雄傳也出來了,在鬥羅大陸外傳唐門英雄傳中不少情節都讓我們大呼意外,比如天夢和雪帝等七個魂靈全死了,那麼天夢雪帝等魂靈真的因霍雨浩而死了?霍雨浩這個細節給出了答案,天夢之前也說出了答案。
  • 霍雨浩七大魂靈
    作為鬥羅大陸上第一位擁有魂靈的魂師,追隨霍雨浩的魂靈或許是鬥羅大陸上最多的,達七個之多。下面由小編來和各位分析一下各大魂靈的實力,此處著重其魂獸時實力及對主角的幫助。
  • 終極鬥羅:史萊克七怪的魂靈,誰令人心儀,誰令人心酸?
    在《終極鬥羅》第九冊中,新一代史萊克七怪在魂獸星球驚喜不斷,每人都獲得了屬於自己的魂靈。(當然錢磊例外,因為閉關的原因,他留在了史萊克學院。)雖然熟讀鬥羅大陸的讀者,對此並不會大驚小怪,不過這種「升級打怪爆神裝」的嗨爽模式,讀者就是百看不厭。不過一隻手伸出來,手指還不是一般長短,七怪的魂靈,論實力也是參差不齊。
  • 《荷馬史詩》中的生與死
    牛津大學古典文學教授加斯帕•格裡芬所著的《荷馬史詩中的生與死》由北京大學出版社翻譯出版,是荷馬專題研究中尤為精彩的一部,從生與死的主題切入勾勒了一個充滿知識、象徵和觀念的荷馬世界。下文是摘自《荷馬史詩中的生與死》的作者引言。
  • 海上現代漢語史詩叢刊總序:走向史詩的漢語詩歌
    所以,可以說《道德經》就是一部講述形上和形下的詩,以形而上的「道」詮釋形而下的「德」;它是一部大文化史詩,由於它的庇佑,才使眾多的命運(生存)秩序得以啟蒙。詩性的文字如同個體人生,一旦匯流,就是一部寬幅度、縱橫交集的史詩;它是廣義的,而非狹義的。在這裡我們所說的「史詩」回答了人們的疑慮,必須具備長詩或大詩的史詩意境;狹義的史詩是有著各項詩學指標的,史詩和長詩之間的界定,是一場永無定案的思辨。
  • 龍王傳說中「魂靈」的秘密終於揭開了,你了解「魂靈」嗎
    眾所周知,在靈冰鬥羅霍雨浩的影響下,龍王傳說中基本已經見不到不是擁有魂靈的魂師了,人人與魂獸結合都是以籤訂契約為條件下。可以說魂靈的存在已經在龍王中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了,那麼魂靈的秘密是什麼呢?其實魂靈中也有著非常嚴密的等級劃分,那麼就讓小編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吧。
  • 陳情令之捲雲紋22——魂靈與嬰話家常
    魂靈老者明明聽著抱怨的聲音,卻覺察出了他的心疼和滿足。「那個後生他說不在乎時間的長短,只想和你攜手走過餘生。」魏無羨聽完後紅了眼睛,之前自己身死道消十六年,不明白藍湛的心意,不由分說地把人推了出去,還放開了他的手獨自赴死,十六年後重生歸來,看著他身上的戒鞭和烙印方才頓悟,慚愧不已。
  • dnf史詩許願在哪/時空裂縫史詩許願位置 時空裂縫深淵模式
    導 讀 dnf史詩許願在哪裡許/時空裂縫史詩許願位置 時空裂縫攻略,繼魔界裂縫之後,dnf官方又推出了時間裂縫深淵模式
  • 《全面戰爭三國》史詩模式劉備64回合無BUG勝利圖文攻略
    全面戰爭三國史詩模式劉備怎麼通關?
  • 鬥羅大陸:飛升成神的霍雨浩為何還不給七大魂靈恢復自由?
    很多小夥伴就提出疑問,為什麼霍雨浩成了神祇也沒給自己身上的七大魂靈恢復自由呢?繼承情緒小槽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霍雨浩傳承情緒之神神祇的時候,他選擇了用自己身上的七個魂靈來傳承情緒之神神祇之位上的七種情緒。
  • 陳情令之捲雲紋18——魂靈無法超脫,是神明剝離的記憶
    「別怕,我來幫你看看,」魂靈老者開通了天眼,查看藍湛的丹田,那顆金丹依舊在他的體內運行,強大而充滿生機,並沒有消散的痕跡。魂靈老者搖了搖頭,思考著一下,說道:「你的金丹運轉的暢行無阻,暫時失去靈力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你的仙靈血脈不夠純潔,此地有禁制,只有真正的仙靈才能不受幹擾,其他的人在這裡與凡人無異。」
  • 彝族「支嘎阿魯」史詩母題探析
    世界各地英雄史詩,一般包括英雄奇特誕生母題、孤兒母題、搶婚母題、英雄徵戰母題、英雄救母母題等等。「支嘎阿魯」史詩雖然在雲、貴、川諸地流傳並有不同異文,但其具有穩定結構模式並包含著深厚文化內涵的以下幾個母題卻是常常出現的。
  • 鬥羅大陸:為何唐三能夠復活大明二人,霍雨浩卻不能剝離七大魂靈
    只要唐三不死,他們的靈魂便會不滅。不僅於唐三而言如此,於小舞而言亦是如此,他們都希望早點復活大明和二明。 要點分析二:霍雨浩之所以沒有剝離自身的七大魂靈,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七大魂靈自身的選擇,霍雨浩不是沒有實力剝離七大魂靈給予他們自由,而是七大魂靈早已熟悉了與霍雨浩相伴的日子。
  • 吳康寧:有魂靈大學
    文 | 吳康寧大學必須有自己的魂靈,必須有堅定的信念。   因此,大學必須有自己的魂靈,必須有堅定的信念。這就是:引領社會進步——通過生產知識與培養人才而引領社會進步。大學不能盲目地滿足任何的所謂社會需要,而是要把引領社會進步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神聖使命,並且在這個前提下來審視社會需要。大學必須有這種明確的使命意識,否則,就不可能生產出能真正代表社會前行方向的創新性知識,不可能培養出能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