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馬史詩》中的生與死

2020-12-25 騰訊網

[摘要]《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很可能代表了口頭詩歌傳統的終結。這個論斷提供了一種方法,用以解釋荷馬史詩的某些特徵——重複的詩行、固定而反覆出現的特性形容修飾語、典型場景。

編者按:無論中西,對傳統經典的註疏和解讀,本身就是一個可貴的傳統,也是經典作品延續自己生命力的方式。在西方,荷馬已成說不盡的荷馬,關於《荷馬史詩》的解讀更是汗牛充棟。牛津大學古典文學教授加斯帕•格裡芬所著的《荷馬史詩中的生與死》由北京大學出版社翻譯出版,是荷馬專題研究中尤為精彩的一部,從生與死的主題切入勾勒了一個充滿知識、象徵和觀念的荷馬世界。下文是摘自《荷馬史詩中的生與死》的作者引言。

荷馬雕塑

任何一位討論荷馬的作者,都不曾讀完從古至今所有關於其詩作的著述。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覺得,前輩的著述,有些更有啟發、更有幫助,有些則稍差。本書有個特點,或許值得一提:它甚少談及荷馬史詩創作中的「程式化用語」理論(formulaic theory)。最近四十年中,由米爾曼•帕裡(Milman Parry)的工作開始,這一理論日益主導了英語世界的討論。這一領域的大量工作,在其自身的技術層面固然令人印象深刻,但我想,也許會有人和我一樣,因它給詩作本身帶來的啟示之少而感到失望。我想,已經證明,《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很可能代表了口頭詩歌傳統的終結。這個論斷有一定的重要性:它提供了一種方法,用以解釋荷馬史詩的某些特徵——重複的詩行、固定而反覆出現的特性形容修飾語(epithets)、典型場景。從另一個方面講,它排除了某些19世紀分析的可能性:那些分析對詞語的重複和些微的不雅窮究不休,從而將史詩割裂成碎片;它也應令我們慎重對待基於此類重複所做出的其他論斷。也就是說,它的作用在於阻止了主觀的研究途徑,卻並沒有、也不能在原則上完全排除這樣的可能。

即使荷馬史詩代表了口頭詩歌傳統的終結,這也並不能告訴我們,現有的史詩當時是如何產生的。已經有人宣稱,「在極深的層面上,帕裡—洛德假說(Parry-Lord hypothesis)定然從根本上改變所有關於荷馬史詩的文學批評」;甚至說,我們要研究這些史詩,就必須先有一個新的「口頭詩學」,否則就是無稽之談。然而,事實證明,創造一個新的「詩學」並非易事,而關於程式表達的一些新近的研究,對審美理解的貢獻,亦未能達到我們的期望。已故的亞當•帕裡(Adam Parry)為其父的論文合集寫下了難能可貴的導言,其中談到:「對於志趣在文學的學者,或是普通文學學生和文學愛好者,全部論證都可能顯得狹隘地技術化,以至於未能觸及根本的問題——荷馬的詩歌……」過度專注於這些問題,已使一些學者無視另一傳統下所做的寶貴工作。另一方面,認為口頭詩歌從本質上與筆頭詩歌大相逕庭的觀念,現在也越發顯得站不住腳。在《口頭詩歌》(Oral Poetry)(劍橋,1977)一書中,露絲•芬尼根(Ruth Finnegan)揭示了實際文本的研究如何消弭了二者的截然分別(而對新詩學的籲求恰是以此分別為據的):「在『口頭』和『書寫』文學之間並沒有涇渭分明的界限」,「我認為,要對馬苟恩(Magoun)、帕裡等人所設想的口傳文體的本質做出精確的概括,這種希望定然破滅」。我想,我們將不得不繼續那些並未在根本上鼎新革故的、審美的方法。我們要保持審慎,避免那些已被作品的口頭來源排除掉的論斷;同時,我們處理這些史詩的方式,並不迥異於古希臘人自己曾經對待它們的方式。

其實,較之現代南斯拉夫,古代世界提供的啟示更為豐富。首先,大量關於荷馬的希臘評註中,雖然也有不少無價值的材料,但確實包含了許多敏銳而又有建設性的意見;而我對這些材料的利用,比大多數近年的著者都更為全面。除了它們的本身的價值,這些評註對檢驗我們自己的觀點也有一定的價值:如果我們在古代評註作品中找到了對這些觀點的支持,這往往表明,這些觀點至少在古代晚期說得通,在此範圍內不算年代誤植。

其次,近東的古代文學有類似的作品。顯然,荷馬和赫西俄德都受到東方源頭的影響:這種影響在「黑暗時代」之前和之後都曾引起注意,而近年的研究傾向認為,「黑暗時代」之孤立於黎凡特(Levant),是一個更短暫的間隔,並非像人們從前認為的那麼久。在神話的層面,詩人們所熟知的烏拉諾斯、克羅諾斯和宙斯的故事,是由胡裡安(Hurrian)和西臺(Hittite)源頭演化而來的;諸神群會於奧林波斯山的觀念,在荷馬史詩中至關重要,卻在後來的希臘宗教中不見蹤跡,這觀念則類似我們在美索不達米亞和烏加裡特(Ugarit)文學作品中找到的情景。《舊約》雖看似尋常,其實卻是更有價值的比較文獻來源。說起來簡直有點荒謬:J. R. 普裡查德(J. R. Pritchard)編輯(1969年第三版)的《舊約相關古代近東文本》 (Ancient Near Eastern Texts related to the Old Testament),是個大部頭,價值很高,使用方便;而這部書的存在,令古希臘學者往往從中引述,以至忽略了《舊約》本身。《舊約》作為受其他近東文化影響的作品集,其相關程度不遜於其他作品;何況它所包含的一些篇章,更具文學特質和文學意義。在關於荷馬中宗教之真實性和嚴肅性的問題上,《舊約》似乎尤其值得關注。

日耳曼和愛爾蘭文學中也有一定數量的類似作品。和處理東方的材料一樣,我們的目的是通過比較和對照,揭示出荷馬的獨有特質。相關文學和毗鄰文明之文學中習見的主題和觀念,必須經歷特質上的轉變,才可適用於荷馬史詩的獨有風格。通過這種比較,我們確有可能深入理解荷馬的風格。

最後,我得以在近些年德文作者的荷馬研究作品中,找到很多觀點契合又有所助益的內容。有跡象表明,在德國,口頭理論終於流行了起來;但我認為,我們往往忽略了大量能令我們受益良多的作品。

在這個領域裡,作者和源起的問題是如此經常地主導著討論,甚至到了凌駕於史詩本身之上的地步,那麼,我多次提及「詩人」甚至「荷馬」,也許會顯得幾近挑釁。在一定程度上,這是種簡略的提法:我想要討論荷馬史詩,但不想每一次都把有關史詩創作的觀點表述一遍。這樣的提法,也反映了我希望藉此書解釋並論證的觀點:《伊利亞特》是一個整體,儘管大家有時也承認這點,但我認為其整體性體現在更深的意義上,在於它清晰而獨特地展示了關於世界、關於英勇、關於生死的觀念。如果我們同意這點,那麼這種觀念本質上應該屬於同一個人,很難想像除此之外別的情況;而且,我們或許會感到,這部最偉大的希臘史詩,與那個被古代世界奉為最偉大的史詩詩人的名字,二者無法割裂。同樣,《奧德賽》也有其自身特有的風格,我已努力將其與《伊利亞特》對比闡釋;儘管《奧德賽》的後半部會帶來些困擾,把這部史詩也看作是一個統一而偉大的創造力的產物,應該是合乎情理的。

《荷馬史詩中的生與死》,【英】加斯帕·格裡芬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12

相關焦點

  • 荷馬史詩中的典故
    而阿喀琉斯就是希臘神話《荷馬史詩》中的人物,他是希臘徵討特洛伊大軍的主將,還有一個身份是人間勇者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兒子。在他父母的婚禮上,三位女神因為一隻金蘋果爭執起來,那是特洛伊戰爭的源頭。關於阿喀琉斯有個預言:他會成為大英雄,並戰死在特洛伊戰爭中。
  • 【外國文學】荷馬史詩的基本特徵
    荷馬史詩是古希臘詩人荷馬以口頭文學的形式創作而成的詩歌作品,作品分為《伊利昂紀》(又譯《伊利亞特》)《奧德修紀》(又譯《奧德賽》)兩大部分。荷馬史詩是古希臘文學的代表作品,一直以來都是歐洲敘事詩的典範。
  • 荷馬史詩中的明喻有何暗示?
    荷馬史詩中的明喻可能是他詩歌技巧中被模仿得最為廣泛的。阿喀琉斯的盾牌或者他同河神廝殺的壯觀場面等著名的描述性段落增強了整個敘述的豐富多彩。有很多駢辭明喻—「他像雄師般戰鬥」—這種簡潔的描述性套語常見於原始文藝作品中。但是最具荷馬特色的是無數獨立發展起來的明喻。
  • 《荷馬史詩》——真實的歷史
    文學有文學的歷史,文學史就是文學家的歷史,在世界浩瀚文學長河裡,荷馬是一個極好甚至偉大的源頭,他的史詩其實也是真實的歷史。《荷馬史詩》的地位《荷馬史詩》分為兩部,分別為《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伊利亞特》敘述了特洛伊戰爭的全過程,《奧德賽》則是戰爭後希臘聯軍中一個叫奧德修斯的將領的歷險記。
  • 荷馬史詩中的古希臘特洛伊戰爭後黑暗時代
    黑暗時代,又稱英雄時代,荷馬時代。盲詩人荷馬所寫史詩記錄,敘述了邁錫尼文明的舊聞,但又描述了當時社會的現狀,所以又稱此時代為「荷馬時代」。邁錫尼人由於常年徵戰,自己國力消耗巨大,一個特洛伊就攻打十年之久,高估自己的實力,導致戰爭拖延時間太長。邁錫尼文明衰落。
  • 詩人荷馬到底是否真有其人?《荷馬史詩》到底是怎樣寫成的?
    在漫談《荷馬史詩》中的歷史背景系列文章中,筆者將會帶大家穿越時空,回到古地中海的世界,一個比古羅馬更遙遠的過去,一個屬於西方上古史的年代:那時羅馬尚未建城,哲者賢士辯論的聲音仍尚未充斥雅典學院的大理石立柱迴廊。
  • 希臘考古引發人們對荷馬史詩之謎的新關注
    據報導,發現這塊泥板的地點是在著名的古奧林匹亞遺址的宙斯神廟附近,泥板上雕刻的文字是荷馬史詩《奧德賽》的第十四章中的13行詩句,內容是奧德修斯返回家園後探訪豬倌尤邁奧斯的相關內容。據考古團隊初步認定,該泥板屬於公元3世紀前的羅馬時期。
  • 神話時代的遺產:荷馬史詩所帶來的遠古英雄
    而具體描述這類人的巨著便是《荷馬史詩》。《荷馬史詩》:神話時代的落幕與人文時代的序曲《荷馬史詩》是描述早期英雄時代的巨著,也是文學藝術上的絕妙之作,它以整個希臘及其四周的汪洋大海為主要場景,具有海洋文明的特點,充分展現了自由主義的情景,而其所描述的英雄人物也為日後希臘人的道德觀念甚至是整個西方社會的道德觀念,立下了一個良好的典範。
  • 荷馬史詩流傳史:神秘消失了千餘年,卻又突然神秘出現
    作為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荷馬史詩》影響極其深遠,至今未衰,如今不少西方學者甚至將《荷馬史詩》看成上古史書,將其作為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歷史。然而,西方學者推崇備至的《荷馬史詩》,從公元前7、8世紀至文藝復興時代的流傳過程,卻堪稱一個神話一個奇蹟,令人難以想像。
  • 「非洲屋脊」 一個《荷馬史詩》中的神奇樂園
    一個《荷馬史詩》中的神奇樂園(國家人文地理)在希臘文學巨著《荷馬史詩》中,衣索比亞是普通人類無法到達的遙遠之地,是希臘諸神舉行宴會的樂園。衣索比亞在非洲之角的中心,位於紅海西南的東非高原。
  • 託福聽力:文化背景之荷馬史詩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長詩,被認為是古希臘最偉大的作品,也是歐洲文學中最古老、最傑出的敘事詩。相傳史詩的作者是古希臘盲詩人荷馬。他生於愛奧尼亞(今土耳其西海岸),生存年代約是公元前8世紀的後半葉。
  •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影響無遠弗屆的西方文學源頭
    《伊利亞特》中譯本關於荷馬史詩,也即《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無疑是影響無遠弗屆的西方文學源頭,相關的研究早就汗牛充棟,似乎已經沒有什麼談論的必要了。《伊利亞特》講述特洛伊的戰爭,描寫了許多激烈的戰爭場面,這或許是好戰的亞歷山大大帝鍾愛荷馬史詩的原因吧。詩中的人物多如牛毛,但很多都是曇花一現,說到主要人物,還是阿基琉斯幾個。《奧德賽》是荷馬史詩的第二部,與《伊利亞特》迥然有別,無論是敘述方式還是風格內容上。敘述方面,《奧德賽》顯得頗為曲折。
  • 為什麼《荷馬史詩》能讓孩子明白,人要活出最理想的狀態
    古希臘《荷馬史詩》這本書是西方文明中最有影響的經典之一,向我們展示了早期希臘人的生活世界和價值觀,書裡的故事也成為後來西方文學和藝術不斷模仿和表達的主題。而《荷馬史詩》恰恰給我們提供了很多這樣的典範。除此之外,《荷馬史詩》也是百科全書,裡面包含了許許多多的信息,歷經幾千年流傳至今,仍然是西方基礎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古希臘英雄阿基琉斯與三軍統帥阿伽門農02荷馬是誰?
  • 英國首相︱威廉•格拉斯通:熱衷研究荷馬史詩的學霸首相
    格拉斯通的日記中包括他見過的人的名字(2.2萬個)和讀過的書的信息(2.1萬條)。已有研究顯示,格拉斯通實際閱讀過的書並未被全部羅列到日記中。擔任首相期間,格拉斯通也無一日不讀書。除了英語作品外,他大量閱讀並翻譯了義大利文的書籍,這與他對古典學的興趣有關。日記中還記錄他閱讀了大約1200本法語書籍和235本德語書籍,其中有不少都和荷馬研究有關。
  • 從《荷馬史詩》中看古希臘英雄主義與中國式英雄的不同!
    荷馬以其獨特的筆調為我們展示了古希臘時期英雄的群像,也表現了那個「英雄時代」的英雄主義理想,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英雄。而正如前文所說,英雄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每種文化都塑造了各自獨特的英雄,都展現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獨特的英雄主義。中國在長期戰爭歷史的發展中,自然也塑造了一批諸如劉備,關羽,宋江,林衝等中國式的英雄形象,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他們所展現出的英雄主義理想自然與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主義大相逕庭。
  • 中外歷史:荷馬史詩之謎,在公共場合表演吟誦詩歌的人,口頭傳播
    百家原創作者:星晨聊歷史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荷馬史詩的有關事件。大概是公元前8世紀的時候,小編也不知道具體是誰,只能說某個人或某些人執筆寫下《伊利亞特》和《奧德賽》這兩部史詩,至今這兩部作品仍然被認為是曠世文學巨著,並公認是希臘詩人荷馬所作。我們今日稱作者為荷馬,只因古代希臘人那樣叫,但是我們不能肯定這兩部是不是一位詩人所寫,也不能肯定叫做荷馬的寫詩者,是一個人還是一批人。
  • GRE詞彙故事之希臘神話和荷馬史詩
    Narcissus那西塞斯(一美少年因自戀水中的美影以致憔悴而死化為水仙花) narcissus 以美貌自誇的青年;水仙花; 顧影自憐narcissism 自我陶醉,自戀   10. Echo 山谷女神:迷戀Narcissus, 然而赫拉(宙斯的妻子)嫉妒其美麗而令Echo只能重複別人剛剛說過的話,Narcissus因此而拋棄了Echo   11.
  • 詩人荷馬真實存在過嗎?
    荷馬史詩是古希臘神話最早、最重要的文字記錄,但是荷馬本身卻是一個神秘人物。幾個世紀以來,我們還是不能確定荷馬是誰,以及他是否存在。人們被荷馬史詩所吸引,進行記憶、引用、查閱,還有專業人士在公開場所進行誦讀(史稱荷馬史詩吟誦者),對它的講授更是貫穿整個古風時代。這些史詩超越希臘各自為政的城市和社區,成就了荷馬的尊崇地位。
  • 圍繞荷馬史詩的千年爭辯,你選擇哪一方
    儘管格勞特言之鑿鑿,其觀點代表了19世紀中期史學界較主流和正統的看法,且與當時的學術發展水平相適應,但仍有極少數人將荷馬史詩奉為真實的歷史講述。這種觀點非但不受此類權威論斷的影響,反而自發地進行更深人的思考:最初的特洛伊建於何時?(《希臘神話歷史探賾》)。其中最傑出人物就是特洛伊的挖掘者,海因裡希·謝裡曼。
  • 希臘神話來源:赫西俄德的神譜——荷馬史詩——悲劇詩
    神話宣揚一種超越邏輯解釋的真理,但同時,那些神話中的一些道德原則可以除去。希臘神話大量體現在敘事集中。它試圖解釋世界起源,講述形形色色的諸神、英雄和神話中的生物及其生活和冒險經歷。這些希臘神話故事最初被納入了口頭詩學傳統,今天,希臘神話因為那些可追溯至公元前年的幾何時代的希臘文學作品,及眾多文物的裝飾表現而眾所周知。事實上,文學和考古學材料相互交織,這些材料之間有時相互映證,有時相互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