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考古引發人們對荷馬史詩之謎的新關注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希臘考古引發人們對荷馬史詩之謎的新關注

  【深度解讀】 

  希臘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

  7月10日,一則來自希臘的題為《在奧林匹亞發現刻有奧德賽詩句的泥板》的報導轟動了國際文化界:「在由希臘與德國考古協會聯合進行的『多維度的奧林匹亞』考古活動中,發現並確認了一件具有極為重要意義的文物:一塊刻有荷馬史詩奧德賽詩句的泥板。」

  簡短的報導立刻引起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關注,隨後更多信息被披露出來。據報導,發現這塊泥板的地點是在著名的古奧林匹亞遺址的宙斯神廟附近,泥板上雕刻的文字是荷馬史詩《奧德賽》的第十四章中的13行詩句,內容是奧德修斯返回家園後探訪豬倌尤邁奧斯的相關內容。據考古團隊初步認定,該泥板屬於公元3世紀前的羅馬時期。

  希臘文化與體育部發布聲明,稱現在已經開始對其進行系統性研究,如果最後確認泥板屬於羅馬時期,那麼這一泥板將成為「在希臘發現的最早的荷馬史詩的文字記錄,具有極為重要的考古學、銘文學、文學和歷史學意義」。

  泥板銘文之謎有待揭開

  雖然研究團隊已將泥板的年代初步認定為公元3世紀前,雖然希臘文化部表示這一發現很可能是「在希臘發現的最早的荷馬史詩文字記錄」,銘文泥板依然有很多謎團有待進一步揭開。

  首先是泥板的年代。據報導,同時被發現的還有一批羅馬時期的文物,該泥板是與這批文物一起被發現的,因此可以初步確定他們屬於同一時期。現在已經有很多現代科技手段可以對文物年代進行較準確的鑑定,因此泥板年代的最終確定不會是太困難的事情,只是時間問題。

  其次是泥板的用途。泥板是在古代奧林匹亞遺址內發現的。眾所周知,古奧林匹亞是古代奧林匹克競技會所在地。第一屆古代奧運會於公元前776年在這裡舉行,經歷了1168年,共舉行了293屆。公元393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為國教,認為古奧運會有違基督教教旨,是異教徒活動,於次年即公元394年宣布廢止古奧運會。泥板如果被認定為是公元3世紀前的文物,也就是說是在古奧運會尚存在期間的產物,發現地又是在古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廟附近,因此很可能與祈禱、祭祀等活動有關,希臘奧林匹亞博物館內保存有不少類似的文物。不過令人不解的是,以往發現的祭祀品很少採用泥板形式。也許這塊泥板是某種大型器物的一部分,但是從目前的報導看,似乎還沒有發現泥板的其他部分。

  再有就是泥板的內容。在奧林匹亞遺址發現的祭祀用品,上面更多是銘刻有一些祈禱用語,以及祝願或慶祝比賽獲勝的詞語。為什麼這塊泥板上銘刻的是荷馬史詩的文字?為什麼選擇的內容是與奧德修斯家的豬倌有關?為什麼銘文刻寫潦草而不是像其他祭祀物上的文字那樣規整美觀?

  對於泥板發現的重要意義也有人提出了質疑。質疑主要集中於其是否屬於「在希臘發現的最早的荷馬史詩的文字記錄」。根據已有研究,古希臘時期,雅典僭主庇西特拉圖(約公元前600年-公元前527年)就曾命人記錄過荷馬史詩,並在很多場合吟唱。最早的荷馬史詩文本摘抄的殘片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年左右。在建於公元前3世紀的亞歷山大圖書館中,整理並保存了相對完整的荷馬史詩,可惜的是,在亞歷山大圖書館被徹底焚毀後,這些文字蕩然無存。現在已發現的羅馬時期的荷馬史詩抄本殘片有近百件。尤其是在埃及莎草紙出現後,在莎草紙上記錄了大量包括荷馬史詩在內的很多古希臘文獻。1897年英國考古學家在埃及中部俄克喜林庫斯遺址中發現了公元1世紀至公元6世紀的莎草紙,其中包括荷馬史詩的詩句。20世紀初,美國考古學家在古埃及鱷魚木乃伊腹內發現了寫有文字的莎草紙,上面抄錄著荷馬、薩福、品達等人的作品內容。在希臘境內,已經出土的很多古希臘陶瓶上描繪有與荷馬史詩相關的圖案。因此,此次發現的泥板是否屬於「最早的荷馬史詩的文字記錄」,也有待科學的認定。

  「荷馬問題」與「荷馬史詩問題」

  泥板的發現再次喚起了人們對所謂「荷馬問題」的關注。

  歷史上是否有荷馬其人?荷馬是一個人還是一群行吟詩人?荷馬史詩是否為荷馬所作?圍繞荷馬的一系列問題構成了所謂「荷馬問題」。

  希臘古典時期的著名學者們如亞里斯多德、柏拉圖等都沒有懷疑荷馬的存在,並多次引用荷馬史詩的內容。到了公元前3世紀,開始有學者為《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否為同一個作者而爭論不休,因為兩部史詩從文學的角度看存在明顯差異。肯定者認為這是因為《伊利亞特》為荷馬早年所做,而《奧德賽》是荷馬晚年所做,反對者認為這兩部史詩完全是出自不同作者之手。

  美國哈佛大學學者格雷戈裡·納吉(Gregory Nogy)1996年出版了《荷馬諸問題(Homeric Questions)》一書,從比較語言學和人類學的角度對荷馬和荷馬史詩進行了分析,對所謂「荷馬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促進了國際上對荷馬問題的研究。

  從「荷馬問題」的提出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了,其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觀點,但至今沒有公認的答案,甚至出現了對於荷馬是不是希臘人、是男人還是女人等新的質疑。「荷馬問題」成為至今無解的千年之謎。

  如果說原有的「荷馬問題」主要圍繞著荷馬其人的話,其他疑問則圍繞荷馬史詩的成書時間、版本延續等產生,成為「荷馬問題」次生的「荷馬史詩問題」。很多古典名著都存在著版本延續問題,版本學已經成了一項專門的學科,但是荷馬史詩這一世界名著版本求證之疑難、傳承關係之複雜,在世界名著中是十分少見的。

  國際上對荷馬史詩的主流研究成果認為,荷馬早在公元前7世紀就已經在希臘世界聞名。當時的希臘詩人拉裡諾斯以及其後百年左右的色諾法奈斯和西莫尼德斯都曾提到過荷馬的名字。甚至在當時還發生了荷馬祖籍是哪裡的激烈爭論,很多城市都宣稱荷馬是在自己城市出生的。在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的古代,發生這樣的爭論完全可以理解。據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推算,荷馬生活在公元前850年左右,距特洛伊戰爭已經有400多年。後來人們的研究大多認為荷馬生活在公元前700年前後。荷馬生活的年代,還是希臘文字形成的早期階段,荷馬史詩還只是行吟詩人們的口頭傳唱。

  盲詩人荷馬和他的夥伴們手持七弦琴,在希臘大地上奔走歌唱。六聲韻的韻律使得本來就抑揚頓挫的古希臘語更顯悠揚蒼涼。歌唱特洛伊戰爭的《伊利亞特》和歌唱特洛伊英雄奧德修斯十年返鄉經歷的《奧德賽》就在荷馬及其同伴們的口頭傳唱中一代代流傳下來。直到公元前5世紀後,希臘文字已經成熟,史詩的內容才被當時的文人們記錄下來。

  如果說荷馬不只是一個人而是很多行吟詩人的話,他們在傳唱史詩的過程中自然有著不同的風格和不同的口音,被不同的載體記錄下來後,自然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版本。很難說哪個版本最權威,只能說哪個版本保存得最好,傳下來的片段最多,以及哪個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版本所依據的古本。

  但是,無論什麼版本,基本內容應該是一致的,與我們今天看到的荷馬史詩的故事應該沒有大的情節上的差別。專家認為,此次發現的銘文與傳統版本相比有多處拼寫差異,從而造成對一些內容的改變。不過,究竟是「為了豬群建造」還是「圍著豬群建造」(有學者在此次泥板銘文上發現的與傳統文本的不同之處),這是學者們的研究內容,不是大多數讀者的興趣所在。

  學者們對荷馬史詩的各種爭論和求證還會延續很多年,直到有確實的證據出現。文物會說話,會解開我們一個又一個謎團。這也正是考古發掘和研究的意義所在。

  從《伊利亞特》到《奧德賽》

  普通讀者更為關注的是荷馬史詩的故事。

  荷馬史詩包括兩部分:《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無論作者是不是一個人,是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這兩部分是有著內在的聯繫的兩個獨立故事。

  《伊利亞特》描寫的是震撼人心的特洛伊之戰。特洛伊戰爭發生在公元前1250年左右,雖然人們對其發生的具體年代尚有分歧,但前後不會超過100年。特洛伊城當時又稱為伊利昂,因此描寫這場戰爭的史詩被稱為《伊利亞特》,也有人將之翻譯為《伊利昂紀》,也就是「關於伊利昂的故事」。特洛伊的故事廣為人知,特別是藉助電影電視等現代傳播手段更是變得幾乎家喻戶曉。特洛伊王子帕裡斯在訪問斯巴達王國時候誘拐了斯巴達國王之妻美女海倫,斯巴達國王之兄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率領希臘聯軍遠徵討伐特洛伊,經過十年苦戰,最後依靠木馬計攻破特洛伊城。帕裡斯、海倫、阿伽門農以及英雄阿喀琉斯、特洛伊勇士赫克託耳之間的愛恨情仇為我們展開了一幅發生在3000多年前的壯麗畫卷。

  《奧德賽》則描寫了特洛伊英雄奧德修斯的十年返鄉艱辛旅途。特洛伊戰爭結束後,英雄奧德修斯在海上漂泊了十年,歷經各種苦難。故事採用倒敘結構。在他返鄉路上的第十年,奧德修斯漂流到斯克裡亞島上,受到國王的款待,他向國王講述這十年間在海上的遭遇。先是在忘憂國水手們吃了忘憂樹的果實,不再想繼續回家的航行,然後遭遇獨眼巨人,很多夥伴被獨眼巨人吞食。好不容易即將抵達故鄉伊塔卡,水手們卻因為貪財打開了風神送的禮物袋,袋子裡裝的大風又把他們吹到了大海上。他們到了把人變成豬的女巫島,遇到了六頭十二腳的女巫和藏匿在漩渦下面的女巫,抵禦了女妖塞壬的歌聲誘惑。在太陽神的島上,水手們違反約定,宰殺了島上的神牛,宙斯用雷霆擊沉了船隻,只有奧德修斯免於一死,但卻在一個海島上被仙女卡呂普索挽留了七年,後來宙斯命令仙女放了他,他這才漂流到斯克裡亞島。國王聽完故事,送他回家。在他離家的十年間,很多人覬覦他家的財產和他妻子的美貌,向他的妻子求婚,並住在他家,揮霍他的財產。奧德修斯裝扮成乞丐,在豬倌尤邁奧斯的幫助下,殺了那些無恥的求婚者,終於和妻子珀涅羅珀團圓。

  新發現的泥板上的文字是《奧德賽》第十四章中的13行詩文,描寫奧德修斯來到豬倌尤邁奧斯住所的情景。尤邁奧斯也被翻譯為尤瑪士,是奧德修斯家中的牧豬人,在奧德修斯參加特洛伊戰爭和漂流回鄉的二十年中,他始終忠於主人,繼續為主人好好養豬。當奧德修斯化裝成乞丐回家時,他雖然沒有認出這是他的主人,卻依然熱情款待,並讓奧德修斯與兒子在他的住所相見,並將他們帶到宮中,幫助他們將霸佔他們的住所、強行向珀涅羅珀求婚的歹人們殺死。

  荷馬告訴了我們什麼

  荷馬生活的年代是在愛琴海文明經歷了克裡特和邁錫尼文明階段之後的所謂「黑暗時期」,是希臘進入古典城邦文明全盛時期的前夜。荷馬史詩吟唱的是邁錫尼時代的故事,給人們展示出了邁錫尼文明的輝煌。

  荷馬史詩距離「黃金的」邁錫尼文明只有幾百年距離,其對邁錫尼時代的描寫使得我們對久遠的邁錫尼文明有了直觀的認識,包括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社交習俗、衣著服飾、食品美酒、武器和戰艦、航海經驗和地理知識等等。荷馬吟誦的邁錫尼時期的希臘財富豐盈,男子身體健壯,女子美麗動人。

  更為重要的是,從荷馬史詩中,我們看到了發生在邁錫尼時代的波瀾壯闊的時代風雲。我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寶貴,看到了人們勝利的喜悅和失敗的痛苦。史詩深刻地詮釋了神與人之間的關係,謳歌了人性的美麗,並對人生的目的和生命的價值進行了深刻的思考。

  知識延伸:

  六韻步詩:荷馬史詩大多採用六韻步形式,即每行詩有六個韻步,每個韻步有兩至三個音節,重音一般在每個韻步的第一個音節上。這種形式使得荷馬史詩朗朗上口,抑揚頓挫,如同我們現代的評書一般,非常適合口頭吟唱,具有音韻學上的獨特魅力。

  (作者:尹亞利,系北京外國語大學希臘研究中心主任)

相關焦點

  • 詩人荷馬到底是否真有其人?《荷馬史詩》到底是怎樣寫成的?
    特洛伊是一個位於愛琴海東岸的繁盛港口城市,特洛伊的王子帕裡斯(Paris)愛上了斯巴達的王后海倫(Helen of Troy),甚至擄走了海倫,這個行動引發希臘諸部聯軍聲討特洛伊,導致長達十年的特洛伊圍城戰(siege of Troy)爆發。
  • 圍繞荷馬史詩的千年爭辯,你選擇哪一方
    儘管格勞特言之鑿鑿,其觀點代表了19世紀中期史學界較主流和正統的看法,且與當時的學術發展水平相適應,但仍有極少數人將荷馬史詩奉為真實的歷史講述。這種觀點非但不受此類權威論斷的影響,反而自發地進行更深人的思考:最初的特洛伊建於何時?(《希臘神話歷史探賾》)。其中最傑出人物就是特洛伊的挖掘者,海因裡希·謝裡曼。
  • 中外歷史:荷馬史詩之謎,在公共場合表演吟誦詩歌的人,口頭傳播
    大概是公元前8世紀的時候,小編也不知道具體是誰,只能說某個人或某些人執筆寫下《伊利亞特》和《奧德賽》這兩部史詩,至今這兩部作品仍然被認為是曠世文學巨著,並公認是希臘詩人荷馬所作。我們今日稱作者為荷馬,只因古代希臘人那樣叫,但是我們不能肯定這兩部是不是一位詩人所寫,也不能肯定叫做荷馬的寫詩者,是一個人還是一批人。
  • GRE詞彙故事之希臘神話和荷馬史詩
    Pluto 冥界之神,陰間之神; 因為具有「冥河之寶藏」而似的 「-pluto」作為詞根表示」財富」; eg: plutocracy 財閥統治; plutolatry 拜金主義   06. Styx 環繞冥土四周的冥河,陰河; styx ? stygian 冥河的,陰間的;黑洞洞的;幽暗的注意同義程類:stygian:dark   07.
  • 《荷馬史詩》中的生與死
    本書有個特點,或許值得一提:它甚少談及荷馬史詩創作中的「程式化用語」理論(formulaic theory)。最近四十年中,由米爾曼•帕裡(Milman Parry)的工作開始,這一理論日益主導了英語世界的討論。這一領域的大量工作,在其自身的技術層面固然令人印象深刻,但我想,也許會有人和我一樣,因它給詩作本身帶來的啟示之少而感到失望。
  • 希臘神話來源:赫西俄德的神譜——荷馬史詩——悲劇詩
    這些希臘神話故事最初被納入了口頭詩學傳統,今天,希臘神話因為那些可追溯至公元前年的幾何時代的希臘文學作品,及眾多文物的裝飾表現而眾所周知。事實上,文學和考古學材料相互交織,這些材料之間有時相互映證,有時相互衝突。然而,在許多情況下,文獻材料的存在表明,希臘神話中的許多元素都擁有強有力的事實和歷史根源。
  • 荷馬史詩中的明喻有何暗示?
    [摘要]荷馬史詩讓人想起他在回顧輝煌的過去,那時人們擁有豐富的物質財產、五十個房間的宮殿、龐大的父權制家族以及超人的體力。本文摘自《希臘的遺產》,【英】 M. I.比如,埃阿斯頑固地拒絕離開戰場,直到一切辦妥之後;荷馬將其比作一頭犟驢,趕驢的少年無法將其趕出田地,一直到它吃光所有它想吃的東西為止。其共同點可以說是頑固:埃阿斯不過像頭驢而已。《伊利亞特》中的明喻之多,是《奧德賽》的三倍。悲劇性戰爭史詩的結構尤其需要和日常生活的思鄉情景相交織,從而使我們脫離戰場的恐怖氣氛。歌德說過,《伊利亞特》告訴我們的是,人註定了地獄般的悲劇。
  • 《荷馬史詩》——真實的歷史
    文學有文學的歷史,文學史就是文學家的歷史,在世界浩瀚文學長河裡,荷馬是一個極好甚至偉大的源頭,他的史詩其實也是真實的歷史。《荷馬史詩》的地位《荷馬史詩》分為兩部,分別為《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伊利亞特》敘述了特洛伊戰爭的全過程,《奧德賽》則是戰爭後希臘聯軍中一個叫奧德修斯的將領的歷險記。
  • 荷馬史詩中的典故
    阿喀琉斯之踵現在常用「阿喀琉斯之踵」來形容即使再強大的團體或個人,也有自身的缺陷,會被人發現給予致命一擊。而阿喀琉斯就是希臘神話《荷馬史詩》中的人物,他是希臘徵討特洛伊大軍的主將,還有一個身份是人間勇者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兒子。在他父母的婚禮上,三位女神因為一隻金蘋果爭執起來,那是特洛伊戰爭的源頭。關於阿喀琉斯有個預言:他會成為大英雄,並戰死在特洛伊戰爭中。
  • 託福聽力:文化背景之荷馬史詩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長詩,被認為是古希臘最偉大的作品,也是歐洲文學中最古老、最傑出的敘事詩。相傳史詩的作者是古希臘盲詩人荷馬。他生於愛奧尼亞(今土耳其西海岸),生存年代約是公元前8世紀的後半葉。
  • 神話時代的遺產:荷馬史詩所帶來的遠古英雄
    而具體描述這類人的巨著便是《荷馬史詩》。《荷馬史詩》:神話時代的落幕與人文時代的序曲《荷馬史詩》是描述早期英雄時代的巨著,也是文學藝術上的絕妙之作,它以整個希臘及其四周的汪洋大海為主要場景,具有海洋文明的特點,充分展現了自由主義的情景,而其所描述的英雄人物也為日後希臘人的道德觀念甚至是整個西方社會的道德觀念,立下了一個良好的典範。
  • 荷馬史詩流傳史:神秘消失了千餘年,卻又突然神秘出現
    01相傳,在約前9世紀—前8世紀,古希臘盲詩人荷馬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即《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後被統稱為《荷馬史詩》。不過,荷馬時代希臘字母文字是否創造了出來,如今還有疑問。
  • 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以為它是荷馬史詩中的虛構的一座城市,並且為此引起過一些爭論,但是特洛伊城遺址的發現啟示我們,文學作品包括神話傳說的創作,都可能有其真實背景的存在。 1871年,德國考古學家亨利。施裡曼在小亞細亞北部的希薩裡克,大約距達達尼爾海峽5千米附近的土崗上進行考古發掘,結果意外地發現了特洛伊遺址的第一和第二文化層。
  • 為什麼《荷馬史詩》能讓孩子明白,人要活出最理想的狀態
    古希臘《荷馬史詩》這本書是西方文明中最有影響的經典之一,向我們展示了早期希臘人的生活世界和價值觀,書裡的故事也成為後來西方文學和藝術不斷模仿和表達的主題。我們說希臘是整個西方文明重要的根基之一,而荷馬史詩又是整個希臘的總體背景,無論後來的歷史、哲學、藝術、文學,無不深受荷馬的影響。甚至我們去看西方藝術史,特別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有相當一部分的主題都是在描繪荷馬以及早期希臘詩人為我們的敘述的神話主題。在把西方古代文明作為研究對象之後,我就更加理解為什麼《荷馬史詩》如此的重要。
  • 醉心荷馬史詩的德國富商,不僅挖出了特洛伊,還開闢了考古學科
    正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也是在這時,王子帕裡斯因拐走了希臘的王后海倫,這位號稱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後來以阿伽門農(Agamemnon)和阿喀琉斯(Achilles)為首的希臘軍圍攻特洛伊。公元前9世紀古希臘詩人荷馬的史詩《伊利亞特》敘述的"特洛伊木馬計"就發生在這裡。那時候的希臘的面積很大,地中海周邊都是希臘。
  • 荷馬史詩中的古希臘特洛伊戰爭後黑暗時代
    黑暗時代,又稱英雄時代,荷馬時代。盲詩人荷馬所寫史詩記錄,敘述了邁錫尼文明的舊聞,但又描述了當時社會的現狀,所以又稱此時代為「荷馬時代」。邁錫尼人由於常年徵戰,自己國力消耗巨大,一個特洛伊就攻打十年之久,高估自己的實力,導致戰爭拖延時間太長。邁錫尼文明衰落。
  • 希臘文明最早出現於何時?——克裡特-邁錫尼文明初窺
    遺蹟規模之大,出土文物之精美,足以證明曾有一個強大文明在此地繁榮興旺。王宮遺蹟大約修建於公元前2100年至前1800年,這不由得讓考古學家們聯想到了神話中的克裡特島之王米諾斯,於是這個神秘的史前文明被命名為「米諾斯文明」。這一發現將歐洲文明史向前推了一千多年。隨著更多的考古成果被呈現,越來越多證據使人們開始相信米諾斯文明正是荷馬、希羅多德筆下的米諾斯的王國。
  • 「非洲屋脊」 一個《荷馬史詩》中的神奇樂園
    一個《荷馬史詩》中的神奇樂園(國家人文地理)在希臘文學巨著《荷馬史詩》中,衣索比亞是普通人類無法到達的遙遠之地,是希臘諸神舉行宴會的樂園。衣索比亞在非洲之角的中心,位於紅海西南的東非高原。「露西」的發現,是世界古生物學的裡程碑,她甚至被認為是「人類之母」。到衣索比亞,絕對不能錯過到國家博物館一睹「露西」真容的機會。這裡有綿延3000年的文明。如果要追尋衣索比亞古文明的輝煌,阿克蘇姆是無法繞過的一站。公元4至6世紀,阿克蘇姆王國的國力達到鼎盛,其疆域延伸至今天的葉門、沙烏地阿拉伯南部地區以及索馬利亞,由此成為橫跨亞非兩大洲的帝國。
  • 詩人荷馬真實存在過嗎?
    人們被荷馬史詩所吸引,進行記憶、引用、查閱,還有專業人士在公開場所進行誦讀(史稱荷馬史詩吟誦者),對它的講授更是貫穿整個古風時代。這些史詩超越希臘各自為政的城市和社區,成就了荷馬的尊崇地位。當然柏拉圖也強調了荷馬是富有影響力的詩人並且左右著人們的觀念。
  • 英國首相︱威廉•格拉斯通:熱衷研究荷馬史詩的學霸首相
    在《對荷馬及其時代的研究》第一卷第一頁,格拉斯通解說了著述的目標,一是「推進和擴展對荷馬的不朽之作的研究」,二是確認《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在古典學教育領域的重要地位,並是極佳的歷史質詢材料。前者是古典學研究者共有的目標,後者是格拉斯通的個人觀點。格拉斯通對《荷馬史詩》的「不朽」的理解和當時德國一些學者的看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