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荷馬史詩》中看古希臘英雄主義與中國式英雄的不同!

2021-01-11 尋妖閣

英雄是短暫與永恆之間的一座橋梁。荷馬以其獨特的筆調為我們展示了古希臘時期英雄的群像,也表現了那個「英雄時代」的英雄主義理想,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英雄。而正如前文所說,英雄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每種文化都塑造了各自獨特的英雄,都展現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獨特的英雄主義。中國在長期戰爭歷史的發展中,自然也塑造了一批諸如劉備,關羽,宋江,林衝等中國式的英雄形象,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他們所展現出的英雄主義理想自然與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主義大相逕庭。

(一)民族大義與個人至上

縱觀中國式英雄的形象,不論他們是從軍抑或是起義,他們根源都是為整個民族的大義。就如關羽,隨劉備徵戰多年,雖幾番輾轉,卻始終恪守著「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誓言,掛印封金,在民族大義面前,個人的得失顯得微不足道。再看荷馬筆下的英雄形象,他們的許多事跡的出發點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與榮譽。如阿基琉斯,因總帥阿伽門農強奪了歸在他名下的女俘,他便憤怒的拒絕戰鬥,致使希臘軍隊節節失利。可以看出,中國式英雄在儒家文化的長期薰陶之下,他們往往更加注重忠義二字,即忠於民族大義忠於國家。而古希臘英雄因為個人本位的文化價值觀念英雄,更加重視個體生命的價值,個人的利益高於一切。這是中西方英雄第一點不同之處。

(二)個人主義英雄主義與集體主義英雄主義

對比中國式英雄與荷馬筆下英雄時,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點便是鮮明的個人英雄主義思想與集體英雄主義思想。以希臘與沙斯裡的戰鬥為例,雙方約定各自派出最英勇的勇士——阿基琉斯和巴古力斯代表國家出戰,以個人輸贏來定國家成敗,最終阿基琉斯得勝,沙裡斯就此稱臣,這便是典型的個人英雄主義行為。

而諸如《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等英雄演義的戰爭中,英雄雖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並不能左右戰爭的勝敗,以許田打獵為例,曹操在打圍中搶盡了獻帝風頭,以此來試探大臣們的忠心,眾人敢怒而不敢言。此時關羽則已劍拔出鞘,欲殺曹操。卻被劉備制止了,劉備這樣說道:「投鼠忌器。操與帝相離只一馬頭,其心腹之人,周回擁侍;吾弟若逞一時之怒,輕有舉動,倘事不成,有傷天子,罪反坐我等矣。」由此可見,劉備等人能認清局勢,大局為重,等待時機,以圖後話。是典型的集體主義英雄觀。

通過簡單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式的英雄,他們更多的是寄託了整個民族的希望,是集體主義的,是超脫於世人之上的聖人式的英雄;而荷馬筆下的英雄,則是映射了個人意志的自由精神,以建立個人功績為準,成就個人的歷史地位。

相關焦點

  • 【外國文學】荷馬史詩的基本特徵
    荷馬史詩是古希臘詩人荷馬以口頭文學的形式創作而成的詩歌作品,作品分為《伊利昂紀》(又譯《伊利亞特》)《奧德修紀》(又譯《奧德賽》)兩大部分。荷馬史詩是古希臘文學的代表作品,一直以來都是歐洲敘事詩的典範。
  • 荷馬史詩中的明喻有何暗示?
    荷馬史詩中的明喻可能是他詩歌技巧中被模仿得最為廣泛的。阿喀琉斯的盾牌或者他同河神廝殺的壯觀場面等著名的描述性段落增強了整個敘述的豐富多彩。有很多駢辭明喻—「他像雄師般戰鬥」—這種簡潔的描述性套語常見於原始文藝作品中。但是最具荷馬特色的是無數獨立發展起來的明喻。
  • 荷馬史詩中的古希臘特洛伊戰爭後黑暗時代
    歷史文化之古希臘時期(二)-黑暗時代1100BC到800BC。黑暗時代,又稱英雄時代,荷馬時代。盲詩人荷馬所寫史詩記錄,敘述了邁錫尼文明的舊聞,但又描述了當時社會的現狀,所以又稱此時代為「荷馬時代」。邁錫尼人由於常年徵戰,自己國力消耗巨大,一個特洛伊就攻打十年之久,高估自己的實力,導致戰爭拖延時間太長。邁錫尼文明衰落。
  • 為什麼《荷馬史詩》能讓孩子明白,人要活出最理想的狀態
    古希臘《荷馬史詩》這本書是西方文明中最有影響的經典之一,向我們展示了早期希臘人的生活世界和價值觀,書裡的故事也成為後來西方文學和藝術不斷模仿和表達的主題。古希臘為西方文明確立了以理性為核心的思想資源,無論是哲學、政治、藝術等等,我們都離不開古希臘文明的淵源。我們說希臘是整個西方文明重要的根基之一,而荷馬史詩又是整個希臘的總體背景,無論後來的歷史、哲學、藝術、文學,無不深受荷馬的影響。甚至我們去看西方藝術史,特別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有相當一部分的主題都是在描繪荷馬以及早期希臘詩人為我們的敘述的神話主題。
  • 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時代
    大家經常看小說或看科幻片的肯定都聽說過,人類共分五個時代。分別是: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英雄時代,黑鐵時代。咱們今天簡單說說英雄時代。圖片來源於網絡在真實的歷史中,希臘神話裡的英雄時代所處時間,按古希臘歷史學家們根據那些不靠譜的英雄譜推算,得出的結論是大概在公元前14世紀到12世紀為英雄時代,大致在邁錫尼晚期,這點與現代考古學的結論相符合
  • 《荷馬史詩》中的生與死
    牛津大學古典文學教授加斯帕•格裡芬所著的《荷馬史詩中的生與死》由北京大學出版社翻譯出版,是荷馬專題研究中尤為精彩的一部,從生與死的主題切入勾勒了一個充滿知識、象徵和觀念的荷馬世界。下文是摘自《荷馬史詩中的生與死》的作者引言。
  • 希臘考古引發人們對荷馬史詩之謎的新關注
    質疑主要集中於其是否屬於「在希臘發現的最早的荷馬史詩的文字記錄」。根據已有研究,古希臘時期,雅典僭主庇西特拉圖(約公元前600年-公元前527年)就曾命人記錄過荷馬史詩,並在很多場合吟唱。最早的荷馬史詩文本摘抄的殘片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年左右。在建於公元前3世紀的亞歷山大圖書館中,整理並保存了相對完整的荷馬史詩,可惜的是,在亞歷山大圖書館被徹底焚毀後,這些文字蕩然無存。
  • 荷馬史詩流傳史:神秘消失了千餘年,卻又突然神秘出現
    如果當時希臘文字還未出現,那麼荷馬使用的應該是「線性文字B」,或腓尼基文字。無論荷馬使用哪一種文字,但有一點基本可以確定:當時單詞較少,文辭表達貧瘠,不可能像今本《荷馬史詩》這樣文辭優雅豐富。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字作品,與中世紀相比語言表達豐富性上必然欠缺很多。
  • 古希臘有「荷馬史詩」,古印度有《羅摩衍那》,古中國呢?
    例如:古希臘的「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古印度的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等等。就我國少數民族來說,很多也都有自己的史詩,比如藏族的《格薩爾》、蒙古族的《江格爾》、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赫哲族的「伊瑪堪」、鄂倫春族的「摩蘇崑」……而在西南眾多少數民族中,還流傳著許多古樸神奇的「神話史詩」或「創世史詩」,構成了一個「南方史詩群」
  • 神話時代的遺產:荷馬史詩所帶來的遠古英雄
    而具體描述這類人的巨著便是《荷馬史詩》。《荷馬史詩》:神話時代的落幕與人文時代的序曲《荷馬史詩》是描述早期英雄時代的巨著,也是文學藝術上的絕妙之作,它以整個希臘及其四周的汪洋大海為主要場景,具有海洋文明的特點,充分展現了自由主義的情景,而其所描述的英雄人物也為日後希臘人的道德觀念甚至是整個西方社會的道德觀念,立下了一個良好的典範。
  • 圍繞荷馬史詩的千年爭辯,你選擇哪一方
    此戰爭講的是古希臘邁西尼時代,一場因為海倫被拐,邁西尼人和特洛伊人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由於古希臘大詩人荷馬優秀的文筆,特洛伊戰爭歷來受到歐洲人追捧。但是關於特洛伊是否存在和特洛伊戰爭是否存在在歐洲一直以來都有爭議。
  • 託福聽力:文化背景之荷馬史詩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長詩,被認為是古希臘最偉大的作品,也是歐洲文學中最古老、最傑出的敘事詩。相傳史詩的作者是古希臘盲詩人荷馬。他生於愛奧尼亞(今土耳其西海岸),生存年代約是公元前8世紀的後半葉。
  • 詩人荷馬到底是否真有其人?《荷馬史詩》到底是怎樣寫成的?
    在漫談《荷馬史詩》中的歷史背景系列文章中,筆者將會帶大家穿越時空,回到古地中海的世界,一個比古羅馬更遙遠的過去,一個屬於西方上古史的年代:那時羅馬尚未建城,哲者賢士辯論的聲音仍尚未充斥雅典學院的大理石立柱迴廊。
  • 希臘神話來源:赫西俄德的神譜——荷馬史詩——悲劇詩
    比如它們出現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和寫作、浪漫主義詩歌、當代小說、戲劇和電影中。當我們提到希臘神話一般會想到屬於古希臘人的全部神話故事和教義。這些都關係到他們的神和英雄,世界的本質,以及他們自己的文化和禮儀習俗的起源和意義。神話曾是古希臘宗教的一部分,研究神話也是為了了解古希臘的宗教和政治結構,以及社會文明的一般狀況。神話是古希臘日常生活的重中之重。
  • 書評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在波瀾壯闊中俯瞰古希臘文明之光
    歐洲文明受惠於古希臘文明,透過大學教育可以看得很清楚。」所以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說歐洲文明受惠於古希臘文明?還有人說只要讀懂希臘神話和《荷馬史詩》,解讀西方大部分經典和隱喻便一馬平川,真的嗎?書很「好讀」,沒有一般人文社科著作的晦澀感,反倒同看電影般,古希臘上下2000年的畫卷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波瀾壯闊中帶領讀者俯瞰古希臘文明之光。這套書由武漢大學珞珈傑出學者趙林教授所著。
  • 古希臘英雄譜系的建立
    在古希臘,無論英雄崇拜是起源於祖先崇拜還是起源於史詩傳說,但是自從這些英雄有了自已的英雄祠和墳墓後,這些英雄的的確確就變成了歷史上的人物,還被希臘各家族的人拿來當自已的祖先。這點不但古希臘人這麼幹,我們的先人們也這麼幹,比方說:李耳(就是華夏文明中的太上老君),唐朝皇帝李氏家族以李耳為先祖,將其追尊為帝。唐高宗在乾封元年(666年),追封李耳為太上玄元皇帝。
  • 古希臘的黑暗時期——荷馬時代
    荷馬時代為數不多的亮點便是鐵的廣泛使用。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鐵器最早由小亞細亞的西臺人提煉出來並加以使用。但西臺人有意識地對冶鐵技術加以保護,使得冶鐵技術並未廣泛傳播到其他文明。西臺滅亡之後,其舊部的一些遺民遂將冶鐵技術帶到其他地方。在希臘,正是多利亞人率先掌握了冶鐵技術,並在其滅亡邁錫尼佔據希臘大部分地區後,將冶鐵術也一併帶到了希臘全境。
  • 荷馬史詩中的典故
    而阿喀琉斯就是希臘神話《荷馬史詩》中的人物,他是希臘徵討特洛伊大軍的主將,還有一個身份是人間勇者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兒子。在他父母的婚禮上,三位女神因為一隻金蘋果爭執起來,那是特洛伊戰爭的源頭。關於阿喀琉斯有個預言:他會成為大英雄,並戰死在特洛伊戰爭中。
  • 古希臘眼裡的中國,猶如「神族」一般,中國人看了都要臉紅
    作為世界五大古文明之一,古希臘創造了璀璨的文化,西方有記載的文學、科技、藝術等都是從古希臘開始的,是歐洲文明的起源之一。那麼,這樣一個文明如何看待中國的呢?根據文獻記載,古希臘眼裡的中國,猶如「神族」一般,極盡崇拜的文字描述讓中國人看了都要臉紅。
  • 英國首相︱威廉•格拉斯通:熱衷研究荷馬史詩的學霸首相
    在《對荷馬及其時代的研究》第一卷第一頁,格拉斯通解說了著述的目標,一是「推進和擴展對荷馬的不朽之作的研究」,二是確認《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在古典學教育領域的重要地位,並是極佳的歷史質詢材料。前者是古典學研究者共有的目標,後者是格拉斯通的個人觀點。格拉斯通對《荷馬史詩》的「不朽」的理解和當時德國一些學者的看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