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有「荷馬史詩」,古印度有《羅摩衍那》,古中國呢?

2020-12-13 中華神秘文化

#史詩#

世界上的眾多民族,都留下了氣勢磅礴的史詩。

例如:古希臘的「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古印度的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等等。

就我國少數民族來說,很多也都有自己的史詩,比如藏族的《格薩爾》、蒙古族的《江格爾》、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赫哲族的「伊瑪堪」、鄂倫春族的「摩蘇崑」……

而在西南眾多少數民族中,還流傳著許多古樸神奇的「神話史詩」或「創世史詩」,構成了一個「南方史詩群」

可非常令人不解的是,佔我國人口絕大多數的漢族,歷史悠久,文明璀璨,卻一直沒有發現屬於自己的史詩。

遂成歷史一大懸案!

當然,對這個問題,學術界也有不同的觀點。

比如,有人認為,上世紀80年代在湖北神農架發現的民間敘事長詩《黑暗傳》,可被視為廣義上的漢族神話史詩。

但這種看法並未得到學界的廣泛認同,質疑較多。

也有人將《詩經·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五篇,合稱為「周民族史詩」

然而,它們不僅篇幅太短,又零散排列,似乎與那些結構宏大、充滿幻想和神話色彩的長篇史詩,還有差距。

那麼,漢族在歷史上沒有留下長篇史詩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學者們對此進行了長期深入的討論,提出了許多觀點。下面,我們來看其中常見的幾種:

1.

先來看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的觀點。在其名著《美學》中,黑格爾認為,中國人(漢族)沒有民族史詩,原因在於——

他們的觀照方式基本上是散文性的,從有史以來的時期就已形成一種以散文形式安排的井井有條的歷史實際情況,他們的宗教觀點也不適宜於藝術表現,這對於史詩的發展也是一大障礙。」

2.

有學者認為,漢族的族群結構具有多元化的特徵,也就是說,其形成和發展不是單一文化的族群單純在數量上的增加造成的,而是不同族群長期互動、融合的結果。這就導致漢族族群記憶的多元化、零散化,難以形成指向族群最初歷史的宏大而神聖的敘事——長篇史詩。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漢族的圖騰「龍」。其並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中,而是融合了多種圖騰動物的特徵而形成的,反映了漢族在形成過程中多元融合的特點。

另外,漢族的上古神話儘管內容非常豐富,但都是零散的片段,同樣反映了漢族族群記憶的多元化特徵。由此也造成漢族沒有創造長篇史詩的土壤。

3.

也有學者指出,漢族沒有長篇史詩,與其較早產生書寫文字有關。史詩是一種口頭文學傳統,書寫系統的缺席,會促使口頭傳統發達,促使該民族用詩律說話,用音步和節奏來幫助記憶。

文字的較早出現,造就了漢族早熟的理性意識和抽象能力,但也抑制了史詩的產生。

同時,漢字這種表意文字與拼音文字相比,極不利於記載長篇口頭傳統。經漢字記載的漢族經典文獻,都是短小精悍的,口頭傳統的大量信息流失在了經典之外,其中可能就有史詩。

4.

還有學者指出,漢族文化的早熟、理性的發達,形成了一個知識精英階層(「士」);而越是文化發達,知識分子眾多的地方,口頭傳統就越沒有市場,變異的程度就越大。

比如,「士」階層對所謂「怪力亂神」的民間記憶,就採取了「不語」的態度,直接影響到民眾對民間記憶的認同。

再加上官方對文化的掌控,對民間話語權力的抑制,也導致了漢族難以形成史詩。

對以上看法,你怎麼看?歡迎留言發表高見!

/完.

相關焦點

  • 古印度|一個掩藏在寥寥史料下的璀璨文明
    古印度缺乏自己的文獻資料,這是當今學者研究印度史料的共同難題,為此研究古印度歷史不得不得從中國古代文獻、古希臘文獻等資料中去尋找相關參考內容。這長達千年之後的修訂和完善,使得《摩訶婆羅多》成為了古印度文學史中的標誌性成就。另一部史詩巨著《羅摩衍那》講述的是列國時代的一個國家居薩羅國王與妻子之間患難與共的故事,這部史詩的編著也是經過將近8個世紀才最終完成。
  • 從《荷馬史詩》中看古希臘英雄主義與中國式英雄的不同!
    荷馬以其獨特的筆調為我們展示了古希臘時期英雄的群像,也表現了那個「英雄時代」的英雄主義理想,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英雄。而正如前文所說,英雄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每種文化都塑造了各自獨特的英雄,都展現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獨特的英雄主義。中國在長期戰爭歷史的發展中,自然也塑造了一批諸如劉備,關羽,宋江,林衝等中國式的英雄形象,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他們所展現出的英雄主義理想自然與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主義大相逕庭。
  • 荷馬史詩中的古希臘特洛伊戰爭後黑暗時代
    歷史文化之古希臘時期(二)-黑暗時代1100BC到800BC。黑暗時代,又稱英雄時代,荷馬時代。盲詩人荷馬所寫史詩記錄,敘述了邁錫尼文明的舊聞,但又描述了當時社會的現狀,所以又稱此時代為「荷馬時代」。邁錫尼人由於常年徵戰,自己國力消耗巨大,一個特洛伊就攻打十年之久,高估自己的實力,導致戰爭拖延時間太長。邁錫尼文明衰落。
  • 《羅摩衍那》的意義
    所以,羅摩(Rama)的意思是我內在的光。那個在萬物生靈的每個粒子裡散發光芒的就是羅摩。羅摩由十車王(Dasharath)和喬莎利耶(Kousalya)所生。Dasharath意思是「十輛戰車」,十輛戰車象徵著五個感官和五個行動器官,Kousalya意思是「技巧」。只有有技巧的十輛戰車的駕馭者才能生出羅摩。當這十個器官被有技巧地使用時,光芒就在我們的內在誕生了。
  • 荷馬史詩中的明喻有何暗示?
    荷馬史詩中的明喻可能是他詩歌技巧中被模仿得最為廣泛的。阿喀琉斯的盾牌或者他同河神廝殺的壯觀場面等著名的描述性段落增強了整個敘述的豐富多彩。有很多駢辭明喻—「他像雄師般戰鬥」—這種簡潔的描述性套語常見於原始文藝作品中。但是最具荷馬特色的是無數獨立發展起來的明喻。
  • 四大文明古國之外的古希臘文明簡述
    中國文學家、革命家梁啓超提出的四大文明古國,古中國、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四大文明古國分別在黃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誕生文明。文明的誕生基本都有一個規律,就是有大的河流,人類在河流周圍種植農作物,需要挖渠引水,貿易運輸都需要集結奴隸,逐漸建立了城市文化。但是世界上還有其他文明也比較古老,只不過因為有的年代不夠久遠,有的沒有城市,有的沒有文字。按照世界通用的說法算古國應該具備幾個要素,但是也各有爭議,比如城市群、語言文字、青銅器、文化等。
  • 為什麼《荷馬史詩》能讓孩子明白,人要活出最理想的狀態
    古希臘《荷馬史詩》這本書是西方文明中最有影響的經典之一,向我們展示了早期希臘人的生活世界和價值觀,書裡的故事也成為後來西方文學和藝術不斷模仿和表達的主題。用最懂孩子的語言講孩子最需要的經典點擊掃碼 立即收聽👇01《荷馬史詩》是西方文明的源頭西方文明有兩個最重要的源頭,我們簡稱「兩希」。是哪兩希呢?就是希臘和希伯來。
  • 詩人荷馬到底是否真有其人?《荷馬史詩》到底是怎樣寫成的?
    然而《荷馬史詩》作者荷馬(Homer)的真實身份,多個世紀以來一直令人置身五裡霧中,完全沒有頭緒。在古典時代,希臘人普遍相信《荷馬史詩》的記載是歷史事實,亦都普遍接受荷馬此人的存在,只有少量質疑的聲音。古希臘歷史之父希羅多德(Herodotus)在他的著作《歷史》當中,認為荷馬是在他之前約 400 年的人,也就是大約公元前 850 年左右之人。
  • 【外國文學】荷馬史詩的基本特徵
    所有推文內容由在讀研究生學長學姐原創整理,每篇推送都有自己的分析講解,系統而實用。荷馬史詩是古希臘詩人荷馬以口頭文學的形式創作而成的詩歌作品,作品分為《伊利昂紀》(又譯《伊利亞特》)《奧德修紀》(又譯《奧德賽》)兩大部分。荷馬史詩是古希臘文學的代表作品,一直以來都是歐洲敘事詩的典範。
  • 希臘考古引發人們對荷馬史詩之謎的新關注
    :一塊刻有荷馬史詩奧德賽詩句的泥板。」公元393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為國教,認為古奧運會有違基督教教旨,是異教徒活動,於次年即公元394年宣布廢止古奧運會。泥板如果被認定為是公元3世紀前的文物,也就是說是在古奧運會尚存在期間的產物,發現地又是在古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廟附近,因此很可能與祈禱、祭祀等活動有關,希臘奧林匹亞博物館內保存有不少類似的文物。不過令人不解的是,以往發現的祭祀品很少採用泥板形式。
  • 荷馬史詩流傳史:神秘消失了千餘年,卻又突然神秘出現
    如果當時希臘文字還未出現,那麼荷馬使用的應該是「線性文字B」,或腓尼基文字。無論荷馬使用哪一種文字,但有一點基本可以確定:當時單詞較少,文辭表達貧瘠,不可能像今本《荷馬史詩》這樣文辭優雅豐富。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字作品,與中世紀相比語言表達豐富性上必然欠缺很多。
  • 《荷馬史詩》中的生與死
    荷馬雕塑任何一位討論荷馬的作者,都不曾讀完從古至今所有關於其詩作的著述。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覺得,前輩的著述,有些更有啟發、更有幫助,有些則稍差。這個論斷有一定的重要性:它提供了一種方法,用以解釋荷馬史詩的某些特徵——重複的詩行、固定而反覆出現的特性形容修飾語(epithets)、典型場景。從另一個方面講,它排除了某些19世紀分析的可能性:那些分析對詞語的重複和些微的不雅窮究不休,從而將史詩割裂成碎片;它也應令我們慎重對待基於此類重複所做出的其他論斷。也就是說,它的作用在於阻止了主觀的研究途徑,卻並沒有、也不能在原則上完全排除這樣的可能。
  • 古印度有種航天「神」器,傳說使用水銀髮動機,專家說:真假難辨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古印度被世界公認為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它發源於印度河流域,故此也被稱為「印度河文明」或「哈拉巴文化」。作為世界文化的大熔爐,印度文化包羅萬象,從古至今,從西方到東方,亞洲及歐洲的文化潮流都在此匯聚,形成了現今多種姓、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的古老國度。
  • 你知道古代的老外們都怎麼稱呼中國?「支那」、「震旦」「秦」
    「中國」這個名稱的含義經常因為時代不同而有所變化,但是,中央之國的含義是始終存在的。但在十九世紀中期以前,古代中國人並不常用這個名字,特指中國,外國自然更不會這麼說了。那古代的老外們都怎麼稱呼中國呢?目前已知最早老外對中國的稱呼是古梵文中的「支那」,至少在公元前四世紀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中就已經出現。學界主流認為這應該是秦的音譯。玄奘到古印度面見國王,也曾說過「支那著錢王之國號大唐者,我軍之國稱。」古代印度人還常給這個名字加上前綴,變成「摩訶支那」,有時還會加上後綴變成「震旦」,兩者都可理解為「偉大的支那」。
  • 圍繞荷馬史詩的千年爭辯,你選擇哪一方
    此戰爭講的是古希臘邁西尼時代,一場因為海倫被拐,邁西尼人和特洛伊人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由於古希臘大詩人荷馬優秀的文筆,特洛伊戰爭歷來受到歐洲人追捧。但是關於特洛伊是否存在和特洛伊戰爭是否存在在歐洲一直以來都有爭議。
  • 中國古代點錯科技樹,文科強理科弱?真相更慘
    那麼,文學水準該如何比較呢?各種文學體裁首先從史詩來看。對一個民族的文學而言,長篇史詩衡量其是否成熟的一個標準。現知最古老的長篇史詩,無疑是蘇美爾的《吉爾伽美什》;古埃及有《亡靈書》,但很難說是史詩;在古希臘,有荷馬著名的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堪稱雙壁;在古羅馬,有維吉爾沿著荷馬的足跡而作的《埃涅阿斯紀》;古印度則有《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等。古中國是沒有史詩的,這點眾所周知,當然,僅從這一點,也無法說明文學水平不如。然後我們來比較一下劇目。
  • 書評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在波瀾壯闊中俯瞰古希臘文明之光
    歐洲文明受惠於古希臘文明,透過大學教育可以看得很清楚。」所以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說歐洲文明受惠於古希臘文明?還有人說只要讀懂希臘神話和《荷馬史詩》,解讀西方大部分經典和隱喻便一馬平川,真的嗎?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話,如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等都有自己流傳已久的神話傳說,但從傳播範圍來看,古希臘神話的影響力遠超過其他民族的神話,比如古希臘神話中的雅典娜、阿波羅、阿喀琉斯等人物人所周知,為什麼古希臘神話的影響力如此之大?
  • 古希臘神話、古羅馬神話,你分得清楚嗎?
    希臘神話是原始氏族社會的精神產物,歐洲最早的文學形式,大約產生於公元前8世紀,它在古希臘原住民長期口頭相傳並借鑑了流傳到希臘的其他各國的神話的基礎上形成基本規模,後來在荷馬的《荷馬史詩》和赫西俄德的《神譜》及古希臘的詩歌、戲劇、歷史、哲學等著作中記錄下來。
  • 古希臘文明是偽造的?不!若沒有希臘人,我們可能連佛像都看不到
    古希臘文明是偽造的?不!若沒有希臘人,我們可能連佛像都看不到 古希臘文明歷史悠久,然而由於經年累月的民族遷徙、社會變亂、政權更迭等原因,導致其在長久的發展過程中佚失了不少證據。加之早期希臘的《荷馬史詩》有濃厚的神話傳說色彩,致使希臘古風時代的許多事情都變得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