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高校招生季,請家長對孩子放放手:任性的人生更易出彩

2020-08-29 後學先生

少女時的南丁格爾想學護理專業,遭到其貴族家庭的極力反對,甚至被關禁閉。南丁格爾不改志向,毅然決然的逃離家庭,遠赴法國學習了護理,最終成長為世界第一護士,當時就被封神——「提燈女神」,影響至今!

被父母斥責為任性、叛逆、沒出息的少女,何以走出一段精彩人生?我想大概再次驗證了「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強烈的興趣讓世人眼中的又髒又累,變成了津津有味!

我想起當年的楊絳,考入東吳大學後面臨專業選擇,徵求父親的意見。父親的回答是:「沒什麼該不該,最喜歡什麼就學什麼。喜歡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楊絳是幸運的,有一位開明的父親,在自己的文學愛好之路上修成正果。

就像「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一樣,尊重孩子專業選擇的家庭少之又少,古今中外皆然。

當年伽利略的大學專業是父親為他定的醫學,僅僅因為醫生收入高就業好。但是,伽利略對醫學是沒有興趣的,倔強的父親又不許他調換專業,最終伽利略輟學,回家幫著父親照看鋪子。

現實中,像伽利略父親一樣,代替孩子選專業的現象很普遍。少數的幸運兒,恰好也是自己喜歡的專業,而大多數對父母選的專業不溫不火,在專業發展之路上平平淡淡,甚至個別的釀成悲劇。 比如本世紀初的計算機專業大火,一位北大學子遵從父母的意見,選擇了計算機專業,結果兩年下來多科不及格,無奈退學,父親後悔莫及

「店小二」伽利略是怎麼成為大科學家的?是「任性」。在店鋪忙碌的他, 心裡卻始終裝著他喜歡的數學、物理等科學,利用一切閒暇時間進行艱苦的自學。雖時常遭受父親的責罵甚至焚書,但是其初心不改,歷盡磨難和坎坷,25歲的伽利略終於躋身於大學工作,開啟了科研之路。

少年達爾文是被當醫生的父親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的。但是,一上解剖課時,暈血的達爾文就害怕的要命。於是轉入喜歡的農學院,經常到野外採集動植物標本,甚至樂而忘返而曠課!父親知道後大怒,把達爾文轉 到劍橋大學學神學

達爾文如果完全遵從父親的安排,只不過世界上又多了一位優雅的神父而已。幸虧達爾文也是任性的,並且是有策略的任性:「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神學課要上,學點能應付考試就行,餘下的時間和精力全部用來學習鑽研自然科學——身在神學,心在科學!

自助者,天助之」。最終,達爾文結識了當時著名的植物學家J.亨斯洛和著名地質學家席基威克,並獲得了長達5年的公費環球考察機會!

你的任性裡藏著你的興趣秘密,埋著你的發展動力,任性的人生更易出彩。中國的孩子們不妨任性一下,中國的家長們不妨對孩子放任一點,相信孩子能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到底,甚至堅持到底!

這一點,我想到了當代著名的生物學家施一公教授。獲得數學競賽第一名的高中生施一公同學,因為清華招生老師的:「生物化學是21世紀的科學」一句話,把數學類的專業改報了清華的生命科學系。結果事與願違,大學期間的施一公同學總學不好生物專業課,很是苦惱。

但是,這畢竟是自己的選擇,怨不得的別人!於是任性的施一公堅決不改專業,堅持的學了下去,終於把生物的興趣培養出來——這時候已經是其博士畢業半年之後了——任性的人才能堅持不懈

施一公在一次演講中告誡年輕人:「興趣一定是可以培養的,這需要你任性一點;你覺得興趣不足、沒有堅定信心,或者家裡出了麻煩事、需要克服心理陰影,甚至面對痛苦往前走的時候,不要給自己藉口!你應該全力以赴,往前走,……。」

年輕的朋友們,你任性了嗎?要記住「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家長朋友們,請對孩子放放手,也許孩子的任性裡含有他的最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人生最高境界:放手和放下,一「放」心底無私天地寬
    做父母的誰不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每個家長都是愛自己孩子的,可是要知道什麼是真愛,什麼是溺愛,分清楚這兩點很重要。真愛就要學會放手。只有放手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只有放手的家長,才能使孩子更加自強和自信。當家長的不學會放手,孩子就永遠長不大,且不能自強自立。
  • 做智慧型家長:對孩子放手但不撒手!
    當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廣泛認可。但是在具體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往往有困惑:應該管什麼不應該管什麼?怎麼把握家庭教育的「度」以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如何掌握對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幫助而不束縛孩子的成長?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思考的命題。
  • 孩子聽話卻"無能","魚缸法則":放手,對孩子成長更有利
    孩子聽話卻"無能",父母要懂得"魚缸法則":放手,對孩子的成長才更有利。01、被逼出來的"聽話",危害著孩子的身心妙妙從小就是一個很活潑調皮的小女孩,自從她會爬會走了以後,就沒少給父母惹禍,她的父母也因此操碎了心。
  •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智慧家長對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如何掌握對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幫助而不束縛孩子的成長?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思考的命題。孩子是與父母平等的獨立的個體,而不少家長常忽視了教育最為重要的目標之一是培養獨立人格。家長只有學會適當放手,給孩子獨立成長和體驗世界的機會,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甩手掌柜」式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另一個極端,家長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孩子就像一株幼苗,需要園丁來澆水、施肥、除草,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否則很可能中途夭折或長成一棵歪脖樹。
  •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對孩子放手而不撒手(家長...
    」,恨不得全天候對孩子緊盯不放,事無巨細安排得異常周密,試圖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過程。家長只有學會適當放手,給孩子獨立成長和體驗世界的機會,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甩手掌柜」式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另一個極端,家長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孩子就像一株幼苗,需要園丁來澆水、施肥、除草,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否則很可能中途夭折或長成一棵歪脖樹。
  • 請學會放手!小孩子比你想像得更獨立
    我們認為,從小學會自己做主的孩子,會更獨立更懂得負責任、不任性、不執拗、更容易建立自我意識,不會唯我獨尊,也不會盲目從眾,更容易確定自己想要什麼,也更能堅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這位媽媽是有多看輕自己的兒子,怎麼會在初中的時候還不放手?不要小看這些日常的習慣,其實會深深影響到孩子的各個方面。這位表弟,學校畢業後,一直沒有出去工作。想想其中的原因,可能並不是懶惰,而是害怕面對。從小都被父母「呵護」著,出了社會,遇到一點小挫折就會被打擊到,只能用「逃避」來面對生活。孩子的成長,需要更多的空間,而不是每天圍著他們團團轉。
  •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對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現在的家庭教育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況: 一類是「直升機家長」,恨不得全天候對孩子緊盯不放,事無巨細安排得異常周密,試圖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過程
  • 早知早受益:對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現在的家庭教育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況:一類是「直升機家長」,恨不得全天候對孩子緊盯不放,事無巨細安排得異常周密,試圖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過程;另一種情況則是完全不管,放任自流,家長基本不關心孩子的成長和表現,有的家長甚至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扔給學校,認為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把孩子交給學校就萬事大吉了。
  • 家長感言:該對孩子適當放手了
    「爸爸媽媽,我們鄭重地向你們宣告:我們長大了,請收起你們勞累的翅膀,我們有足夠的勇氣抵擋成長的風浪;親愛的老師,我們鄭重地向您宣告:我們長大了,我們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每天都有一個新進步……」看著孩子們的表演,參與入學禮的家長們感觸頗多,「真的和幼兒園不一樣了,感覺孩子一下子長大了,我們也真應該適當對孩子放手,給孩子們一個自己的成長空間。」
  • 家庭教育越來越受重視,而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對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思考的命題。 今天,為大家帶來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的分享: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對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直升機」和「甩手掌柜」都不利於孩子成長 現在的家庭教育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況:一類是「直升機家長」,恨不得全天候對孩子緊盯不放,事無巨細安排得異常周密,試圖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過程。
  • 高校招生海報,可以出彩但不可以出格
    隨著高考成績逐漸公布,全國各大高校進入招生季,傳統的「歡迎報考xx大學」的招生廣告已經吊不起考生和家長的胃口,不少學校開始嘗試將00後考生喜聞樂見的表情包、小廣告、遊戲等嵌入招生海報,以此吸引考生眼球,來擴大宣傳效果,西安體育學院官博上的這一則招生海報,用「亞洲最大的男友力培訓基地「性感」「真人」「心動」「即時交友」等網絡詞彙,風格類似色情網站。
  • 深愛孩子,請先學會放手
    深以為然,為人父母,無論你多麼的愛孩子,首先就要學會放手,而這恰恰是為人父母最難做到的事。什麼是放手?什麼時候放手?怎麼放手對孩子最好?學會對孩子放手,並不是放任,任憑孩子胡作非為變成討厭的熊孩子,而不管教;也不是完全不管,只要給他吃飽喝足就讓他自生自滅。所謂放手,是指相信孩子的能力, 鼓勵孩子去探索和嘗試周圍的世界,給孩子鍛鍊自己的機會,讚美孩子的努力,讓孩子適當的經歷挫折,走點彎路,體驗人生中的愛恨別離,悲喜交加,從而成為更好的自己。
  • 對孩子適時放手,也是父母的一種體面
    在鄉下讀完小學,就轉到五六公裡外的鎮中讀初中,很多時候都是母親送我到大路,看著我騎著自行車回學校。到了讀高中大學時就更遠了,也只能乘坐公車了。每次也是母親陪在大路旁,直到我等到車來上了車,再望著車走遠。不知母親那一刻的心境如何,但我知道自己總是不敢回頭,我怕她看到我眼中已蓄著淚,我更怕看見她那高舉著的手,久久還沒放下來;也怕看見她那被風得零亂的白髮。
  • 為什麼不能強迫孩子太「聽話」,魚缸法則:放手對孩子成長更有利
    現在很多孩子或多或少都患上了心理疾病,其實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著很大的關係。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的任何反應都可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孩子會為了討好父母的歡心,不斷地向父母妥協。然而,孩子的內心往往充滿著委屈和怨恨。這些負面情緒長期積壓在心裡,就很容易對孩子的心理髮育造成嚴重的影響。3. 缺乏自驅力。
  •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對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恨不得全天候對孩子緊盯不放,事無巨細安排得異常周密,試圖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過程;另一種情況則是完全不管,放任自流,家長基本不關心孩子的成長和表現,有的家長甚至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扔給學校,認為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把孩子交給學校就萬事大吉了。
  • 父母學會對孩子適當的放手,才是真正的愛!
    第三天,孩子一個人去上學,要求七點二十分到校,她怕自己走迷路會遲到,早上五點就起床並拒絕媽媽送她到地鐵,自己一個人走了,6點50分給媽媽發了個簡訊:「我到了」。看,孩子在沒有父母的陪伴下也能順利完成自己個人獨立的行走。主要是做父母的要捨得放手,孩子其實沒你想像中的那麼不經事。你的不放心不放手,孩子就得不到鍛鍊。其實,很多家長不放心孩子,是家長自己對孩子的依戀情結太重。
  • 家長應該管什麼不應該管什麼?如何掌握對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名師來解答 | 名師談家教
    現在的家庭教育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況:一類是「直升機家長」,恨不得全天候對孩子緊盯不放,事無巨細安排得異常周密,試圖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過程;另一種情況則是完全不管,放任自流,家長基本不關心孩子的成長和表現,有的家長甚至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扔給學校,認為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把孩子交給學校就萬事大吉了
  • 生活隨筆《對於父母來說,學會對孩子放手是人生的必修課》
    如果真的想要孩子獨立行走,請給他們自己選擇的權利,如果真的要提孝道,那一定需要孩子和父母共同努力。收一收父輩的控制欲,也坐下來和父母好好聊聊。但控制欲強的父母會用愛把孩子對未來的希望打破。控制欲強的人,往往過度幹涉別人的行為而不自知。
  • 李玫瑾:孩子到12歲後,家長要學會放手,不做「保姆式」媽媽!
    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在一次演講中曾經表示:孩子在12歲之後,家長就要學會慢慢的減少對孩子的幹預。家長一定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覺得他們也是一個有自我行為能力的人,也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和獨立完成一件事情的資格,這樣才能讓他們得到成長。李玫瑾教授也曾公開表示:當「保姆式」媽媽是一個非常大的悲劇,更是非常錯誤的家庭教育範例,這樣做只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 女星馬雅舒女兒上幼兒園被勸退:家長適時放手才是對孩子的愛
    因為到了上學的年紀,孩子就要離開父母進入校園生活。尤其是幼兒園階段,孩子的自理能力更重要。但是仍有一些父母,因為過於溺愛孩子,導致孩子不能獨立。馬雅舒女兒不能自理,上幼兒園被勸退女明星馬雅舒是吳奇隆的前妻,和吳奇隆離婚以後,她跟外國人結婚並且生下一個女兒米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