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實施大閱讀下的單元整和教學。創設單元達標課、教讀課、自讀課、語文體驗課、文言文誦讀等多種語文教學課型,從不同程度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課堂教學精心設計研討與練習,問題探究、精準訓練、主題閱讀、簡約寫作、快樂積累為載體,教會學生閱讀文章,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特色課程《快樂閱讀與寫作》進行個性化的語文素養的拔高提升。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探究性閱讀。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教育的特點是指人文性、實踐性和民族性。怎樣把握人文性?要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怎樣把握實踐性?要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把握民族性,既指語文課程中學習的是本民族的語言,又指運用好中華民族傳統語文教育中積累的豐富的教育經驗。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特徵是:學習者參與決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制定學習進度,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在學習過程中要有情感的投入,有內在動力的支持,並能夠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對認知活動能夠進行自我監控,並做出相應的調試。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者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式學習,是相對個體學習而言的。
(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要求教師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努力形成學生多姿多彩的個性。
1、加強基礎知識教學
2、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3、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學研究中,我們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落實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把「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逐步變成現實。讓我們與學生一起在新課標準指導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研究中逐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