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跑步打卡算進成績,1學期45次,學生找代刷:1公裡8毛
隨著網際網路和手機的發展,很多大學生在上課之餘,基本上都是在玩手機,或者是上網,很少會到操場上去運動。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動起來,一些高校也是想了各種方法,比較常見的就是將跑步打卡算入成績,但是一些學生也是有自己的破解招數。
在安徽合肥某高校,為了讓學生動起來,就實施了跑步打卡制度,學校是通過計步軟體記錄跑步次數和裡程,最終與體育成績關聯,影響學分。上學期規定學生要跑28次,才算合格,而這學期要跑45次,才算合格。
除了跑步次數的規定,還有每次跑步的標準規定。男生跑步,單次裡程在2到10公裡,1公裡配速是在3分鐘到9分鐘。女生跑步,單次裡程在1.6到10公裡,1公裡配速在3分鐘到9分鐘。
有女大學生爆料說,上學期因為天氣比較冷,所以自己有8次沒有去跑步,如果是汽車刷數據,還是有點冷。最終通過網上找人代刷,而代刷的價格也不貴,1公裡是8毛錢。而自己的舍友基本上都是自己在跑。
對於是否會擔心代刷被發現,這位女大學生表示:只要軟甲沒有檢測出來,就沒有什麼問題。而自己的這個代刷,好像是程序改的腳本,沒有被發現。
對於這件事情,小編的看法是:
第一、很多學生的造假,是從這些點滴的小事開始的。這麼小的事情,都要通過找人代刷來完成,這是不是太懶了呢?什麼都要找藉口,那能做成什麼事情呢?
第二、高校也是出自於好心,為學生的身體健康著想,讓更多的學生參加運動,而不是整天盯著電腦手機。但是總是有學生覺得,學校是故意在為難他們,所以就採取弄虛作假的方式應付過去。
(註:素材來源於網絡,文章內容為本人原創,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