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局成立以來,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三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落實省委、市委和縣委的工作要求,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優化完善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打好農業現代化和脫貧攻堅兩大攻堅戰,實現了農村經濟較快發展,農民收入穩定增長,三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況
(一)農業特色產業扶貧精準落實。以提升農業特色產業扶貧質量為方向,深入推進農業特色產業扶貧「三大」行動,全面完成「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民生工程目標任務。深化農業園區帶動,突出建設好貧困村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園區,全縣18個貧困村每村建成1個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園區。深化經營主體帶動,重點推廣連城紫薯、湖溝孔雀等帶貧模式,通過訂單、入股等利益聯結方式帶動貧困戶4780戶發展產業項目增收。落實好產業扶貧項目獎補政策,引導和支持具備條件貧困戶發展農業特色產業項目。堅持「先立項、後實施、再獎補」的原則,落實全程跟蹤幫扶指導和全程跟蹤監督管理,確保項目精準到戶、資金精準使用。今年已申報貧困戶產業獎補項目6批次,申請獎補資金668.45萬元,通過「一卡通」打卡發放到戶,惠及4848戶貧困戶,第七批次715戶,申請獎補資金120萬元,已打卡。
(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紮實推進。2018年度美麗鄉村建設按照省級530萬、市級村280萬、縣級村200萬的建設資金標準,累計投入資金4950萬。在建設過程中注重規劃引領、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強化組織保障、加大督查檢查力度、培育特色產業、突出地域特色、健全長效管護等措施,目前已全部按照考核標準完成建設任務,已順利通過市級驗收,預計年底能順利通過省級驗收。2019年度我縣美麗鄉村建設編制規劃已全面啟動,省級村中城關鎮三裡村、濠城鎮董艾村、連城鎮殷陸村、劉集鎮劉圩村、任橋鎮溝南村、任橋鎮馬圩村由原已建成的市縣級村升級而來完成,建設進度較快,預計年底能完成總建設任務的70%。2019年度我縣美麗鄉村重點示範村及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任務分別為2個、10個,目前已全部建設完成。9月7日已有2個重點示範村(濠城鎮劉祠村、任橋鎮橋東村)、5個示範村(濠城鎮丁樓村、石湖鄉陡溝村、城關鎮七裡村、王莊鎮洪曹村、任橋鎮任橋村)通過省級驗收並授牌成功。剩餘5個示範村(城關鎮唐南村、湖溝鎮十裡村、仲興鄉後樓村、楊廟鄉陸郢村、新馬橋鎮徐郢村),順利通過省級驗收。
(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開展。全縣212個村已全面開展了「五清一改」行動,農村人居環境較前期得到了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目前共處理生活垃圾6.3萬噸,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全部清理完畢,清理村內溝塘2452條,清理農業生產廢棄物數量4932.5噸,行政村畜禽散養規範率達93.8%,清理亂搭亂建7962戶,清理廢舊廣告牌19321個,清理無功能建築91236平方米。2019年我縣的改廁任務為20000戶,在改廁工作中,以問題為導向、精準發力,合理選址廁屋、靈活實施進院入室,嚴格把控安裝質量,著重解決了臭氣回串、不通水等問題,穩步推進農村改廁工作,確保建一戶、成一戶、群眾滿意一戶,全部完成任務。
(四)農業經濟健康發展,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穩定增長。全縣小麥均衡增產,實現產量34萬噸,而且品質良好。預計玉米產量36萬噸,全年糧食產量可達70萬噸。蔬菜種植17.6萬畝,預計全年蔬菜種植24萬畝;新建設施蔬菜基地面積420畝。截止到9月底,全縣生豬飼養量70萬頭,家禽飼養量4026萬隻,肉羊飼養量67萬隻,畜禽肉類總產11.2萬噸,禽蛋產量2.68萬噸,水產品產量1.109萬噸。全面完成「兩區」劃定工作,順利通過省級專家核驗。繼續開展「糧改飼」試點縣建設,全株玉米青貯收儲任務3.3萬畝,已完成收貯3.31萬畝。全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06元。
(五)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全縣省、市龍頭企業48家(其中,省級8家,市級40家),全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產值增幅10%。新增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4家,新增「三品一標」認證企業10家,安徽連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獲得蚌埠市名優農產品稱號。打造固鎮特色農產品線上銷售生態鏈,培育註冊了安徽爭華食品有限公司等27家電商企業,「仲興」羊肉、「珠花」蜂蜜、「家鄉」食品、「金香絲」粉絲、「玉鵬」農家菜等特色農產品依託電商平臺開展網絡銷售,1-9月份實現線上銷售達2.278億元。全年可實現線上銷售近3.2億元。
(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新發展農民合作社135家,合作社總數達1004家;新增家庭農場105家,總數達535家;新增服務主體76家,累計達396家。積極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建示範社建設項目,多方爭取資金,將示範社做大做強。創建省級示範合作社2個,省級示範家庭農場3個;市級示範合作社13個,市級示範家庭農場17個。組織評選了縣級示範合作社16家,縣級示範家庭農場23家。
(七)農村綜合改革繼續深化。全面完成了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的各級驗收,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村達到202個,農村「三變」改革的村196個,新增土地流轉面積2.5萬畝,其中:「一戶一塊田」面積1.5萬畝。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目前已全面完成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9萬畝的土地託管項目,正在組織驗收。開展土地託管拓展工作,固鎮縣安省農業服務公司共籤訂4800畝託管合同。
(八)農機機械化水平持續提高。截止目前,全縣農機總動力達123.6萬千瓦,農業機械原值達16.37億元,大中型配套機具12252臺,配套比1:3.13。「三夏」期間,完成機收小麥麵積105萬畝,實現了小麥秸稈還田率和打捆離田率分別達到68.17%和23.52%,水稻機播率22.7%,玉米機播率98.76%,其中鐵茬直播率達93.47%。秋收、秋種投入各類農機具3.65萬臺(套)以上,花生機收率達60%,玉米機收率85%以上,秸稈打捆離田和粉碎還田作業面積93%以上,小麥機播率穩定99.5%以上。在固鎮縣安省農業服務公司建成秸稈粉碎還田深翻掩埋縣級項目區1個,實施面積2000畝,輻射帶動項目所在地及周邊農戶,從源頭消除玉米秸稈焚燒隱患,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全面提高小麥播種質量。
(九)畜禽養殖汙染整治紮實有力。全面開展畜禽養殖汙染專項整治及糞汙資源化利用工作。一是監督指導全縣畜禽規模養殖場繼續完善糞汙處理設施,開展資源化利用,目前全縣糞汙設施配套率95.1%,資源化利用率84%。二是加強禁養區管控工作,加大對已關閉養殖場巡查力度,與有關部門開展聯合巡查3次,針對禁養區漏報、瞞報的畜禽規模養殖場問題,在全縣再次開展摸底調查,並督促相關鄉鎮加以整治,通過8月份的縣級核查,整治效果顯著。
(十)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持續向好。一是認真摸排全縣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種植養殖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數量、面積、經營模式、主打品種等,建立了全縣規模農產品生產經營單位監管名錄。二是加強巡查監管,抓好農業投入品安全使用。縣、鄉兩級監管機構每月至少2次深入生產一線種植(養殖)基地和農資經營店,對農獸藥、肥料、飼料等投入品經營、使用情況進行巡查檢查,嚴防禁用藥物和有毒有害物質流入生產環節。截止目前,立案查處假種子2起,種子標籤不規範2起。三是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檢測力度。全縣現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有人36人,配備14套蔬菜、11套畜產品、8套水產品快檢設備,及時上傳檢測信息。四是落實「產地準出」和「質量追溯」制度。落實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強化與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協作,在農產品生產企業、合作社實施與市場準入相銜接的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倒逼作用,共同推進農產品質量全程監管。五是強化畜禽產地檢驗、檢疫工作,堅決杜絕病害肉上市交易,保障生豬及其肉製品質量安全。六是加強生豬屠宰監管,不定期聯合市場、公安等部門加強對農貿市場、商超、攤位等重點領域的巡查,加強「放心肉」體系建設,防止「白皮肉」流入市場。七是深入開展「瘦肉精」、「獸用抗菌藥」、「生豬屠宰」、「生鮮乳」、「水產禁用藥」等五項專項整治工作。今年以來共檢查養殖大戶335戶(次),獸藥飼料經營戶86戶(次),張貼發放告知書1000餘份,「瘦肉精」快速檢測3200餘頭份,全部為陰性,全縣無重大畜禽水產品安全事件發生。
(十一)「大棚房」問題清理工作順利通過驗收。開展了固鎮縣「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全縣共排查各類棚室7893個,面積9284.34畝,發現違規項目1個,面積8.29畝,按照要求已拆除並恢復耕地,順利通過了市級和省級驗收。
(十二)項目工作持續推進
1.鞏固億隻肉雞產業化項目建設。圍繞大成熟食項目,鞏固億隻肉雞產業化項目建設成果。目前大成公司申報研發中心資質認證已經成功,億隻肉雞產業化成果轉化較好,冷庫已建成使用,項目建設正在穩步推進。桂柳肉鴨項目正在加快建設進程,項目主體工程已經完成,飼料廠設備基本安裝調試完成,屠宰場流水線正在加緊安裝調試。圍繞桂柳肉鴨項目,充分帶動周邊農戶養殖積極性,湖溝周邊已發展肉鴨養殖小區14個,鴨棚130餘個,年出欄約300萬羽。
2.積極推進百萬頭生豬項目建設。著力打造全省一流的生豬產業體系,穩定全縣生豬養殖規模100萬頭以上,保持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地位。上海鵬欣百萬頭生豬養殖、屠宰及深加工項目目前正在進行環評,土地流轉也在積極運行中,項目目前已選定分別在仲興鄉、任橋鎮、楊廟鄉、石湖鄉、濠城鎮的6塊用地,已流轉土地約4500畝。3號、4號地已進行開工儀式。
3.高標準農田建設。我縣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為7.7萬畝(其中1.1萬畝為高效節水灌溉示範),10月15日完成招標,正在施工。
二、2020年工作計劃
(一)繼續夯實脫貧產業根基。圍繞「四帶一自」民生工程,進一步加大帶貧主體培育,重點鼓勵支持市級以上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村和貧困戶發展產業增收脫貧;進一步提高貧困村主導產業質量檔次水平,突出抓好4個「一村一品」和18個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園區建設;鼓勵支持貧困戶發展自種自養項目,落實好產業獎補政策,確保產業項目獲得較好的收益。
(二)繼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完成2019年度美麗鄉村建設任務,並順利通過省級驗收,確保在全市取得先進水平。在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的基礎上,發揮中心村輻射作用,再著力打造11個基礎設施健全、環境整潔優美、村容村貌良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示範村,培育3個村強、民富、景美、人和的美麗鄉村重點示範村,為全面改善提升我縣農村人居環境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和成功模式。2020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攻堅年,年底全縣農村人居環境要達到乾淨、整潔、有序的目標。改廁工作中要因地制宜選擇改廁模式,根據美麗鄉村建設任務、美麗鄉村(重點)示範村建設任務、「廁所革命」整村推進、村莊搬遷等情況,科學分配改廁任務,全面完成2020年我縣農村改廁任務2萬戶,同時探索建立通過社會購買服務、爭取整村推進獎補資金、發揮群眾在廁所維護上的主體作用等方式,建立廁所長效管護機制。
(三)穩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的基礎上,立足市場調結構、綠色發展提品質、強化科技保增產,擴大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突出抓好以豐原農業公司的萬畝優質專用小麥生產示範片,確保全年糧食總產穩定在60萬噸。抓好畜牧水產生產工作,全年畜禽肉類總產16萬噸,禽蛋產量3.6萬噸,水產產量0.9萬噸。
(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是鼓勵支持龍頭企業與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保底收購、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組建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領辦聯合體的農業企業優先推薦晉級為市級、省級及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聯合體成員優先享受農業產業化扶持政策。通過政策扶持、引導,2020年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3家。二是加大對名牌農產品的申報認證和宣傳推介力度,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通過組織企業參加「名優農產品展示展銷會」「綠博會」、「有機博覽會」等專業展會。對花生、蔬菜、肉雞、肉羊等主導產業和特色農產品品牌進行重點培育,開發品牌產品,形成規模、增強實力、提高效益。三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及省、市有關優惠政策,引導省市重點龍頭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提高加工精深度,延長產業鏈,促其發展壯大,增強帶動能力。2020年力爭年新培育達到省級標準龍頭企業1家,市級標準龍頭企業3家。
(五)全面深化農村改革。進一步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條件的村全部開展「三變」改革工作。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新增土地流轉面積2萬畝,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力度,新增家庭農場60家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50家以上。
(六)做好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實施工作。堅持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方針,堅持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機制,實現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100%,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90%以上。
2019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