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蚌埠市共安排資產收益扶貧項目40個,投入資金3437萬元,實現收益354萬元,其中村集體164萬元、貧困戶201萬元、帶動非貧困戶增收495萬元。資產收益扶貧工程作為33項民生工程之一,財政部門作為項目牽頭單實施。現對照《安徽省資產收益扶貧績效評價辦法》(皖財農〔2019〕325號)要求,對該項民生工程開展自評。
一、自評情況
對照《安徽省資產收益扶貧績效評價辦法》中各項評價指標,我市已按評價要求,完成工作任務。通過對項目整體實施情況評價,蚌埠市資產收益扶貧民生工程自評得分為100分。
二、分項得分情況
(一)投入(總分26分,自評分26分)
1. 項目選擇(總分16分,自評得分16分)
(1)項目選擇合理性(總分8分,自評得分8分)
①項目實施主體選擇履行了民主決策程序。實施資產收益扶貧項目的貧困村,項目的選擇都按照「四議兩公開」的程序決策實施,全部涉及農業產業。「四議」:黨支部會提議、「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兩公開」: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指標分值4分,得4分)
②各縣利用當地比較優勢。在對資產收益扶貧項目選擇時,各村結合當地資源優勢,對實施的資產收益扶貧項目進行優勢分析比較,經過民主決策,最終確定項目。(指標分值4分,得4分)
(2)項目選擇協作性(總分8分,自評得分8分)
①各縣級主管部門和鄉鎮對項目實施主體及項目選擇進行審核。貧困村將立項情況向鄉鎮申報,各鄉鎮都召開了黨政聯席會議進行了審核把關,並進行公示,同時行文上報縣農業農村局和縣扶貧辦審批。(指標分值5分,得5分)
②市級行業主管部門對項目實施主體及項目選擇及各縣備案的40個資產收益扶貧項目進行指導和審核。2020年5月13日和11月27日市財政局、市扶貧辦召開了兩次全市財政扶貧資金和項目調度管理培訓會,重點對2020年資產收益扶貧項目進行了培訓和核查。(指標分值3分,得3分)
2. 投入資產保障(總分10分,自評得分10分)
(1)綜合投入規模(總分10分,自評得分10分)
2019年全市共安排資產收益扶貧項目40個,投入資金3437萬元,開展資產收益扶貧的貧困村總計44個,平均每村投入78萬元,遠超過每村10萬元標準。(指標分值10分,得10分)
(二)過程(總分30分,自評得分30分)
1. 制度建設。(總分18分,自評得分18分)
(1)管理制度的健全性(總分10分,自評得分10分)
為做好資產收益扶貧工作,市財政局、市扶貧辦、市農業農村局出臺了《2020年蚌埠市資產收益扶貧實施辦法》(蚌財農〔2020〕119號)、《關於做好扶貧資產管理工作的意見》(蚌扶辦〔2020〕17號)。通過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將政府涉農投入形成的增值紅利,讓渡給貧困村和貧困戶,構建貧困戶穩定增收和防範返貧長效機制,做好資產收益扶貧工作。(指標分值10分,得10分)
(2)帶貧機制精準性。(總分6分,自評得分6分)
帶動貧困戶增收戶數大於區域內貧困戶總數的60%。2020年44個貧困村6836名貧困人口增收200.6萬元,平均每人增收293元,實施資產收益扶貧實施地共有貧困人口7758人,佔比88.1%,超過60%的比例要求。(指標分值6分,得6分)
(3)資料報送及時性(總分2分,自評得分2分)
按照省市要求,及時報送資產收益扶貧相關報表和材料。檔案資料齊全、內容真實、準確。(指標分值2分,得2分)
2. 資產管理(總分12分,自評得分12分)
(1)資產使用規範性(總分6分,自評得分6分)
①縣和鄉分別成立清產核資領導小組,對村級資產進行清理,建立了村級臺帳。例如固鎮縣2018年5月份印發了《固鎮縣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實施方案》(固辦〔2018〕39號)。(指標分值2分,得2分)
②堅持「四議兩公開」辦法,制定折股量化辦法。貧困村全部制定了村級資產收益扶貧實施方案,通過「四議兩公開」程序,規範了量化資產和折股辦法。(指標分值2分,得2分)
③優先支持物化資產。2020年蚌埠市共安排40項目作為資產收益扶貧項目,其中種植類項目、養殖類項目和扶貧工廠類項目總計34個。(指標分值2分,得2分)
(2)協調調度有序(總分6分,自評得分6分)
①制定了保障資金安全及規範管理的措施和辦法。市財政局聯合市扶貧辦印發了《蚌埠市2020年財政扶貧資金管理工作的通知》(蚌財農〔2020〕102號),市民生辦(市財政局)出臺了《資產收益扶貧資金管理辦法》(蚌民生辦〔2020〕4號)。對用於資產收益的扶貧資金進行了規範管理。(指標分值3分,得3分)
②對監督檢查發展的問題及時整改到位。例如每季度市本級對扶貧資金收支情況進行通報,重點關注三縣資產收益扶貧開展情況。截至2020年9月底各縣資產收益扶貧任務基本完成。(指標分值3分,得3分)
(三)產出(總分24分,自評得分 24分)
1. 項目產出(總分24分,自評得分 24分)
(1)貧困村增收明顯。2020年44個貧困村開展資產收益扶貧,項目40個,共收益164.6萬元,平均每村收益3.74萬元。(指標分值12分,得12分)
(2)貧困人口增收明顯。2020年通過資產收益扶貧帶動44個貧困村6836名貧困人口增收200.6萬元,平均每位貧困人口增收293元。(指標分值12分,得12分)
(四)效果(總分20分,自評得分20分)
1.項目效益(總分20分,自評得分20分)
(1) 社會效益(總分10分,自評得分10分)
①通過項目實施促進了相關產業的良性發展。例如五河縣雙忠廟鎮柳湖村辣椒加工基地資產收益項目,實施主體通過收購農副產品、安排當地人員務工就業,土地流轉等方式,帶動了當地非貧困人口特別是邊緣貧困戶增加收入;通過項目的實施,增加了農戶發展當地特色優勢資源產業的積極性。結合「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增收和貧困人口脫貧。採取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項目總投資186.32萬元,租賃給五河縣順發農業合作社,合作社與農戶籤訂辣椒種植協議,統一回收農戶種植的辣椒進行深加工,該基地帶動貧困戶就業5人,周邊村莊貧困戶180戶種植辣椒800畝左右,戶均增收5000元。(指標分值6分,得6分)
②撬動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投入,扶貧資金投入大戶經營。例如固鎮縣任橋鎮站北村扶貧廠房項目,通過招商引資「安徽益爾動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入駐,該企業註冊資本500萬元,同時每年為任橋鎮增加稅收收入。(指標分值4分,得4分)
(2) 滿意度(總分10分,自評得分10 分)
針對資產收益扶貧社會滿意度工作,主要對貧困村受益的貧困戶進行隨機問卷調查,調查內容資產收益扶貧項目公開公示、實施效果等內容,總體滿意度達100%。(指標分值10分,得10分)
三、主要做法
一是完善制度建機制。將支持貧困人口穩定增收作為主要目標,制定了《2020年蚌埠市資產收益扶貧實施辦法》《資產收益扶貧資金管理辦法》《關於做好扶貧資產管理工作的意見》等文件,形成了長效機制,不斷提高脫貧質效。
二是落實項目抓實施。整合產業扶貧項目資源,在44個貧困村實施種植專業合作社、農產品倉儲基地、養殖基地建設、扶貧工廠等40個資產收益扶貧項目。召開財政扶貧資金和項目調度管理培訓會,通過指導調度,推動資產收益扶貧項目加快實施。
三是統籌安排保資金。加大扶貧資金整合投入力度,充分發揮資金整合規模合力效益,拓寬資金籌措方式,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參與資產收益扶貧,發揮財政資金引領和放大效應。
四是利益聯結增收益。通過「四帶一自」的形式建立了貧困村、企業、貧困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戶務工就業100人、訂單收購479戶、技能培訓9人、技術服務489戶、土地流轉963.4畝、引領創業25人。多渠道促進貧困戶穩定增收。
蚌埠市財政局
2020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