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母刺字,其實嶽飛背上刺的不是「精忠報國」,而是這四個字!

2020-12-20 漫說歷史

嶽母刺字,其實嶽飛背上刺的不是「精忠報國」,而是這四個字!

宋朝末年,歷史上有名的奸臣秦檜把持著朝政,皇帝昏庸無能,相信秦檜的讒言,親小人,遠賢臣。長此以往,宋朝國力衰微,百姓民不聊生,在此期間,金兵大肆進攻宋朝領土,宋朝的百姓們整日生活在兵荒馬亂之中。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有一位名垂千古的英勇將領毅然決然奔赴戰場,立下報國雄心。他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愛國大將軍嶽飛。嶽母刺字,其實嶽飛背上刺的不是「精忠報國」,而是這四個字!

嶽飛出生於一個貧苦的家庭,在他年幼的時候,父親就已經去世,他一直和母親相依為命。嶽飛小時候,宋朝綜合實力就已經大大減弱,他看到百姓生活的如此痛苦,小小的他心裡就有一個願望,一定要讓百姓們過上好日子,要把敵人趕出自己的國家,使百姓們安居樂業。

嶽飛的母親雖然沒有讀過書,但是她深知男兒應該為保衛國家犧牲一切的道理。當她知道自己的孩子有這樣的理想時,非常支持嶽飛,並且在嶽飛出徵前還在他的背上用針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以此來勉勵嶽飛。而嶽飛並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他從上了戰場的那一刻開始,就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拼命的攻擊敵軍。後來嶽飛每一次帶兵打仗,總能夠取得勝利,嶽飛的名字使得金兵聞風喪膽。

而宋朝正是因為有嶽飛這樣的大將,才收復了許多已經被金兵奪去的領土。嶽飛為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宋朝之所以沒有滅亡全因嶽飛一人的功勞。這樣一位大將本該被朝廷所重用,可是宋朝皇帝聽信奸臣秦檜的讒言,認為嶽飛和金兵有所勾結,所以不僅把嶽飛從戰場上召回來,隨後還把嶽飛投入了監獄中,不久後就處死了。一代名將就這樣就此隕落了,實在是可惜。

嶽飛的故事一直被後世流傳,我們也一直以為嶽母刺的字是「精忠報國」,但是其實嶽母當時給嶽飛背上刺的四個字並不是「精忠報國」,實際上嶽飛背上寫的是盡忠報國,「精忠報國」是宋皇帝後來賜給嶽飛的字。於是後世一直流傳下來的是「精忠報國」,但是其實兩者之間的意思還是有差別。可惜這樣一位優秀的將領最後沒有得到一個好結果。你們對嶽飛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嶽母刺字的真偽及「精忠報國」的認知意義
    二、嶽飛背上的字是誰所刺姑且把嶽飛背上有無刺字的問題放在一邊。假定嶽飛背上有刺字的事是真實的,那麼,這字是誰所刺呢?不但《宋史》之《嶽飛列傳》與《何鑄列傳》語焉不詳,就連明成化年間姚茂良創作的戲曲《精忠記》也沒有說出個子午卯酉。
  • 嶽飛背上那四個字是誰刺上去的?有一個字我們至今仍讀錯!
    小的時候看一本專說嶽飛的書,裡面說嶽飛身上的字是「盡忠報國」,後來不斷被各種文獻和影視劇洗腦,逐漸接受了「精忠報國」的說法,嶽飛背上,究竟刻的是什麼字?在《金陀粹編》和《金陀續編》中,並沒有提及嶽飛後背上刺有文字,也沒有提到「嶽母刺字」的故事。《嶽飛傳》中第一次提及嶽飛背後刺有文字:「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 孝忠故事——《嶽母刺字》
    親愛的小夥伴們,晚上好,靈昧曾經分享了關於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的感人美德故事,繼續分享一個關於孝順又忠誠的感人美德故事:相信很多夥伴對嶽飛都耳熟能詳,尤其是嶽母刺字精忠報國那一段!現在跟著我,再重溫一下這如此感人的經典故事吧!
  • 嶽飛背上這個字,為何被錯讀幾百年?
    但是,嶽飛背上的刺字,的確是「盡忠報國」。  《宋史·嶽飛傳》明確記載:「(秦)檜遣使捕飛父子證張憲事,使者至,飛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那麼,為何我們更熟悉「精忠報國」這四個字?
  • 張發財 | 媽媽再拿「嶽母刺字」的典故教育你,你就拿這篇文章來教育她
    除配方,針刺力度也很考究,嶽母不是容嬤嬤,扎人這事她一個農婦根本不擅長。於是甫一下手,疼得嶽先生「抬望眼,仰天長嘯」。此外還有疑點,即是她的工作速度,我諮詢過專業文身師,一處文身大約需要七天左右才能完工。而小說記述這四個大字當晚就刺成了。文身師思考半天回答我說:「他媽應該有縫紉機。」如此,刺「精忠報國」是可以的,刺《精忠報國》「狼煙起,江山北望,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心似黃河水茫茫。」
  • 《孟母三遷》《嶽母刺字》《畫荻教子》哪位母親的故事讓你最感動
    《孟母三遷》《嶽母刺字》《畫荻教子》三個故事的母親都非常令我感動和喜歡,但是我最感動的還是《孟母三遷》,她跟現在社會的父母還是比較相像的,為了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寧願兩遷三地。也表示一個好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那麼最讓你感動的又是哪個故事呢?
  • 嶽飛背上「精忠報國」四字,竟被誤讀了800年,至今還有人會讀錯
    嶽飛背上「精忠報國」四字,竟被誤讀了800年,至今還有人會讀錯中國的歷史上充滿了保家衛國的傳奇故事,要說到這方面的故事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嶽飛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嶽飛,都曾聽過他的故事。嶽飛是一代忠臣良將,是著名的抗金英雄。
  • 嶽飛背上這個字,為何被錯讀了幾百年?
    《宋史·嶽飛傳》明確記載:「(秦)檜遣使捕飛父子證張憲事,使者至,飛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那麼,為何我們更熟悉「精忠報國」這四個字?
  • 這兩個歷史問題99%都懂,但是99%都答錯,這是為什麼了?
    在這麼明顯的確鑿證據之下,為什麼還會有大部分人會脫口而出,讓八國聯軍來背上這個鍋呢?因為「八國聯軍」這四個,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就是是西方列強的化身,然而「火燒圓明園」更加是我國近代史上飽受西方列強屈辱的象徵。再加上「八國聯軍」憑著自己的強大,在北京燒殺搶掠,對我國人民的心理造成的屈辱感達到了刻骨銘心的地步。無論是英法聯軍還是八國聯軍,他們都是同一路人。
  • 嶽飛背上刻的字是假的,連《武穆遺書》也是假的,那什麼是真的?
    比如說嶽飛和關羽吧,被人稱之為「一介武夫」,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連民族英雄也成了眾人責難的對象。以前是讀書人,像什麼文人相輕,像什麼慫人是因為打不過勇夫才握緊的筆桿子等等。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正在被某些人遺忘,吞噬。
  • 小杜看世界:我們一直都誤讀了這幾個字,原來竟是這樣
    圖片來源於網絡最初,我了解這個英雄時,是因為「精忠報國」這幾個字,嶽母刺字。那麼,婦孺皆知的「精忠報國」。到底是不是這四個字?圖片來源於網絡據史書記載,關於嶽母刺字,歷史上並無其事,我們平常所聽到的故事其實也是不存在的。
  • 中國古代偉大的四大賢母,除了嶽母與孟母,你還知道誰
    歐陽修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為了能讓他讀書,在歐陽修五歲時,歐母便教他讀書識字、做人處事的道理。只是當時家裡窮,家裡沒錢買筆墨紙硯,歐母只好用蘆葦杆代替,然後在地上鋪一些沙,把地當紙,一筆一畫地教歐陽修寫字。在母親的悉心教導下,歐陽修奮發圖強,最終成為了一代大師。
  • 「精忠報國」如何從美談變成了禁忌
    但禁忌還是存在的,不是以原始人懼怕神明的方式,而是微妙的現實禁忌。唐段成式《酉陽雜俎·黥》一章,講當時的紋身,同樣的紋身,有無礙的,有觸忌的。其中最有名,最引以為笑談的就是「白舍人行詩圖」了。荊州有一位城管人員(街卒),名叫葛清的,背上自頸部以下,都是白居易的詩配畫。
  • 嶽飛:古代歷史上頂級名將,四十不到含冤而死,真實原因讓人憤怒
    在諸多民間小說還有電視劇演義裡面,嶽飛的故事往往耳熟能詳。街邊隨便問一個小朋友都知道嶽母在嶽飛背上刺字的故事,可謂是感人肺腑。最後的結局非常悲慘,風波亭慘死讓人感到非常惋惜。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古代頂級名將裡面名列前茅。宋遼金三朝公認最強的軍事家,沒有之一。
  • 關於母親的成語歷史典故,你知道幾個?大部分人只知道第一個
    歐母能在這麼苦難的條件下,培養出這樣的大官、大文學家,這也太偉大了。三、精忠報國嶽母刺字嶽母刺字的故事相信大家從小就聽過了。這故事發生在嶽飛第二次投軍的時候,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嶽飛在母親的勸說下,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的戎馬生涯,臨走時,嶽母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字。嶽飛南徵北戰,抗擊金軍,收復失地,成為了一代抗金英雄。這跟嶽母的「精忠報國」的教誨是離不開的。
  • 嶽飛精忠報國是來源於什麼?母親的教誨才是我們走向成功的指標
    一心只有國家,這樣的英雄很多,其實英雄並不都是武將,文官也是很多的,文和武均是治理國家,操辦大事的重要方面。這樣的英雄有很多,文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武將廉頗,項羽,嶽飛等。英雄不計其數,數不勝數。但他們永遠都是我們民族的英雄,更是我們心中的英雄。今天,就和大家談一談其中的一位,他就是精忠報國的嶽飛,說起嶽飛,我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那他的故事究竟是什麼呢?
  • 這是流傳千年的謊言
    那就順便說幾句「嶽母刺字」的故事,此事歷史上查無依據。 連宋人的筆記和野史都沒有記載,包括嶽飛的曾孫嶽珂所著的《金陀革編》也沒有記錄。「嶽母刺字」最早出現在元人所編的《宋史本傳》裡: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但書中也並沒有說這四個字是出自嶽母之手。
  • 古代偉大四位賢母:孟母、陶母、歐母、嶽母
    當然,這裡所說的「富」,並非一定指有錢,而是一個人的思想富,品德富,最終使自己成一個有所作為的人。縱觀歷史上,那些有建樹、有所出息的名人,大都深受其母親思想之薰陶,從而也成就了他們的人生。這些母親中,最為著名莫過於中國「四大賢母」,她們分別是: 孟母、陶母、歐母、嶽母。就是這樣四位偉大的母親,她們的事跡被廣為傳頌,她們的兒子成為國家的棟梁,成為中華兒女學習的典範。
  • 遊朱仙鎮啟封故園看嶽飛傳奇賞夜景
    景區每天都上演大戲嶽飛傳,嶽母刺字、12道金牌等,下面就進入我們看戲時間。圖為年輕時的南宋抗金名將嶽飛正在習練嶽家槍術。「道不同不相為謀」,嶽飛義正言辭的拒絕前來遊說的宦官。著名的嶽母刺字精忠報國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嶽飛要投軍去前線抗敵,在臨走之前嶽飛的母親把他叫到身邊說道,現如今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呢?嶽飛很爽快地回答道:當然是到前線啊!精忠報國。
  • 母親節說母愛:這四位母親通過教子,改變了世界,也走進了歷史
    第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一代儒宗、亞聖孟子;第二位,位居武廟七十二將、東晉名將陶侃;第三位,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第四位,南宋著名軍事家、抗金英雄,精忠大元帥嶽飛;我們看一看這四位偉人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