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成大學生有網購不實用物品的經歷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去年「雙11」,福建農林大學的餘玲瓏在一次性購買五六件衣服後,沮喪地發現適合自己的只有一兩件,其他的被媽媽轉手送給了姐姐。

  「感性購物」一直是餘玲瓏的軟肋,除了眾所周知的購物節,考試結束、放假當晚、某些開心的時刻……都能成為專屬於她的購物季。購買衣服等「大件」時,她會稍微瀏覽評論,只要大部分評價不錯,她便會立刻下單:「花錢似乎真的可以讓人從緊繃的神經中解放出來。」

  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國792名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6.99%受訪大學生有購物後不怎麼使用的情況,而後悔自己買過沒用東西的受訪大學生佔77.53%。

  書桌成了「不實用物品展示櫃」

  在網購的道路上,餘玲瓏跌栽的跟頭不少,網購像個「泥潭」,她已深陷其中。

  前段日子,為了實現「雨中自由」,她在網上購買了一組鞋套,用來保護自己容易進水的鞋子。但由於鞋套不易攜帶、穿上打滑,很快被她「封存」在抽屜最深處:「買了這種東西,真是太后悔!」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對買回來用不到的東西,有50.13%的被訪者選擇放在角落「吃灰」。來自福建的孫惠清理寢室書桌,為自己喜歡的手辦騰出一個擺放的空位,窄小的一層柜子內。除了手辦,旁邊還立著五個CD碟厚度的動漫人物立牌。去年的「雙11」,她在網上多次為自己喜歡的角色手辦付下定金,並在之後補齊了2000多元的尾款。即使買回來的手辦、立牌事實上並沒有任何作用,甚至需要一筆不菲的費用,孫惠仍願意為自己喜歡的角色埋單,她將其稱作「為理想充值」。與此同時,她也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她並沒有足夠的空間將自己的手辦、立牌擺出來,很多手辦藏在寢室柜子中,就連家中也堆積了不少。

  浙江的張月喜歡購買各式各樣的本子,當被問及本子數量時她仔細想了想,笑著說:「太多了,還沒仔細數,起碼兩位數吧。」前兩天她剛收到了故宮文創寄過來的手帳套裝,根據賣家的介紹,不同的手帳套裝會有不同的主題,而不同主題的套裝組合起來又是相互聯繫的。本來打算只買一套的張月看了介紹後很心動,抱著「兩套在一起是不是可以發現新線索」的想法,她一口氣下單買了兩套:「但其實拿回來拍了照之後就又放回盒子裡不用了。」

  面對寢室裡越堆越多的物品,張月也曾經反思過:「每次買完我都會想,買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而且花的錢也太多了。」但每次面對好看的本子,她又忍不住邊購買邊安慰自己:「這個和上次那個不一樣。」在零花錢緊張的時候,面對心儀的東西,張月會先默默把它放到收藏夾裡,如果是限量版或者是錯過預售,張月便會去二手網購平臺上找同款。

  在「便宜」和「湊單」面前增加的購物清單

  「去年買了很多不實用的東西,今年爭取理智購物!」來自廣西的大二學生劉雅婷為今年準備過「雙11」的自己立下了「flag」。

  回看她去年的購物清單,500毫升的「深層清潔洗面奶」「水光面膜」的組合套裝和復古風的外套……在她詳細的「雙11」小帳本裡,「趁機囤一瓶」的超大量洗面奶價低划算,低折扣的優惠券則大大降低了面膜組合和衣服的價格……但實際上,「本著不浪費的精神」,不太適合她膚質的洗面奶只被使用了一個月左右,平時不愛敷面膜的她也只敷了五六片,至於一件有設計感的外套,她連穿都沒穿過。

  又一年「雙11」到了,還沒用到一半的洗面奶和面膜,被劉雅婷閒置在柜子裡。中青校媒調查顯示,回顧自己買不實用的東西時的心態,68.77%的受訪者認為這是「心血來潮」,19.22%的受訪者為了優惠而湊單,8.72%的受訪者因為商品打折,3.29%的受訪者則是因為購物節到了。

  「我覺得為了湊滿減多買一些東西是正常的。」外賣湊滿減、購物湊滿單、商品湊砍價……這些在蘇州科技大學的鄧愷健眼中是再正常不過的消費行為。「有時候你並不覺得湊滿減之後會很貴,相反還會覺得有些合算,況且這些東西又是你喜歡的。」

  不久之前,他在網上看中了一款手鍊。作為一個精緻小物件愛好者,遇到這樣的物件,他當然不會就此讓目光從網絡頁面上一掃而過。商家告訴他,如果購買3條可以享受包郵服務。「一般的手鍊最多兩條就夠了,沒有必要買第三條。」但他轉念一想,一來買3條可以用作備用,二來十幾塊的郵費也太不划算了。於是,3條手鍊被他加入購物車中。

  和鄧愷健有類似想法的還有來自瀋陽大學的馬若涵,在她眼裡,買不實用的東西,只是為了更加優惠地買到有用的東西。她並不會單純地因為喜歡一件商品而立刻下單購買,而是等到有滿減優惠的時候才去購買。

  作為一個「書蟲」,馬若涵經常在線上購書平臺流連忘返:「這些網站時不時會搞一些滿150減50、甚至滿200減100的活動,優惠力度很大。」但想買的書卻又湊不到滿減的門檻,身邊又沒人和她拼單。這時候,她就會選擇一些自己認為「看起來很有用的書」湊滿減。之前購書網站周年滿減活動時,她購買了一本哲學書,覺得提升自己哲學品味也很不錯。但到貨之後,那本哲學書一直沉睡在她書架的最內側:「雖然看起來很有用,但卻一頁都沒翻過。」

  「商家一般不會剛剛好讓你湊足滿減,有時候買一些用不著的東西是難免的。」買一個咖啡壺時,為了湊包郵,馬若寒多買了很多她完全不會用的濾紙:「但購買濾紙所湊足的包郵,要比單純地付20元的郵費更加合算。」馬若涵對於淘寶滿減的把握,似乎已經到了一種「爐火純青」的地步。

  為了湊到滿減而後期隨便挑選商品、在購物網站上看到便宜的東西便下單,結果購物之後發現很少使用。三明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師雷曉寧解釋,這是「糖果效應」在人身上的表現。對此,他也給出自己的建議:要學會讓自己知足常樂,購物的時候仔細觀看商品介紹,判斷好商品對自己的價值才是「王道」。

  可有可無的購物節

  一雙藍色的杜蘭特5代球鞋,是陳豪「雙11」購物節唯一的消費品。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球迷,同時對球鞋也很熱衷。這雙鞋他盯了一個月,「雙11」降價後便宜了200元。「之前常穿的幾雙球鞋比較舊了,平時又一直都在看鞋」,陳豪掐著「雙11」降價的機會買下了它。

  作為一個生活簡單的男生,陳豪對於消費並沒有太高的欲望:「沒有消費需求的時候,我可能半個月都不會點開網購App。」調查顯示,42.30%的被訪者會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而56.44%被訪者則認為在購物過程中應該保持理性消費態度,

  去年「雙11」收到鞋子那天的中午,陳豪很興奮:「到了以後我馬上穿著它去打球了。」 今年的「6·18」購物節,他又買了一雙心儀的球鞋。有明確目標的購物,讓他避免了買了東西卻用不著的困擾。今年「雙11」,陳豪沒有什麼新的計劃,這個購物節對他來說可有可無。

  和陳豪一樣,「雙11」購物車空空如也的還有來自天津的小姜。和身邊大多數追隨「雙11」熱潮的朋友相比,小姜顯得很特別,她沒有研究過「雙11」的規則,不知道「薅羊毛」的意思,也不明白如何在淘寶上蓋樓。面對親近朋友的蓋樓請求,她也會點開連結,收穫到的是朋友的驚嘆:「哇,原來你是個新手。」

  福建師範大學廣告學系教師莫莉介紹,在購物節已經變成消費文化的當下,消費者更容易不自覺地購買更多商品,卻沒有意識到它們並不是真正需要的,而沒有加入的消費者就會顯得格格不入,跟不上潮流。

  商家利用消費者的心理,推出集娛樂性和社交性為一體的促進消費的活動,比如近期流行的「蓋樓」、點讚領優惠券的電商活動,反過來也推動了消費者消費行為的發生。她指出:「很多消費者對於機會成本沒有正確認識。」從「雙11」預熱到真正購買這段時間裡,為了領劵、滿減等優惠,消費者在其上真正消耗的時間會達到二三十個小時。但消費者沒有意識到,若用這些時間去勞動、創造,他們最後創造的價值可以遠遠超過從優惠裡獲得的金錢數額。

  小姜認為,她不是沒有「欲望」,而是購買東西的「欲望」並沒有那麼強烈。打開小姜的淘寶購買記錄,書佔了大多數,偶有衣服、飾品以及日用品,但頻率不高。今年7、8月份,因為購物軟體使用頻率低,她的購物軟體甚至一度處於雲儲存狀態。「但其實大一剛入學的時候,我還是和購物軟體有過一段『你儂我儂』的日子的。」小姜笑著說。她坦言剛上大一的時候對任何事物都感覺很新奇,剛剛可以自己支配生活費後,她每天都會「刷一刷」購物軟體。她買過很多類型的衣服,各式各樣的本子,稀奇古怪的玩具,但最後留下來的卻很少。衣服經常因為質量不過關,或者圖片與實物不符,被她放在衣櫃裡再也沒拿出來過。買的本子和玩具因為實用性不強又太佔位置,被她帶回家放在了儲藏室中,因此還被媽媽嘲笑為「垃圾回收站」。

  相比於魚龍混雜的線上購物,小姜如今更偏向於線下購物。對她而言,要買日用品和食物,在實體店購買比網店更加便捷。在衣褲和鞋子的購買上,能夠試穿的實體店也更便捷,網店裡賣的東西如果不合身,還需要郵寄退回。「而且我覺得購物節的打折力度也並不大,那些我看中的化妝品並沒有很大的優惠。」

  小姜的身邊有很多對淘寶直播著迷的人,也有看一個小時直播能在購物車裡塞十四五件產品的朋友。對此她並不理解:「他們買的東西沒有多少適合自己的,多半是衝動消費罷了。我身邊有很多人看了直播覺得衣服挺好看,買來試穿後就立刻後悔。」在她看來,買很多便宜的東西都不如一件適合自己的東西來得實在。

  (應被採訪對象要求,文中陳豪、孫惠、孫月、小姜為化名)

  浙江理工大學 陳新怡 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 鄭旭 福建師範大學 黃董卿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調查顯示近八成大學生有網購不實用物品的經歷
    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國792名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6.99%受訪大學生有購物後不怎麼使用的情況,而後悔自己買過沒用東西的受訪大學生佔77.53%。  書桌成了「不實用物品展示櫃」  在網購的道路上,餘玲瓏跌栽的跟頭不少,網購像個「泥潭」,她已深陷其中。
  • 北京網購二手物品交易量全國第一
    調查顯示,二手手機為銷售冠軍前幾天,市民陳女士在二手物品交易網站上將家裡閒置不用的嬰兒床轉了出去,原價800多元的嬰兒床,孩子睡了一年多,標價300元當天就出手了。「現在很多人都在二手物品網站上買嬰兒床,不僅僅是便宜,用過的木床還不擔心有甲醛。」
  • 近八成大學生「打卡」:每天都是更好的自己
    為調查大學生為何熱衷「打卡」,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國近百所高校的大學生發放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8.98%的受訪大學生表示參與過自我監督類的「打卡」,其中50.15%的受訪者坦言自己「打卡」堅持時間處於半個月以內,34.84%受訪者能堅持到半個月到3個月,能夠堅持到3個月以上的受訪大學生佔15.02%。
  • 近四成大學生未有過戀愛經歷,超半數認同「大學沒有戀愛是遺憾」
    通過對9894名中國在校大學生的研究發現:l 近四成大學生從未有過戀愛經歷,沒有遇到適合的對象是這一群體「脫單難」的最主要原因。l 大學生在選擇戀愛對象時最看重人品、性格,尋求志趣相投。如果遇到心儀對象,有三成女生會主動表白。l 校園戀愛中3/4的人曾被情感矛盾困擾。
  • 近八成大學生「打卡」自我監督
    為調查大學生為何熱衷「打卡」,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國近百所高校的大學生發放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8.98%的受訪大學生表示參與過自我監督類的「打卡」,其中50.15%的受訪者坦言自己「打卡」堅持時間處於半個月以內,34.84%受訪者能堅持到半個月到3個月,能夠堅持到3個月以上的受訪大學生佔15.02%。
  • 調查顯示一半大學生村官曾被截留在機關 近八成有被鄉鎮借調經歷
    "表面上看起來鄉鎮人滿為患,但實際上各種各樣的中心工作一波接一波,自上而下有很多的檢查評比考核,需要更多的人手。"  "鄉鎮主要領導覺得村官下村後做不了什麼事,在農村發揮的作用不如在鄉鎮大,就把大學生村官留在了鄉鎮。"  兩年下來,大學生村官吳銘在農村裡待的時間不超過10天。被分配到豫西某小鎮的第一天,他就"滯留"在鎮機關裡。
  • 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近八成有入黨願望
    大學生高度關注與國家和民族利益相關的大事,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與民族自信心,91.4%的學生認為應該增強我國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中華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在座談、訪談中,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我國必須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不能走回頭路。 調查顯示,廣大高校學生充分信賴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黨和政府一年來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 網購是會上癮的,都來說說自己網購的經歷吧
    網購是會上癮的,都來說說自己網購的經歷吧小娟喜歡網購,這一天,她在網上逛了很久,買了300多塊錢的東西,正準備付款,這時候,網站上跳出來這樣一條信息,我們正在舉行回饋老客戶的活動,購物滿500元,贈送100元消費券,
  • 大學生飲食習慣調查:近5成暴飲暴食 近8成飯後不運動
    大學生飲食習慣調查:近5成曾暴飲暴食 近8成飯後不運動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11日電 (記者 李華錫 通訊員 蔣宇駿) 晚自習下課後,長沙醫學院學生王萌收到了媽媽發來的微信,囑咐她要按時吃飯,少吃涼的東西,多注意身體,避免腸胃病復發。
  • 大學生飲食習慣調查:近5成曾暴飲暴食,近8成飯後不運動
    結果顯示:近5成大學生不能堅持每天吃早飯,近半數學生有過暴飲暴食,超4成學生有偏食挑食習慣,超3成學生飲食觀念為「想吃什麼就吃什麼」,近8成學生飯後不運動,近4成學生因為飲食習慣曾患腸胃病。圖為大學生吃早飯情況比例。
  • 近8成大學生基本不使用教材
    有這樣遭遇的不在少數。記者調查發現,有近八成的大學生在課堂上不使用教材或很少使用教材。更有教師指出,現有的教材已經落伍了10年。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的趙家琪說,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多數都使用課件,按照自己的授課思路進行,其中,「一半以上老師製作的課件和教材完全沒有聯繫或是聯繫非常小」。而另一半老師,雖然會結合教材做課件,但課件中會增加許多教材上沒有的內容。
  • 社會藍皮書:近八成大學生晚上11點後睡覺,疫情期間早睡比例增加
    中國社會科學院12月21日發布的2021年《社會藍皮書》採用中國大學生追蹤調查數據發現,「熬夜」在大學生群體中非常普遍,近八成大學生晚上11點後睡覺。而在疫情期間,大學生早睡比例增加,有四分之一的學生可以晚上11點前入睡。疫情期間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也有所改善。2019年調查數據顯示,只有8.9%的大學生在10點之前入睡。
  • 近5成大學生有強迫行為 自身性格系主誘因
    日前,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對753名大學生開展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5成大學生有強迫行為,「自身性格」「生活環境」「學習、工作壓力大」是主要誘因,強迫行為對近5成學生學習生活造成困擾,超3成學生曾嘗試緩解強迫行為,「保持良好心態」「轉移注意力」「自我心理暗示」為主要緩解方法。圖為大學生是否有強迫行為比例。
  • 雙十一別急著買買買,裝修家居物品網購有講究的!
    網購有很多好處①方便不用到處跑建材市場家裝市場,只要在網上篩選需要的條件就可以直接在網上選擇。退換貨這期間耽誤的時間、人工費、運費加起來也不比實體店便宜了,有些甚至不管售後。可是,眼睜睜的看著那些東西打折,心痒痒的怎麼辦。。。簡直控制不住內心的蠢蠢欲動於是糾結了。。。到底買還是不買?當然了,買肯定是可以買的有一個能節省錢又可以不出門選超多款式的機會擺在你面前錯過肯定會後悔的!
  • 大學生初戀普及調查:近7成中學開始初戀 近8成已與初戀分手
    大學生初戀普及調查:近7成中學開始初戀 近8成已與初戀分手 來源:中國青年網時間:2019-08-07 15:16:35 那麼,對於大學生而言,初戀是什麼時候開始?現在的戀人是否還是初戀對象?選擇戀愛對象時著重考慮哪些因素?日前,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對全國103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有戀愛經歷的大學生中,近7成的初戀是在中學時期,性格、人品、外貌繫戀愛的主要考慮因素,近8成已與初戀分手;對於單身的大學生而言,「沒有遇到喜歡的人」系主要原因,超5成單身學生渴望戀愛。
  • 超八成大學生畢業旅行選自由行 五成選擇出境遊
    周培駿 製圖  據《青年報》報導,超過八成大學生畢業旅行選擇自由行,五成大學生選擇出境遊。  調查顯示,大學生選擇跟團遊的僅佔8.2%,但是有5.5%的大學生選擇騎行的方式進行畢業遊。上海外國語大學畢業的陳同學就是一位騎行迷。他覺得和騎友們一路騎車,沿途考驗吃苦的同時,會學習如何解決困難,對今後在職場上起到積極的影響。另外,大學生的旅遊社團也專門做了「畢業旅行」特輯,邀請感興趣的旅行小夥伴,一起經歷一次難得的畢業旅行。
  • 學校禁止中學生網購,看似冰冷實則有必要
    ——本文系紅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近日,山西交口縣,家長爆料縣第一中學下發通知:禁止學生網購,發現以學生名義郵寄的快遞一律沒收。家長稱該校偏僻買東西不方便,讓人難以理解。教育局工作人員回應,學校雖然禁止網購,但是家長可以給學生寄東西。(12月12日 中華網)該規定被曝光網絡,立馬引起了廣泛討論。大多網友指責學校規定「一刀切」,不考慮地域帶來的不便,只為了限制學生使用手機而「出此下策」;還有的認為,學校根本沒有沒收學生物品的權力,規定自身存在著物權上的爭議。甚至有的網友大膽猜測,莫不是學校為了照顧「自家開的」小賣部?
  • 近6成大學生畢業後至少跳槽2次 近半專業不對口
    最新《大學生職業適應狀況報告》發布,調查顯示,57%的大學生畢業後變動工作兩次以上。北京市教委「大學生職業適應力拓展」項目組負責人任佔忠表示,開展此調查主要因為當前的大學生無論在就業、創業及職業發展上,普遍存在不適應問題,不適應的根源在於培養與需要的脫節和錯位。未來將會把項目成果運用於實踐。據悉,項目組正在研發「大學生職業適應力測試系統」。
  • 大學生網購海外「郵票」,竟被判刑!
    大學生網購海外「郵票」,竟被判刑!毒品是我國禁止進出境物品根據我國刑法規定走私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原標題:《大學生網購海外「郵票」,竟被判刑!》
  • 半月談:近9成大學生減肥半途而廢?
    原標題:半月談:近9成大學生減肥半途而廢?自律、科學是關鍵  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面向全國40餘所高校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72.73% 受訪大學生對自己的體型表示不滿意,77.78%受訪者有減肥的經歷或正在減肥,而減肥計劃執行到一半終止的受訪大學生佔8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