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院士最多的縣:共走出26位院士,百位高校校長,一萬名教授

2020-09-14 憶一文史

引言

《晏子春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不同地區的民眾有著不同的文化與風俗習慣,這與當地的自然環境與人文氣息有關。上至不同國家,下至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都有機會孕育出屬於自己的風俗習慣,甚至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口頭語言。生活環境的差異化對當地民眾的影響同樣也是非常深遠的,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學術排名靠前的學校學習氛圍濃厚,學風相對較好,因此在這所學校裡面的學生大多都會刻苦學習,這便是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塑造及影響。

環境對人的塑造作用

在我國古籍《太子少傅箴》當中作者傅玄就揭示了一個非常深刻的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自從提出之後,一直到了今天都不算過時,有太多的例子證明了環境對於塑造一個人的心智能夠產生的影響。就算有人堅定自己能夠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但這樣的人往往都是少數,絕大多數普通人在成長過程中,還是應當選擇一個更加積極的成長環境。

比如說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都有屬於該國的獨特國情,有著利於某一產業發展的土壤。我們提到世界上綜合實力較強的國家,絕大多數人可能第一時間都會想到美國,但在汽車工業領域,德國和日本就要遠遠強於美國,我們在街道上看到的汽車,也大多數都是德系車或是日系車,美國的車輛則相對較少,這便是環境帶來的影響。相反如果提及高科技領域,那麼美國就要強於德國和日本,這同樣也是美國的獨特環境帶來的結果。

如果將範疇縮小到一個國家領域,那麼不同地區同樣有著不同的環境,可以造成不同的影響。比如說上個世紀的美國,位於加利福尼亞北部的矽谷,高端科學技術相當發達,但如果單純比拼汽車領域,那麼位於密西根州的底特律絕對要強於矽谷不少。由此可見就算是一個國家內部,不同地區也有著不同的發展重心,而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則會讓這一地區的優勢產業不斷獲得發展,進而創造出更大的成績。

中國院士最多的縣:從建國至今共走出26位院士,百位高校校長,一萬名教授,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文學之都,它便是我國江蘇省宜興市。宜興是我國的一個縣級市,暫時由無錫市代管,也是中國綜合實力非常強的縣級市之一。在這個面積不算太大的縣級市裡面,走出了很多學術界的權威人士,他們在這裡降生,並一步步成長為獨當一面的人物,並在史冊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無論是近現代,還是我國古代,都有很多名人誕生於此。

比如說清華大學的校長蔣南翔、南京大學的校長潘菽、參與創建了浙江大學的李壽恆、臺灣大學的校長虞兆中,他們毫無例外都是宜興人。如果單純一個兩個是宜興人還好理解,但在學術界這麼多人都在這裡出生,讓宜興想不出名都難。除了學術界以外,文藝界裡面的很多高人也同樣是宜興人,比如說徐悲鴻、吳冠中、顧景舟等等,他們在藝術界擁有很大的成就,而且他們還都是宜興人。

在科研界,宜興同樣走出了很多著名的人物,比如說著名物理學家周培源、中國科學院院士史紹熙和史紹華,上面的大學校長蔣南翔和虞兆中,也都在科研領域做出了很大貢獻。因此這個看上去很普通的縣城,被世人譽為「教授之鄉」,這與當地的人文環境難道沒有絲毫聯繫嗎?

環境是否受到風水的影響

對於這一情況的出現,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解釋。比如說中國古代社會,人們非常重視風水地勢學說,無論是達官顯貴挑選墓葬,還是為自己修建宅邸,總會找上幾個知名的風水先生,請他們看看風水,也就是說如果是我國古代社會,那麼宜興就會被人稱作是風水寶地,能夠凝聚靈氣。

這類說法在我國古代非常普遍,但隨著時代的不斷推移,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古代的這套說辭,但我們需要承認的是,宜興的整體地理位置確實非常不錯,不僅環山繞水,而且還背靠太湖,無論是風水氣在這裡都非常通暢,在我國古代的風水之學當中這裡確實可以稱得上是風水寶地的名號。

但我們不可能單純的將原因歸結於此,畢竟現在我們更加重視科學,無論什麼現象的出現,我們總是會試圖用科學來解釋其中的謎團,宜興為什麼能夠出現這麼多學術界的知名人士,就需要從這裡的人文環境入手。作為中國院士最多的縣,可以肯定的是這裡的學術氛圍一定相當濃厚,至少教育水平是不會差的,否則也不可能培養出來這麼優秀的人。

事實情況也確實如此,在中國古代,宜興一共走出了四名狀元,出現了十位宰相,更是有著近四百名進士。有些人可能會對這樣一個數字不以為然,然而我們要注意的是宜興不過是一個建國後的縣級市,整體面積還不到2000平方千米,這麼小的一個地方就能夠出現這麼多人才,可以證明當地的教育水平一直以來都是比較發達的。

時代發展帶來的結果

等到近現代,新中國成立後召開的第一次科技大會,主席臺上坐著的十個人裡面就有四名宜興人,從古至今宜興都具備了如此濃厚的學術氛圍,讓這裡的教育水平一直處於全國領先水平,讓當地的學子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也就具備了成為國家棟梁之材的可能。

除了教育水平以外,人們的思想認知水平同樣非常重要。在新中國成立以後,至少是在50年前,還有很多地區的民眾認為上學無用,他們生下孩子之後,對子女的學業並不上心,這就導致了一個地區教育水平的落後,出現人才的概率大大減少。從統計資料當中也能夠發現,新中國成立後的民眾整體學歷水平,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在幾十年前可能一個高中生就是當地的高知識分子,但現如今本科學歷已經變得非常普遍。但宜興從古至今的教育水平相對較為發達,民眾對知識的認可程度高,這也就讓當地的整體學歷水平要高上其他地區一截,這就給當地帶來了很明顯的優勢。

結語

宜興共走出26位院士,百位高校校長,一萬名教授,這是一個值得驕傲的數字,但我們也應當認識到,宜興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並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時代的不斷積累,學術氛圍的凝聚過程,甚至在中國古代社會就已經開始,這也就讓宜興能夠在這一方面取得領先地位,我們在感到驕傲的同時,也應當對自己的家鄉充滿信心,在自己家鄉的優勢領域創造出成績。

宜興作為中國的「教授之鄉」,現階段要做的就是繼續擴大這一人才優勢,讓當地的學子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為中國的各行各業輸送優秀人才,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變得越來越強大,才能夠讓宜興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應,促進周邊地區學術氛圍的發展,讓中國的有才之士越來越多,國家變得越來越好。

參考資料:《太子少傅箴》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縣:走出26位院士,百位大學校長,一萬名教授,就在江蘇
    被稱為中國院士第一縣的江蘇宜興市,以崇文尚教、耕讀傳家而著稱,樸素的魚米之鄉前後培養了26位院士,近百位大學校長,約一萬名教授出自這裡,是名副其實的「教授之鄉」。這些教授家住城市、農村的都有。在宜興,一個家庭中有多名教授並不是什麼傳奇的事情,如地理學家胡煥庸教授一家出了9名教授,周軼鎮的曹梁夏曾出了7個博士,而父親子女或是兄弟幾人皆教授的人更不在少數。宜興作為中國的「三大才子之鄉」其中之一,一批接一批的人才從這裡湧現,被稱為中國地域文化的絕妙奇觀。
  • 中國教育最牛的縣:培養出26位院士,百位高校校長,萬名教授
    每個地域都有自己的人文特色,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縣非常厲害,從建國至今一共走出了26位院士、百位高校校長、一萬名教授,絕對可以稱得上文化之都,很多人可能都沒有聽過,它就是江蘇省的宜興市,雖然是叫做宜興市,但卻是一個縣級市,目前由無錫市代管,也是我國綜合實力強大的縣級市之一,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卻培養出那麼多的人才,還在史冊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 中國第一「院士縣」:走出26位院士,百位高校校長,一萬名教授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放眼望去,在中國這片廣闊的土地上而在這個大家庭中,也走出了非常多非常多優秀的人,他們每個人也在為國家做出著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的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每一寸土地上,每一個城市,從古至今,一直都會有著特別傑出的人,他們有的是軍人,戰士,有的是人民教師,有的是大商人等等。
  • 被譽為「中國教授之鄉」:造就26位院士,百名高校校長,萬名教授
    有一個地方就曾經出過26位院士,百名大學校長和近萬名教授,這樣一個龐大的知識分子群體,就算是放到國家層面,也夠那些小國們看的了,那麼這裡究竟是哪裡呢?實際上,這個人才輩出的縣城屬於江蘇,名字叫做宜興市,一座被譽為「中國教授之鄉」的城市。
  • 「才子之鄉」宜興:培養26位院士、上百位大學校長、萬名教授!
    現代社會,我們也許不會相信有的地方就是註定人才輩出,但在中國,就是有這樣一個地方,被譽為「才子之鄉」,走出了26位院士、上百位大學校長、一萬名教授,這個地方就是位於江蘇無錫的宜興市。 山清水秀之地,培育良好學風 宜興是一個縣級市,在滬寧杭三角中心之內,位於水面相連之處,依山傍水,氣候宜人。
  • 走出了10000多名教授!剛剛,江蘇這個縣城徹底火了
    人文薈萃,眾星雲集,今天中國最牛院士縣被曝光。全縣走出 30名院士,百位大學校長,一萬多名教授,堪稱 中國第一院士縣,震撼無數國人。在宋、明、清期間,宜興共出了 4名狀元、10名宰相和385名進士。在這片土地上,不僅走出了像 周培源、唐敖慶那樣的著名院士多達30位,還走出了眾多名校的校長。
  • 今年,國內高校界已痛失8位院士,清華大學最多
    7月2日,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專家,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教授、博導許其鳳逝世,這是今年我國痛失的第19位兩院院士。 在這痛失的19位兩院院士中,共有8位院士在6所國內高校裡長期工作。其中,清華大學痛失院士最多,共送別三位院士。
  • 中國工程院新增67位院士 江南大學陳堅教授當選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7日訊 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於今日公布,共產生了67位新當選院士。其中,江南大學陳堅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院士。  陳堅教授,1962年出生,中共黨員。
  • 恢復高考40年,大陸高校走出30位美國科學院院士!(公號回復」大陸美國科學院士」下載PDF典藏版)
    恢復高考40年,大陸高校走出30位美國科學院院士!應反思我國文化思想之弊端。6位華人學者中,除傅嫈惠和張鋒外,均有中國大陸高校本科學歷背景。此外,耶魯大學教授林海帆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張鋒4月份剛剛拿下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頭銜,如今又斬獲美國科學院院士,成為雙料「院士」。
  • 全球的50多名頂尖工程師被選為皇家工程院院士!華人院士共7名
    華人院士共7名 李倩 發表於 2018-10-08 11:06:04 近日,英國皇家工程院公布了2018年入選50名院士、4名外籍院士和1名榮譽院士。其中,華人院士共7名。
  • 兩位在漢部屬高校校長當選院士,湖北兩院院士增至73人,總人數居中...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羅欣揭明玥通訊員丘劍山陳麗霞吳江龍)繼前日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出爐後,昨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選舉產生了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6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我省武漢大學竇賢康教授、徐紅星教授,武漢理工大學張清傑教授3人當選。至此,我省兩院院士增至73人,居全國前列,中部第一。
  • 鰲江流域國家一級教授、院士有幾位?
    老平陽籍國家一級教授、院士有幾位?--張鋆、姜立夫、蘇步青。姜伯駒、葉志鎮、謝作偉。教授是高校老師職稱中級別是最高的,但是教授與教授之間也是分為不同級別的,高校老師的崗位分為十三個等級,其中,一級到七級是教授的崗位,這其中,共有七個等級,一到四級為正教授,五到七級為副教授。中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即十一至十三級。
  • 看看過去一年都做了啥9所高校曬成績單 寧波高校全職院士已有5位
    本報訊(通訊員 張土良 記者 章萍)昨天,寧波市教育局召開2018年度高校辦學績效匯報會。來自寧波大學、寧波工程學院、寧波教育學院、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等9位校長分別作了一年來高校辦學績效工作匯報,20多位評審專家分別進行組內研討,並且根據評分規則進行打分以及提出意見建議。
  • 中國院士名人錄|這45位院士竟來自同一所高校
    在今天講的這45位院士中,有參加反細菌戰的昆蟲學家、有我國光譜學研究的開拓者、有致力於攻克癌症的醫學家、更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而他們都來自同一所高校,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認識他們吧——(按當選年份排序)胡經甫
  • 學校聘任3位院士為特聘教授
    8月7日,學校在國家重點實驗室1號會議室隆重舉行特聘教授聘任儀式,聘請中國工程院謝克昌、段寧、王雙明三位院士為我校特聘教授。校黨委書記郭永存、校長袁亮、副校長鄭明東、宮能平出席會議。聘任儀式由袁亮主持。
  • 解密國立中正大學走出的八位院士檔案
    解密國立中正大學走出的八位院士檔案國立中正大學是民國時期南昌的一座著名學府,也是江西農業大學的前身
  • 厲害了,這所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大學竟然走出了10名兩院院士
    今天要談的這所大學既非985、也非211大學,在新的雙一流高校建設中,非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也非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然後就是這樣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四非」地方大學,竟然有10名兩院院士先後求學或工作於該校。這所神奇的地方大學就是南通大學。
  • 兩院新院士名單公布,南京高校4位教授當選
    今天,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新當選院士名單。2019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院士和20名外籍院士,中國工程院選舉產生了75名院士和29名外籍院士。其中,有4人來自南京高校。
  • 我國「學霸」最多的縣:出了4狀元、10名宰相,還出了1萬多名教授
    我國「學霸」最多的縣:出了4狀元、10名宰相,還出了1萬多名教授江蘇這個縣牛了:讀書之風盛行,從古至今都是學霸雲集高產之地我國是世界公認的文明古國,自古就是世界文化的中心之一,而且一直延續至今吳間斷。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個我國超級牛叉的學霸縣:這個縣出了近100為大學校長!還出了將近30名兩院院士,此外還出了1萬多名教授!怎麼樣小夥伴們是不是驚呆了?沒錯,在江蘇省的無錫就有一個叫宜興的地方,就有這樣一張引以為傲的成績單說到宜興,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宜興的竹海、宜興的紫砂壺對吧?
  • 8位學術院長,7位是院士,院士高福的母校這次動作有點大!
    在近日山西農業大學一口氣聘請了8位學術院長,而這8為學術院長中,有7位是院士,並且這8位學術院長的聘書還是由山西省省委書記親自頒發的,這種規模和規格,在我國高校的歷史上來看,都是比較少見的「全國重點大學」,這所高校在歷史上培養的傑出人才也是不少,其中我國著名的院士高福就是山西農業大學的本科畢業生,能夠培養出多名院士,足以看得出這所高校在人才培養等方面還是有著不錯的優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