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性教育課程試點教材引熱議
北京首部小學生性教育校本課程試點教材出爐後,圖文並茂介紹性交概念的內容引發熱議,被指「尺度過大」、「赤裸裸」。記者從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獲悉,該校將於今年9月推出滬上首本小學生性教育教材《男孩女孩》,這本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正規教材將在楊浦區18所試點學校同步使用,藉由心理課實施性別教育。
六成多網友贊同:是對性觀念的正確引導
據報導,日前,北京市首部小學生性教育校本課程試點教材《成長的腳步》大綱公布,該書按低、中、高學段小學生特點設置內容,包括「我的身體」、「預防愛滋病」等。其中「我是從哪裡來的」一課中,大膽加入了性交概念,引起網友的熱烈討論。
原文寫道:「人類繁衍後代是靠男、女兩性共同完成的……為了讓淘氣的精子能儘快找到卵子,爸爸用陰莖插入媽媽的陰道裡,用力把精子射入媽媽的陰道內……」同時還配上與文字匹配的插圖。
一些網友認為,圖文解釋男女性愛過程尺度過大,堪稱「黃色」、「赤裸裸」。
該書編纂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很多學生從低年級起就對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感到好奇,若不能從正當途徑解答,他們很可能會從黃色書籍、網站去尋找答案,這會對孩子產生誤導。
另外,這位撰寫人還表示,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不能用成人的觀點看孩子的世界。在國外,性教育甚至從幼兒園開始,中國應吸收經驗,把性作為社會文明中的一部分來告知我們的孩子。
該消息一出,新浪網便推出「你如何看待北京首部小學生性教材圖文並茂介紹性交? 」的網絡調查,截至今晨7點,共有44665人參加投票,其中62.2%的用戶表示贊同,認為對性觀念的正確介紹和引導是杜絕性危害的有效手段。還有30.8%的用戶表示質疑,表示圖文解釋男女性愛過程尺度過大,不適合小學生閱讀。
滬上家長建議:把插圖中的人換成卡通小熊
「課本裡面除了『性交』、『陰莖』、『陰道』等生殖器字眼外,居然還配了性交的插圖,這也太赤裸裸了。」昨天,滬上一位小學二年級學生家長董女士看到插圖後表示出了自己的擔心,小學生這麼早就了解如此圖文並茂的性知識,可能會適得其反,使孩子早熟,確實不太合適。
「如果給中學生學習,我還能接受。其實小學生能了解自己的身體,有性別意識,我覺得就可以了。 」在董女士看來,小朋友對性的好奇程度也沒有這麼強烈,不必用這麼詳細且深入的教材來回答。「像我平時只是灌輸女兒,女孩子的私密處有哪裡,哪些部位不能讓人碰,要適當保護自己。我是剖腹產,所以孩子問我從哪裡來,我就說,從肚子裡拿出來的。 」
不過,在對女兒的性教育中,董女士也有些煩心事,電視裡,經常會看到親吻等親密鏡頭。「我會對女兒說,小朋友之間不要這麼親吻,因為不衛生。 」
而3歲女孩的家長周女士則認為,現在的孩子都很早熟,早點告訴他們也無妨,「遮遮掩掩反而讓他們心生好奇,到時候說不定自己找東西亂看,那就是家長不能控制的了。 」周女士說,只不過,對小朋友談「性」,如果能把插圖中的人換成小熊或別的卡通人物,不必這麼仿真,可能會更加好一些。
「對兒童談性前,應該有鋪墊或有臺階,循序漸進,一上來就圖文並茂這麼『生猛』,有點不合適。」一位五年級學生家長吳女士說,如果這本教材要在學校使用,建議上課老師一定要好好研究,怎樣給孩子解釋,做好正確引導。
[本市試點]
首本小學性教育教材將進楊浦區18所學校
《男孩女孩》從生命教育入手
記者了解到,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早在2006年就開設了系統的性別教育課。今年9月,該校進一步大膽實踐,將推出滬上首本小學生性教育教材《男孩女孩》,「這本書是我們在研發校本教材的基礎上,聯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正規教材。 」該校副校長徐晶介紹說,這本教材還將在楊浦區18所試點學校同步使用,在心理課中實施。
「我們之所以叫性別教育,而不叫性教育,因為『性教育』容易使人誤解好像只有生理這一塊內容,其實,性別教育包含了生理、心理和倫理等方方面面。 」徐晶說,這本《男孩女孩》教材分為低、中、高三個分冊,不僅科學系統地介紹了小學生樂意接受的性別教育知識,包括性別意識、性別認同、身體保護等方面,例如:遭遇性侵犯怎麼辦,身體的界限在哪裡,什麼是秘密等。教材中還設計了鮮活的生活情境,讓孩子討論可能會傷害自己的人,教孩子提高警覺,學會保護自己。通過小遊戲,讓孩子學會大聲說不,做身體的主人。
除此之外,徐晶還介紹,這本教材依據小學生心理特點,內容生動活潑,角度比較柔和,人文性、可讀性強,比如「我從哪裡來」這一課,我們告訴孩子生命的起源是什麼,生命無處不在,人是大自然的一員等。
「我們是基於生命教育的理念在開展性別教育,我們的研究非常謹慎,期間開展了課程調研,做了大量的學生和家長問卷,在符合中國國情和傳統文化的背景下設計了這本教材,因此,這樣的性別教育是受到家長歡迎的。 」徐晶說。
在講述「我從哪裡來」的內容時,他們會將「精卵結合」比喻成一次遊泳比賽,精子拿著爸爸的身體地圖,去參加一次遊泳比賽,比賽的最高獎勵就是那麼多的精子只有和一個「卵子公主」結合,於是,很多精子就開始勤學苦練,戴著遊泳眼鏡,整裝待發,一路上他們會碰到很多困難……「在科學、準確的前提下,這樣的表達或許更容易讓小學生理解和接受。 」
對於北京首部小學生性教育教材的出爐,徐晶表示應該抱有寬容的心態來看待,「不能一棍子先打死,教材的編寫者也花了不少心血在做研究,這是一種進步,應該鼓勵。 」她說,教材的使用關鍵要看老師的引導,在小學開展性教育非常有必要,應該鼓勵這一領域的研究,讓孩子認識自己的生命和性別,這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利。
[專家聲音]
慢慢推廣,不要走得這麼急
「我不是很贊成,將成人赤裸裸的性交圖片給孩子看,用過於直露的字眼也不適合。」上海市中小學心理輔導協會理事長、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增強表示,精子和卵子的結合可以用一種隱喻的方式說明, 「讓孩子過早地知道『陰莖』和『陰道』沒有必要,他們可能會覺得可怕和恐懼。」吳增強表示,國外也有一些兒童性教育的書籍,將生命孕育的過程寫得很美,既很科學又符合兒童的認知,這個度把握得好,受到家長的歡迎。
「這本書不是洪水猛獸,不過,性教育應該要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的容忍、接受程度,慢慢推廣,不要走得這麼急。」市教科院普教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沈之菲表示,這本書可先嘗試給教師做參考,不一定要將所有內容都提供給孩子。在她看來,孩子的成熟度不一樣,老師在教授的過程中要做好引導, 「不要讓家長誤解,認為性教育就只有性交部分,其實生理只是其中很小的部分,最重要的是兩個人如何建立親密關係,正常交往,要學會認識自我,學會責任,尊重他人,平等交往等,這些才是最核心的部分。」